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论王锷欲除官事宜状

白居易 〔唐代〕
右,臣窃闻王锷见欲除平章事,未知何故有此商量。臣伏以宰相者,人臣极位,天下具瞻,非有清望大功,不合轻授。王锷既非清望,又无大功,若加此官,深为不可。昨日裴均除平章事,内外之议,早已纷然。今王锷若除,则如王锷之辈,皆生冀望之心矣。若尽与,则典章大坏,又未感恩;若不与,则厚薄有殊,或生怨望。幸门一启,无可奈何。臣又闻王锷在镇日,不恤凋残,唯务差税,淮南百姓,日夜无憀,五年诛求,百计侵削,钱物既足,部领入朝,号为羡馀,亲自进奉,凡有耳者,无不知之。今若授同平章事,臣恐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宰相也。臣又恐诸节度使今日已后,皆割剥生人,营求宰相,私相谓曰:“谁不如王锷邪?”故臣以为深不可也。其王锷归镇与在朝,伏望并不除宰相。臣尚未知所闻信否,贵欲先事而言,或恐万一已行,即言之无及。伏惟圣鉴,俯察愚衷。谨具奏闻,谨奏。
纠错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
您可能感兴趣...
  • 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 ...

    547
  • 后宫词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739
  • 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230
  •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71
  • 望月有感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时难年荒世 ...

    898
  • 琵琶行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 ...

    236
  • 上阳白发人

    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 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

    9
  • 浪淘沙

    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相搅相淘无歇日,会教东海一时平。...

    13
  • 荔枝图序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 ...

    584
  •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4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