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叶子肃诗序

徐渭 〔明代〕
人有学为鸟言者,其音则鸟也,而性则人也;鸟有学为人言者,其音则人也,而性则鸟也。此可以定人与鸟之衡哉?今之为诗者,何以异于是?不出于己之所自得,而徒窃于人之所尝言,曰某篇是某体,某篇则否;某句似某人,某句则否。此虽极工逼肖,而已不免于鸟之为人言矣。
若吾友子肃之诗,则不然。其情坦以直,故语无晦;其情散以博故语无拘;其情多喜而少忧,故语虽苦而能遣;其情好高而耻下,故语虽俭而实丰。盖所谓出于己之所自得,而不窃于人之所尝言者也。就其所自得,以论其所自鸣,规其微疵,而约于至纯,此则渭之所献于子肃者也。若曰某篇不似某体,某句不似某人,是乌知子肃者哉!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注释
叶子肃:名雍,字子肃,徐渭年轻时代的好友。
性:本性。
衡:准则,标准。
是:这。
徒:只,仅仅。尝:曾经。
极工:极精致。逼肖:很相似。逼,表程度,意为“很”。
而已不免于鸟之为人言矣:但已经免不了像是鸟儿在说人话了。
若:像。
不然:不是这样的。
坦以直:坦白而正直。“以”是连词。
晦:隐瞒。
散:散漫,不受礼法的拘束。博:广博,知道很多的事情。拘:拘束,限制。
遣:发泄。
俭:少。丰:多,丰富。
鸣:表达,发表。
规:设法避免。微疵:微小的缺点。
约:约束。至纯:最纯净。
献:贡献。
乌知:哪里知道。
译文
人有学作鸟的语言的,他的声音象鸟,而本性还是人;鸟有学作人的言语的,它的声音象人,而本性仍然是鸟。如此,语言难道就可以划定人与鸟之间的不同了吗?现在那些作诗的,又有什么和这不一样呢?他们不是出于自己所体会感受到的,而只是从别人那里剽窃已经说过了的东西,并且标榜说这一首诗是什么体,那一首则不是;这一句像谁的,那一句则不像。这样的作品即使摹仿得极其工细、极其近似,还是免不了像鸟在学人说话一样。
至于我友人叶子肃的诗,就不是如此。他的作品情感坦荡而直率,所以语言不隐晦;他的作品情感自由而开阔,所以语言不受拘束;他的作品情感喜悦多而忧愁少,所以即使用语苦涩也能排遣;他的作品情感追求高尚而以卑下为耻,所以语言即使很简略而含义却很丰富。这就是所谓出于自己所体会感受到的,而不是从别人那里剽窃已经说过了的东西啊。就他自己所体会感受到的,来评论他自己所发表的,提醒他改正细小的缺点,从而不断精炼到极其纯净的境界,这就是我所要奉献给叶子肃的话啊。假如说他某一篇不像某体,某一句不像某人的作品,这怎么算得上是理解叶子肃呢?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叶子肃诗序》是明代文学家徐渭创作的一篇散文。明代“前后七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此序针对这种复古主张,借序叶子肃之诗,简洁明白地提出了不同的论点:诗歌本质是表现作者的“性”,诗歌创作必须出自真实的生活感受和真情实感,而一味的模仿,无论怎样“极逼肖”,也只不过是鸟作人言,毫无价值。全文十分简洁,比喻形象,表情达意鲜明生动。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明代从弘治、正德到嘉靖、万历年间,前后七子主宰文坛几达百年之久,拟古主义思潮风靡,至晚明犹未衰歇。他们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专一在形式上,作者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在为友人叶子肃的诗集写序言时提了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文学赏析
中国古代的文艺批评,不象西方那样爱作形而上学的思辩,往往寓知性于感悟,寄思理于形象,把理性思考化为对作家作品的体验感受以出之。故言简意深,语约味长,活泼、生动、隽永,既是批评,又是文章;既表达见解,又坦露性灵。既启人心智,又给人以享受。这篇《诗序》,就是此类佳品。
文学是人性的显现,诗歌是心灵的歌唱。第一要义是有真情实性。而要“真",就必须有“我",必须从“我”胸间流出,出于一己之情志。袁枚说“为人,不可以有我”; “作诗,不可以无我,无我,则剿袭敷衍之弊大”。“剿袭"即所谓“不出于己之所自得,而徒窃于人之所尝言”。对此,徐渭喻之为“鸟为人言”“人习鸟语",别致,深刻,警策,话虽说得辛辣,于理却至当至宜。
古往今来,凡以蹈袭模拟为尚者,原因不外乎二:一是心灵中并没有沦肌浃髓的真欢乐,大悲苦,非洒墨为泪、长歌当哭不能已,只不过如鸟视人言之可羡,人视鸟语之动听,见前人伟篇佳构、瑰辞华章,以为寻踪觅迹、剽剥字句即为文之正道。二是忘却了造物赋予自己一个可以创造的头脑,且害了软骨病,视前人成就为至高无上境界,以抬唾余为荣耀,当奴婢为光彩,以为得名家、权威之仿佛便成正果。此类作者,虽然穷心竭力、孜孜矻矻,其作品终因离情离性,在文学史上占不了重要地位。西汉扬雄是第一个模仿大家,从屈原、司马相如、东方朔,至《论语》《易经》无不仿作,但在文学史上终不过居二流地位。“前后七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虽名噪一时,到底也没留下多少实绩。徐渭借序叶子肃之诗,抨击“鸟为人言",正为此辈而发。
名家点评
贵州教育学院教授周复刚:作者反对模仿抄袭的文风,将其嗤之为鸟学人言。这种认识,在当时复古派仍有很大影响的情况下,是十分可贵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分类集成 12 散文卷 6》)
展开阅读全文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您可能感兴趣...
  • 答张太史

    仆领赐至矣。晨雪,酒与裘对症药也。酒无破肚脏,罄当归瓮;羔羊半臂,非褐夫所常服,寒退拟晒以归。西兴脚子云:风在戴老爷家过夏,我家过 ...

    555
  • 醉人

    不去奔波办过年,终朝酩酊步颠连。几声街爆轰难醒,那怕人来索酒钱。...

    0
  • 叶叶枝枝逐景生,高高下下自人情。两梢直拔青天上,留取根丛作雨声。...

    231
  • 酬字堂记

    《酬字堂记》是明代文学家徐渭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前半部分是叙述,交待酬字堂的由来,以对话形式写成,表达了感激与自负之情;后半部写酬字堂,文笔简省,只对环境进行概括的描写。文章立意高古,结构奇崛。...

    683
  • 风鸢图诗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

    567
  • 题葡萄图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987
  • 王元章倒枝梅画

    皓态孤芳压俗姿,不堪复写拂云枝。从来万事嫌高格,莫怪梅花着地垂。...

    2
  • 祭少保公文

    呜呼,痛哉,公之律己也,则当思公之过;而人之免乱也,则当思公之功;今而两不思也,遂以罹于凶。呜呼,痛哉,公之生也,渭既不敢以律己者 ...

    690
  • 豁然堂记

    绍兴城隍庙的西面有一座小堂,只有一面凿窗,有多美的景致都难得见。徐渭不满意,又凿窗两面,小堂为之“豁然”。从这件事,徐渭感悟甚深,遂写此文,譬喻后世。...

    64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