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论
呜呼!圣人之所恃以胜天下之劳逸者,独有死生之说耳。死生之说不信于天下,则劳逸之说将出而胜之。劳逸之说胜,则圣人之权去矣。酒有鸩,肉有堇,然后人不敢饮食。药可以生死,然后人不敢以苦口为讳。去其鸩,彻其堇,则酒肉之权固胜于药。圣人之始作礼也,其亦逆知其势之将必如此也,曰:告人以诚,而后人信之。幸今之时吾之所以告人者,其理诚然,而其事亦然,故人以为信。吾知其理,而天下之人知其事,事有不必然者,则吾之理不足以折天下之口,此告语之所不及也。告语之所不及,必有以阴驱而潜率之。于是观之天地之间,得其至神之机,而窃之以乐。
雨,吾见其所以湿万物也;日,吾见其所以燥万物也;风,吾见其所以动万物也;隐隐谹谹而谓之雷者,彼何用也?阴凝而不散,物蹙而不遂,雨之所不能湿,日之所不能燥,风之所不能动,雷一震焉而凝者散,蹙者遂。曰雨者,曰日者,曰风者,以形用;曰雷者,以神用。用莫神于声,故圣人因声以为乐。为之君臣、父子、兄弟者,礼也。礼之所不及,而乐及焉。正声入乎耳,而人皆有事君、事父、事兄之心,则礼者固吾心之所有也,而圣人之说又何从而不信乎?
礼开始制作的时候,虽然很难但很容易施行,等到施行了以后,虽然容易却又难以持久。天下人都还不知道君王有君王的威严,父亲有父亲的威严,兄长有兄长的威严,而圣人让君王父兄之名得以彰显。天下人不知道君王父兄之间的区别,而圣人让他们懂得了拜起站立之礼。天下人不肯听从圣人之说而行拜起站立之礼,是圣人以身作则,让他们有了羞耻之心而依照圣人的教导而行。哎呀,这是很困难的呀。天下人厌恶死亡已经很久了,圣人招来他们对他们说:过来,我让你们得以生存。然后他的方法果真可以让天下人得以生存,天下人看到他们之前所处的境地是如此危险,而现在所处的境地是如此的安全,将会何去何从呢?因此那个时候,虽然制作很难却很容易施行。等到施行以后,天下人对待他们的君王父兄,就像看头和脚一样不需要加以辨别就知道了,对于拜起站立之礼就像是睡觉吃饭一样不需要告诉他们就自然去做。虽然这样,一百个人都能够服从,如果有一个人不服从,他的处境也不至于马上就陷于死地。而天下的人,不知道最初的时候没有礼就会陷于死地,却看到了如今虽然没有礼却还不至于陷于死地,便说道:圣人欺骗了我。因此在那个时候,礼虽然容易施行却很难持久。
哎呀,圣人所持有的用来战胜天下人劳逸的,只有死生这个说法而已。一旦死生之说不被天下人所信任,那么劳逸之说就会冒出来并且获胜。一旦劳逸之说获胜,那么圣人的权势也就失去了。酒中出现了鸩毒,肉中出现了堇毒,然后人就不再敢喝酒吃肉了。药可以让快要死去的人活过来,然后人就不再逃避药的苦口了。一旦去掉鸩毒,清除了堇毒,那么酒肉的效力就能够胜过药。圣人开始制作礼的时候,他也知道以后的形势也将必定如此,说道:告诉别人事实和真相,然后别人才能够相信。幸运的是,如今我用来告诉人民的,其道理是一样的,并且事实也如此,因此人们才相信。我知道其中的道理,天下人知道相应的事,如果事情有虚假的,那么我的道理就不足以让天下人为之信服了,这就是告诉给他们的话有做不到的地方。
如果告诉他们的话有做不到的地方,那么必定有人会悄悄地驱逐并且潜隐地率领。于是通观天地之间,我认为能够得到至神的机运,窃取它来作乐。
我看到雨是用来让万物润湿的,太阳是用来让万物干燥的,风是用来让万物流动的,发出隐隐的声响的是雷霆,它有什么作用呢?阴云凝聚在一起而不消散,万物蹙迫在一起而不舒展,雨不能将其润湿、太阳不能将其干燥、风不能将其吹动的那些东西,雷霆一震就能让那些凝聚的东西散开,局促在一起的东西舒展开。名字为雨的,名字为太阳的,名字为风的,所起作用的都是形,而名字为雷的,所起作用的则是神。而有用的莫过于声音,所以圣人便凭借声音获得乐。区别君臣、父子、兄弟之别的,是礼,而礼所不能起作用的地方,乐则能起作用。醇正的声音进入了人的耳朵,人就都会兴起侍奉君王、侍奉父亲、侍奉兄长之心,礼是我心中原本就有的,这样一来对待圣人的言说,又怎么会不相信呢?
注释:
靡然:随风而倒,顺从。
别白:清楚地加以分别。
鸩:一种有毒的鸟,据说将其羽毛放入酒中浸泡后,人喝了就会立即身亡。
堇:也就是鸟头,有剧毒。
彻:清除、去掉。
阴驱:暗地里驱逐。潜率:潜隐着率领。
隐隐谹谹:雷霆发出的声音。
遂:舒展、伸展。
因:凭借,通过。
-
游嘉州龙岩
系舟长堤下,日夕事南征。往意纷何速,空严幽自明。使君怜远客,高会有馀情。酌酒何能饮,去乡怀独惊。山川随望阔,气候带霜清。佳境日已去,何时休远行。...
- 2
-
初发嘉州
家托舟航千里速,心期京国十年还。乌牛山下水如箭,忽失峨眉枕席间。...
- 966
-
名二子说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 ...
- 26
-
木假山记
木之生,或蘖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 ...
- 36
-
送蜀僧去尘
十年读《易》费膏火,尽日吟诗愁肺肝。不解丹青追世好,欲将芹芷荐君盘。谁为善相宁嫌瘦,复有知音可废弹。拄杖挂经须倍道,故乡春蕨已阑干。...
- 2
-
彭州圆觉禅院记
人之居乎此也,其必有乐乎此也。居斯乐,不乐不居也。居而不乐,不乐而不去,为自欺且为欺天。盖君子耻食其食而无其功,耻服其服而不知 ...
- 113
-
张益州画像记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军夜呼,野无居人,谣言流闻,京师震惊。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作,变且中起,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亲辞,不可,遂行。...
- 1
-
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本文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写给时任翰林学士欧阳修的一封自荐信。书信先述当朝诸位贤人君子的离合变故,以表作者自己的慕欧之意;次叙孟、韩、欧文之间的比较,以示自己知欧之深;三谈作者平生之经历,坦露十年学道之心得,以求欧公之知己。...
- 178
-
送石昌言使北引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吾日益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 ...
- 4
-
祭亡妻程氏文
呜呼!与子相好,相期百年。不知中道,弃我而先。我徂京师,不远当还。嗟子之去,曾不须臾。子去不返,我怀永哀。反复求思,意子复回。人亦 ...
- 176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