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通解

韩愈 〔唐代〕
  今之人,以一善为行而耻为之,慕通达而称夫通才者多矣,然而脂韦【1】汩没【2】,以至于老死者相继,亦未见他人之称。其岂非乱教贼名之术欤! 
  且五常【3】之教,与天地皆生。然而天下之人不得其师,终不能自知而行之矣。故尧之前千万年,天下之人促促然不知其让之为美也,于是许由哀天下之愚且以争为能,乃脱屣其九州,高揖而辞尧。由是后之人竦然而言曰:“虽天下犹有薄而不售者,况其小者乎?”故让之教行于天下,许由为之师也。自桀之前千万年,天下之人循循然不知忠易其死也,故龙逄哀天下之不仁,睹君父百姓入水火而不救,于是进尽其言,退就割烹。故后之臣竦然而言曰:“虽万死犹有忠而不惧者,况其小者乎?”故忠之教行于天下,由龙逄为之师也。自周之前千万年,浑浑然不知义之可换其生也,故伯夷哀天下之偷,且以强则服,食其葛薇,逃山而死。故后之人竦然而言曰:“虽饿死犹有义而不惧者,况其小者乎!”故义之教行于天下,由伯夷为之师也。是三人俱以一身立教,而为师于千万年间;其身亡而其教存,扶持天地,功亦厚矣。向令三师耻独行,慕通达,则尧之日,必曰:“得位而济道,安用让为?”夏之日,必曰:“长进而否退,安用死为?”周之日,必曰:“和光而同尘,安用饿为?”若然者,天下之人促促然而争,循循然而佞,浑浑然而偷:其何惧而不为哉!是三师生于今,必谓偏而不通者也。可不谓之大贤者哉?呜呼,今之人其慕通达之为弊也! 
  且古圣人言通者,盖百行众艺备于身而行之者也。今恒人之言通者,盖百行众艺阙于身而求合者也。是则古之人言通者,通于道义;今之人言通者,通于私曲:其亦异矣!将欲齐之者,不犹矜粪丸而拟质随珠者乎?且令今父兄教其子弟者曰:“尔当通于行,如仲尼。”虽愚者亦知其不能也。曰:“尔尚力一行,如古之贤。”虽中人亦希其能矣。岂不由圣可慕而不可齐邪?贤可及而可齐也?今之人行未能及乎贤,而欲齐乎圣者,亦见其病矣! 
  夫古人之进修,或几乎圣人。今之人行不出乎中人,而耻乎力一行为独行,且曰:“我通同如圣人。”彼其欺心邪?吾不知矣!彼其欺人而贼名邪?吾不知矣!余惧其说之将深,为《通解》。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如今人们耻于把做好一件事情为行动的目的,羡慕通达并且称赞通才的人很多,但是那些圆滑逢迎的人湮没无名,接连不断老去死亡,也没有被他人所称道。这难道不是扰乱教化、窃取名声的伎俩吗? 
  儒家提倡的仁、义、礼、智、信,都是与天地一起产生的。可是天下人没有遇到可以效法的人,最终无法自己懂得这些道理并去践行它们。所以尧以前的千万年间,天下人匆匆忙忙却不知道谦让是美好的品德。在这种情况下许由哀叹天下人如此愚昧,把争夺名利看成有能力,于是就毫无顾恋地放弃天下,高高举手作揖辞别了尧。于是后来的人肃然起敬地说:“即使是天下,还有人看得很轻不愿为之效劳,更何况那些比天下小的事物呢?”因此谦让美德推行传播天下,是因为许由做出了表率。夏桀以前的干万年间,天下人循规蹈矩,不知道忠诚可以取代生命,所以关龙逄哀叹天下之人不仁义,目睹君主、百姓身陷水火却无人相救,在这种情况下,上朝毫无保留地进谏,退朝后接受斩首烹杀。因此后来的大臣肃然起敬地说:“即使身死一万次,尚且有忠心耿耿毫不畏惧的人,更何况那些比死小的事情呢?”因此忠诚的美德推行传播天下,是因为关龙逄做出了表率。周王朝建立之前的千万年间,人们浑浑沌沌不知道正义可以取代生命,所以伯夷哀伤天下人苟且,因为强权就臣服,他宁愿穿葛衣吃野菜,最终逃到首阳山饿死。因此后世的人们肃然敬地说:“即使饿死,尚且有坚持正义而毫不惧怕的人,更何况那些比饿死小的事情呢?”因此坚持正义的美德推行传播天下,是因为伯夷做出了表率。这三个人都用自己作示范,从而成为千万年来的师表;他们躯体虽然消亡,但他们的示范作用永远存在,扶助支撑天地,功劳很大。假如这三位老师把自己与众不同的行为当做羞耻之事,而羡慕那些通达的人,那么身处尧统治时期,(他们)一定会说:“取得职位从而拯救大道,哪里需要谦让呢?”身处夏桀统治时期,一定会说:“意见会被听取就进谏,不被听取就退下,哪里需要死呢?”身处周朝统治时期,一定会说:“只要掩饰自己的光芒与世俗混同就行了,哪里需要饿死呢?”像这样,天下人都匆匆忙忙地你争我抢,随波逐流地巧言谄媚,浑浑噩噩地苟且偷生:他们还有什么惧怕而不敢做的事情呢?假如这三位老师生活在当今,必定会被人说成偏狭,不通达。他们难道称不上大贤的人吗?唉,这就是现在的人追慕通达的弊端啊! 
  而且古代圣人所说的通达,大概指的是自己具有多种品行和技艺并能够践行。现在一般人所说的通达,大概指的是自己欠缺多种品行和技艺却想把它们融会贯通。这样的话,那么古人所说的通达,是通晓道义;现在人所说的通达,是通晓偏私曲从:他们是不同的!把二者混同,不就像夸耀粪丸,把它的质地看得和珍贵的随侯珠一样吗?假如让当今的父亲兄长教育他们的子弟说:“你要具备多种修养,像孔子那样。”即使是个愚蠢的人,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或者)说:“你尚且可以努力做好一件事,就像古代的贤人那样。”即使是资质普通的人,也很少能够做到。这岂不是因为圣人可以仰慕而不能企及吗?贤德的人能够接近但能和他们齐等吗?当今的人们修养比不上贤人,却想与圣人齐等,这也可以看出他们的弊端! 
  古代人提高自己的修养,有些方面已接近圣人。现在的人修养没有超出一般人,却把努力做好一件事并以此作为自己独特的行为当作耻辱,并且说:“我就像圣人一样通达。”他们是欺骗自己的内心吗?我不知道啊!他们是欺骗别人来攫取名声吗?我也不知道啊!我担心这种观点将会愈加深入人心,(特意)写下这篇《通解》。 
注释
【1】脂韦:世故圆滑,阿谀逢迎。
【2】汩没:湮没。
【3】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展开阅读全文 ∨
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
您可能感兴趣...
  • 与李翱书

      使至,辱足下书,欢愧来并,不容于心。嗟乎!子之言意皆是也。仆虽巧说,何能逃其责耶?然皆子之爱我多,重我厚,不酌时人待我之情,而 ...

    84
  • 与祠部陆员外书

      执事好贤乐善,孜孜以荐进良士、明白是非为己任,方今天下一人而已。愈之获幸于左右,亦将一年于今矣。诚不自识其言之可采与否,其事则 ...

    120
  • 崔山君传

      谈生之为《崔山君传》,称鹤言者,岂不怪哉!然吾观于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昔之圣 ...

    704
  • 韩愈

    排斥异端尊孔孟,推原人性胜荀杨。平生胆气尤奇伟,何止文章日月光。...

    3
  • 与崔群书

      自足下离东都,凡两度枉问,寻承已达宣州,主人仁贤,同列皆君子,虽抱羁旅之念,亦且可以度日,无入而不自得。乐天知命者,固前修之所 ...

    660
  • 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

      君讳适,姓王氏。好读书,怀奇负气,不肯随人后选举。见功业有道路可指取,有名节可以戾契①致,困于无资地,不能自出,乃以干.诸公贵 ...

    697
  • 琴操十首·龟山操

    龟之氛兮,不能云雨。龟之枿兮,不中梁柱。龟之大兮,祗以奄鲁。知将隳兮,哀莫余伍。周公有鬼兮,嗟余归辅。...

    1
  • 琴操十首·拘幽操

    目窈窈兮,其凝其盲;耳肃肃兮,听不闻声。朝不日出兮,夜不见月与星。有知无知兮,为死为生。呜呼,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

    3
  • 答刘正夫书

    愈白进士刘君足下:  辱笺,教以所不及,既荷厚赐,且愧其诚然,幸甚幸甚!凡举进士者,于先进之门,何所不往?先进之于后辈,苟见其至,宁 ...

    329
  • 河南令张君墓志铭

      君讳署,字某,河间人。大父利贞,有名玄宗世。为御史中丞,举弹无所避,由是出为陈留守,领河南道采访处置使,数岁卒官。皇考讳郇,以 ...

    564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