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一半儿·四景

胡祗遹 〔元代〕
轻衫短帽七香车,九十春光如画图,明日落红谁是主?漫踌躇,一半儿因风一半儿雨。

纱幮睡足酒微醒,玉骨冰肌凉自生,骤雨滴残才住声。闪出些月儿明,一半儿阴一半儿晴。

荷盘减翠菊花黄,枫叶飘红梧干苍,鸳被不禁昨夜凉。酿秋光,一半儿西风一半儿霜。

孤眠嫌煞月儿明,风力禁持酒力醒,窗儿上一枝梅弄影。被儿底梦难成,一半儿温和一半儿冷。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选译:
残败的荷丛消减了鲜翠的容光,金色的菊花却陆续开放。梨树叶面渐渐泛成红色,梧桐的叶子越来越苍黄。昨夜夜间的寒意,绣被儿已不能抵挡。是什么造就了秋天的气象?一半儿是漫空吹舞的西风,一半儿是遍地洒落的清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其三: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五色斑斓而又颇显苍凉的秋景图,渲染出了女主人公度日如年的愁苦心情。
这首小令起首二句,以荷、菊、梨、梧的物象,交错构成一幅五色斑斓而又颇显苍凉的秋景图。在铺排这些色彩时,作者不是平直地叙述某物是如何如何,而是更细腻地强调某物变成为如何如何,并进行了精心的搭配。看“败荷”与“翠菊”,一个是“减”,一个是“添”,字面相映,而萧飒的秋意则是一致的。还有“梨叶”与“梧叶”,在昔时同为一片区别不大的绿色,而如今一者翻红,一者变苍,可谓泾渭分明。这样的写法,不仅避免了在铺陈中的平板、单调,而且表现出了秋气渐深而给人带来的感觉与印象。果然,第三句就更明白地现出了人物的主体。从“绣被”的提示来看,这是一名闺中女子。“不禁昨夜凉”,说明她昨夜没有睡好。夜不成寐,是纯为气候原因也好,还是别有缘故(元散曲最善于利用这一点,在女子的孤眠处境上大做文章),总之是增补了节令的悲愁感。南唐后主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将阑。罗衾不耐五更寒。”在度景入情的手法上,两者是颇为相似的。
第四句的“酿”字极为精警。它将“秋光”的形成再度延展为渐积的过程,使下句所指出的两个“一半儿”的“西风”与“霜”,在“酿”的动态下弥漫开来,占满到秋光的整个画面。败荷黄菊,红梨苍梧,无不直接受到两者的影响,那“绣被”的不禁凉,就更不用说了。小令的末两句,暗示了闺中女子感受秋愁已非一日的事实,“酿秋光”还隐约可见她度日如年的愁苦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胡祗遹
胡祗遹(zhī yù)(1227—1295)字绍闻 ,号紫山。磁州武安(今属河北省)人。于世祖朝历任户部员外郎、右司员外郎、太原路治中、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副使、荆湖北道宣慰副使、济宁路总管及山东、浙西提刑按察使等职,以精明干练著称,所至颇具声誉。胡祗遹后召拜翰林学士,未赴,改任江南浙西按察使,不久以疾辞归。卒,谥文靖。《元史》有传。祗遹学出宋儒,著述较丰,著有诗文集《紫山大全集》,今存二十六卷本。卷...
您可能感兴趣...
  • 一半儿·春妆

    自将杨柳品题人,笑捻花枝比较春。输与海棠三四分。再偷匀,一半儿胭脂一半儿粉。...

    1
  • 一半儿·春情

    自调花露染霜毫,一种春心无处托。欲写又停三四遭。絮叨叨,一半儿连真一半儿草。...

    3
  • 一半儿·春愁

    厌听野雀语雕檐,怕见杨花扑绣帘。拈起绣针还倒拈。两眉尖,一半儿微舒一半儿敛。...

    1
  • 一半儿·春困

    琐窗人静日初曛,宝鼎香消火尚温。斜倚绣床深闭门。眼昏昏,一半儿微开一半儿盹。...

    1
  • 一半儿·春绣

    绿窗时有唾茸粘,银甲频将彩线挦。绣到凤凰心自嫌。按春纤,一半儿端相一半儿掩。...

    3
  • 一半儿·春夜

    柳绵扑槛晚风轻,花影横窗淡月明。翠被麝兰熏梦醒。最关情,一半儿温馨一半儿冷。...

    7
  • 一半儿·春梦

    梨花云绕绵香亭,胡蝶春融软玉屏。花外鸟啼三四声。梦初惊,一半儿昏迷一半儿醒。...

    0
  • 一半儿·春醉

    海棠红晕润初妍,杨柳纤腰舞自偏。笑倚玉奴娇欲眠。粉郎前,一半儿支吾一半儿软。...

    2
  • 一半儿·题情

    将来书信手拈着,灯下姿姿观觑了。两三行字真带草,提起来越心焦。一半儿丝挦一半儿烧[1]。...

    4
  • 一半儿·别时容易见时难

    别时容易见时难,玉减香消衣带宽。夜深绣户犹未拴,待他还,一半儿微开一半儿关。...

    691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