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莫 通:暮)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因我(年长)就不敢说话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用(别国)军队来侵略它,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有,你怎么样?”
(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公西华,你怎么样?”
(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什么,但愿意学习做这些。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戴好礼服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曾皙,你怎么样?”
(曾皙)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和几个成年人、几个孩童到沂水里沐浴,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只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逊,所以我笑他。”
“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
“哪里见过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不是国家的呢?”
“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吗?”
“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相呢?”
注释
侍:侍奉,本指侍立于尊者之旁。
侍坐:此处指执弟子之礼,侍奉老师而坐。
以吾一日长乎尔:以,因为;长,年长。
毋吾以也:这句话是宾语前置,正常的语序是“毋以吾也”。
居则曰:居,闲居,指平日在家的时候。则,就。
如或:如果有人。如:假如。或:无定代词,有人。
则:连词,那么,就。
何以:用什么(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以,动词,用。
率尔:不假思索的样子。
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
乘:兵车。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
摄乎大国之间:摄,夹。乎:于,在。
加之以师旅:用(别国)军队来侵略它。加:用,凭借。师旅,军队,此特指侵略的军队。
因之以饥馑: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因,动词,接着。饥馑,饥荒。
比及:等到。
且:连词,并且。
方:道,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哂:微笑,这里略带讥讽。
方:见方,纵横。
如:连词,表选择,或者;
足:使……富足。
如:连词,表提起另一话题,作“至于”讲。
其:那。
以:把。后边省宾语“之”。
俟:等待。
能:动词,能做到。
焉:这里作指示代词兼语气词,指代下文“小相”这种工作。
如:连词,或者。
会:诸侯之间的盟会。
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端:古代的一种礼服。
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这里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愿:愿意;
相:在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人。
焉:兼词,于是,在这些场合里。
鼓:弹。
瑟:古乐器。
希:同“稀”,稀疏,这里指鼓瑟的声音已接近尾声。
舍:放下。
作:立起来,站起身。
撰:才具,才能。
伤:妨害。
乎:语气词,呢。
莫春者,春服既成:莫春:莫同“暮”,指农历三月。既:副词,已经。
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为成年,束发加冠;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几个成人,几个孩子。五六,六七,都是虚数。
喟然:叹息的样子。
与:赞成。
后:动词,后出
夫子何哂由也:何,为什么。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逊。以:介词。靠,用。让:礼让,谦逊。
唯求则非邦也与:唯,用于句首,表示语气。邦:国家,这是指国家大事。与,同“欤”,疑问语气词。
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鼓瑟希(希同“稀”,稀疏。)
莫春者(莫同“暮”,晚。)
唯求则非邦也与(与:同“欤”,疑问语气词)
二、古今异义
1、如会同,端章甫 古:诸侯相见、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今: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
2、加之以师旅 古:泛指侵略的军队 今:军队编制单位之一
三、活用现象
1、端章甫: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
2、风乎舞雩:风,名作动,吹风
3、三子者出,曾晳后:后,名作动,走在后面
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形作名,小事、大事
5、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勇,形容词作名词,勇气
6、异乎三子者之撰:撰,这里指上文子路等三人所陈述的志向。
7、可使足民:足,使…富足。
四、句式
1、以吾一日长乎尔 状语后置
2、毋吾以也 宾语前置
3、不吾知也 宾语前置 即:“不知吾也
4、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宾语前置,正常的语序是“则以何哉”。
5、摄乎大国之间 状语后置
6、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状语后置
7、异乎三子者之撰 状语后置
8、浴乎沂,风乎舞雩 ,咏而归 状语后置
9、为国以礼 状语后置
五、重点实词
1、居则曰:居,平时,平日
2、摄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
3、加之以师旅:加,加到……上
4、比及三年:比及,到
5、且知方也:方,道,是非准则
6、舍瑟而作:舍,放下;作,起
7、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8、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何伤,何妨
9、咏而归:咏,唱歌
10、吾与点也:与,赞成
1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让,谦让
六、重点虚词
1、以
(1)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
(2)毋吾以也:动词,用
(3)则何以哉:动词,做
(4)加之以师旅:介词,用
2、如
(1)如或知尔:假如
(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
(3)如其礼乐:至于
3、亦各言其志也已矣:亦,不过是,只不过
4、唯求则非邦也与:唯,句首语气词
5、而
(1)子路率尔而对曰:连词,表修饰。
(2)舍瑟而作:连词,表顺接。
(3)非诸侯而何:连词,表并列。
七、一词多义
1、方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
(2)且知方也:道,是非准则
2、尔
(1)以吾一日长乎尔:代词,你们
(2)子路率尔而对曰:助词,形容词词尾,表状态(……的样子)
3、如
(1)如或知尔(假如)
(2)如五六十(或者)
(3)如其礼乐(至于)
4.为
(1)由也为之(管理,治理)
(2)愿为小相焉(做)
(3)赤也为之小(做)
5.以
(1)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为,介词)
(2)毋吾以也(认为,动词)
(3)则何以哉(做、为,动词)
(4)加之以师旅(用、拿,介词)
(5)以俟君子(把,介词)
6.言
(1)亦各言其志也(说、谈,动词)
(2)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话,名词)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因我(年长)就不敢说话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用(别国)军队来侵略它,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有,你怎么样?”
(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公西华,你怎么样?”
(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什么,但愿意学习做这些。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戴好礼服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曾皙,你怎么样?”
(曾皙)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和几个成年人、几个孩童到沂水里沐浴,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只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逊,所以我笑他。”
“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
“哪里见过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不是国家的呢?”
“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吗?”
“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相呢?”
注释
侍:侍奉,本指侍立于尊者之旁。
侍坐:此处指执弟子之礼,侍奉老师而坐。
以吾一日长乎尔:以,因为;长,年长。
毋吾以也:这句话是宾语前置,正常的语序是“毋以吾也”。
居则曰:居,闲居,指平日在家的时候。则,就。
如或:如果有人。如:假如。或:无定代词,有人。
则:连词,那么,就。
何以:用什么(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以,动词,用。
率尔:不假思索的样子。
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
乘:兵车。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
摄乎大国之间:摄,夹。乎:于,在。
加之以师旅:用(别国)军队来侵略它。加:用,凭借。师旅,军队,此特指侵略的军队。
因之以饥馑: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因,动词,接着。饥馑,饥荒。
比及:等到。
且:连词,并且。
方:道,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哂:微笑,这里略带讥讽。
方:见方,纵横。
如:连词,表选择,或者;
足:使……富足。
如:连词,表提起另一话题,作“至于”讲。
其:那。
以:把。后边省宾语“之”。
俟:等待。
能:动词,能做到。
焉:这里作指示代词兼语气词,指代下文“小相”这种工作。
如:连词,或者。
会:诸侯之间的盟会。
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端:古代的一种礼服。
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这里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愿:愿意;
相:在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人。
焉:兼词,于是,在这些场合里。
鼓:弹。
瑟:古乐器。
希:同“稀”,稀疏,这里指鼓瑟的声音已接近尾声。
舍:放下。
作:立起来,站起身。
撰:才具,才能。
伤:妨害。
乎:语气词,呢。
莫春者,春服既成:莫春:莫同“暮”,指农历三月。既:副词,已经。
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为成年,束发加冠;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几个成人,几个孩子。五六,六七,都是虚数。
喟然:叹息的样子。
与:赞成。
后:动词,后出
夫子何哂由也:何,为什么。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逊。以:介词。靠,用。让:礼让,谦逊。
唯求则非邦也与:唯,用于句首,表示语气。邦:国家,这是指国家大事。与,同“欤”,疑问语气词。
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鼓瑟希(希同“稀”,稀疏。)
莫春者(莫同“暮”,晚。)
唯求则非邦也与(与:同“欤”,疑问语气词)
二、古今异义
1、如会同,端章甫 古:诸侯相见、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今: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
2、加之以师旅 古:泛指侵略的军队 今:军队编制单位之一
三、活用现象
1、端章甫: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
2、风乎舞雩:风,名作动,吹风
3、三子者出,曾晳后:后,名作动,走在后面
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形作名,小事、大事
5、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勇,形容词作名词,勇气
6、异乎三子者之撰:撰,这里指上文子路等三人所陈述的志向。
7、可使足民:足,使…富足。
四、句式
1、以吾一日长乎尔 状语后置
2、毋吾以也 宾语前置
3、不吾知也 宾语前置 即:“不知吾也
4、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宾语前置,正常的语序是“则以何哉”。
5、摄乎大国之间 状语后置
6、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状语后置
7、异乎三子者之撰 状语后置
8、浴乎沂,风乎舞雩 ,咏而归 状语后置
9、为国以礼 状语后置
五、重点实词
1、居则曰:居,平时,平日
2、摄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
3、加之以师旅:加,加到……上
4、比及三年:比及,到
5、且知方也:方,道,是非准则
6、舍瑟而作:舍,放下;作,起
7、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8、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何伤,何妨
9、咏而归:咏,唱歌
10、吾与点也:与,赞成
1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让,谦让
六、重点虚词
1、以
(1)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
(2)毋吾以也:动词,用
(3)则何以哉:动词,做
(4)加之以师旅:介词,用
2、如
(1)如或知尔:假如
(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
(3)如其礼乐:至于
3、亦各言其志也已矣:亦,不过是,只不过
4、唯求则非邦也与:唯,句首语气词
5、而
(1)子路率尔而对曰:连词,表修饰。
(2)舍瑟而作:连词,表顺接。
(3)非诸侯而何:连词,表并列。
七、一词多义
1、方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
(2)且知方也:道,是非准则
2、尔
(1)以吾一日长乎尔:代词,你们
(2)子路率尔而对曰:助词,形容词词尾,表状态(……的样子)
3、如
(1)如或知尔(假如)
(2)如五六十(或者)
(3)如其礼乐(至于)
4.为
(1)由也为之(管理,治理)
(2)愿为小相焉(做)
(3)赤也为之小(做)
5.以
(1)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为,介词)
(2)毋吾以也(认为,动词)
(3)则何以哉(做、为,动词)
(4)加之以师旅(用、拿,介词)
(5)以俟君子(把,介词)
6.言
(1)亦各言其志也(说、谈,动词)
(2)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话,名词)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孔子论水
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曰:夫水者,启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 ...
- 187
-
题孔子像于芝佛院
人皆以孔子为大圣,吾亦以为大圣;皆以老、佛为异端,吾亦以为异端。人人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父师之教者熟也;父师非真知大圣 ...
- 591
-
取之有道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
- 805
-
曳杖歌
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 3
-
论语八则
沪教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 ...
- 976
-
论语六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 ...
- 186
-
论语三则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 379
-
子之武城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
- 891
-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是选自《论语》中的一篇散文,文中记述了孔子和冉有的一场对话,集中讨论鲁国贵族季氏企图发动战争,攻打小国颛臾的问题,明确表达孔子反对武力征伐,主张“仁者爱人”的思想。全文虽由对话构成,但语言流畅,富于变化,有浓厚的论辩色彩。...
- 1
-
论语七则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 3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