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赋赋

白居易 〔唐代〕
赋者古诗之流也。始草创于荀宋⑴,渐恢张于贾马⑵。冰生乎水,初变本于典坟⑶;青出于蓝,复增华于风雅。而后谐四声⑷,祛八病⑸,信斯文之美者。我国家恐文道浸衰,颂声凌迟。乃举多士,命有司。酌遗风于三代,明变雅于一时。全取其名,则号之为赋;杂用其体,亦不出乎诗。四始尽在⑹,六义无遗⑺。是谓艺文之敬策,述作之元龟⑻。观夫义类错综,词采舒布。文谐宫律,言中章句。华而不艳,美而有度。雅音浏亮,必先体物以成章;逸思飘飖⑼,不独登高而能赋。其工者,究笔精,穷旨趣,何惭《两京》于班固;其妙者,抽秘思,骋妍词,岂谢《三都》于左思。掩黄绢之丽藻,吐白凤之奇姿。振金声于寰海,增纸价于京师。则《长杨》《羽猎》之徒⑽,胡为比也;《景福》《灵光》之作⑾,未足多之。所谓立意为先,能文为主。炳如绘素,铿若钟鼓。郁郁哉溢目之黼黻⑿,洋洋乎盈耳之韶濩⒀。信可以凌轹风骚⒁,超轶今古者也。今吾君网罗六艺,淘汰九流。微才无忽,片善是求。况赋者雅之列,颂之俦。可以润色鸿业,可以发挥皇猷⒂,客有自谓握灵蛇之珠者⒃,岂可弃之而不收?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注释
⑴荀宋:荀子、宋玉。
⑵贾马:贾谊、司马相如。
⑶典坟:“三坟五典”的省称,传说中中国最古的典籍,已失传。
⑷四声:古代汉语的平、上、去、入四个声调。
⑸八病:古谓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钮、正钮等八种声病。
⑹四始:指《诗经》中,《关雎》为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为颂之始。
⑺六义:指《诗经》体裁之风、雅、颂,手法之赋、比、兴。
⑻元龟:警戒、准则。
⑼飘飖(yáo):形容想象奔放不羁。
⑽《长杨》《羽猎》:指汉代扬雄的《长杨赋》和《羽猎赋》。
⑾《景福》《灵光》:指三国何晏的《景福殿赋》和东汉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
⑿黼黻(fǔ fú):原指古服黑白或黑青相间之花纹,此指辞赋文彩。
⒀韶濩(hù):相传为商汤时的乐舞。此指辞赋声韵。
⒁凌轹(lì):欺压倾轧。此指压倒超过。
⒂猷(yóu):计划,谋划。
⒃灵蛇之珠:即“隋珠”,旧时比喻非凡的才能。
译文
赋是古诗的支流。初创始于荀子、宋玉,渐发扬光大于贾谊、司马相如。冰由水生,赋开始在典籍的基础上有所变化,青出自靛蓝,赋在文采上又胜过国风、二雅。后又谐合四声,祛除八病,这种文体已确实臻于完美。我朝恐作文之道衰废,雅颂之声灭绝,于是举荐众多贤才,命令主管官员,汲取夏商周三代遗留下来的风尚,明辨国政衰废时出现的作品,全取其名,称之为赋。虽杂用各种赋体,终不超出《诗》的范围,四始尽在其中,六义亦无遗漏,这确是艺术、文章中的精练之作,著作中可资借鉴的作品。其义类纵横交错,辞藻舒练铺陈,文辞合于宫律,言辞与章句相符,华丽而不淫艳,逸美而有法度。正音明朗清新,必以具体写物为先而成其篇,想象飘逸奔放,不只是登高才能作赋。那些文笔精巧工致的作者,运笔精绝,高深的旨趣何惭于班固的《两都赋》;构思精妙的赋家,想象奔放,言辞美妙岂逊于左思《三都赋》,《景福》《灵光》等赋,何足赞美!正如所说的以构思为首事,以文辞为主体,鲜明如白绢,铿锵如钟鼓。繁盛啊,满目的文采;美盛啊,充耳的韶濩音乐。的确可以压倒风骚,超越今古。当今圣主广搜六艺,整治九流,微小的才能不被忽视,极少的善德也要追求,何况赋,与雅颂同列,可以美化帝王之大业,弘扬圣上之谋划。倘若那位自称是有卓绝之才的客人,难道可以弃而不用吗?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赋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篇赋。这是一篇以赋论赋之作,是对作者之前辞赋创作的特点和规律的总结,亦体现了白居易一贯坚持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文章论述了赋的起源与发展,认为赋是古诗之流,并对律赋的辞藻、文风进行探讨,主张“华而不艳,美而有度”,强调“立意为先,能文为主”。此赋论点鲜明,结构完整,文字朴素,句式灵动,音律和谐,既有律赋之味,亦兼古体之风。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赋赋》当作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以前,是继西晋陆机《文赋》以后以赋写成的又一文学理论作品,是在唐代新乐府运动背景下创作的、体现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学主张的作品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整体赏析
《赋赋》是一篇以赋论赋之作,是对作者之前辞赋创作的特点和规律的总结。它对赋的起源、声律、句式、词汇以及赋的社会功用等方面都有论及,对后世的辞赋创作和研究有着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
文章首先论述了“赋”这种文体的起源与发展,认为“赋者,古诗之流也”,赋与诗的关系是“杂用其体,亦不出乎诗,四始尽在,六义无遗”。白居易奠定了赋的正统地位,青出于蓝,是古诗之流,逐渐由秦汉时期的大赋转变成为以俪骈为特征的赋,同时,也肯定了唐王朝以律赋取士的合理性。在创作理念上他着重强调的是“立意为先”,也就是在律赋的创作过程中,要能将所论述的事务以儒家的文学观念加以提炼。其次“能文为主”是他认可的又一观点,即体而不艳,美而有度。这是白居易的诗作的一种理念,应该说这两种文学观念的结合与“盛唐气象”所要求的“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的文学主张是一脉相承的。此赋对律赋的辞藻、文风进行探讨,主张“华而不艳,美而有度”,强调“立意为先,能文为主”。作者认为律赋能够润色鸿业发挥皇猷,这充分肯定了唐王朝以赋取土的合理性,将律赋推祟到极高的地位。作为律赋创作承前启后的代表人物,他以议论入赋、以散句入赋的探索伴随着唐代的“古文运动”的兴起,直接影响了宋代的文献。而“立意为先,能文为主”的创作理念更是形成了后世赋体创作的一种传统。
此赋文字朴素,句式灵动,音律和谐,既有律赋之味,亦兼古体之风。它在句式和押韵上颇有特色。每一韵构段多由邻句对和隔句段交错而成,全篇共有七联隔句对。尤其在三四段之间,设计一联隔句股对 “ 其工者,究精微,穷旨趣,何惭两京于班固;其妙者,抽秘思,骋妍词,岂谢三都于左思”,分押上下两段之韵,承上后下,钩连紧密,这种方法似为白氏之独特创造。
《赋赋》是对白居易的赋学观点比较集中全面的反映,文章论点鲜明,结构完整,而且见解独特,可是说是一篇完整的律赋理论大纲。
名家点评
现代作家、评论家尹赛夫《中国历代赋选》:这篇《赋赋》对于辞赋这种文体的历史和特征、功用,做了一个概括性的论述。从文学理论的角度看,并没有提出多少新鲜、独特的观点,白居易强调赋与雅颂同列,可以发挥“润色鸿业”的政治功用,这较之白居易的讽喻诗论的主张来说就显得保守多了。然而,白居易对扬雄、班固、左思等汉魏六朝时代以铺陈夸饰为能事的大赋作者持批判态度,强调赋“华而不艳、美而有度”,“可以凌轹风骚,超轶今古”的观点和精神,还是有一定意义的。这篇赋写法上明显地是受了陆机以骈文写《文赋》的影响,惜思力肤浅。
展开阅读全文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
您可能感兴趣...
  • 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 ...

    540
  • 后宫词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736
  • 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226
  •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69
  • 望月有感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时难年荒世 ...

    895
  • 琵琶行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 ...

    235
  • 上阳白发人

    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 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

    5
  • 浪淘沙

    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相搅相淘无歇日,会教东海一时平。...

    9
  • 荔枝图序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 ...

    581
  •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3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