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明代〕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重阳节这一天突然发现已经到了晚秋时节,不免心惊,你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瞩望。
离别思念的情怀唯有靠浊酒排遣,忧愁中满目都是丛生的菊花。
我且把自己这一腔报国的忠肝义胆留存给苍天大地,让故国的江山见证我斑白的鬓角吧。
多多承蒙你千里之外的关怀询问,我流落在外如同被放逐一样,已经无家可归。
注释
酬:以诗文相赠答。
王处士:王炜暨(jì)。
处士:旧时指有才德而不出来做官的人。
九日:指阴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秋老:指暮秋时节。
相望:互相怀念。
一涯:一个角落。这句说:两人各在一方,彼此殷切想念。
浊酒:新酿的酒。
愁眼:忧愁的眼光。黄花:菊花。这句说:天地间还存在有肝胆相照的人。
阅:经历。鬓华:鬓发花白。华,同“花”,这句说:经历江山(指国家)的兴衰变化,不觉两鬓已经花白。(在文中也可译为“见证”,让故国的江山见证我斑白的鬓角吧)
讯:问讯。
逐客:这里指作者已流落在外,就像被放逐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这是一首赠诗。此诗写出了他们虽天涯沦落,却肝胆相照的友情,写得沉着深挚。这是一首酬答诗,但与一般应酬之作不同。它在抒写离情别愫之中,又交织着对国家兴亡的深沉感慨,而这两种情感却是如此有机地熔铸在一起,整首诗苍凉沉郁,情切意深,表达了作者对清朝统治者的不满,颇能打动读者的心弦。诗中"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表出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此诗风格:沉郁悲怆,深沉凝重。
  顾炎武的这首《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在晚秋的背景下,抒写着身事、家事、国事的情怀——惊觉秋老,满眼黄花,萧索的色调充溢字里行间;故人天涯,离怀浊酒,悲怆的感慨触手可接;两鬓斑白,逐客无家,苍凉的情绪弥漫不散;天地变色,神州易主,郁结的哀愁直透骨髓;但肝胆犹存,江山作证,坚贞的心志更催人泪下。诗人将满腔块垒,诉诸这些交织的形象,熔铸成一首节奏铿锵的五言律诗,展现出沉郁苍凉,悲壮凝重的风格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明清易代之际,清军入主中原,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顺治二年(1645)五月,福王弘光朝覆灭,江南纷纷起义抗清。吴志葵军攻苏州,顾炎武与友人归庄、吴其沆等参加义军,于昆山起义自守。清兵破城,死难者四万,顾炎武幸免于难,而生母何氏被砍伤右臂,两胞弟惨遭杀害。顾炎武奉嗣母避居常熟语濂泾,嗣母闻常熟县城失陷,绝食而死,临终嘱咐顾炎武“读书隐居,无仕二姓”。此后,顾炎武一度追随吴昜抗清,被南明隆武帝遥授官职,并欲偕族父顾咸正赴闽中,因故未能成行。隆武政权覆灭后,顾炎武曾秘密写信给郑成功,试图联系海上抗清武装,但未获成功。后尝试从海道投南明鲁王未果,遂暂时隐居太湖。家仆陆恩勾结豪绅叶方恒,欲告发顾炎武“通海”,被顾炎武招亲友所杀,顾炎武也因此入狱。顺治十三年(1656),顾炎武在友人相助下出狱,到南京钟山下定居,其间又遭到了仇家的迫害。此时顾炎武在江南抗清时结识的朋友王炜已离开江南,听闻顾炎武的遭遇深表同情,在《赠宁人》中有“我已无家不可论,逢君多难复吞声”寄意。同年重阳,他又写了《秋日怀宁人道长先生》赠给顾炎武,顾炎武就写了这首诗作为酬答。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是明末清初诗人顾炎武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写读到友人赠诗时的心情,天涯相望,产生愁怀。颔联就重阳习俗进一步表示自己无心赏花,借酒消愁的忧思。颈联引申和发挥,虽志存肝胆,但大势已去,恢复无望,愈感悲痛。尾联表达对友人的感情,哀叹自己“逐客已无家”的处境。此诗名为赠答,实为悲愤,在抒写与友人的离情别绪中,融入了国家兴亡之感。全诗语言洗炼,风格高古,沉郁苍凉,悲壮感人。
文学赏析
与一般的酬答诗不同,此诗在抒发离情别绪的同时,还寄寓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深沉感慨。全诗沉郁苍凉,感人至深。
首联先点出答诗的时间。王炜赠诗是在重阳节,诗人酬答亦当在此后不久,所以有“秋老”之说。在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时节,能使人兴致朗畅、清气勃发的时日,可能就要数重阳节了。然而,对于负有家国之痛的诗人,“九日”却带来另一番滋味——“是日惊秋老”,没有顾盼、伫望,抑或逢佳节的愉悦情绪,只是遽然惊觉,时至今日已入深秋。一个“惊”字,深含悚然心惊的意味,道出了诗人在萧瑟的秋天里凄凉的心境。诗人一直为反清复明奔走呼号,但是随着抗清势力逐渐被削弱,希望越来越渺茫,身处秋风之中,诗人心中的悲凉自然会更为强烈。“相望各一涯”写出了诗人与好友远隔天涯,彼此殷切惦念之意。王炜赠诗是为表达自己的思念,诗人酬答亦当有所回应。但是,诗中表达的思念有别于一般的朋友之情,而隐含志同道合、互相勉励之意。王炜既被称作“处士”,当然也与诗人一样不仕清廷,因此诗人才能与他推心置腹,无须有所避讳。
颔联是向友人诉说自己凄凉愁苦的心境,与首联的“惊秋老”一脉相承。王炜诗中“满眼黄花无限酒,不知元亮可销忧”将顾炎武比诸高风亮节的陶渊明,以示敬意,诗人便对此作出酬答。“离怀”是对王炜的怀念,也倾注着对家乡的关照。诗人具有非凡的抱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生不忘恢复大明江山,但是残酷的现实却让他痛心不已。他只有在与友人的交往中,才稍稍得到宽慰,然而友人远在天涯,自己便只能借浊酒以遣离怀,而满眼黄花,却平添诗人心中的忧愁。“愁眼见黄花”是从杜甫《遣怀》“愁眼看霜露,寒城菊自花”化来,似更伤痛。节令景物、手中酒杯、胸中意绪、朋友札讯,全都融入这两句中。在复明希望十分渺茫的情况下,诗人见秋深而惊心,见黄花而下泪,浊酒不仅难以消愁,反而愁上加愁,有此心境自不难理解,集中反映出诗人的满腹伤心事和一腔亡国恨。
颈联显现出诗人的志向和气节,也抒发了诗人对时乖运蹇、韶华易逝的感慨。前两联沉重压抑,郁郁不舒,只能看做是诗人情感的外现层次,究其精神境界的深层,诗人对可信赖的朋友定会敞开心扉。“天地存肝胆”是诗中最为慷慨激昂、集中自言其志的一句,表达出“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的决心和志向。这爽朗坚毅的昭示,是精诚所至、光彩照人的地方。“江山阅鬓华”自言历尽兴衰,鬓发早斑,在感伤自己命运的同时,更寓深切的亡国之痛。虽然诗人时年四十四岁,但江山鼎移已整整十二春秋,南明的根据地越推越南,范围越缩越小,诗人不禁有惊老之叹。诗人一生汲汲恢复,至死不渝,肝胆可鉴天地,白发能感河山。虽然江山易主使之早生华发,但一个壮心不已的志士形象已由此可见。沉雄苍凉的风概焕发强烈的民族气节,国破家亡的悲愤勃发于持之以恒的抱负之中,是对友人的“见怀”,也是朋友间的相期共勉。诗人把个人友情与国家兴亡有机结合起来,感慨深沉。
尾联表达出对友人关怀之情的谢意,回应题之酬作,同时也表明自己的处境和心迹。“多蒙千里讯”一句,暗扣题中“酬”字,亦与首联的“相望各一涯”相互呼应,其感激之情固然真诚,但其中多少含有一些苦涩。“逐客已无家”,既是表明国破家亡,无家可归,同时也是暗抒心志:明亡后,有人曾劝告诗人放弃抗清活动,“已无家”就是诗人的回答,它表明诗人保全气节,誓死不降的心迹。同时,诗人在乡豪迫害之时,于酬应之作,依然惓惓江山国家,使人肃然起敬。这一联中颇含无可奈何之意,但于苍凉之中,亦可见其不屈之志。
此诗抒写与友人王炜的肝胆相照之情,却处处不离故国之思,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全诗风格高古,沉郁苍凉,特别是颈联坚实激楚,风骨遒劲,为一篇之要。明末清初诗人有不少学杜甫,这是离乱之世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顾炎武受杜甫影响很深,沉郁苍凉中深含激昂之气,故虽悲而不失其壮。
名家点评
文史学家羊春秋《明诗三百首》:笔既渊茂,语亦激楚。松柏之质,黍离之悲,时见于楮墨之间。“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何等气宇,何等胸襟!非服膺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不能道其只字。
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陈友琴《元明清诗一百首》:这首酬答诗,与一般应酬之作不同。它在抒写离情别愫之中,又交织着对国家兴亡的深沉感慨,而这两种情感却是如此有机地熔铸在一起。整首诗苍凉沉郁,情切意深,颇能打动读者的心弦。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朱惠国《元明清诗文》:此诗是酬友,主要表达对友人的情谊与思念,但身处异乡,恰逢佳节,又不免病酒伤秋,感伤国事,因此,诗将朋友之情与故国之思交织融合,充分表现出诗人怀念故国,感伤处境以及叹惜时序匆匆的复杂心态。诗劲健老苍,沉郁悲凉,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
顾炎武
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
您可能感兴趣...
  • 又酬傅处士次韵二首·其一

    清切频吹越石笳,穷愁犹驾阮生车。时当汉腊遗臣祭,义激韩雠旧相家。陵阙生哀回夕照,河山垂泪发春花。相将便是天涯侣,不用虚乘犯斗槎。...

    5
  • 酬朱监纪四辅

      顾炎武作此诗是在顺治十年(1653),那吋明亡已十年了。顾炎武与朱四辅相酬,在满怀的悲悼亡国之痛中,仍有一种“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精卫》)的坚定信念,诗人咏叹故国的沦亡时事的变迁,并以强烈的爱国激情与民族气概与友人同勉。...

    4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魏晋人之清谈,何以亡 ...

    592
  • 精卫

    《精卫》是明末清初诗人顾炎武创作的一首杂言古诗。此诗中作者以精卫自喻,借精卫鸟填海的精神,坚定地表示了自己舍身报国,不向清王朝屈服的决心。全诗采用对话的形式行文运笔,语言简洁明快,质朴自然,尽弃雕饰。细细读来,无论是诗中所弘扬的正义之气,还是诗歌所达到的艺术造诣,都有着强烈的感染力。...

    3
  • 与友人书(节选)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3
  • 又酬傅处士次韵二首·其二

    愁听关塞遍吹笳,不见中原有战车。三户已亡熊绎国,一成犹启少康家。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待得汉庭明诏近,五湖同觅钓鱼槎。...

    823
  • 廉耻

    《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 ...

    706
  • 海上四首

    日入空山海气侵,秋光千里自登临。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水涌神山来白鸟,云浮仙阙见黄金。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烈士心。满 ...

    78
  • 与友人论学书

    《与友人论学书》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写给友人的一篇书信,内容主要讲为学之道。...

    412
  • 与友人论门人书

    伏承来教,勤勤恳恳,闵其年之衰暮,而悼其学之无传,其为意甚盛。然欲使之效曩者二三先生,招门徒,立名誉,以光显于世,则私心有所不愿也 ...

    373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