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五言赠秀才诗

嵇康 〔魏晋〕
双鸾匿景曜,戢翼太山崖。
抗首漱朝露,晞阳振羽仪。
长鸣戏云中,时下息兰池。
自谓绝尘埃,终始永不亏。
何意世多艰,虞人来我维。
云网塞四区,高罗正参差。
奋迅势不便,六翮无所施。
隐姿就长缨,卒为时所羁。
单雄翩独逝,哀吟伤生离。
徘徊恋俦侣,慷慨高山陂。
鸟尽良弓藏,谋极身必危。
吉凶虽在己,世路多崄巇。
安得反初服,抱玉宝六奇。
逍遥游太清,携手长相随。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它们在白云缠绕的泰山之巅,昂首吸吮着朝露,梳理着自己严整如仪的羽毛,时而戏一戏身边的白云,时而栖息于铺满兰草的幽香淡远的水池边,渴望永远地远离尘埃、远离人群、自由自在.然而掌管山泽的虞人早已经布下了天罗地网,它们那对有力的翅膀再也挣不脱紧锁的牢笼,只好乖乖地接过长缨,穿上了官袍。眼看着日夕相处的同伴翩然远逝,在空中盘旋哀鸣,怎不令人心生离伤、徘徊恋涛?“鸟尽良弓藏,谋极身必危”,仕途是如此的险恶难行,何时才能脱下这束缚人性的是非之服,重新回到那属于自己的辽阔空间,携手逍遥游于太清圣境呢?
创作背景
纠错
《五言赠秀才诗》是魏晋时期的诗作,作者是嵇康。本诗是一首赠别诗,诗人借“双莺”为喻,写一对相知之友的志趣相投、亲密无间。
嵇康
嵇康(224-263,一说223-262),字叔夜,汉族,三国时期魏国谯郡铚县(今安徽省宿州市西)人。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曾娶曹操曾孙女,官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因得罪钟会,为其构陷,而被司马昭处死。
您可能感兴趣...
  • 幽愤诗

    《幽愤诗》是三国嵇康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这是一首抒写诗人因吕安事而被系狱以后的忧愤不平的长诗。这首诗的产生有着更为深刻的时代原因,并且与诗人的独特个性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诗词锋爽利、峻切、语言壮丽。...

    13
  • 管蔡论

      或问曰: 案记,管、蔡流言,叛戾东都;周公征讨,诛以凶逆;顽恶显著,流名千载。且明父圣兄,曾不能鉴凶恶于幼稚,觉无良之子弟;而 ...

    170
  • 难自然好学论

      夫民之性,好安而恶危,好逸而恶劳,故不扰而其愿得,不逼则其志从。洪荒之世,大朴未亏,君无文于上,民无竞于下;物全理顺,莫不自得 ...

    330
  • 与阮德如诗

    含哀还旧庐。感切伤心肝。良时遘吾子。谈慰臭如兰。畴昔恨不早。既面侔旧欢。不悟卒永离。念隔增忧叹。事故无不有。别易会良难。郢人忽已逝 ...

    777
  • 酒会诗

    乐哉苑中游,周览无穷已。百卉吐芳华,崇台邈高跱。林木纷交错,玄池戏鲂鲤。轻丸毙翔禽,纤纶出鳣鲔。坐中发美赞,异气同音轨。临川献清酤 ...

    683
  • 游仙诗

    遥望山上松,隆冬郁青葱。自遇一何高,独立迥地双。愿想游其下,蹊路绝不通。王乔弃我去,乘云驾六龙。飘遥戏玄圃,黄老路相逢。授我自然道 ...

    101
  • 声无哀乐论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不仅仅讨论了音乐有无哀乐、音乐能否移风易俗,还涉及音乐美学上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即音乐的本体与本质问题,音乐鉴赏中的声、情关系问题,音乐的功能问题等,提出了“声无哀乐”的观点,即音乐是客观存在的音响,哀乐是人们的精神被触动后产生的感情,两者并无因果关系。更重要的是,它是嵇康的政治哲学文献。...

    3
  • 赠秀才入军

    赠秀才入军是嵇康所写的一组四言古诗,为送他哥哥嵇喜参军而作。...

    2
  • 与山巨源绝交书

      魏晋之际,活跃着一个著名的文人集团,时人称之为“竹林七贤”。当时,政治上正面临着王朝更迭的风暴。首先是山涛,即山巨源,投靠司马氏作了官,随之他又出面拉嵇康。嵇康是“七贤”的精神领袖,采取了拒不合作的态度。于是下了这篇有名的《绝交书》。...

    1
  • 养生论

    《养生论》,三国嵇康撰,是我国古代养生论著中较早的名篇。本文论述了养生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主张形神共养,尤重养神;提出养生应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以防患于未然;要求养生须持之以恒,通达明理,并提出了一些具体养生途径。文章论述透彻,富有文采。现存《昭明文选》《嵇中散集》等书中。...

    557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