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女训

蔡邕 〔两汉〕
心犹首面也,是以甚致饰焉。面一旦不修,则尘垢秽之;心一朝不思善,则邪恶入之。咸知饰其面,不修其心,惑矣。夫面之不饰,愚者谓之丑;心之不修,贤者谓之恶。愚者谓之丑,犹可,贤者谓之恶,将何容焉?故览照拭面,面宜洁净。则思其心之洁也;傅粉,粉宜调和。则思其心之和也;加粉,粉宜鲜明。则思其心之鲜也;泽发,发宜润泽,则思其心之润也;用栉,栉以理乱丝。则思其心之理也;立髻,髻宜端正。则思其心之正也;摄鬓,鬓宜整齐。则思其心之整也。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大意:
心就像头和脸一样,需 要认真修饰。脸一天不修饰,就会让尘垢弄脏;心一天不修善,就会窜入邪恶的念头。人们都知道修饰自己的面孔,却不知道修养自己的善心,糊涂啊!脸面不修饰,愚人说 他丑,心性不修炼,贤人说他恶。愚人说他丑,还可以接受;贤人说他恶,他哪里还有容身之地呢?所以你照镜子的时候,就要想到心是否圣洁;抹香脂时,就要想 想自己的心是否平和;搽粉时,就要考虑你的心是否鲜洁干净;润泽头发时,就要考虑你的心是否安顺;用梳子梳头发时,就要考虑你的心是否有条有理;挽髻时, 就要想到心是否与髻一样端正;束鬓时,就要考虑你的心是否与鬓发一样整齐。
展开阅读全文 ∨
蔡邕
蔡邕(公元133年-公元192年),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人,东汉文学家、书法家。权臣董卓当政时拜左中郎将,故后人也称他“蔡中郎”。后汉三国时期著名才女·蔡琰(蔡文姬)之父。
您可能感兴趣...
  • 翠鸟诗

    《翠鸟》是东汉末年文学家、书法家蔡邕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人以翠鸟为依托,用拟人手法寄寓心意,表达了诗人在争权夺利、相互攻击时的忧心忡忡心态以及他遭遇迫害,幸脱罗网的心情。全诗以物喻人,借鸟言情,含蓄隽永,自然贴切。...

    20
  • 汉津赋

    汉津赋是东汉文学家蔡邕创作的一篇赋。此赋第一段开头四句从总体上抒写汉水的浩淼,接着六句写汉水之源的景象,之后四句写汉水穿山越岭后与江湘相通,最后四句写汉水养育鳞甲万类;第二段开头七句写汉水的功用,接着四句写作者所看到的汉水的壮观景色,最后的四句表达了作者愿乘波涛游览汉水的愿望。全赋叙述条理清楚,气势逼人,在写法上以简洁生动见长。...

    97
  • 述行赋

      东汉桓帝延熹二年(公元159年),蔡邕时年27岁。宦官徐璜、左悺等打着朝廷的旗号,召他进京。迫不得已,作者怀着矛盾的心情,由陈留赴洛阳。行走到偃师,便称病借故而归。此赋便是对这段行程经历的叙写。...

    10
  • 笔赋

    序曰:昔苍颉创业,翰墨作用,书契兴焉。夫制作上圣则宪者,莫先乎笔。详原其所由,究察其成功,铄乎焕乎,弗可尚矣。赋曰:惟其翰之所生, ...

    45
  • 笔论

    《笔论》开篇就提出“书者,散也”的著名论断,论述了书法抒发情怀的艺术本质 ,以及书家创作时应有的精神状态。随后则论及书法作品应取法、表现大自然中各种生动、美好的物象,强调书法艺术应讲求形象美,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和表现人的心理状态。...

    821
  • 九势

    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 ...

    721
  • 篆势

    鸟遗迹,皇颉循。圣作则,制斯文。体有六,篆为真。形要妙,巧入神。或龟文针列,栉比龙鳞;纾体放尾,长短复身;颓若黍稷之垂颖,蕴若虫蛇 ...

    1003
  • 劝学篇

    人无贵贱,道在者尊。〈《文选‧潘岳前居赋注。》〉木以绳直,金以淬刚,必须砥砺,就其锋铓。〈《御览》七百六十七。〉明珠不莹,不发其光 ...

    442
  • 郭有道碑文

    《郭有道碑文》是东汉文学家蔡邕为当时名士郭泰所写的悼词碑文。萧统将其收录于《文选·卷五十八》。...

    526
  • 陈太丘碑文

    《陈太丘碑文》东汉蔡邕公元186年为当时名士陈寔创作的一篇墓志碑文。收录于《蔡中郎集》。萧统将其收录于《文选·卷五十八》。...

    996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