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粉塘水在雪景间流淌,仿佛在洗濯当年宫女雪白的肌肤,使我一早起来,就激起了作诗的愿望。白雪茫茫,何处寻西施的遗影?但见垂柳挂满了冰雪,像鬓发添上了白霜。
井口堆雪像舀满了银子,梅园的雪粉还沾着芳香,高高低低的屋顶上,堆积着美玉,上下闪光。我把白居易的诗作吟唱,眼前浮现着当年吴王夫差的富贵景象。
注释
姑苏台:一名胥台,在江苏吴县西南姑胥山上,传春秋时吴王夫差曾与西施作乐于上。
断塘:指脂粉塘,为吴王宫人倾倒脂粉及洗濯处,在吴县西南灵岩山下。
索:应当。
匙:此作动词,舀上。藻井:此指壁有彩饰的井,与作为天花板形式之一的古建筑术语“藻井”不同。
参差:此指屋瓦高下不齐。秦观《春日》:“霁光浮瓦碧参差。”
乐天词:白居易曾做苏州刺史,有《题灵岩寺》等诗。乐天,白居易字。
下片正面转入“姑苏台赏雪”。“银匙”、“粉香”、“玉参差”,生动地绘现了姑苏台上高高下下的积雪景观。以银、粉、玉作为比拟,与末句的“富贵”遥遥相应。“富贵似吴王在时”,表面上是赞词,其实却包含着微意。这是在说吴王富贵久已不存,如今台上的“富贵”气象,不过是如银如粉如玉的雪堆的错觉而已。作者在怀古意绪的驱动下,回忆起“吴王在时”的当年风流是不难想见的,但他原始的目的是“觅西施”,而此时却无言提及。他所吟唱的“一曲乐天词”,也已游离了登台的初衷(白居易《题灵岩寺》之类游吴作品,并无丝毫怀古内容)。这一切正暗示了作者事实上的失落感。作者将感情表现得如此隐婉,实有一种“伤心人别有怀抱”的意味。
-
太常引·饯齐参议回山东
故人别我出阳关,无计锁雕鞍。今古别离难,兀谁画蛾眉远山。一尊别酒,一声杜宇,寂寞又春残。明月小楼间,第一夜相思泪弹。...
- 741
-
太常引·晚来风起撼花铃
晚来风起撼花铃。人在碧山亭。愁里不堪听。那更杂、泉声雨声。无凭踪迹,无聊心绪,谁说与多情。梦也不分明,又何必、催教梦醒。...
- 243
-
太常引·寄王提刑仲谋
七年分袂一相逢。倏南北、又匆匆。白发两衰翁。纵握手、浑如梦中。共山如画,洹溪如练,空几度春风。觞咏几时同。休直待、功名景钟。...
- 194
-
太常引·自题小照
《太常引·自题小照》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上片写塞上千里长天、雄浑迥异的景象,使寒意顿生。下片抒发复杂郁结的情怀,无穷山色、无尽往事都沉浸在这冷冷秋意之中。全词朴实无华而又清新别致,耐人寻味。...
- 67
-
太常引·客中闻歌
杏花开了燕飞忙,正是好春光。偏是好春光,者几日、风凄雨凉。杨枝飘泊,桃根娇小,独自个思量。刚待不思量,吹一片、箫声过墙。...
- 3
-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 8
-
太常引·玉人愁道远行难
玉人愁道远行难。风雪怕衣单。日落到姬山。先去看、梅花倚阑。新词半卷,泪痕淹透,来与赵郎看。何忍便空还。第一夜、孤眠最寒。...
- 48
-
水仙子·山斋小集
《水仙子·山斋小集》是元代散曲作家张可久创作的一支散曲。此曲开篇描绘了一幅清雅静谧的隐居图,用起兴的手法借平凡的景物渲染出清雅淡泊的情绪,然后借唐代大诗人李白以及春秋时期陶朱公范蠡表达自己虽然没有走上仕途,但可以过自由的生活。全曲借景用典抒情作者,体现了作者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 481
-
塞鸿秋·道情
《塞鸿秋·道情》是元代剧作家张可久所作的一首散曲。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对于追求功名利禄的厌倦与蔑视,体现了作者淡泊明志的心境。...
- 294
-
天净沙·江上
《天净沙·江上》是元曲作家张可久的散曲作品。此曲描写了一幅静美的黄昏秋江图。作者寓情于景,用落雁、孤鹜、残霞、疏林、人家、小舟、渔歌、芦花等意象组合成了一幅清新宁静、温暖祥和的画,表达了作者醉情烟霞、放浪江湖、安于渔樵的生活志趣和精神皈依。全曲语言质朴清丽,感情悠然自得,营造出一种幽静闲适的意境。...
- 241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