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登石门最高顶诗

谢灵运 〔南北朝〕
晨策寻绝壁,夕息在山栖。
疏峰抗高馆,对岭临回溪。
长林罗户庭,积石拥基阶。
连岩觉路塞,密竹使径迷。
来人忘新术,去子惑故蹊。
活活夕流驶,噭噭夜猿啼。
沉冥岂别理,守道自不携。
心契九秋,目玩三春荑。
居常以待终,处顺故安排。
惜无同怀客,共登青云梯。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早晨拄着手杖在山里小心翼翼地探着走路,晚上走累了在山里住宿。
远处的山峰遥相对举,迎面的山峰夹着曲折回旋的溪流。
高大的树木排列在门前庭外,石头堆满屋檐下靠墙脚高出地面的小块平台。
山岩连着山岩会让路没法走,茂密的竹林会使人道路迷失。
过来的人会忘记新走出来的路,离开的人忘记了原先走过的小路。
晚间溪水流动的声音“活活”作响,夜晚猿猴“噭噭”地叫着。
深沉无欲怎么能不理,遵守养生之道自己没有二心。
心相合则经得起深秋风霜侵凌,用眼睛欣赏春天草木的初生嫩叶。
甘处贫穷以等待终老,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达到道家物我不分、人天合一、无忧无乐的境界。
可惜没有抱负相同的人,一起走上隐逸之路。
注释
1.石门:即石门山,在今浙江嵊州市,谢灵运《游名山志》说:“石门涧六处,石门溯水,上入两山口,两边石壁,后边石岩,下临涧水。”又云石门为己南居。
2.策:拄着手杖。
3.寻:小心翼翼地探着走路。
4.栖:住宿。
5.疏峰:远处的山峰。
6.抗:遥相对举。
7.高馆(guǎn):指建于石门绝壁上的精舍。
8.回溪:曲折回旋的溪流。
9.长林:高大的树木。
10.罗户庭:排列在门前庭外。
11.拥:堆满。
12.阶基:屋檐下靠墙脚高出地面的小块平台。
13.术:道路。
14.去子:离开的人。
15.惑故蹊(xī):忘记了原先走过的小路。
16.活活(guō):水流声。《诗经·卫风·硕人》:“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17.嗷嗷(jiào):动物的吼鸣声。
18.沉冥:深沉无欲。
19.守道:遵守养生之道。
20.不携:指没有二心。携,分离。
21.契:相合。
22.九秋:即秋天,因为一秋九十天。
23.干:树干,指经得起深秋风霜侵凌的松柏等。
24.目玩:用眼睛审视、欣赏。
25.三春:即春天,因为春季三个月。
26.荑(tí):草木的初生嫩叶。
27.居常:甘处贫穷。
28.处顺: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
29.安排:安于推移。指达到道家物我不分、人天合一、无忧无乐的境界。
30.同怀客:抱负相同的人。
31.青云梯:传说中架于青天白云间的梯子,登之可以升天成仙,这里借指隐逸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谢灵运任永嘉郡太守期间于南北两居,往来栖息。这首诗因还北居既久,复寻石门而作,时间在元嘉七年(430年)春。是为了描写石门风光及表达自己隐居独赏的心态所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诗中的景物全由第二句“夕息”二字生发,以所宿之“高馆”为中心视点,写视觉与听觉印象。“疏峰抗高馆,对岭临回溪。”先总写高馆位置。疏即分疏、整治之意,抗即举也。有人将“抗”解为对抗之抗,谓上句是高馆对疏峰之意。似是而实非,因下句有“对岭”二字,则是相重。其实上句句法一同于张衡《西京赋》“疏龙首以抗殿”,此馆分疏山峦而高踞峰顶,又遥对岭崖,深临回溪,真有独立中天,俯视万类之势。由高馆向下望去,近处是高木成林拱卫着山馆,乱石堆砌簇拥着阶基,人工的馆舍与自然的石木连成了一体。再举目远望,山岩叠连,竹林密排,使望中山路似断似续,曲曲弯弯,夜色中显得似有若无,迷迷离离。这景况当使来者失路徘徊,去者因找不到归径而迷茫。身居于此山之中,远处传来水流的声响,这就是山泉在冥色中流驶;噭噭连声,此起彼伏,正是那山中猿猨在夜月下悲啼。这时清森卓拔的山居又笼罩上一层凄迷空漠的色调,于是诗人自然从这“沉冥”之境中生发出了前述的感想。
这幅图景之所以为佳有三:首先是视角之佳,景物由中心高馆到庭前,到远路,到深山,既有层次感,又有整体的融浑性,其内在联系则为由一点而由近及远的视觉印象。其次是深切夜望的特色,近景尚分明,远路已渺茫,四周山谷则只能唯闻其声,不见其形了。最成功的是虚实相间,营造气氛,融情入景。所见之与所闻合写,本已有虚实之感,但这在常人尚容易做到。难能的是灵运又一次出色地运用了他最谙熟的“隔”法,用“来人忘新术,去子惑故溪”二句虚写,把所见与所闻隔作二层写。隔的作用不是分整体为二,而是为了更好地熔二层为一,颇有艺术辩证法的意味在。试想前数句所写山景,虽然结末用了“塞”“迷”二字,但是总的形象是孤兀倔奇的,如径接“夕流”、“夜猿”二句,虽也可以,但效果不会好,唯因这二句中“忘”、“惑”二字作一逗顿,方使前文“塞”、“迷”之感充分舒展,然后夕流活活,夜猿噭噭,才能产生弥山漫谷的凄迷空漠气氛,再以“沉冥”二字收束点晴,玄理的阐发才能情理相融。所谓“空际传神”,这就是一个范例。
由于景物营构中这三项特色,诗境显得非常深邃,试想这高馆的形势:沉沉夜色,隐隐夜籁,冥冥濛濛之中浮起群山,群山影影忡忡又拥起一峰,一峰独立又托起高馆孤峙。这沉冥中有傲兀之意的景象正是谢客以幽愤之怀论玄妙之理心态的写照,正与末段抒情议论中“心契九秋榦,目玩三春荑”——心同深秋贞木之坚挺,神同三春柔叶之舒闲相应,于是融情入景更转为景情理圆融一体,足见谢诗命意造景之深曲。
诗的构思也别具一格,题为“登石门最高顶”。却不写登的过程,而由在最高顶上夜望,将来时景物一一倒写补出,中间以“来人”、“去子”两句接应,至结末再以“惜无同怀客,共登青云梯”呼应,草蛇灰线,浑然一体。这样写并非故意玩弄技巧,而是为起处即造成峻拔的形态,再借中段的“沉冥”气氛烘托,使结末慨叹无“同怀客”,深沉而有孤芳自赏之致。如顺写登山之所见闻,结末写宿顶,诗境就会显得平熟无奇。这种顺逆变化,与前已论及的顿宕、离合、勾锁,正是谢诗结构谨严深曲的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
谢灵运
谢灵运(385年-433年),名公义,字灵运,小名客儿,祖籍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出生于会稽郡始宁县(今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因祖父在会稽建有故宅“始宁墅”而移籍会稽。东晋至刘宋时期诗人、佛学家、旅行家,“山水诗派”鼻祖。东晋名将谢玄之孙。 出身陈郡谢氏。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年),袭封康乐县公,世称“谢康乐”。 起家大司马(司马德文)参军,历任抚军(刘毅)记室参军、太尉(刘裕)参军、中书黄门侍...
您可能感兴趣...
  • 善哉行

    阳谷跃升,虞渊引落。景曜东隅,晼晚西薄。三春燠敷,九秋萧索。凉来温谢,寒往暑却。居德斯颐,积善嬉谑。阴灌阳丛,凋华堕萼。欢去易惨, ...

    79
  • 读书斋诗

    春事时已歇,池塘旷幽寻。残红被径隧,初绿杂浅深。偃仰倦芳褥,频步忧新阴。谋春不及竟,夏物遽见侵。...

    35
  • 晚出西射堂诗

    步出西城门,遥望城西岑。连鄣叠巘崿,青翠杳深沉。晓霜枫叶丹,夕曛岚气阴。节往戚不浅,感来念已深。羁雌恋旧侣,迷鸟怀故林。含情尚劳爱 ...

    731
  • 郡东山望溟海诗

    开春献初岁,白日出悠悠。荡志将愉乐,瞰海庶忘忧。策马步兰皋,緤控息椒丘。采蕙遵大薄,搴若履长洲。白花皓阳林,紫䖀晔春流。非徒不弭忘 ...

    953
  • 答中书诗

    悬圃树瑶,昆山挺玉。流采神皋,列秀华岳。休哉美宝,擢颖昌族。灼灼风徽,采采文牍。伊昔昆弟,敦好闾里。我暨我友,均尚同耻。仰仪前修, ...

    284
  • 答谢咨议诗

    玉衡迅驾,四节如飞。急景西驰,奔浪赴沂。英华始玩,落叶已稀。惆怅衡皋,心焉有违。告离甫尔,荏冉回周。怀风感迁,思我良畴。岂其无人, ...

    868
  • 缓歌行

    飞客结灵友,凌空萃丹丘。习习和风起,采采彤云浮。娥皇发湘浦,霄明出河洲。宛宛连螭辔,裔裔振龙旒。...

    380
  • 道路忆山中诗

    采菱调易急,江南歌不缓。楚人心昔绝,越客肠今断。断绝虽殊念,俱为归虑款。存乡尔思积,忆山我愤懑。追寻栖息时,偃卧任纵诞。得性非外求 ...

    661
  • 酬从弟惠连诗五首

    寝瘵谢人徒,灭迹入云峯。岩壑寓耳目,欢爱隔音容。永绝赏心望,长怀莫与同。末路值令弟,开颜披心胸。心胸既云披,意得咸在斯。凌涧寻我室 ...

    570
  • 豫章行

    短生旅长世,恒觉白日欹。览镜睨颓容,华颜岂久期。苟无回戈术,坐观落崦嵫。...

    74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