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苏氏族谱亭记

苏洵 〔宋代〕
匹夫而化乡人者,吾闻其语矣。国有君,邑有大夫,而争讼者诉于其门;乡有庠,里有学,而学道者赴于其家。乡人有为不善于室者,父兄辄相与恐曰:“吾夫子无乃闻之?”呜呼!彼独何修而得此哉!意者其积之有本末,而施之有次第耶!今吾族人犹有服者,不过百人,而岁时蜡社,不能相与尽其欢欣爱洽;稍远者,至不相往来。是无以示吾乡党邻里也。乃作《苏氏族谱》,立亭于高祖墓茔之西南,而刻石焉。
既而告之曰:“凡在此者,死必赴,冠、娶妻必告;少而孤,则老者知之;贫而无归,则富者收之。而不然者,族人之所共诮让也。”
岁正月,相与拜奠于墓下,既奠,列坐于亭。其老者顾少者而叹曰:“是不及见吾乡邻风俗之美矣。自吾少时,见有为不义者,则众相与疾之,如见怪物焉,栗焉而不宁。其后少衰也,犹相与笑之。今也则相与安之耳。是起于某人也。夫某人者,是乡之望人也,而大乱吾俗焉。是故其诱人也速,其为害也深。自斯人之逐。其兄之遗孤子而不恤也,而骨肉之恩薄;自斯人之多取,其先人之赀田,而欺其诸孤子也,而孝悌之行缺;自斯人之为其诸孤子之所讼也,而礼义之节废;自斯人之以妾加其妻也,而嫡庶之别混;自斯人之笃于声色,而父子杂处,讙哗不严也,而闺门之政乱;自斯人之渎财无厌,惟富者之为贤也,而廉耻之路塞。此六行者,吾往时所谓大惭而不容者也。今无知之人,皆曰:‘某人何人也,犹且为之。’其舆马赫弈,婢妾靓丽,足以荡惑里巷之小人;其官爵货力,足以摇动府县;其矫诈修饰言语,足以欺罔君子。是州里之大盗也。吾不敢以告乡人,而私以戒族人焉:仿佛于斯人之一节者,愿无过吾门也。”
予闻之惧而请书焉。老人曰:“书其事,而阙其姓名,使他人观之,则不知其为谁;而夫人之观之,则面热内惭,汗出而食不下也;且无彰之,庶其有悔乎?”予曰:“然。”乃记之。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我听到过有关身为平民而能感化乡人的人的传闻。国家有国君,乡里有大夫,但是起纠纷的人到他那儿去申诉;县里有县学,乡里有乡校,而求学者都到他家去求学。有做了不好的事情的乡人,他的父兄总是会这样告诫他 :“我们的夫子恐怕会听说吧!”啊,他到底是怎样修身养性而能到达这样的地步?猜想大概是他的品德积累有很厚的基础并且发挥这种品德有很好的步骤吧 ?现在我的话人,关系亲近的不超过百人,过年及其他节日不能一起欢乐相聚,关系稍远的至于不互相走动,这样就没有办法向乡里表明我们是一话人。因此作苏氏族谱,在高祖坟茔的西南立亭,并且刻石纪念。
然后告诉族人:凡是在这里的人,家里有人死了,其他族人一定要去奔丧;家里有人成年或娶妻了,一定要告诉其他族人。族人中有小小年纪而死了父亲的,那么族中老人就要抚养他。贫穷而无所依靠的,那么族中富人就要收养他。如果有人不这样做,族人一起来骂这个人。
这年正月,族人一起到墓前来拜奠。拜奠仪式后,在亭旁列坐。那老者看着年轻人感叹道:“我看不到乡里风俗变美的那一天了。从我小时候起,看到有做不义的事情的,那么大家就一起痛恨他,就像见到怪物一样, (让他)战栗不安宁。那以后稍有改变,但是还是要一起嘲笑那做坏事的人。现在却是和那做坏事的人一起相安无事。这都是从某某人开始的呀!这个某某人,是乡里的望人,他大大地扰乱了我们的风俗。 (因为他是望人),所以他诱惑人变坏快,造成的祸害深。自从他赶走他哥哥的儿子不养育,乡里的骨肉亲情就开始变薄。逢从他多占先人的田地货物、期负众多的孤儿,乡里孝悌的品行就开始稀缺。自从他被子他的众多侄子状告,乡里的礼义大节就开始废弃。自从这个人让他的妾位尊于发妻,乡里嫡 (正)庶(侧)的区别混淆。自从这个人沉溺于声色并且和子女一起享乐,礼仪不庄重,闺门之禁就松懈了。自从这个人贪财无厌、只认为富人好,礼义廉耻就不存在了。这六种行为,都是我平时所说的十分惭愧不应该出现的行为啊!现在有一些无知的人都说 :某某人是何等人啊,尚且这么做!他的车马显赫、婢妾靓丽,足以迷乱诱惑乡里的小人,他的官位财力足以影响官府,他的花言巧语足以欺骗君子,这个人,正是乡里的大祸害啊!我不敢把这告诉乡里人,而私底下来告诫我的族人。只要和这个人有一点点想象的,希望不要到我家来。”
我听到这番话十分惊惧,请求把它记下来。老人说:“你把事情记下来但是不要把这个人的姓名写出来,让其他人看到但是不知道这个人是谁,而这个人看到了,就会脸孔发热而内心惭愧,汗流出来并且吃不下东西。姑且不要写出这个人的姓名,希望他能悔改吧!”我说 :“好。”于是就把它记下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
苏洵
苏洵(1009年-1066年),北宋文学家,字明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苏洵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您可能感兴趣...
  • 游嘉州龙岩

    系舟长堤下,日夕事南征。往意纷何速,空严幽自明。使君怜远客,高会有馀情。酌酒何能饮,去乡怀独惊。山川随望阔,气候带霜清。佳境日已去,何时休远行。...

    0
  • 初发嘉州

    家托舟航千里速,心期京国十年还。乌牛山下水如箭,忽失峨眉枕席间。...

    966
  • 名二子说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 ...

    22
  • 木假山记

      木之生,或蘖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 ...

    36
  • 送蜀僧去尘

    十年读《易》费膏火,尽日吟诗愁肺肝。不解丹青追世好,欲将芹芷荐君盘。谁为善相宁嫌瘦,复有知音可废弹。拄杖挂经须倍道,故乡春蕨已阑干。...

    0
  • 彭州圆觉禅院记

      人之居乎此也,其必有乐乎此也。居斯乐,不乐不居也。居而不乐,不乐而不去,为自欺且为欺天。盖君子耻食其食而无其功,耻服其服而不知 ...

    112
  • 张益州画像记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军夜呼,野无居人,谣言流闻,京师震惊。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作,变且中起,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亲辞,不可,遂行。...

    1
  • 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本文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写给时任翰林学士欧阳修的一封自荐信。书信先述当朝诸位贤人君子的离合变故,以表作者自己的慕欧之意;次叙孟、韩、欧文之间的比较,以示自己知欧之深;三谈作者平生之经历,坦露十年学道之心得,以求欧公之知己。...

    178
  • 送石昌言使北引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吾日益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 ...

    1
  • 祭亡妻程氏文

    呜呼!与子相好,相期百年。不知中道,弃我而先。我徂京师,不远当还。嗟子之去,曾不须臾。子去不返,我怀永哀。反复求思,意子复回。人亦 ...

    151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