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城有顿踬,三世无极已。
浮欢昧眼前,沉照贯终始。
壮龄缓前期,颓年迫暮齿。
挥霍梦幻顷,飘忽风电起。
良缘迨未谢,时逝不可俟。
敬拟灵鹫山,尚想祗洹轨。
绝溜飞庭前,高林映窗里。
禅室栖空观,讲宇析妙理。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当年佛陀出游四门看见人生的困苦,体会到过、现、未三世流转无穷。
现世的欢乐挡住了人的视野,深刻的观照才能了解事物的真相。
年轻的时候总以为来日方长,到年老的时候才发现时光紧迫。
时间急速流逝如梦幻一般,又飘忽好象是闪电一样。
人世的因缘还没有完结,时光流逝也不可期待。
恭敬地设想灵鹫山的情景,还有当年只园的轨范。
高悬的瀑布奔流在这庭院之前,高大的树林映照在窗户里。
在禅室里体会大乘“空”现,在讲堂里解析玄妙的佛理。
注释
⑴招提:本义为僧房,后来也作寺院的别称。
⑵四城:指佛陀在俗为太子时所游四城门。典出《因果经》:“尔时太子,年渐长大,出家时至,故辞父王,出四城门游观。前三所逢生厌唯欲,第四出家。”顿踬(dùn zhì):绊倒,意谓不顺利。
⑶三世:过、现、未三世。这里疑代指佛界。《维摩经》曰:“此经广说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僧肇日:三世菩萨,不思议道,皆陈在此经。”无极已:无限期。
⑷浮欢:现世的欢乐。昧(mèi)眼前:连眼前的事物也看不清楚。昧,模糊。
⑸沈照:深入地观照。
⑹颓(tuí):衰弱。迫暮齿:晚年时感到了时光的紧迫可贵。
⑺挥霍:此谓急速的样子。
⑻飘忽:快捷疾速的意思。
⑼迨(dài):同“逮”,及。谢:凋谢,结束。
⑽俟(sì):等待。
⑾拟:向往。灵鹫山:在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东北,佛陀曾在此居住、说法多年。
⑿祗洹(zhīhuán):祗垣,即只树给孤独园,在古印度乔萨罗国舍卫城南,也是佛陀居住、说法的场所。
⒀绝溜(liù):凌空而下的涧水或瀑布。
⒁栖:栖息,居住。空观:佛教认识世界的理论之一,具体内涵各时期、各派别理解并不一致。如三论宗有三观:空观、假观、中道观。
⒂讲宇:讲堂。妙理:指佛教的各种精微理论,《法华经》载有迹门十妙。
当年佛陀出游四门看见人生的困苦,体会到过、现、未三世流转无穷。
现世的欢乐挡住了人的视野,深刻的观照才能了解事物的真相。
年轻的时候总以为来日方长,到年老的时候才发现时光紧迫。
时间急速流逝如梦幻一般,又飘忽好象是闪电一样。
人世的因缘还没有完结,时光流逝也不可期待。
恭敬地设想灵鹫山的情景,还有当年只园的轨范。
高悬的瀑布奔流在这庭院之前,高大的树林映照在窗户里。
在禅室里体会大乘“空”现,在讲堂里解析玄妙的佛理。
注释
⑴招提:本义为僧房,后来也作寺院的别称。
⑵四城:指佛陀在俗为太子时所游四城门。典出《因果经》:“尔时太子,年渐长大,出家时至,故辞父王,出四城门游观。前三所逢生厌唯欲,第四出家。”顿踬(dùn zhì):绊倒,意谓不顺利。
⑶三世:过、现、未三世。这里疑代指佛界。《维摩经》曰:“此经广说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僧肇日:三世菩萨,不思议道,皆陈在此经。”无极已:无限期。
⑷浮欢:现世的欢乐。昧(mèi)眼前:连眼前的事物也看不清楚。昧,模糊。
⑸沈照:深入地观照。
⑹颓(tuí):衰弱。迫暮齿:晚年时感到了时光的紧迫可贵。
⑺挥霍:此谓急速的样子。
⑻飘忽:快捷疾速的意思。
⑼迨(dài):同“逮”,及。谢:凋谢,结束。
⑽俟(sì):等待。
⑾拟:向往。灵鹫山:在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东北,佛陀曾在此居住、说法多年。
⑿祗洹(zhīhuán):祗垣,即只树给孤独园,在古印度乔萨罗国舍卫城南,也是佛陀居住、说法的场所。
⒀绝溜(liù):凌空而下的涧水或瀑布。
⒁栖:栖息,居住。空观:佛教认识世界的理论之一,具体内涵各时期、各派别理解并不一致。如三论宗有三观:空观、假观、中道观。
⒂讲宇:讲堂。妙理:指佛教的各种精微理论,《法华经》载有迹门十妙。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石壁精舍建于景平元年(423)冬末或次年初春。由于作者对尘世空度的叹惜和对佛教禅理的向往,因而修筑精舍,决心趁晚年余生参禅析理、修缘向佛。这首诗便是作于石壁精舍建成时。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这首诗谈了不少佛氏精义,也多用佛语,对于执定以“状溢于目前,思存于象外”为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读者来说,定会起抽象过甚之讥。然而如果把尺度放宽一点,承认哲理诗也不失为诗之一类,特别是考虑到山水诗与玄言诗有所联系后,再仔细品味,就会感到它不失为一首淡中见醇,癯而能腴的佳作。它与前此的淡乎寡味的玄言诗,与后来宋人索莫乏气的道学诗有根本的不同:
首先是说理与生活实感的乳水交融,谢客对明性见佛,顿悟解脱这佛氏妙理的参透,实基于他当时历经反复,毅然挂冠的生活经验。所以前十句中说理与追省交替而下,以唱叹出之,读来有回肠荡气之感。这是与作为清淡附庸的玄言诗,空论心性的道学诗最根本的不同处。
其次是深入浅出,而不俚俗。精妙的佛理,在他仅三言二语就挈出要领,又参以形象的比喻,今人只要具有基本的佛学知识就可看懂;在当时佛学为士子之必修的风气中,当然更不成问题。相比之下,后世的哲理诗,如王梵志诗就过于俚俗。王维的《胡居士卧病遗来因赠》则显得较为生涩。这种语言特色,其浅切处可使读者较直接地进入诗歌的感情,同时其雅驯处又与诗歌的理致相应,产生一种清远悠长的韵味。
诗分三层,前六句结合身世说理,中六句正写顿悟前非,于石壁立招提精舍。最后“绝溜”以下四句状精舍美景,拟想今后在其中的悟道生活。这个结构甚见匠心。如是庸手作来,必依常规先点题写营构石壁精舍,然后折入如何谪宦,如何悟道,最后再回扣题意,以唱叹或悬想作结。这样就会平弱乏力。谢客先反复剀陈心曲,宛转而下,然后以“敬拟灵鹫”二句作收束,挽入立精舍诗题,诗势就如同江流为峡谷束起,顿见精神,复又越峡而出,发为“绝溜”,“高林”一联的景语,将绝壁清溜,高林岚光,自然界山山水水的清气,一总收束到精舍明净无垢的窗口里,这飞动崒兀而高朗澄彻的景象,正是诗人悟道后心胸的物化。至此境界又上一层楼。四句之中两起高潮,然后荡为末二句的拟想,就馀波荡漾,馀味无穷了。这是一、二层次与第三层次之间结构与景象的妙处。再看一、二层之间,过接处为“挥霍梦幻顷,飘忽风雷起”二句。按理是有“风雷起”,才有“梦幻”破于一旦。但如先写“风雷”,再落到“梦幻”,诗势又缓了下来,必得如此上下句倒装,由“风雷”居后,才能振起后半部分的新境界。加以比喻得体,形象劲挺,就更显得拗健了。这种倒装也用在“敬拟”“尚想”这两个关键句中、而巧妙有所不同,依理,当是想起孤独长者之遗轨,才有拟灵山建石壁精舍之举。但如以“敬拟灵鹫则”殿后,此句意思重实,再接写风景的话,诗歌的节奏就过于紧促了。必以“尚想祗洹轨”句居后,利用遥想的虚远之感作一荡,下面的景语才能飞动起来,轩昂纸上。两处接榫的两个倒装,一以劲句置后,一以缓句作殿,看似相反而取势达意的道理却一致,异曲同工中,足见谢客章句锻炼的深厚功力。就这样结构与造景两妙相融,遂使枯燥乏味的哲理诗显得墨气精光,溢于纸上了。
这首诗也是佛学史上的一份宝贵资料。早期顿教的论著虽有留存,但理旨玄深,不易领会,谢客此诗现身说法,对于理解教旨与探索禅与生活的结合而形成嗣后中国士大夫的独特品貌,足资参考。
首先是说理与生活实感的乳水交融,谢客对明性见佛,顿悟解脱这佛氏妙理的参透,实基于他当时历经反复,毅然挂冠的生活经验。所以前十句中说理与追省交替而下,以唱叹出之,读来有回肠荡气之感。这是与作为清淡附庸的玄言诗,空论心性的道学诗最根本的不同处。
其次是深入浅出,而不俚俗。精妙的佛理,在他仅三言二语就挈出要领,又参以形象的比喻,今人只要具有基本的佛学知识就可看懂;在当时佛学为士子之必修的风气中,当然更不成问题。相比之下,后世的哲理诗,如王梵志诗就过于俚俗。王维的《胡居士卧病遗来因赠》则显得较为生涩。这种语言特色,其浅切处可使读者较直接地进入诗歌的感情,同时其雅驯处又与诗歌的理致相应,产生一种清远悠长的韵味。
诗分三层,前六句结合身世说理,中六句正写顿悟前非,于石壁立招提精舍。最后“绝溜”以下四句状精舍美景,拟想今后在其中的悟道生活。这个结构甚见匠心。如是庸手作来,必依常规先点题写营构石壁精舍,然后折入如何谪宦,如何悟道,最后再回扣题意,以唱叹或悬想作结。这样就会平弱乏力。谢客先反复剀陈心曲,宛转而下,然后以“敬拟灵鹫”二句作收束,挽入立精舍诗题,诗势就如同江流为峡谷束起,顿见精神,复又越峡而出,发为“绝溜”,“高林”一联的景语,将绝壁清溜,高林岚光,自然界山山水水的清气,一总收束到精舍明净无垢的窗口里,这飞动崒兀而高朗澄彻的景象,正是诗人悟道后心胸的物化。至此境界又上一层楼。四句之中两起高潮,然后荡为末二句的拟想,就馀波荡漾,馀味无穷了。这是一、二层次与第三层次之间结构与景象的妙处。再看一、二层之间,过接处为“挥霍梦幻顷,飘忽风雷起”二句。按理是有“风雷起”,才有“梦幻”破于一旦。但如先写“风雷”,再落到“梦幻”,诗势又缓了下来,必得如此上下句倒装,由“风雷”居后,才能振起后半部分的新境界。加以比喻得体,形象劲挺,就更显得拗健了。这种倒装也用在“敬拟”“尚想”这两个关键句中、而巧妙有所不同,依理,当是想起孤独长者之遗轨,才有拟灵山建石壁精舍之举。但如以“敬拟灵鹫则”殿后,此句意思重实,再接写风景的话,诗歌的节奏就过于紧促了。必以“尚想祗洹轨”句居后,利用遥想的虚远之感作一荡,下面的景语才能飞动起来,轩昂纸上。两处接榫的两个倒装,一以劲句置后,一以缓句作殿,看似相反而取势达意的道理却一致,异曲同工中,足见谢客章句锻炼的深厚功力。就这样结构与造景两妙相融,遂使枯燥乏味的哲理诗显得墨气精光,溢于纸上了。
这首诗也是佛学史上的一份宝贵资料。早期顿教的论著虽有留存,但理旨玄深,不易领会,谢客此诗现身说法,对于理解教旨与探索禅与生活的结合而形成嗣后中国士大夫的独特品貌,足资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善哉行
阳谷跃升,虞渊引落。景曜东隅,晼晚西薄。三春燠敷,九秋萧索。凉来温谢,寒往暑却。居德斯颐,积善嬉谑。阴灌阳丛,凋华堕萼。欢去易惨, ...
- 84
-
读书斋诗
春事时已歇,池塘旷幽寻。残红被径隧,初绿杂浅深。偃仰倦芳褥,频步忧新阴。谋春不及竟,夏物遽见侵。...
- 37
-
晚出西射堂诗
步出西城门,遥望城西岑。连鄣叠巘崿,青翠杳深沉。晓霜枫叶丹,夕曛岚气阴。节往戚不浅,感来念已深。羁雌恋旧侣,迷鸟怀故林。含情尚劳爱 ...
- 735
-
郡东山望溟海诗
开春献初岁,白日出悠悠。荡志将愉乐,瞰海庶忘忧。策马步兰皋,緤控息椒丘。采蕙遵大薄,搴若履长洲。白花皓阳林,紫䖀晔春流。非徒不弭忘 ...
- 956
-
答中书诗
悬圃树瑶,昆山挺玉。流采神皋,列秀华岳。休哉美宝,擢颖昌族。灼灼风徽,采采文牍。伊昔昆弟,敦好闾里。我暨我友,均尚同耻。仰仪前修, ...
- 287
-
答谢咨议诗
玉衡迅驾,四节如飞。急景西驰,奔浪赴沂。英华始玩,落叶已稀。惆怅衡皋,心焉有违。告离甫尔,荏冉回周。怀风感迁,思我良畴。岂其无人, ...
- 870
-
缓歌行
飞客结灵友,凌空萃丹丘。习习和风起,采采彤云浮。娥皇发湘浦,霄明出河洲。宛宛连螭辔,裔裔振龙旒。...
- 382
-
道路忆山中诗
采菱调易急,江南歌不缓。楚人心昔绝,越客肠今断。断绝虽殊念,俱为归虑款。存乡尔思积,忆山我愤懑。追寻栖息时,偃卧任纵诞。得性非外求 ...
- 663
-
酬从弟惠连诗五首
寝瘵谢人徒,灭迹入云峯。岩壑寓耳目,欢爱隔音容。永绝赏心望,长怀莫与同。末路值令弟,开颜披心胸。心胸既云披,意得咸在斯。凌涧寻我室 ...
- 573
-
豫章行
短生旅长世,恒觉白日欹。览镜睨颓容,华颜岂久期。苟无回戈术,坐观落崦嵫。...
- 75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