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卷尽江头叶,沙岸千人万人立。
怪底山川忽变容,又报天边海潮入。
鸥飞艇乱行云停,江亦作势如相迎。
鹅毛一白尚天际,倾耳已是风霆声。
江流不合几回折,欲折涛头如折铁。
一折平添百丈飞,浩浩长空舞晴雪。
星驰电激望已遥,江塘十里随低高。
此时万户同屏息,想见窗棂齐动摇。
潮头障天天亦暮,苍茫却望潮来处。
前阵才平罗刹矶,后来又没西兴树。
独客吊影行自愁,大地与身同一浮。
乘槎未许到星阙,采药何年傍祖洲。
赋罢观潮长太息,我尚输潮归即得。
回首重城鼓角哀,半空纯作鱼龙色。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海风卷尽了江头枯叶,沙岸上千千万万人站立。
怪不得山河突然改变了颜色,又报天边的海潮滚滚涌入。
白鸥群飞艇子纵横行云不动,江水也作涨势似在迎接。
湖水鹅毛似的白痕还在天边,但风雷般的声势已震耳鼓。
江水不应左弯右绕地曲折,要想制服江潮怕比折铁还难制服。
一曲折就平添百丈高浪花,像雪花在浩浩长空飞舞。
星驰电掣转瞬间已经去远,十里江塘随湖头高低起伏。
此时万户人家都屏息观看,想像到屋子的窗棱也动摇恍惚。
潮头遮蔽长空天地昏昏沉沉,回望潮头来处一片渺茫模糊。
前边潮水刚涨满了罗刹矶,后来湖水又淹没了西兴堤树。
孤独客子行影相自生愁 绪,看大地和自身却同在飘浮。
不能再乘木筏升到天上宫阙,什么时候还能采药到祖州仙府。
写完观潮诗后长长地叹息,我还不如潮水要归就马上归去。
回头望那重城鼓角声声哀响,半个天空栾成鱼龙色一片灰雾。
注释
1.底:这。
2.风霆:风雷。
3.窗棂(líng):窗格子。
4.罗刹矶(jī):杭州市西南原有罗刹石,今不存。
5.西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西有西兴镇。
6.乘槎(chá):乘着木筏。据张华《博物志》:“旧说云,天河与海相通。 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星阙(què):星空中官殿两边的高大建筑物。
7.祖洲:神话传说中的仙岛,在东海之中, 地方五百里,去西岸七万里,上有不死之草,服后令人长生。
8.鱼龙色:秋夜的颜色。
海风卷尽了江头枯叶,沙岸上千千万万人站立。
怪不得山河突然改变了颜色,又报天边的海潮滚滚涌入。
白鸥群飞艇子纵横行云不动,江水也作涨势似在迎接。
湖水鹅毛似的白痕还在天边,但风雷般的声势已震耳鼓。
江水不应左弯右绕地曲折,要想制服江潮怕比折铁还难制服。
一曲折就平添百丈高浪花,像雪花在浩浩长空飞舞。
星驰电掣转瞬间已经去远,十里江塘随湖头高低起伏。
此时万户人家都屏息观看,想像到屋子的窗棱也动摇恍惚。
潮头遮蔽长空天地昏昏沉沉,回望潮头来处一片渺茫模糊。
前边潮水刚涨满了罗刹矶,后来湖水又淹没了西兴堤树。
孤独客子行影相自生愁 绪,看大地和自身却同在飘浮。
不能再乘木筏升到天上宫阙,什么时候还能采药到祖州仙府。
写完观潮诗后长长地叹息,我还不如潮水要归就马上归去。
回头望那重城鼓角声声哀响,半个天空栾成鱼龙色一片灰雾。
注释
1.底:这。
2.风霆:风雷。
3.窗棂(líng):窗格子。
4.罗刹矶(jī):杭州市西南原有罗刹石,今不存。
5.西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西有西兴镇。
6.乘槎(chá):乘着木筏。据张华《博物志》:“旧说云,天河与海相通。 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星阙(què):星空中官殿两边的高大建筑物。
7.祖洲:神话传说中的仙岛,在东海之中, 地方五百里,去西岸七万里,上有不死之草,服后令人长生。
8.鱼龙色:秋夜的颜色。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全诗二十八句,有二十句是写景。开头八句采用铺排的手法,着意渲染潮水涌来时的情状和气势。海风卷走江岸的树叶,上千成万的人正在等候海潮的到来,正在惊怪山川忽然改变了颜色,又听说海潮从天边涌来。白鸥翻飞,小船晃动,天上的云彩忽然停止浮动,江水也似乎张开双臂在迎按潮头。刚看到一片雪白的鹅毛从天边飘来,耳边就响起风吼雷鸣的声音。诗人笔下所描绘的紧张而又热烈的场面,一下子就打动读者的心。特别是用“鹅毛一白尚天际”形容潮水从远处而来的情景,生动传神。
从“江流不合几回折”起八句,把对海潮的具体描绘与丰富的想象结合起来,进一步写出潮水的威力,其势锐不可挡,坚不可摧,要想使潮头曲折,如同折铁那样困难,反而会激起飞腾百丈的浪花,让浩瀚晴空飞舞洁白的雪花。潮水经过的地方,如流星疾驰,似电光急射,十里江塘高低起伏,千家万户屏住呼吸,连窗格都摇动起来。既有实在的感受,又有合理的想象,使汹浦澎湃的海潮成为可见、可闻、可触、可感的具体形象。最后再用“潮头障天天亦暮”四句,写出潮锋接踵而来,前推后拥,铺盖广阔的地域,以加深读者的印象。
大自然的景象是如此宏伟阔大,本应激发出激昂奔放的情绪,而诗人的笔锋一转,对着自己孤独的身影,抒发怀才不遇的哀叹。他心潮激愤难平,犹如大地在狂潮的冲击下不断浮动,乘上木筏无法升上浩茫的星空,也不能指望到祖洲去取回仙草,只有喟然叹息,自身还不如潮水那样来去自由自在。回头看一看那重重的城郭之上,鼓角声声也似乎带着哀愁,而秋天的夜幕已经降临。全诗最后八句,诗人联系自身的遭遇,贫穷的生活,仕途的失意,使他满怀愁情,感到前途渺茫。这种忧伤郁闷的情感,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同情,这也是此诗成功之处。
此诗采用白描手法,层次清楚,笔力豪迈,描写有声有色,语言平易明畅。
从“江流不合几回折”起八句,把对海潮的具体描绘与丰富的想象结合起来,进一步写出潮水的威力,其势锐不可挡,坚不可摧,要想使潮头曲折,如同折铁那样困难,反而会激起飞腾百丈的浪花,让浩瀚晴空飞舞洁白的雪花。潮水经过的地方,如流星疾驰,似电光急射,十里江塘高低起伏,千家万户屏住呼吸,连窗格都摇动起来。既有实在的感受,又有合理的想象,使汹浦澎湃的海潮成为可见、可闻、可触、可感的具体形象。最后再用“潮头障天天亦暮”四句,写出潮锋接踵而来,前推后拥,铺盖广阔的地域,以加深读者的印象。
大自然的景象是如此宏伟阔大,本应激发出激昂奔放的情绪,而诗人的笔锋一转,对着自己孤独的身影,抒发怀才不遇的哀叹。他心潮激愤难平,犹如大地在狂潮的冲击下不断浮动,乘上木筏无法升上浩茫的星空,也不能指望到祖洲去取回仙草,只有喟然叹息,自身还不如潮水那样来去自由自在。回头看一看那重重的城郭之上,鼓角声声也似乎带着哀愁,而秋天的夜幕已经降临。全诗最后八句,诗人联系自身的遭遇,贫穷的生活,仕途的失意,使他满怀愁情,感到前途渺茫。这种忧伤郁闷的情感,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同情,这也是此诗成功之处。
此诗采用白描手法,层次清楚,笔力豪迈,描写有声有色,语言平易明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后观潮行》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创作的一首古体诗。 此诗生动描绘了万人看潮的壮观,艺术再现了钱江潮从“鹅毛一白尚天际”,到星驰电激地澎湃袭来,头潮、后潮相继怒涌的壮丽奇观。此诗综合运用了铺陈、夸张、比喻、拟人等多种手法,又采用神话传说和想象,绘声绘色地描摹出钱江潮雷霆万钧、惊心动魄的气势;诗歌打破惯常写法,四句一转韵,而又平仄互相交替。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山馆夜作
长夜山窗面面开,江湖前后思悠哉。当窗试与然高烛,要看鱼龙啖影来。...
- 2
-
道中秋分
万态深秋去不穷,客程常背伯劳东。残星水冷鱼龙夜,独雁天高阊阖风。瘦马羸童行得得,高原古木听空空。欲知道路看人意,五度清霜压断蓬。...
- 385
-
幼女
汝父年来实鲜欢,牵衣故作别离难。此行不是长安客,莫向浮云直北看。...
- 3
-
癸巳除夕偶成二首·其二
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汝辈何知吾自悔,枉抛心力作诗人。...
- 1
-
都门秋思四首·其四
侧身人海叹栖迟,浪说文章擅色丝。倦客马卿谁买赋,诸生何武漫称诗。一梳霜冷慈亲发,半甑尘凝病妇炊。寄语绕枝乌鹊道:天寒休傍最高枝。...
- 2
-
都门秋思四首·其三
五剧车声隐若雷,北邙惟见冢千堆。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寒甚更无修竹倚,愁多思买白杨栽。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
- 2
-
感旧四首·其四
从此音尘各悄然,春山如黛草如烟。泪添吴苑三更雨,恨惹邮亭一夜眠。讵有青马缄别句,聊将锦瑟记流年。他时脱便微之过,百转千回只自怜。...
- 36
-
感旧四首·其三
遮莫临行念我频,竹枝留涴泪痕新。多缘刺史无坚约,岂视萧郎作路人。望里彩云疑由由,愁边春水故粼粼。珊瑚百尺珠千斛,难换罗敷未嫁身。...
- 1
-
感旧四首·其二
唤起窗前尚宿醒,啼鹃催去又声声。丹青旧誓相如札,禅棍经时杜牧情。别后相思空一水,重来回首已三生。云阶月地依然在,旧逐空香百遍行。...
- 3
-
点绛唇·细草空林
大道青楼望不遮,年时系写醉流霞。风前带是同心结,杯底人如解语花。下杜城边南北路,上阑门外去来车。匆匆觉得扬州梦,检得闲愁在鬓华。...
- 19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