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从冠军建平王登香炉峰

江淹 〔南北朝〕
广成爱神鼎,淮南好丹经。
此山具鸾鹤,往来尽仙灵。
瑶草正翕赩,玉树信葱青。
绛气下萦薄,白云上杳冥。
中坐瞰蜿虹,俯伏视流星。
不寻遐怪极,则知耳目惊。
日落长沙渚,曾阴万里生。
藉兰素多意,临风默含情。
方学松柏隐,羞逐市井名。
幸承光诵末,伏思托后旌。
纠错
鉴赏
纠错
由于庐山一山孤峙,拔地参天,终年云雾弥漫,加之有匡俗兄弟七人于此成仙等传说,常被说成是仙灵聚居的神山。很多写庐山的诗也就多借渲染这种神山色彩来增强艺术效果,江淹此诗也正是这样开篇的。首四句即由谈仙说丹点出庐山是神仙汇聚的地方,开始便把读者引进一个神秘的世界。“广成”即广成子,相传是黄帝时的仙人,居于崆峒山的石室之中,黄帝曾去拜访过他。“淮南”指的是西汉淮南王刘安,他好宾客方士,其中有苏非等被称为八公的八人奉诏与诸儒论说而著《淮南子》,后来一些道书便将此八公附会为神仙,专为淮南王传授炼丹之术。“神鼎”即道家炼丹用的鼎,“丹经”,即炼丹之术。“广成爱神鼎,淮南好丹经”,是说神仙是人们羡慕的,成仙之术是大家所追求的,远古的广成子,近世的淮南王就都爱好诵经炼丹。三四句紧接着点出庐山,尤其是这香炉峰便是神仙们常来常往的地方。“鸾”指凤凰一类的神鸟,鹤也是仙禽。传说仙人们都是乘鸾骑鹤而行的,鸾鹤多,自然是仙灵多。这样就烘托出了一种美丽而神秘的环境与气氛。
“瑶草”以下十句,集中笔墨描写香炉峰的仙境般的景色。先写花草树木:“瑶草正翕赩(xīxì希细),玉树信葱青。”瑶草、玉树都是仙界景物,这里借以形容各种珍异草木。“翕赩”,言其枝叶娇嫩,色泽光亮。这两句是说,香炉峰的草木既珍异又茂盛,真是葱茏青翠,光艳照人。次写云雾:“绛气下萦薄,白云上杳冥。”“绛气”指的深红色的云气,那是香炉峰附近的瀑布喷溅出的细小水珠经太阳光的照射而形成的。“萦薄”指的是草木丛生的曲折地带,也就是山下的丘壑。红色的云雾滚下山坡,笼罩住山下的丘壑,白色的云雾蒸腾直上高远的天空,两种不同颜色的云雾上下翻滚,整个山峰俨然就是一座大香炉了。再写望中景象:“中坐瞰蜿虹,俯伏视流星。”“中坐”即就中正坐,平坐。“瞰”为远看。这两句是说,端端正正地坐在那里便可远远地看到弯弯的彩虹挂在天边,俯身还可看到流星从脚下飞掠而过。这种景象不仅令人惊叹,也只有置身云表才能见到,无意中又突出了香炉峰的高。“不寻遐怪极,则知耳目惊”,是对以上所写景象的总评价。“遐怪”即远方的怪异景色,“不寻遐怪极”,即“不极寻遐怪”之意;“知”在这里是“见”、“表现”的意思。这两句说的是,不要极力去寻求远方的险怪之景,仅就眼前这些就够使人耳目惊异了。最后补充写出落日时分的景象:“日落长沙渚,曾阴万里生。”意思是站在香炉峰可以看到太阳落入长沙的沙洲,重重叠叠的云层布满了万里长空。日落云飞,暮色苍茫,自然也是一种壮阔的景象,同时也意味着一日游程的结束,加上它的阴暗的色调,很容易使人情绪波动,这就很自然地引出后段的抒情。
“藉兰”以下写的就是此次登临香炉峰在思想上所产生的变化。“藉兰素多意,临风默含情”,是说凭依坐卧在兰草之上,本来会有很多美好的思绪,可是迎着风又默默地满怀思虑,情有未申。尾四句即将这种思虑和盘托出。“方学松柏隐,羞逐市井名”,说一登上这香炉峰便萌发了学松柏那样隐居深山的想法,羞于追逐世俗的名利。可是目前的处境又不允许这样做。什么处境呢?那就是“幸承光诵末”。“光诵”即华美的篇章,指的是建平王写的登庐山的诗,诗中大概提到江淹。全句的意思是说:现在我已是建平王的随行人员,且有幸承蒙在他的光辉的诗篇里提到了我,那就不能想什么归隐,而应该“伏思托后旌”了。“伏”为谦词,表示恭谨。“后旌”即后车,侍从车,托身子侍从之车,即当好随从之意。全句是说:那我就应该一心一意考虑如何做好建平王的侍从了。这个结尾看来是作者的精心安排。一方面可以就此表示对建平王的忠诚,因为诗成后是要给建平王看的,这样的表白自然会使他高兴。另一方面对诗本身也是有所补益的,因为它扣了题,使结构紧固;也还可以反衬出香炉峰的魅力,能够使一个奉行王事的官员登临之后便产生归隐学仙的念头,其景色之绝胜可知。
此诗虽为游览诗,却写出了作者的真实思想与感情,揭示出遁世与匡时的心理矛盾。炼丹求仙在当时是一种风尚,江淹自也不能免俗,然而他并未沉迷其中,并不打算去实践,只是站在旁观者的立场表示希慕而已,所以刚刚表示“方学松柏隐,羞逐市井名”,马上又想到“幸承光诵末,伏思托后旌”。也就是说刚刚受到外物的诱惑而动摇了自己匡时济民的信念,很快就能纠正过来。大概正是这种儒道兼用而倾向于儒,进退均可而力争进的处世态度使他能适时应俗,身历三朝而官运亨通;也许正是这一点使他的诗表现出这样的特点:词采靡丽而思想平稳,感情丰富而风骨不高。
此诗在写景状物上更显示了自身的特点。它撇开了登山过程的记叙,劈头就布设一个“往来尽仙灵”的仙境,然后把香炉峰置于这个仙境中进行描写,把现实中的山川自然之美与传说中仙界之美融合起来,给自己的描写对象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这既切合香炉蜂的景物特点,又使它特具一种空灵、朦胧,摇曳多姿的风韵。其中对于具体景物的描写也有虚有实,虚实并用。像瑶草、玉树、绛气、白云、蜿虹、流星等是实写,自是五光十色,仙气氤氲;“不寻”二句与“往来尽仙灵”等就是虚写,虽未写出具体可见的景象,却也收到了同样的效果。沈德潜说江淹诗“颇能修饬”,指的就是这种描摹镕裁之功。
展开阅读全文 ∨
江淹
江淹(444—505),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学家、散文家,历仕三朝,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人。江淹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其政治生涯,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江淹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江淹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上书陈情获释。刘景素密谋叛乱,江淹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贬江淹为建...
您可能感兴趣...
  • 恨赋

      试望平原,蔓草萦骨,拱木敛魂。人生到此,天道宁论?于是仆本恨人,心惊不已。直念古者,伏恨而死。   至如秦帝按剑,诸侯西驰。削平天下,同文共规,华山为城,紫渊为池。雄图既溢,武力未毕。方架鼋鼍以为梁,巡海右以送日。一旦魂断,宫车晚出。...

    1
  • 悼室人诗十首

    《悼室人诗十首》是南朝文学家江淹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是诗人为悼念亡妻而作,诗中充满了难以抑制的悲痛和伤感。前九首诗抒发了对亡妻的深切思念之情,最后一首寄托了对爱妻亡灵的深情祝愿。这十首诗抒情的角度各有不同,写春夏秋冬,写绝望与希望,而其核心没有变,就是妻子离世给自己造成的痛苦,情感哀婉缠绵。...

    40
  • 狱中上建平王书

    昔者贱臣叩心,飞霜击于燕地;庶女告天,振风袭于齐台。下官每读其书,未尝不废卷流涕。何者?士有一定之论,女有不易之行,信而见疑,贞而 ...

    102
  • 游黄檗山

    长望竟何极,闽云连越边。南州饶奇怪,赤县多灵仙。金峰各亏日,铜石共临天。阳岫照鸾采,阴溪喷龙泉。残杌千代木,廧崒万古烟。禽鸣丹壁上,猿啸青崖间。秦皇慕隐沦,汉武愿长年。皆负雄豪威,弃剑为名山。况我葵藿志,松木横眼前。所若同远好,临风载悠然。...

    1
  • 望荆山

    奉义至江汉,始知楚塞长。南关绕桐柏,西岳出鲁阳。寒郊无留影,秋日悬清光。悲风桡重林,云霞肃川涨。岁宴君如何,零泪沾衣裳。玉柱空掩露,金樽坐含霜。一闻苦寒奏,再使艳歌伤。...

    1
  • 铜爵妓

    武皇去金阁,英威长寂寞。雄剑顿无光,杂佩亦销烁。秋至明月圆,风伤白露落。清夜何湛湛,孤烛映兰幕。抚影怆无从,惟怀忧不薄。瑶色行应罢,红芳几为乐?徒登歌舞台,终成蝼蚁郭!...

    0
  • 秋至怀归诗

    怅然集汉北。还望岨山田。沄沄百重壑。参差万里山。楚关带秦陇。荆云冠吴烟。草色敛穷水。木叶变长川。秋至帝子降。客人伤婵娟。试访淮海使。归路成数千。蓬驱未止极。旌心徒自悬。若华想无慰。忧至定伤年。...

    1
  • 悼室人

    秋至捣罗纨,泪满未能开。风光肃入户,月华为谁来?结眉向蛛网,沥思视青苔。鬓局将成葆,带减不须摧。我心若涵烟,葐蒀满中怀。...

    3
  • 刘太尉琨伤乱

    皇晋遘阳九,天下横氛雾。秦赵值薄蚀,幽并逢虎据。伊余荷宠灵,感激狥驰骛。虽无六奇术,冀与张韩遇。宁戚扣角歌,桓公遭乃举。荀息冒险难,实以忠贞故。空令日月逝,愧无古人度。饮马出城濠,北望沙漠路。千里何萧条,白日隐寒树。投袂既愤懑,抚枕怀百虑。功名惜未立,玄发已改素。时哉苟有会,治乱惟冥数。...

    0
  • 古离别

    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黄云蔽千里,游子何时还。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团。不惜蕙草晚,所悲道里寒。君在天一涯,妾身长别离。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菟丝及水萍,所寄终不移。...

    1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