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

韩愈 〔唐代〕
  君讳适,姓王氏。好读书,怀奇负气,不肯随人后举选。见功业有道路可指取,有名节可以戾契致,困于无资地,不能自出,乃以干诸公贵人,借助声势。诸公贵人既志得,皆乐熟软媚耳目者,不喜闻生语,一见,辄戒门以绝。上初即位,以四科募天下士,君笑曰:“此非吾时邪!”即提所作书,缘道歌吟,趋直言试。既至,对语惊人,不中第,益困。
  久之,闻金吾李将军年少喜事可撼,乃蹐门告曰:“天下奇男子王适,愿见将军白事。”一见语合意,往来门下。卢从史既节度昭义军,张甚,奴视法度士,欲闻无顾忌大语,有以君生平告者,即遣客钩致。君曰:“狂子不足以共事。”立谢客。李将军由是待益厚,奏为其卫胄曹参军,充引驾仗判官,尽用其言。将军遣帅凤翔,君随往,改试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观察判官。栉垢爬痒,民获苏醒。
  居岁余,如有所不乐,一旦载妻子入阌乡南山不顾。中书舍人王涯、独孤郁、吏部郎中张惟素、比部郎中韩愈日发书问讯,顾不可强起,不即荐。明年九月疾病,舆医京师,某月某日卒,年四十四。十一月某日,即葬京城西南长安县界中。曾祖爽,洪州武宁令。祖微,右卫骑曹参军。父嵩,苏州昆山丞。妻上谷侯氏处士高女。高固奇士,自方阿衡、太师,世莫能用吾言,再试吏,再怒去,发狂投江水。
  初,处士将嫁其女,惩曰:“吾以龃龉穷,一女,怜之,必嫁官人,不以与凡子。”君曰:“吾求妇氏久矣,惟此翁可人意,且闻其女贤,不可以失。”即谩谓媒妪:“吾明经及第,且选,即官人。侯翁女幸嫁,若能令翁许我,请进百金为妪谢。”诺许,白翁。翁曰:“诚官人耶?取文书来!”君计穷吐实。妪曰:“无苦,翁大人,不疑人欺我,得一卷书粗若告身者,我袖以往,翁见,未必取眎,幸而听我。”行其谋。翁望见文书衔袖,果信不疑,曰:“足矣。”以女与王氏。生三子,一男二女,男三岁夭死,长女嫁亳州永城尉姚挺,其季始十岁。
  铭曰:鼎也,不可以柱车;马也,不可使守间。佩玉长裾,不利走趋。只系其逢,不系巧愚。不谐其须,有衔不祛。钻石埋辞,以列幽墟。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注释:
讳:古人行文时为表示尊敬,在其名前加一个“讳”字。
怀奇:怀抱雄奇的志向。负气:恃其意气,不肯屈服于人。
以戾(lì)契致:用非常规的方法刻意追求而获取的。这里指曲折达到目的。戾:乖戾,即不避正道。
资地:资历、地位。
干:干谒,拜见权贵、名人,以请求帮助。
皆乐熟软媚耳目者:都是喜欢听谄媚奉承之言的人。
辄:就。戒门:告诫守门的人。
缘道歌吟:一边在道上行走,一边吟咏自己的作品。
趋直言试:去参加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的考试。
金吾李将军:李惟简,宪宗元和初年任左金吾卫大将军。
可撼:意为可以尝试说动其心。撼:用言语打动人。
白事:谈说事情。
奴视法度士:鄙视那些谨守法度法规的士子。奴视:鄙视。
钩致:招致,罗致。
立谢客:此指立即谢绝卢从史派来的说客。立:立刻。
栉(zhì)垢爬痒:这里是比喻去除弊政。栉垢:梳去头发里的污垢。爬痒:搔痒。
余:多。如:好像。
阌(wén):阌乡县,地名,治所在今河南灵宝市境内。
中书舍人:是中书省下属的官名,掌管进奏参议、起草诏令等。
即荐:立即推荐。
舆(yú)医京师:用车子送到京城就医。
某日:因作者不知其确切死亡日期,故用“某”字代替。卒:死亡。
丞:县丞,县令的主要佐官。地位在主簿、县尉之上。
处士:古时称有才能而未出仕的读书人。
再试吏,再怒去:指两次出任官吏,两次发怒而去。
惩:惩戒。这里是自我告诫的意思。
吾以龃龉(jǔ yǔ)穷:我因为和人意见不合所以才仕途不顺畅。龃龉:上下牙齿对不齐,比喻意见不合,互相抵触。穷:此指仕途不顺畅。
可人意:合人心意。
谩(mán):欺骗,蒙蔽。媒妪(yù):媒婆。
明经:唐代科举考试科目之一,地位仅次于进士科。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
金:古时货币单位,汉代以黄金一斤为一金,后代也称一两银子为一金。此指重礼。
无苦:不必苦恼。大人:与小人相对而言,指光明磊落、不使用阴谋的君子。
告身:投予官职的文书。因文书上的印文是“尚书吏部告身之印”,故称告身。其形式是卷子,而当时文人所著诗文也是写在卷子上的,不细看难以区别。
衔袖:指装在衣袖子里。
柱:同“拄”,支撑。
守闾(lǘ):守门。闾:古代里巷的大门。
长裾(jū):前襟很长的衣袍。
只系其逢,不系巧愚: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命运、前途,与其遭逢际遇有关,无关乎聪明与愚笨。
不谐其须,有衔不祛:不合乎当权者的需要,纵有才能也会被驱除而无法得以施展。谐:和,配合得当。须:同“需”。祛:除去,驱逐。
幽墟:指坟墓、坟茔。
译文:
  君名为适,姓王。喜爱读书,怀抱雄奇的才华,不肯屈服于人下,不肯跟随在别人后面去赶赴科举考试。王君眼看着功勋事业有道路可以很快取得,名誉与节操也可以经过刻苦努力曲折地达到,但苦于没有资格、地位,才能抱负不能够依靠自己显露出来,这才去拜求那些公卿贵人,想借助他们的声望势力实现愿望。那些公卿贵人得其所愿之后,都喜欢看见谄媚奉承的人说着温软讨好的话给他们听,不喜欢听到生硬的话,所以只见过王君一次,就告诫守门的人以后绝对不允许再让他进门。好在正赶上新皇帝刚刚即位,开设四个科目的考试来招募天下的贤士。王君笑着说:“这不正是我的好时机到了吗?”于是立即提着自己所写的诗书文章,沿途边走边歌吟,高高兴兴去参加直言极谏科的考试。到考场以后,王君对答如流的话语令人吃惊;可惜最终还是没有考中,从此更加困窘。这样过了很久之后,听说金吾卫李将军年轻有为,而且喜欢和贤德的士人结交,觉得可以尝试说动他的心帮助自己实现壮志。于是王君就登门拜见报告说:“天下奇男子王适,希望能见到将军陈述事情。”没想到两个人一见面就谈得很投机,于是王君便可以经常出入李将军门下。卢从史担任昭义军节度使后,气焰特别嚣张,鄙视那些遵守规矩礼法的士人,总想听那些没有顾忌的狂妄大话。有人将王君的生平为人告知卢从史,于是他立即派人去招致王君到他的门下听用。王君说:“卢从史是个狂妄的人,不值得和他共事。”于是立即谢绝了那位说客。李将军因为这件事更加看重王君,并且保奏王君为卫胄曹参军,并充当引驾仗判官,他在处理事务时完全采纳王君的意见。后来李将军升迁为凤翔节度使,王君也随同前往,从此改试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观察判官。王君在任上尽职尽责,就像用梳子清除污垢,抓挠痒痛一般,为人民除去弊政减轻痛苦,使民生获得苏醒。
  住了一年多,好像有什么不愉快的事发生了。有一天王君乘车载着妻子与孩子入住闵乡县的南山中,从此果断归隐,对官职毫无顾惜。中书舍人王涯、独孤郁、吏部郎中张惟素、比部郎中韩愈,几人接连写信去问询其中缘故,王君始终没有一点回头之意,看样子不能强迫王君再度出仕为官,于是大家就没有立即推荐他。第二年九月,王君忽然病得很重,家人就用车子将他送到京师去诊治,但最终没有治愈,于当月的某天去世,享年四十四岁。十一月某日,就安葬在京城西南方向的长安县境内。王君的曾祖父王爽,曾经当过洪州武宁县令;祖父王微,曾任右卫骑曹参军;父亲王嵩,曾任苏州昆山县丞;王君的妻子是上谷处士侯高的女儿。
  侯高原本是一位奇特的士人,常以古代阿衡、姜太师自比,认为世上没有人能够采用自己的意见,因此两次做官,两次愤怒离去,以至于后来发狂投入了江水中撒手而去。当初,侯处士的女儿即将嫁出,自我告诫说:“我因为和他人意见不合所以才仕途不顺畅,现在我只有这一个女儿,非常怜爱她,一定要把她嫁给一个做官的人,不会把她许配给平凡之人。”王君说:“我寻求妻室已经很久了,只有这位老先生的话适合我的心意,而且听说他的女儿很贤惠,一定不可以错失这个机会啊。”随即就去欺骗媒婆说:“我是明经科考及第选取的,即将成为官员。侥幸遇到侯老先生的女儿待嫁,倘若能使侯翁将女儿许配给我,我就用百金来酬谢媒人你。”媒婆听后允诺马上就去对侯翁说明提亲之事。侯翁说:“真的是做官之人吗?拿文书来我要看看!”王君没有办法了,只得对媒婆说了实话。媒婆说:“不用苦恼,侯翁是德行高尚的人,不会怀疑别人欺骗他,我只要得到一卷文书,大致像告身文书的样子,然后我笼在袖子里去他家,侯翁也不一定会细看,侥幸的话,就会听信我所说的。”于是王君照着媒婆的计谋去做了。侯翁望见文书半笼在媒婆衣袖中,果然相信她的话不再怀疑,说:“这就足够了!”于是就答应将女儿许配给王君。婚后妻子给他生了三个孩子,一男二女。可惜的是,男孩三岁时就夭折而亡了,长女嫁给了亳州永城尉姚挺,他的小女儿才刚刚十岁。
  铭文上写道:鼎不可用来支撑车子,马不可以用它看守大门。身上佩戴宝玉穿着长衫,不利于快步行走。一个人的命运、前途,跟他的遭逢际遇有关,无关乎他的聪明与愚笨。不合乎当权者的需要,纵有才能也会被驱除而无法得以施展。如今只能在这石头上刻下墓志铭词,把它列序埋进王君坟茔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韩愈一生写过不少篇墓志铭。墓志铭的内容是记述死者的生平事迹及对他的赞颂之辞,其体例有一定的格式要求,所以容易流为千篇一律。韩愈却能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在写法上独辟蹊径,千变万化,不落窠臼,使读者耳目一新。《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正是这样的一篇佳作。
  全文遵从墓志铭的一般体例,前志后铭,志用散文,铭用韵文。散文部分可分为四段。第一段,先简单介绍了死者的姓名:“君讳适,姓王氏”,(讳:名字,名讳。古人交往必称名时,就用‘讳’字),接着就单刀直入地点明他的性格特征:“怀奇负气”,“怀奇”是说他有本领有抱负,“负气”是说他不肯屈居人下,这些都说明他的不同凡俗,概括了一个志高才大、落拓不羁的“奇男子”形象。下面就逐步具体地讲他的“奇”处。首先是“不肯随人后举选”。唐代读书人参加科举是正常的求官途径,人人趋之若鹜,但王适的看法不同。他认为建功立业的路子很多,不一定非去应付科举考试不可;要立名节,也有许多方法可以做得到。戾契,指曲折倾斜,这里指科考以外的其他途径。但他因为没有资历地位,单凭自己的力量无法出头,于是只好去拜谒求访那些王公贵人,想借他们的声势提拔自己。可是这些王公贵族已经志得意满,都只爱听熟腻柔媚奉承的话,不愿听生硬的逆耳之言,所以只要见过王君一次,就都告诫守门的人叫他别再来了。其次是唐宪宗刚即位的时候,在进士、明经等考试科目之外设立四门特科,选拔才士。王适笑着说:“这不是我的机会到了吗!”就提了自己的著作,一边走路,一边歌咏,去参加四科中的“贤良方正直言直谏科”的考试。他到了之后,因答对考官的话惊世骇俗,又被黜落,处境更加窘困。这第一段,讲王君不肯随波逐流的立身行事之奇。他处处特立独行,异于世俗,所以半生困顿不遇。
  第二段讲他在李惟简将军幕下做官的情况。王适失意很久,听说金吾将军李惟简年轻气盛,喜招纳贤士,可以打动,就登门求见,说:“天下奇男子王适求见将军,谈论大事。”一见之下,两人很谈得来,就此出入于李惟简的门下。卢从史当了昭义军节度使以后,非常嚣张,轻视遵守礼法的士人,想听听没有顾忌的猖狂言论。有人把王君生平行事告诉卢从史,卢就派人来拉拢引诱王适。王适说:“狂妄之徒,不足以与他同事。”马上就辞谢了来人的说项。因此李将军待王适比以前更好了,奏请皇帝任他为卫胄曹参军,并任引驾仗判官,对他言听计从。李将军升任凤翔陇州节度使,王适随同前往,改官为代理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观察判官。王适在职,做了不少好事,除去弊政,就象梳子篦去头上污垢,爬搔解痒,救治民间疾苦,老百姓得到了休养生息。第二段讲王君虽雄奇疏放,却能以名节为重,不肯为了升官随便与人结纳。卢从史后来与叛军阴谋勾结,要挟皇帝,企图做大官,被朝廷派人杀死。王适以“天下奇男子”自命,却不肯随顺卢从史这样的人,说明其有眼光有见识。上一段写王适行事之奇,这一段却是讲他立身之正。着力写他的“正”,越发衬托出他的“奇”,奇正相生,非同凡响。
  第三段,写王适的弃官病死及家世姻戚。王适在李将军凤翔幕下过了一年多,好像有什么不高兴的事情。一天,他用车载着妻子,进入阌县境内的南山,决然弃官而去。他的朋友们,中书舍人王涯、独孤郁,吏部郎中张惟素、比部郎中韩愈,天天写信去问候,只是不能勉强他出来做官,就没有马上推荐他。第二年九月,他病重,用车子送到京城医治,某年某月去世,年44岁。十一月中的某天,把他的遗体送到京城西南长安县境内安葬。他的曾祖父叫王爽,曾任洪州武宁县令。祖父王微,曾任右卫骑曹参军。父亲王嵩,曾任苏州崑山县县丞。他的妻子是上谷隐士侯高的女儿。侯高也是一位奇士,自比殷代的阿衡(官名)和周代的姜太公,这两位都是上古时有名的政治家;而认为“世上没有人能采纳我的主张”。侯高两次做试用的官吏,两次都负气而去,后来终于精神失常,投江而死。这一段,先含蓄地指出王君虽有才干,但充其量只是一名佐官,要受很多辖制,不可能有什么大作为,终于弃官隐去,郁郁而终。这是写王君不肯苟合取容,仍是写他立身行事之奇。然后略述王适的死、葬、家世,特别提出他的岳父侯高,也是一位奇人,与王适生平事迹,恰为联带映衬,实际上仍是突出王君之奇。
  第四段,由王适的岳父侯高引出一段骗婚的奇事。当初侯高将要嫁女儿时,出于以前的教训而警戒自己说:“我因为常与别人意见不合而受困窘; 只这么一个女儿,我疼爱她,一定要把她嫁个做官的,不给普通老百姓。”王适说:“我寻找合适的妻族已经很久了,只有这位老人家合我心意。又听说她女儿很贤德,不可失掉这个机会。”就对媒婆撒谎说:“我已经由明经考试及第,即将被吏部选官,就是官人了。侯翁希望把女儿嫁给做官的,如果能让侯翁答应把女儿嫁我,我送你一百两银子当谢礼。”媒婆答应了,去告诉侯翁。侯翁说:“真是做官的人吗? 拿授官文书来!”王适没办法,说了实话。媒婆说:“不必为难。侯翁是个忠厚君子,不会猜疑别人骗他。拿一卷看上去象是授官文书的字纸,我揣在袖子里带去。侯翁看见了,不一定拿去仔细验看 (际同视,察看),碰运气就能听我的话。”按媒婆的计策做了。侯翁远远看见媒婆袖子里塞着“文书”,果然确信不疑,说:“足够了。”把女儿嫁给了王氏。这里运用《史记》塑造人物的手法,借助一件“骗婚”的趣事,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颇具小说风味,使王适的“奇”更加具体化了,形象化了。末后简略交代一下王适的后代。王适有三个孩子,一男二女。男孩三岁时夭折了,大女儿嫁给毫州永城县县尉姚挺,小女儿刚刚10岁。
  以上是“志”的部分,以下为“铭”。铭文用韵文写成,简雅古奥。大意是说: 鼎是礼器,不能用来支车;马该拉车,也不能用来守门。士大夫挂玉佩、拖长袖,就不便于跑路,不能做低三下四之事。人的荣辱升沉,只在于他的机遇,而不在于他是聪明还是愚笨。不合人家的需要,胸中有多少才学也无从施展啊! 这些话刻在石上,埋于地底,永远陈列于幽暗的丘墓之间。这是替王适的一生慨叹不平。
  这篇墓志铭塑造了一个怀奇负气、个性孤傲,倜傥不羁而又注重名节的文士形象,并写了他应试不第,入山隐遁,谩语求婚等轶事。对他一生不得志,寄予深切的同情惋惜。全文紧紧扣住一个“奇”字大作文章,正说、反说、连带、映衬,又用小说笔法将他的奇闻轶事加以淋漓尽致的发挥,勾画了奇士的风貌和个性,表现了封建官僚朽腐昏庸、压抑人材的悲剧。山于墓主是这样的一位奇人,所以文章风格也充满奇气,写得飞扬跳脱,错落可喜,特别是“骗婚”一节,不但为王适的“奇男子”形象做了有力的补充,而且塑造出侯翁的质直豪迈、媒婆的机变狡诈。文字洗练,情节曲折,气韵生动。前人说,金石文字当以简奥为宜。这篇作品则力反其道而行之,所谓“直取真境”,跃出常格,成为韩愈墓碑文中的上乘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
您可能感兴趣...
  • 河南令张君墓志铭

      君讳署,字某,河间人。大父利贞,有名玄宗世。为御史中丞,举弹无所避,由是出为陈留守,领河南道采访处置使,数岁卒官。皇考讳郇,以 ...

    562
  • 亡妻王氏墓志铭

      苏轼与其妻王弗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公元1065年(宋英宗治平二年),苏轼在京城任职,谁知年仅27岁的王弗却突然病逝。王弗的骤然辞世对苏轼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这篇墓志铭,是作者苏轼于妻子病逝后第二年所作。...

    400
  • 故幽州节度判官赠给事中清河张君墓志铭

    张君名彻,字某,以进士累官至范阳府监察御史。长庆元年,今牛宰相为御史中丞,奏君名迹中御史选,诏即以为御史。其府惜不敢留,遣之,而密 ...

    645
  • 张子野墓志铭

      吾友张子野既亡之二年,其弟充以书来请曰:吾兄之丧,将以今年三月某日葬于开封,不可以不铭,铭之莫如子宜。呜呼!予虽不能铭,然乐道 ...

    454
  • 唐故检校尚书左仆射右龙武军统军刘公墓志铭

      公讳昌裔,字光后,本彭城人。曾大父讳承庆,朔州刺史;大父巨敖,好读老子庄周书,为太原晋阳令。再世官北方,乐其土俗,遂著籍太原之 ...

    134
  • 中大夫陕府左司马李公墓志铭

      公讳郱,字某,雍王绘之后,王孙道明,唐初以属封淮阳王,又追王其祖父,曰雍王、长平王。淮阳王生景融,景融亲益疏,不王;生务该,务 ...

    623
  • 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

      公讳丹,字某,姓韦氏,六世祖孝宽,仕周有功,以公开号于郧。郧公之子孙,世为大官,惟公之父政,卒雒县丞,赠虢州刺史。  公既孤, ...

    723
  • 唐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孔公墓志铭

      孔子之后三十八世,有孙曰戣,字君严,事唐为尚书左丞。年七十三,三上书去官,天子以为礼部尚书,禄之终身,而不敢烦以政。吏部侍郎韩 ...

    271
  • 自为墓志铭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 ...

    492
  • 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

      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丐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  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 ...

    876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