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夫!士生之不辰,愧顾影而独存。恒克己而复礼,惧志行而无闻。谅才韪而世戾,将逮死而长勤。虽有形而不彰,徒有能而不陈。何穷达之易惑,信美恶之难分。时悠悠而荡荡,将遂屈而不伸。
使公于公者,彼我同兮;私于私者,自相悲兮。天道微哉,吁嗟阔兮;人理显然,相倾夺兮。好生恶死,才之鄙也;好贵夷贱,哲之乱也。炤炤洞达,胸中豁也;昏昏罔觉,内生毒也。
我之心矣,哲已能忖;我之言矣,哲已能选。没世无闻,古人唯耻;朝闻夕死,孰云其否!逆顺还周,乍没乍起。理不可据,智不可恃。无造福先,无触祸始。委之自然,终归一矣!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我悲叹士人的生不逢时,自愧顾盼身影孤独一人。时常约束自己,使言行合于礼,唯恐志向与行为默默无闻。自信才质很高而世情不正,将至死都永远辛勤。虽有形相但不能彰显于世,空有才能却不得展示于人。为何困厄与通达容易使人迷惑,美与恶确实很难辨清。时光悠长而没有穷尽,我将只能屈而不能伸。
让那些公心为国的人都和我相同啊,私心为自己的人自己去悲哀吧!天道那么精微啊,哎呀又那么疏阔;人间事理显而易见,只有互相倾轧和侵夺。贪生怕死,是品质的卑贱;爱贵轻贫,是智虑的混乱。明白透澈,是胸中豁达开朗;糊涂迷乱,是内心生了毒害。
我的心意,明智的人已能猜想到;我的言论,明智的人定能把它入选。终身默默无闻,古人当作羞耻。早晨知道了真理晚上就死去,谁能说不该如此。逆与顺循环往复,忽而没落忽而兴起。没有人事先就造下洪福,也没有人起始就遇到大祸;委身于自然,最终还是归为一体啊!
注释
不遇:没有机遇,指没有机会施展才能和抱负。
生之不辰:生不逢时。
恒克己而复礼,惧志行而无闻:经常约束自己以回复和符合礼的要求,唯恐自己的志向和行为默默无闻。“惧志行而无闻”,另本作“惧志行之无闻”。
谅才韪(wěi)而世戾,将逮死而长勤:相信自己才高而世道暴戾,要至死而勤勉不息。谅:信。才韪:才质美好。韪:美善。逮:到达。
虽有形而不彰,徒有能而不陈:虽有形体而不得显扬名声,徒然有才能而不得施展。
穷达:困窘和显达。
屈而不伸:蒙受委屈,得不到伸张。
使公于公者,彼我同兮;私于私者,自相悲兮:大意是说,那些秉公处理公务的人,与我志同道合;那些以私情对待私党的人,我以为可悲。
天道微哉,吁(xū)嗟(juē)阔兮:指天道幽深难知,旷远难见。吁嗟:感叹词。
倾夺:指统治者互相倾轧、争夺。
好贵夷贱,哲之乱也:爱慕富贵,鄙夷贫贱,是理智的惑乱。哲:哲人,明智的人。
炤炤洞达,胸中豁也:明辨事理清楚透彻,通晓领悟。炤(zhāo)炤:同“昭昭”,明亮的样子,这里意为明白。洞达:通达,透彻。豁:开阔明朗的样子,形容通晓领悟。
昏昏罔觉,内生毒也:昏愦迷乱而不觉醒,是因内心受了毒害。昏昏:迷乱、不明事理。罔:不、没有。
我之言矣,哲已能选:大意是说,我的心意如何,哲人自能揣度;我言论中的是非,哲人自能选择。哲:才智卓越的人。
没世无闻,古人唯耻:终生默默无闻,古人以为耻。《论语·卫灵公》:“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否(pǐ):《周易》中的一卦,为“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这里是不善、不利的意思。
逆顺还周,乍没乍起:背逆和顺遂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忽起忽落。还周:循环。还:通“环”。
理不可据,智不可恃:意思是,对待当政者是不可能依理恃智的。
无造福先,无触祸始:不要跑到福的前面,也不要接近祸的开端。造:往,到。
委之自然:托付于自然。委:托付。自然:指宇宙万物。
我悲叹士人的生不逢时,自愧顾盼身影孤独一人。时常约束自己,使言行合于礼,唯恐志向与行为默默无闻。自信才质很高而世情不正,将至死都永远辛勤。虽有形相但不能彰显于世,空有才能却不得展示于人。为何困厄与通达容易使人迷惑,美与恶确实很难辨清。时光悠长而没有穷尽,我将只能屈而不能伸。
让那些公心为国的人都和我相同啊,私心为自己的人自己去悲哀吧!天道那么精微啊,哎呀又那么疏阔;人间事理显而易见,只有互相倾轧和侵夺。贪生怕死,是品质的卑贱;爱贵轻贫,是智虑的混乱。明白透澈,是胸中豁达开朗;糊涂迷乱,是内心生了毒害。
我的心意,明智的人已能猜想到;我的言论,明智的人定能把它入选。终身默默无闻,古人当作羞耻。早晨知道了真理晚上就死去,谁能说不该如此。逆与顺循环往复,忽而没落忽而兴起。没有人事先就造下洪福,也没有人起始就遇到大祸;委身于自然,最终还是归为一体啊!
注释
不遇:没有机遇,指没有机会施展才能和抱负。
生之不辰:生不逢时。
恒克己而复礼,惧志行而无闻:经常约束自己以回复和符合礼的要求,唯恐自己的志向和行为默默无闻。“惧志行而无闻”,另本作“惧志行之无闻”。
谅才韪(wěi)而世戾,将逮死而长勤:相信自己才高而世道暴戾,要至死而勤勉不息。谅:信。才韪:才质美好。韪:美善。逮:到达。
虽有形而不彰,徒有能而不陈:虽有形体而不得显扬名声,徒然有才能而不得施展。
穷达:困窘和显达。
屈而不伸:蒙受委屈,得不到伸张。
使公于公者,彼我同兮;私于私者,自相悲兮:大意是说,那些秉公处理公务的人,与我志同道合;那些以私情对待私党的人,我以为可悲。
天道微哉,吁(xū)嗟(juē)阔兮:指天道幽深难知,旷远难见。吁嗟:感叹词。
倾夺:指统治者互相倾轧、争夺。
好贵夷贱,哲之乱也:爱慕富贵,鄙夷贫贱,是理智的惑乱。哲:哲人,明智的人。
炤炤洞达,胸中豁也:明辨事理清楚透彻,通晓领悟。炤(zhāo)炤:同“昭昭”,明亮的样子,这里意为明白。洞达:通达,透彻。豁:开阔明朗的样子,形容通晓领悟。
昏昏罔觉,内生毒也:昏愦迷乱而不觉醒,是因内心受了毒害。昏昏:迷乱、不明事理。罔:不、没有。
我之言矣,哲已能选:大意是说,我的心意如何,哲人自能揣度;我言论中的是非,哲人自能选择。哲:才智卓越的人。
没世无闻,古人唯耻:终生默默无闻,古人以为耻。《论语·卫灵公》:“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否(pǐ):《周易》中的一卦,为“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这里是不善、不利的意思。
逆顺还周,乍没乍起:背逆和顺遂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忽起忽落。还周:循环。还:通“环”。
理不可据,智不可恃:意思是,对待当政者是不可能依理恃智的。
无造福先,无触祸始:不要跑到福的前面,也不要接近祸的开端。造:往,到。
委之自然:托付于自然。委:托付。自然:指宇宙万物。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此赋一百八十余字,篇幅很短,但表达的思想很明确,一是叹“士生之不辰”,二是不甘于“没世无闻”。前者与他人的同类作品一样,反映了当时文人的普遍情绪;后者则是司马迁特有的衷曲,与《报任安书》一脉相通。它表现了作者为实现志向而坚韧不拔的精神境界,而且对穷达易惑、美恶难分的社会黑暗现实,表示了强烈的控诉和批判。全文感情悲愤激越,语言简劲铿锵,个性鲜明,震撼人心,是赋体中极为成功的作品。
这篇赋是司马迁因李陵事件罹祸后写的,作者为自己的遭遇感到不平,对当政者的专断横暴、“昏昏罔觉”表示极大的愤慨,控诉他们善恶不分,公私不明,揭露统治集团的互相倾夺、贪生恶死、好贵夷贱。篇末“无造福先,无触祸始”和“委之自然,终归一矣”等语,表露了司马迁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可与《报任安书》中的“从俗浮沉,与时俯仰”相对照。
西汉辞赋表现为大赋,颂扬着帝王功德,润色着帝王鸿业,作者身处被人称颂的“汉武盛世”,控诉着当政者的专断横暴,批判着他们美恶不分、公私不明、互相倾夺、贪生怕死、好贵夷贱之种种丑行、恶行,可谓逆世之道第一人。也正因为此,所以虽克己复礼,仍“有形而不彰,徒有能而不陈”。
司马迁不以赋见称,但他生当大赋盛行的时代,流风所及,其赋作也能达到一定水平。这篇短赋在名气上虽不如一些名赋,但也还是颇具特色的。其中的反复铺陈、排比对偶,正是司马相如以来汉赋的主要特征;句式的规整与有节奏的变化比司马相如似乎又向前发展了一步。它对后来的抒情小赋,如张衡的《归田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都有一定的影响。
这篇赋是司马迁因李陵事件罹祸后写的,作者为自己的遭遇感到不平,对当政者的专断横暴、“昏昏罔觉”表示极大的愤慨,控诉他们善恶不分,公私不明,揭露统治集团的互相倾夺、贪生恶死、好贵夷贱。篇末“无造福先,无触祸始”和“委之自然,终归一矣”等语,表露了司马迁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可与《报任安书》中的“从俗浮沉,与时俯仰”相对照。
西汉辞赋表现为大赋,颂扬着帝王功德,润色着帝王鸿业,作者身处被人称颂的“汉武盛世”,控诉着当政者的专断横暴,批判着他们美恶不分、公私不明、互相倾夺、贪生怕死、好贵夷贱之种种丑行、恶行,可谓逆世之道第一人。也正因为此,所以虽克己复礼,仍“有形而不彰,徒有能而不陈”。
司马迁不以赋见称,但他生当大赋盛行的时代,流风所及,其赋作也能达到一定水平。这篇短赋在名气上虽不如一些名赋,但也还是颇具特色的。其中的反复铺陈、排比对偶,正是司马相如以来汉赋的主要特征;句式的规整与有节奏的变化比司马相如似乎又向前发展了一步。它对后来的抒情小赋,如张衡的《归田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都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悲士不遇赋》当为司马迁任中书令发愤继续撰修《史记》时所作。汉武帝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司马迁因李陵之祸被处以腐刑,身心遭到极大的摧残,含悲忍垢,他为自己的遭遇感到极大的愤慨和不平。此赋就行文及感情可推定约为其晚年对自己一生的悲剧命运和人生经验所作的概括和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孟子荀卿列传
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於利而行 ...
- 763
-
伯夷叔齐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 ...
- 921
-
外戚世家
《外戚世家》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本篇记述汉高祖至汉武帝五代汉朝皇帝的后妃及后妃亲族的兴衰,以皇后及皇后的亲族为主。所以称为《外戚世家》。...
- 368
-
项羽本纪(节选)
少怀壮志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 ...
- 590
-
毛遂自荐
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 ...
- 147
-
陈涉起义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 ...
- 936
-
孙膑
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 ...
- 678
-
淮阴侯列传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经商)。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 ...
- 415
-
韩信破赵之战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闻汉将韩信涉西 ...
- 56
-
商鞅立木建信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 ...
- 493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