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畏垒亭记

归有光 〔明代〕
  自昆山城水行七十里,曰安亭,在吴淞江之旁。盖图志有安亭江,今不可见矣。土薄而俗浇,县人争弃之。
  予妻之家在焉,予独爱其宅中闲靓,壬寅之岁,读书于此。宅西有清池古木,垒石为山;山有亭,登之,隐隐见吴淞江环绕而东,风帆时过于荒墟树杪之间;华亭九峰,青龙镇古刹、浮屠,皆直其前。亭旧无名,予始名之曰“畏垒”。
  《庄子》称,庚桑楚得老聃之道,居畏垒之山。其臣之画然智者去之,其妾之絜然仁者远之。臃肿之与居,鞅掌之为使。三年,畏垒大熟。畏垒之民,尸而祝之,社而稷之。
  而予居于此,竟日闭户。二三子或有自远而至者,相与讴吟于荆棘之中。予妻治田四十亩,值岁大旱,用牛挽车,昼夜灌水,颇以得谷。酿酒数石,寒风惨栗,木叶黄落;呼儿酌酒,登亭而啸,忻忻然。谁为远我而去我者乎?谁与吾居而吾使者乎?谁欲尸祝而社稷我者乎?作《畏垒亭记》。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注释
昆山:今属江苏省。水行:从水路走。
安亭:在今上海市嘉定县西南。
吴淞江:一名苏州河,源出太湖瓜泾口,东流经苏州、昆山、嘉定境汇合黄浦江入海。
图志:绘有地图的地理书。
今不可见:图志上的安亭江当是吴淞江的一条支流。
土薄:土质不好。俗浇:风俗轻浮,不朴实。
予妻:指作者亡妻王氏。
闲靓(jìng):幽雅清静。靓,同“静”。
壬寅:指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
垒:用砖石堆砌。
风帆:指帆船受风在行进中。荒墟:荒废了的村落。树杪(miǎo):树枝的末梢。
华亭:在今上海市松江县境。青龙镇:在今上海市青浦县东北。古刹(chà):佛寺。刹,佛教译音词,指佛寺。浮屠:佛教译音词,指佛塔。直:同“值”,面对着。
旧:从前。
庄子:名周,战国时蒙(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哲学家。他的思想保存在《庄子》一书中。下文转述的内容,见《庄子外篇·庚桑楚》。《庄子外篇》,一般认为非庄子本人所作,而是由他的门徒或后人写的。
庚桑楚:一名亢(gāng)仓子,旧说姓庚桑,名楚,吴人,实际上是虚构的人名。老聃(dān):姓李,名耳,字伯阳,通称老子,春秋时楚国苦县(今河南雀鹿邑县东)人,哲学家。他的思想保存在《老子》(又名《道德经》)中。得老聃之道,掌握了老子的学说。
畏垒之山:畏垒山,旧说在鲁国,实际上是虚构的山名。畏垒是一处崎岖不平的地方。
臣:仆从,这里指男仆从。画然智者:十分聪明伶俐的人。画然,有计谋的样子。去之:离开他。
妾:指女仆。絜(jié)然仁者:高尚而富于同情心的人。絜,同“洁”。
臃肿:身体肥大呆滞的样子。这里指人。之与:“与之”的倒置,下句同。
鞅掌:面貌不洁,无暇修饰。这里指人。之为使:供他驱使,为他服务。
大熟:指谷物大丰收。
尸而祝之:把他当作神并向他祷告。尸,古代祭祀时扮作祖先或神灵受祭的人。
社而稷(jì)之:把他当作土地神来礼拜。社,土地神。稷,谷神。此处和“社”字都作祭神解。
竟日:整天。
二三子:古代人称自己的学生门徒为二三子。二三为不定数。这里指来向作者求学请教的人。
讴(ōu)吟:吟唱诗文。讴,歌唱。荆棘(jí):指杂草丛生的地方。
治田:管理耕作田地。
值:碰上。
石:一石十斗,重一百二十斤。
惨栗:寒气刺骨的感觉。
啸:撮口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
忻(xīn):同“欣”。
谁为远我而去者乎:谁是轻视讥笑我的人呢?
尸祝而社稷我:谁是崇敬我的人呢?
译文
从昆山县城走七十里水路,便是安亭镇,安亭镇在吴淞江岸边;地理书上有安亭江,现在已见不到这条江了。这个地方土地贫瘠,民风轻薄,县里的人都争相弃此地而迁走。我妻子的老家在这里,我独爱她老家这里居室环境安静,壬寅年我在这里读书。住宅的西边有清澈的池塘、古老的树木,有石头堆砌而成的假山。山上有亭子,登上亭子,隐隐望见吴淞江环绕着流向东方,帆船不时从废墟树梢之间驶过;华亭县的九座山峰、青龙镇的古寺佛塔,都在亭子的前方。亭子旧时是没有名字的,我给它命名叫“畏垒亭”。
庄子说:庚桑楚学得老聃的学说之后,居住在畏垒山上。他聪明伶俐的奴仆离他而去,端庄而仁爱的侍妾也远远地离开了他;剩下淳厚朴实的人与他同住,勤劳刻苦的人供他驱使。三年之后,畏垒山大丰收。畏垒山的老百姓立下神位向他祷告,把他当作土神谷神来祭祀。我住在这里,整天关门闭户,间或有两三个人从远方而来,与我一起讴歌吟咏于荆棘丛中。我的妻子耕田四十亩,适值大旱之年,用牛牵车,昼夜不停地灌水,收获颇多的粮食。用粮食酿酒数石,在寒风凄冷、树叶黄落之时,我叫儿子斟酒,登上亭子长啸,觉得很是快乐。谁远远地离我而去呢?谁与我同住而供我驱使呢?谁想为我立神位向我祷告,把我当作土神谷神来祭祀呢?于是我写下这篇《畏垒亭记》。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畏垒亭记》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先介绍畏垒亭的方位及周围环境,突出其宜人的景色;接着由亭名“畏垒”点出正意,并具体描写乡居的甘苦。然收获后酿酒自酌,登亭而啸,其快乐而洒脱,又是常人难以体味的。全文围绕畏垒亭落笔,借亭述志,表达了作者乐于乡居、甘于清贫的情志与意趣,但其中又寓有怀才不遇的忧愤。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归有光在科举拼搏的厮杀中,屡屡失意,不免厌倦,于是就有了归享田园之乐的向往。他于嘉靖二十年(1541年)卜居安亭,此文当作于此后二三年间,时作者三十七八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文学赏析
归有光通过这篇《畏垒亭记》,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悲愤。人情浇薄,从对待土地的态度上也可看得出来,安亭土薄,“县人争弃之”。穷愁潦倒的归有光,也如这贫瘠的土地一样,人们也是“争弃之”的。由于作者有一种被遗弃、受冷落的心境,他就很自然地想起了庄子讲的庚桑楚北居畏垒之山的故事,把宅西的一座无名之亭取名为畏垒亭,以庚桑楚自喻。庚桑楚北居畏垒山,手下的佣人都离去了,三年以后,庚桑楚在畏垒获得丰收,人们又聚拢向他表示崇敬。人们对待尚未获得成就的庚桑楚的态度,和对待这安亭的薄地、安亭的归有光的态度,如出一辙。通过反衬和比喻,归有光的悲愤心情得到充分的表达。
然而作者意犹未尽。他在文章结尾处一连用了三个疑问的排比句:“谁为远我而去我者乎?谁与吾居而使者乎?谁欲尸祝而社稷我者乎?”把满腔悲愤之情泄之笔端,撕心裂肺。作者在登畏垒亭作此仰天长啸之时,用了“忻忻然”三字,更反映了他当时复杂的心情。妻子种的田在大旱之年丰收,本是令人高兴的,所以这才“呼儿酌酒”。但这喜悦的心情和周围的“寒风惨栗,木叶黄落”很不协调。“忻忻然”而长啸,喊出来的却是悲愤的言词和声音。带着微笑的哭,比哭更难堪、更深沉。
这篇散文用于写景的文字不多,但寥寥数笔,便勾勒出映衬作者心情的幽凄环境。而末段三句排比句,飘忽凄切,在抒发感情方面起到了强烈的效果。
名家点评
明·张汝瑚:“亦有一种安命乐天之意。予欲取归文配陶诗,未知后世论定何如耳。”(《明八大家文》)
清·姚鼐:“不衫不履,神韵绝高。”(《评校音注古文辞类纂》)
清·林纾:“畏垒亭,震川专为妻家而记,而时亦未得第也,故以下语颇牢骚,此非作达之辞,愈作达愈见其牢骚处。”“文末用庄子语以己意出之,此等文最易学,亦最动目。”(林纾评选《中学古文读本》)
展开阅读全文 ∨
归有光
归有光(1506~1571)明代官员、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江苏昆山人。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归有光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由于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
您可能感兴趣...
  • 归程小记

      予每北上,常翛然独往来,一与人同,未免屈意以狥之,殊非其性,杜子美诗:眼前无俗物,多病也身轻。子美真可语也。昨自瓜洲渡江,四顾 ...

    364
  • 遂初堂记

      宋尤文简公,尝爱孙兴公《遂初赋》,而以遂初名其堂。崇陵书扁赐之。在今无锡九龙山之下。公十四世孙质,字叔野,求其遗址,而莫知所在 ...

    838
  • 见村楼记

      昆山治城之隍,或云即古娄江。然娄江已堙,以隍为江,未必然也。吴淞江自太湖西来,北向,若将趋入县城。未二十里,若抱若折,遂东南人 ...

    916
  • 书斋铭

      斋,故市廛也,恒市人居之,邻左右,亦惟市人也;前临大衢,衢之行,又市人为多也。挟策而居者,自项脊生始。无何,同志者亦稍稍来集, ...

    988
  • 吴山图记

    《吴山图记》是归有光应同年好友魏用晦请托所作的应酬文章。作者的朋友魏用晦曾任吴县县令,调离时,吴人作《吴山图》以赠。三年后,魏用晦向作者出示此图,亦请他作一篇记,作者即撰此文。...

    2
  • 祭外姑文

      昔吾亡妻,能孝于吾父母,友于吾女兄弟,知夫人之能教也。粗食之养,未尝不甘,知夫人之俭也;婢仆之御,未尝有疾言厉色,知夫人之仁也 ...

    739
  • 沧浪亭记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17
  • 宝界山居记

      太湖,东南巨浸也,广五百里,群峰出于波涛之间以百数。而重涯别坞,幽谷曲隈,无非仙灵之所栖息。天下之山,得水而悦,水或束隘迫狭, ...

    244
  • 项脊轩志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堦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0
  • 寒花葬志

      寒花是归有光亡妻魏氏的婢女,来到归家的时候,只有十岁。五年后,魏夫人去世。又过了四年,即公元1537年(明世宗嘉靖十六年)五月四日,寒花去世,于是归有光为她写下了这篇葬志。...

    238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