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吴纯甫行状

归有光 〔明代〕
先生姓吴氏,讳中英,字纯甫。其先不知其所始,曾祖杰,自太仓来徙昆山。祖璇,父麒,母孙氏。
先生生而奇颖,好读书。父为致书千卷,恣其所欲观。里中有黄应龙先生,名能古文。先生师事之,日往候其门。黄公奇先生,留与语。贫不能具饭,与啜粥,语必竟日还。先生以故无所不观,而其古文得于黄公者为多。先生童髻入乡校,御史爱其文,封所试卷,檄示有司。他御史至,悉第先生高等。开化方豪来为县,县有重役,召先生父。先生以书谒方侯,侯方少年,自谓有文学,莫可当意。得书,以为奇,引与游,甚欢。其后方侯徙官四方,见所知识至吴中者,必以先生名告之。
然先生意气自负,豪爽不拘小节。父卒,遗其赀甚厚。先生按籍,视所假贷不能偿者,焚其券。好六博、击球、声音、妇人,拥妓女,弹琵琶,歌讴自随,数其家千金。久之,乃更折节自矜饰,顾不屑为龌龊小儒。笃烟孝友,急人之难,大义落落,人莫敢以利动。令有迎馆先生者,欲有所赠遗,见先生,竟莫能出一梧。先生之弟,尝以事置对,令阅其姓名,疑问之,乃先生弟。先生不自言也。与其徒考古论学,庭宇洒扫洁清,图史盈几,觞酒相对,剧谈不休。虽先儒有已成说,必反复其所以,不为苟同。后生有一善,忻然如己出,亟为称扬。里中人闻之,辄曰:“吴先生得无妄言耶?某某者皆稚子,何知也?”然往往一二年即登第去,或能自建立,知名当世。而吴先生年老犹为诸生,进趋学宫,揖让博士前,无愠色。
年四十四,始为南都举人。先生益厌世事,营城东地,艺橘千株,市鬻财自给。日闭门,不复有所往还,令儿女环侍几傍,诵诗而已。少时所喜诗文,绝不为,曰:“六经圣人之文,亦不过明此心之理。与其得于心者,则六经有不必尽求也。如今世之文,何如哉?”
嘉靖戊戌,试礼部,不第。还至淮,先生故有腹疾,至是疾作,及家二日而卒。是岁四月某日也。距其生弘治戊申月日,得年五十有一。娶陆氏,蚤卒,无子。侧室某氏,生子男一人,原长。女三人,长适工部主事陆师道,其次皆许聘。予于先生,相知为深。十年前,尝语予曰:“子将来不忘夷吾、鲍子之义,吾老死,不患无闻于后矣。”于是先生弟中材使予为状,不可以辞。呜呼!先生不用于世,予所论次大略,其志意可考而知焉。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先生姓吴,名中英,字纯甫。先生生下来就特别聪明,喜爱读书。父亲为他买来上千卷的书,任凭他看自己想要看的书。同乡有一个叫黄应龙的先生,凭借擅长写古文而出名。先生把他当做老师对待,每天前往守候在黄公的门前。黄公觉得先生很奇特,留下先生跟先生一起交谈。(黄公)家里贫穷不能准备饭菜,就跟(先生)一起喝粥,交流起来一定要一整天才让他回去。先生因此没有什么不看的,而他的古文得益于黄公的很多。开化人方侯来担任县令,先生拿着名帖拜见方侯,方侯正当年少,自认为有文才学识,没有谁能放在他的眼里。得到先生的名帖后,认为奇异,延请先生跟他交流,非常高兴。后来方侯到其他地方做官,遇见到吴中去的自己认识的人,必定把先生的名字告诉他们。
先生为人豪爽不拘小节。父亲死了,留给他的财产很多。先生查看薄册,看那些借了贷而不能偿还的,就烧了那些债券。起初喜欢六博、击毬、声音,消耗了很多财物,时间长了,就改变作风(志趣行为)注意自我行为,然而不愿意做谨小慎微的浅陋读书人。先生非常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急人之难,大义凛然开朗磊落,没有人敢用利益来打动他。有一个迎接先生到来的县令,想赠送给先生一些东西,看见先生,竟然不能说出一句话。先生跟他的弟子们考证古事谈论学问,将院屋打扫干净,图书史册堆满了桌子,喝着酒,互相面对,畅谈不休。即使先儒已经有现成的说法,必定一次又一次探究它的依据,不敢苟且认同。弟子中有一个(先生认为)好的,(先生)就高兴地(把他)看作自己的儿子,急忙为之称赞颂扬。乡里人听说后,就说:“吴先生该不会是胡说吧?某某人都是小孩子,知道什么呢?”然而这些后生常常一二年后就考取离开,有的能自己建功立业,在当代出名。可吴先生年老了还只是生员,进入学宫,在博士面前揖让,没有一点怨怒的神色。
四十四岁,(先生)才考取了南都举人。从此,先生更加厌弃世事,耕作城东土地,种植了上千株橘树,卖橘子来供给自己生活。每天关闭大门,不再与外界有所往来,让小儿女环侍在书桌旁,诵读诗词罢了。年少时喜欢诗文,但绝不写诗,他说:“六经这类圣人的文章,大抵不过如此,与其内心有所感悟,那六经之类不必全部研习,像当今这些,又怎样呢?”
嘉靖戊戌年,(先生)到礼部应试,没有考取。回来到了淮地,先生原来有腹病,到了这时腹病发作,到家两天后就去世了。我和先生,相知甚深。十年前,先生曾经对我说:“你将来不要忘了管仲、鲍叔牙的交情,我死后,不担心不被后人知道了。”于是先生的弟子让我写一篇记述先生的文章,不可以推辞。哎!先生不被当世重用,(从)我依次谈论的一些大致情况,他的志趣意向就可以推求得知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行状,又名状、述或行述,是传记散文中的一体,主要记述死者的世系、籍贯、生卒年月以及生平事迹等等。这一类的文章,往往多夸饰溢美之辞。
吴纯甫是作者熟悉的友人,二人相知甚深。作者为他写行状,态度基本上是客观的。既写他的生而奇颖,善为文章,又写他的晚年对“少时所喜诗文,绝不为”,用心不能专一;既写他的意气自负,豪爽磊落,又写他耽于声色,歌讴自随,有富家子弟作风;既写他的奖掖后进,称扬后生,又写他自己累试不进,年老犹为诸生;既写他的厌恶世事,又写他的始终不放弃进士考试,以至最后死于进京考试的途中,等等。既写正面,亦及反面,既颂优点,亦显缺点,既肯定其才气文章博学多通,亦同情其屡试不爽不为世用,从而全面地、立体地记叙了吴纯甫的一生,把这个形象写得比较丰满、可信。
在写作上,作者精心选材,裁剪得当,所举事例既典型,又生动,颇能见出传主性格。如“豪爽不拘小节”,如施善“假贷不能偿者”,如“大义落落,人莫敢以利动”,等等,都十分生动传神。作者还善于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如写吴纯甫生商奇颖,少年有才,用少年进士方豪知县的始而自傲,“自谓有文学,莫可当意”,及读吴纯甫书信,大为称赏,“引与游,甚欢”,并从此为吴远近扬名的事例,从一个侧面写足了少年吴纯甫的才情横溢、雅可人意。再如写吴纯甫清廉自洁,“人莫敢以利功”,则用拟请他当家庭教师的县令“欲有所赠遗,见先生,竟莫能出一语”来说明,吴纯甫的大义落落和县令的尴尬之态,均跃然纸上。
展开阅读全文 ∨
归有光
归有光(1506~1571)明代官员、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江苏昆山人。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归有光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由于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
您可能感兴趣...
  • 归程小记

      予每北上,常翛然独往来,一与人同,未免屈意以狥之,殊非其性,杜子美诗:眼前无俗物,多病也身轻。子美真可语也。昨自瓜洲渡江,四顾 ...

    369
  • 遂初堂记

      宋尤文简公,尝爱孙兴公《遂初赋》,而以遂初名其堂。崇陵书扁赐之。在今无锡九龙山之下。公十四世孙质,字叔野,求其遗址,而莫知所在 ...

    841
  • 见村楼记

      昆山治城之隍,或云即古娄江。然娄江已堙,以隍为江,未必然也。吴淞江自太湖西来,北向,若将趋入县城。未二十里,若抱若折,遂东南人 ...

    919
  • 书斋铭

      斋,故市廛也,恒市人居之,邻左右,亦惟市人也;前临大衢,衢之行,又市人为多也。挟策而居者,自项脊生始。无何,同志者亦稍稍来集, ...

    994
  • 吴山图记

    《吴山图记》是归有光应同年好友魏用晦请托所作的应酬文章。作者的朋友魏用晦曾任吴县县令,调离时,吴人作《吴山图》以赠。三年后,魏用晦向作者出示此图,亦请他作一篇记,作者即撰此文。...

    4
  • 祭外姑文

      昔吾亡妻,能孝于吾父母,友于吾女兄弟,知夫人之能教也。粗食之养,未尝不甘,知夫人之俭也;婢仆之御,未尝有疾言厉色,知夫人之仁也 ...

    741
  • 沧浪亭记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21
  • 宝界山居记

      太湖,东南巨浸也,广五百里,群峰出于波涛之间以百数。而重涯别坞,幽谷曲隈,无非仙灵之所栖息。天下之山,得水而悦,水或束隘迫狭, ...

    245
  • 项脊轩志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堦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1
  • 寒花葬志

      寒花是归有光亡妻魏氏的婢女,来到归家的时候,只有十岁。五年后,魏夫人去世。又过了四年,即公元1537年(明世宗嘉靖十六年)五月四日,寒花去世,于是归有光为她写下了这篇葬志。...

    238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