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鲁广达:字遍览。扶风邱(今陕西眉县)人。事见《陈书》卷三一、《南史》卷六七。
②黄泉:在中国道家文化中是指人死后所往之地,也就是阴曹地府。
译文
黄泉之下死而有憾,捐躯义举青史留名。
悲伤广达为义而死,不肯负恩苟且偷生。
诗的前两句是说,鲁广达虽抱遗恨而死,但留名世上,自如白日经天,后两句的意思是,鲁广达激于大义而死,不作负思苟活之人,使人悲痛。后人评论此诗时认为,这是一篇很有血性的作品,和诗人早期侍宴应制之作明显不同。这当然说得不错。再深入剖析会发现,除了由于国破人亡而激发出来的血性,这首诗还表现了一种自悲和自惭的心情。
从表面上看,诗人之悲,在悲鲁广达,“悲君感义死,不作负恩生”。然而,在经过奋力抵抗终不免于国破的悲剧发生以后,有血性的男儿为国而死,虽然令人悲痛,却也有一种崇高悲壮的气概。相反,那些在国家危亡之际不抵抗,国破之后甘做奴仆,负恩偷生的人,又是多么可悲和可怜。江总哭鲁广达,是在陈灭后又人隋作官的时候,再联系他在陈后主时还是朝廷第一位权臣,他在哭鲁广达时的自悲和自惭就不难体会。
据《陈书·江总传》说:“后主之世,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共陈暄、孔范、王瑗等十余入,当时谓之狎客。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君臣昏乱,以至于灭。”由此看来,陈为隋灭,江总不仅负有一般意义上的作为重要权臣的责任,而且负有更直接的昏臣的责任。有陈后主这样的昏君,有江总这样的权宰,就是再有多少个力战的鲁广达,也难挽回陈朝灭亡的命运。作为当事人,在隋灭陈后,江总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应负的责任,因而他才说鲁广达“黄泉虽抱恨,白日自留名”。
这首诗的一个明显特点是追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画外之情”,即注重含蓄。使这短短四句的诗篇显得十兮丰满,从而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名家点评
清代诗人沈德潜《古诗源》:“不嫌自污,真情可悯。”
-
长相思二首
长相思。久离别。征夫去远芳音灭。湘水深。陇头咽。红罗斗帐里。绿绮清弦绝。逶迤百尺楼。愁思三秋结。...
- 2
-
闺怨篇
寂寂青楼大道边。纷纷白雪绮窗前。池上鸳鸯不独自。帐中苏合还空然。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辽西水冻春应少。蓟北鸿来路几千。愿君关山及早度。念妾桃李片时妍。...
- 2
-
秋日新宠美人应令诗
后宫唯闻莫琼树,绝世复有宋容华。皆自争名进女弟,定觉双飞胜荡家。愿并迎春比翼燕,常作照日同心花。闻道艳歌时易调,忖许新恩那久要。翠 ...
- 23
-
陇头水
陇头万里外。天崖四面绝。人将蓬共转。水与啼俱咽。惊湍自涌沸。古树多摧折。传闻博望侯。苦辛提汉节。...
- 3
-
杂曲
行行春径蘼芜绿。织素那复解琴心。乍惬南阶悲绿草。谁堪东陌怨黄金。红颜素月俱三五。夫壻何在今追虏。关山陇月春雪冰。谁见人啼花照户。...
- 2
-
梅花落
腊月正月早惊春。众花未发梅花新。可怜芬芳临玉台。朝攀晚折还复开。长安少年多轻薄。两两共唱梅花落。满酌金巵催玉柱。落梅树下宜歌舞。金谷万株连绮甍。梅花密处藏娇莺。桃李佳人欲相照。摘叶牵花来并笑。杨柳条青楼上轻。梅花色白雪中明。横笛短箫凄复切。谁知柏梁声不绝。...
- 1
-
入摄山栖霞寺诗
序言:壬寅年十月十八日。入摄山栖霞寺。登岸极峭。颇畅怀抱。至德元年癸卯十月二十六日。又再游此寺。布法司施菩萨戒。甲辰年十月二十五日 ...
- 525
-
南还寻草市宅
红颜辞巩洛,白首入轘辕。乘春行故里,徐步采芳荪。径毁悲求仲,林残忆巨源。见桐犹识井,看柳尚知门。花落空难遍,莺啼静易喧。无人访语默,何处叙寒温。百年独如此,伤心岂复论。...
- 3
-
内殿赋新诗
兔影脉脉照金铺,虬水滴滴写玉壶。绮翼雕甍迩清汉,虹梁紫柱丽黄图。风高暗绿凋残柳,雨驶芳红湿晚芙。三五二八佳年少,百万千金买歌笑。偏 ...
- 287
-
遇长安使寄裴尚书
传闻合浦叶,远向洛阳飞。北风尚嘶马,南冠独不归。去云目徒送,离琴手自挥。秋蓬失处所,春草屡芳菲。太息关山月,风尘客子衣。...
- 1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