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粲这首公宴诗,恐是参加曹操在邺宫举行的家宴,曹丕、曹植、王粲、刘桢等人参加,饮酒高会,载歌载舞,传杯换盏,诗兴大发。王粲先赋此诗,抒写欢乐之情,守分之意,恭祝贤主人克成周公大业。曹植、刘桢各写夜宴西园的情景,宴会主人则为曹丕。因盛状空前,故而曹植于《公宴诗》开端称赞其兄曹丕爱客热情:“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刘桢于《公宴诗》开端也说: “永日行游戏,欢乐犹未央。遗思在玄夜,相与复翱翔。”这三篇《公宴诗》是姊妹篇,各写一个侧面,表达感受深情,开创了 《公宴》类诗的撰写模式。
全篇二十四句分四个层次,每六句为一个层次。四个层次,时序相接,诗情相扣,严整完美,自然浑成。诗的第一个层次共六句,点染宴会的环境,渲染欢乐爽快气氛,暗示出人们参加宴会初的豪爽和谐的心情。诗人点染环境,不直接写秋高气爽参加宴会景象,先从夏日写起:“昊天降丰泽,百卉挺葳蕤。”昊天是指夏日。《尔雅》说:“夏为昊天”。百卉是百草百花的总名。葳蕤,是形容草木初生,生机勃勃的样子。这两句诗是说,夏天下了许多的雨露,滋润花草。花草挺生,枝叶繁茂,显得生机蓬勃,光华娱人。这是触景生情之笔。由百卉葳蕤,而生出夏日雨露之多、灌溉之功的议论。赞美之情深寓其中。凉风触面,方回到眼前宴会:“凉风撤蒸暑,清云却炎晖。”这是初秋的景象,凉风习习,吹走了炎热的暑气。清空中薄云使炎热的阳光退后。人从炎热威逼下面解脱出来,烦躁的心情顿时转为爽快,精神焕发。诗人以炎暑转换初秋之景,状参加宴会的欢乐之情,故而引出“高会君子堂,并坐荫华榱”的宴会地点。汉书写汉王刘邦置酒,高会功臣。诗人用以比曹操宴饮部下诸人,恰当地表现了曹操的身分和地位,说明宴会非同一般。君子指古之贤人。君子之堂写出宴会具体地点。以君子再点化主人身分,赞美备至。真是高堂满坐。簷椽雕画,彩绘光华,景色怡人,高堂富丽,宾主高贵,气氛和乐,激情高扬。
诗的第二个层次六句,写宴会情景: “嘉肴充圆方,旨酒盈金罍。管弦发徽音。曲度清且悲。合坐同所乐,但诉杯行迟。”方盘圆碟盛满山珍海味,金杯斟上待客美酒。管乐弦声齐奏,音调清越而酣畅。节奏铿锵和鸣,满坐之人同欢乐,只是诉说传杯太慢。嘉肴美酒,曲调高妙,人情欢极,相辅相生,美不胜收,为第三次写情奠定了基础。“常闻诗人语,不醉且无归。今日不极欢,含情欲待谁? 见眷良不翅,守分岂能违?”由景而入情,由物及人,刻画人的内心世界。头两句引经据典,《诗经》中就写道: “厌厌夜饮,不醉无归,”诗人化用这一诗句,熔铸成“常闻诗人语,不醉且无归。”写出了诗人兴高酒酣,不醉不休,欢情至极。然而并非是嗜酒如命的酒鬼,而是感激贤主人的赏识与盛情,朋辈欢情的激励。酒是感情的象征物,宾主之情尽在于酒,尽兴尽情,一醉方休,方不辜负主人的恩德与感情,也显出自己深解主人宴客的心理:识拔贤才,而贤才又为我所用,忠诚不二,尽犬马之力。下面两句反折一笔,今日不尽欢,而又等待何人?加深了尽欢之意,表达了效忠之情,明白地说出无所待,不事二主的心迹,从反面也衬出主人的贤能。
“见眷”两句正由情入理,表白忠心。贤主人的识拔、信任、使用、热情关怀,恩惠无极。不翅,即不啻,意谓过多也。这是上句的意思,下句则倾诉内心,安常守分,至死不变。安常守分,说明做人的道理,即按一定的常规常理处事,而不破坏它; 又应尽心尽力作好本职工作,而不干涉他人。这当然是一种政治表态,是要跟定曹操干统一天下的大业。王粲自己与乱世中投奔曹操,并且说服荆州牧刘表之子刘琮率部投降曹操。王粲任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又升为军谋 (师)祭酒。曹操对王粲的恩德可谓不寡,而王粲的效忠表态,也事出有因,并非是阿谀权贵。而是信守古人的良训,百不踰矩与背叛。
诗的最后一个层次是恭祝主人成就伟大功业,流芳千古。头两句引古人良言,即化用 《左传》中 “夫子有遗言”之句,以古人为鉴,君子有福,际遇安好。“君子福所绥”一句是隐括 《诗经 ·樛木》诗中 “乐只君子,福履绥之”的句意。意在以古证今,作为下面祝愿贤主人之根据,并非是信口胡言,当面说好话。“原我贤主人,与天享巍巍。”贤主人当指曹操,巍巍是形容高大的样子。这句诗是化 《论语》中一个典故。孔子评论古代唐尧皇帝,曾说:“巍巍乎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这是形容尧的功劳、伟大、品德高尚,可与天齐。以此暗比贤主人曹操,希望他像帝尧一样,功盖天地,令人高山仰止可望不可即。
结尾两句希望赞颂备至,把曹操比喻为古代的周公。周公扶佐幼小的周成王,镇压了殷部族的叛乱,平定了内部兄弟管蔡的作乱,统一天下,巩固周王朝政权,定礼作乐,文治武功,德佩天地。汉末世乱,群雄割据,逐鹿中原,正须统一安定。作者认为唯曹操方能完成像周公一样的伟大功业,建立起万世莫及的不朽功绩。
全文二十四句,四个层次,层层相接,环环相扣,承接暗转,愈转愈深,自然浑厚,天衣无缝,足见其构思细密与精巧了。
全诗情景相间相融,描摩真切。写景由外景入内堂,由嘉肴而及宾主。再见宾主之欢而专写个人的热望,一幅欢乐的公宴图,跃然纸上。写情初则景中寓情,继而以传杯动作显情,再又剖示内心而直抒胸臆。情与景交融,终以情胜。境界高远,由君子高会,群情极欢,而升华为宾主同心,共建周公大业,结束汉末纷乱,统一天下,解脱百姓倒悬之苦,让 “豺虎方遘患”与 “白骨蔽平原”的地方,尽化为天下乐土,这就不单是个人的感激之情,狭隘的报恩思想,而是时代的精神与感情的体现。这就是本诗引人共鸣,颂而不谀的重要原因。
-
从军诗五首·其四
朝发邺都桥。暮济白马津。逍遥河堤上。左右望我军。连舫踰万艘。带甲千万人。率彼东南路。将定一举勋。筹策运帷幄。一由我圣君。恨我无时谋。譬诸具官臣。鞠躬中坚内。微画无所陈。许历为完士。一言犹败秦。我有素餐责。诚愧伐檀人。虽无铅刀用。庶几奋薄身。...
- 2
-
咏史诗
自古无殉死。达人所共知。秦穆杀三良。惜哉空尔为。结发事明君。受恩良不訾。临没要之死。焉得不相随。妻子当门泣。兄弟哭路垂。临穴呼苍天。涕下如绠縻。人生各有志。终不为此移。同知埋身剧。心亦有所施。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黄鸟作悲诗。至今声不亏。...
- 3
-
杂诗
日暮游西园。冀写忧思情。曲池扬素波。列树敷丹荣。上有特栖鸟。怀春向我鸣。褰袵欲从之。路险不得征。徘徊不能去。伫立望尔形。风飚扬尘起。白日忽已冥。回身入空房。托梦通精诚。人欲天不违。何惧不合幷。...
- 5
-
从军诗五首·其五
悠悠涉荒路。靡靡我心愁。四望无烟火。但见林与丘。城郭生榛棘。蹊径无所由。雚蒲竟广泽。葭苇夹长流。日夕凉风发。翩翩漂吾舟。寒蝉在树鸣。鹳鹄摩天游。客子多悲伤。泪下不可收。朝入谯郡界。旷然消人忧。鸡鸣达四境。黍稷盈原畴。馆宅充鄽里。士女满庄馗。自非贤圣国。谁能享斯休。诗人美乐土。虽客犹愿留。...
- 3
-
从军诗五首·其三
从军征遐路。讨彼东南夷。方舟顺广川。薄暮未安坻。白日半西山。桑梓有余晖。蟋蟀夹岸鸣。孤鸟翩翩飞。征夫心多怀。凄凄令吾悲。下船登高防。草露沾我衣。回身赴床寝。此愁当告谁。身服干戈事。岂得念所私。即戎有授命。兹理不可违。...
- 1
-
从军诗五首·其二
凉风厉秋节。司典告详刑。我君顺时发。桓桓东南征。泛舟盖长川。陈卒被隰埛。征夫怀亲戚。谁能无恋情。拊衿倚舟樯。眷眷思邺城。哀彼东山人。喟然感鹤鸣。日月不安处。人谁获恒宁。昔人从公旦。一徂辄三龄。今我神武师。暂往必速平。弃余亲睦恩。输力竭忠贞。惧无一夫用。报我素餐诚。夙夜自恲性。思逝若抽萦。将秉先登羽。岂敢听金声。...
- 1
-
从军诗五首·其一
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所从神且武。焉得久劳师。相公征关右。赫怒震天威。一举灭獯虏。再举服羌夷。西收边地贼。忽若俯拾遗。陈赏越丘山。酒肉踰川坻。军中多饫饶。人马皆溢肥。徒行兼乘还。空出有余资。拓地三千里。往返速若飞。歌舞入邺城。所愿获无违。昼日处大朝。日暮薄言归。外参时明政。内不废家私。禽兽惮为牺。良苗实已挥。窃慕负鼎翁。...
- 1
-
赠蔡子笃
翼翼飞鸾,载飞载东。我友云徂,言戾旧邦。舫舟翩翩,以溯大江。蔚矣荒涂,时行靡通。慨我怀慕,君子所同。悠悠世路,乱离多阻。济岱江衡, ...
- 249
-
七哀诗三首·其二
荆蛮非我乡,何为久滞淫。方舟泝大江,日暮愁我心。山冈有余映,岩阿增重阴。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迅风拂裳袂,白露沾衣襟。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羁旅无终极,忧思壮难任。...
- 3
-
七哀诗三首·其三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行者不顾反,出门与家辞。子弟多俘虏,哭泣无已时。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谘。...
- 2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