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桥,路迢,一弄儿春光闹。”景中有人,呼之欲出。这人,他走出村庄,跨过野桥,前面还是路远迢迢。不过他游兴正浓,直觉得“一弄儿春光闹”。“一弄儿”,犹言所有的 ,或一味的。但这里妙在一个“闹”字。“春光闹”源于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写出了“真景物真感情”,“意境全出”,就由于它把春光表现得生动蓬勃 ,色彩鲜明。
“夜来微雨洒芳郊,绿遍江南草。”上句是眼前真实的所见所感,下句含有想象的成分。“绿遍江南草”,眼虽不能尽见,既然“一弄儿春光闹”,广袤的江南大地自然也绿遍了。这想象是合理的。景中寓情 ,这几句话都隐藏着人的喜悦情怀。
但直到此刻,赏春者的形象才正面显现出来。蹇(jian)驴,跛足的驴。山翁,即山简,字季伦,晋时人,好酒。李白《襄阳歌》:“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元代社会动乱 ,前代仕宦和当代儒者,多息影林泉。这以山简自喻,“轻衫乌帽”“醉模糊”的赏春者,看来绝非山野人物。
“杖藜头酒铫”,野外春游,酒醉模糊,此刻他杖藜上担着烹酒器归来了!杖藜,即藜杖,藜茎所做的杖。铫(diao),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苏轼《试院煎茶》诗 :“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
最后两句一写时间:“花梢上月高”;一写回到村中情景:“任拍手儿童笑”。儿童看到这位“轻衫乌帽”,骑在一头蹇驴上 ,肩头上的藜杖担着酒吊子,醉得东倒西歪的人,怎能不拍手笑!但这位“山翁”却是一任他们笑去,毫不在乎,一个“任”字 ,比“归去山翁应倒载,阑街拍手笑儿童”(苏轼《浣溪沙》),耐人寻味多了。
以“赏春”为题材的作品,元散曲中颇多见,但把春写得像这样活泼、灿烂,风光如画,尤其景中之人栩栩如在眼前,而从这人的形象中又隐隐透出仕路坎坷的元代社会现实的作品 ,更难能可贵。
-
木兰花慢·酬宋炼师赠梅
爱清香疏影,问谁识,岁寒心。称月底溪桥,水边篱落,雪后园林。仙家亦怜幽独,美玉堂、温水静相寻。写影华光醉墨,招魂和靖清吟。陶潜官罢 ...
- 836
-
木兰花慢·百年湖海气
百年湖海气,得初效,处囊锥。更绿鬓朱颜,雄姿英发,光射征衣。大夫喜伸知己,感宸恩深重此身微。虎节才辞北阙,丹诚已落东垂。中天雨露彻偏裨。只欠海诸夷。好敷悉丁宁,殷勤感悟,立解疑危。边隔普*王化,便细心怀德径来威。一降功名事了,清御史册腾辉。...
- 0
-
木兰花慢·状骊歌慷慨
状骊歌慷慨,望天际,送君行。眇月窟张骞,雪山殷侑,虚擅英名。忠肝落落如铁,要无穷渤*驱长鲸。笑指扶桑去路,等闲风浪谁惊。士当一节了平生。羞狗苟蝇营。仗雷电神威,风云圣算,何往无成。佳声定随潮信,报东夷重译观来庭。好个皇朝盛事,毋忘纪石蓬瀛。...
- 2
-
木兰花慢·赠歌妓
话兴亡千古,试听取,是和非。爱海雨江风,娇莺雏凤,相和相催。泠泠一声徐起,坠梁尘、不放彩云飞。按止玉纤牙拍,细倾万斛珠玑。又如辩士 ...
- 175
-
一半儿·四景
轻衫短帽七香车,九十春光如画图,明日落红谁是主?漫踌躇,一半儿因风一半儿雨。纱幮睡足酒微醒,玉骨冰肌凉自生,骤雨滴残才住声。闪出些 ...
- 295
-
小桃红·杂咏
海棠开过到蔷薇,春色无多味。争奈新来越憔悴。教他谁?小环也似知人意,疏帘卷起,重门不闭,要看燕双飞。...
- 431
-
南乡子·咏李通甫秋扇
新样玉珑璁。遍赐轻凉满汉宫。记得班姬拈彩笔,恩隆。写人新诗字字工。残暑又西风。动是经年箧笥封。只欠一枝霜后叶,殷红。点破团团璧月空。...
- 188
-
点绛唇·赠妓
风度高闲,水仙花露幽香吐。等闲尊俎。细听黄金缕。命薄秋娘,梦断霓裳舞。黄梅雨。燕俦莺侣。那解芳心苦。...
- 467
-
水调歌头·庆翰长生朝
千古大名下,五福几人全。相如妙龄词赋,一降冠群贤。姓字家传户说,丰表芒寒色正,星日丽青天。朱服赤墀里,绿发玉堂仙。忽西风,吹梦破, ...
- 361
-
水调歌头·赏白莲招饮
妖娆厌红紫,来赏玉湖秋。亭亭水花凝伫,万解冷香浮。初讶西风静婉,又似五湖西子,相对更风流。翠涧宝钗滑,重整玉搔头。泛云腴,歌白雪, ...
- 965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