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很喜欢猴子,养的猴子成群,他能懂得猴子们的心意,猴子们懂得那个人的心意。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猴子们的欲望。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将要限制猴子们的食物,但又怕猴子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猴子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众多猴子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猴子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很高兴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
注释
狙(jū)公:养猴子的老头。
解:了解,理解,懂得。
狙:猴子。
意:心意。
得:懂得。
得公之心:了解养猴老人的心思。
损:减。
口:口粮。
充:满足。
欲:欲望,要求。
俄而:一会儿,不久。
匮:缺乏。
限:限制。
恐:恐怕。
驯(xùn):驯服,顺从,听从。引申为服服帖帖。
诳(kuáng):欺骗。
之:代词,它,代指猴子们。
与:给。
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代“你”、“你们”,文中指猴子们。
芧(xù):橡树的果实,俗称“橡实”。
朝:早上。
足:够,足够。
众:所有的。
皆:都。
起怒:一齐生气起来。怒:恼怒,生气。
伏而喜:都很高兴地趴在地上(一般是动物感到满足时的动作)。
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很喜欢猴子,养的猴子成群,他能懂得猴子们的心意,猴子们懂得那个人的心意。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猴子们的欲望。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将要限制猴子们的食物,但又怕猴子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猴子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众多猴子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猴子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很高兴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
注释
狙(jū)公:养猴子的老头。
解:了解,理解,懂得。
狙:猴子。
意:心意。
得:懂得。
得公之心:了解养猴老人的心思。
损:减。
口:口粮。
充:满足。
欲:欲望,要求。
俄而:一会儿,不久。
匮:缺乏。
限:限制。
恐:恐怕。
驯(xùn):驯服,顺从,听从。引申为服服帖帖。
诳(kuáng):欺骗。
之:代词,它,代指猴子们。
与:给。
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代“你”、“你们”,文中指猴子们。
芧(xù):橡树的果实,俗称“橡实”。
朝:早上。
足:够,足够。
众:所有的。
皆:都。
起怒:一齐生气起来。怒:恼怒,生气。
伏而喜:都很高兴地趴在地上(一般是动物感到满足时的动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寓意:
这个故事原来的意义,是阐述一个哲学道理,是《庄子·齐物论》中一则重要的寓言故事,无论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其实众猴子所得到的并没有增加或减少,猴子们喜怒为用就显得很可笑。狙公好比是载众生的“大块”而猴子就像是纷乱红尘中的众生。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们就有同一性。最后不免像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告诫人们要放开计较得失的凡心,因为人的一生一死、一得一失都是一时的,到最后我们将会发现我们并没有失去什么,也没有得到什么。因为无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宋《二程全书·遗书·十八·伊川先生语》:“若曰圣人不使人知,岂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遗憾的是,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处,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一会儿倒向秦国,一会儿倒向楚国。就像在美苏争霸时期,有些非洲国家时而倒向美国,时而倒向苏联。朝三暮四本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长日久,大家也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
道理:
这则寓言的前文与后文作者都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前文说“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意思是:耗费心思方才能认识事物浑然为一而不知事物本身就具有同一的性状和特点,这就叫“朝三”。
后文说“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译文:因此,古代圣人把是与非混同起来,优游自得地生活在自然而又均衡的境界里,这就叫物与我各得其所、自行发展。
这个故事原来的意义,是阐述一个哲学道理,是《庄子·齐物论》中一则重要的寓言故事,无论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其实众猴子所得到的并没有增加或减少,猴子们喜怒为用就显得很可笑。狙公好比是载众生的“大块”而猴子就像是纷乱红尘中的众生。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们就有同一性。最后不免像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告诫人们要放开计较得失的凡心,因为人的一生一死、一得一失都是一时的,到最后我们将会发现我们并没有失去什么,也没有得到什么。因为无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宋《二程全书·遗书·十八·伊川先生语》:“若曰圣人不使人知,岂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遗憾的是,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处,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一会儿倒向秦国,一会儿倒向楚国。就像在美苏争霸时期,有些非洲国家时而倒向美国,时而倒向苏联。朝三暮四本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长日久,大家也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
道理:
这则寓言的前文与后文作者都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前文说“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意思是:耗费心思方才能认识事物浑然为一而不知事物本身就具有同一的性状和特点,这就叫“朝三”。
后文说“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译文:因此,古代圣人把是与非混同起来,优游自得地生活在自然而又均衡的境界里,这就叫物与我各得其所、自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唯 一作:惟)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 ...
- 158
-
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 ...
- 22
-
清江引·讥士人
《清江引·讥士人》是元代无名氏创作的一首散曲。此曲针对元代的文人做官丑态的描写,刻画了白吃饭的“米虫”式的士人的庸俗、道貌岸然和狐假虎威的讨厌相,表现出作者对贪官污吏的憎恶。全曲语言幽默,意境深远。...
- 392
-
祝融取火
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山海经》 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 ...
- 968
-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 ...
- 9
-
诗经·国风·豳风·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七月流火,九 ...
- 2
-
诗经·国风·唐风·无衣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 6
-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 5
-
农妇与鹜
昔皖南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熟视之,乃鹜也。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临去,频频颔之,似谢。月余,有鹜数十来农妇园中栖,且日产蛋甚多。妇不忍市之,即孵,得雏成群。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创鹜之报也。...
- 1
-
巴谣歌
神仙得者茅初成,驾龙上升入太清。时下玄洲戏赤城,继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学之腊嘉平。...
- 159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