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宝刀赋

曹植 〔魏晋〕
建安中,家父魏王命有司造宝刀五枚,三年乃就,以龙、虎、熊、鸟、雀为识。太子得一,余及余弟饶阳侯各得一焉。其余二枚,家王自杖之。赋曰:

有皇汉之明后,思明达而玄通。飞文藻以博致,扬武备以御凶。乃炽火炎炉,融铁挺英。乌获奋椎,欧冶是营。扇景风以激气,飞光鉴于天庭。爰告祠于太乙,乃感梦而通灵。然后砺以五方之石,鉴以中黄之壤。规圆景以定环,摅神思而造象。垂华纷之葳蕤,流翠采之滉瀁。故其利陆断犀革,水断龙角。轻击浮截,刃不纤流。逾南越之巨阙,超西楚之泰阿。实真人之攸御,永天禄而是荷。
纠错
鉴赏
纠错
根据《魏志·武帝纪》所载: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夏五月,曹操自进爵为魏王,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冬十月,刘协命曹丕为太子。赋序云:“建安中,家父魏王,乃命有司造宝刀五枚,三年乃就。”“太子得一。”据此,则宝刀造成的时间,即此赋的写作时间,当在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冬十月以后,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曹丕废献帝自立为皇帝以前。所铸造以龙、虎、熊、马、雀为标志的五把宝刀,除曹操自用两把,曹丕与曹植各一把以外,所余一把分予饶阳侯曹林。此人为杜夫人所生,于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封饶阳侯,二十二年徙封谯。曹操造宝刀的用意,据曹操《百辟刀令》云:“往岁作百辟刀五枚,适成,选以一与五官将。其余四,吾诸子中有不好武而好文学者,将以次与之。”(见《艺文类聚》)可见,其用意在于鼓励诸子“好武”。本篇借铸造宝刀以颂扬曹操的武备精神,并写作者对宝刀的喜爱感情。
《序》,是表明写 《宝刀赋》 的因由。
本赋可分三个层次。首四句为第一个层次。颂扬曹操的招揽人材及武备精神。“有皇汉之明后,思明达而玄通。”“明后”,贤明的君王。指当时魏王曹操。“皇汉”,即大汉。时汉帝犹在,故称曹操为大汉属下的贤明魏王。并说,魏王对国事思虑广达而深通。“飞文藻以博致,扬武备以禦凶。” “文藻”,犹言文辞,如曹操所颁《求贤令》之类。“禦凶”,遏止暴乱。言,颁布政令广泛招致贤能,兴办军备,以制止暴乱。此四句,是用铺叙手法颂扬曹操招揽人材及武备精神。
“乃炽”以下十四句为第二个层次。用一个“乃(于是)”字向前推进一层。写铸造宝刀的经过。铸造的工程又分三步进行。
“乃炽火”以下八句属于第一步。写融铁铸造。“乃炽火炎炉,融铁铤英。”“铤英”,铁质之精华。言铁炉中燃起烈烈火焰,火光熊熊升腾,正在融化铁质之精华。在此情况下,“乌获奋槌,欧冶是营”。秦武王时的力士乌获奋力槌击,春秋时著名的铸剑者欧冶也在帮助铸造。这就赋予造宝刀以神话色彩。这里的乌获与欧冶,实际上就是当时的铸刀名匠。在欧冶操作下,“扇景风以激气,飞光于天庭”。“天庭”,星名。在此指高空。鼓扇起热风,立即使炉温迅速增高,升起的火光照亮高空。“爰告祠于太乙,乃感梦而通灵。”“太乙”,《史记·天官书》《索隐》: “案《春秋合诚图》云: 紫微,大帝室,太一之精也。”古传,欧冶铸剑时,太乙下观,天精下之,欧冶乃因天之精,悉其技巧。(见《越绝书》)此二句言,祈祷太乙,于梦中显灵予以启示。这表明,作者再次赋予铸造宝刀以神话色彩。此八句,又用铺叙手法,将融铁铸造宝刀的热烈而紧张的场面描写得十分生动形象而活现。令人读之如亲临其境。
“然后”以下二句属于第二步。写刚铸造的宝刀以石土磨砺而使之放光。“砺以五方之石,凿以中黄之壤。”“凿” 与 “错”通。错,磨也。《雷焕别传》:“君初经南昌,遣人取西山北岩下土二升,黄白色,拭剑光艳照耀,莫不惊愕。”据此,我国中古时期,刀剑制成之后,选择特殊之土,作出光之需。此二句言,用采自东西南北中五方之石以磨之,再用 “中黄”之土壤磨之使放光。
“规圆景” 以下四句属于第三步。写定圆形柄端、造图象。
“规圆景以定环,摅神功而造象。”规画将刀把上端制成圆形,发挥卓绝之技巧而制成龙、虎、熊、马、雀之图象。用这些动物本性的特征以显示宝刀性能之不寻常。“垂华纷之葳蕤,流翠采之滉。”言,宝刀上焕发出纷乱(“葳蕤”)的花纹 (“华纷”),浮现出湛蓝之光彩 (“流翠采”),其光辉闪灼,显示宝刀之外像奇异不寻常。以上四句,也采用铺叙手法描写制作圆柄端与制作图象。
“故其利”以下九句为第三个层次。写宝刀的锋利与价值。前五句言,宝刀,其锋利,在陆上可以轻易斩断犀牛皮,在水上可以轻易斩断龙角,并且“轻击浮截,刃不纤削”。——“浮”,轻也。“截”,断也。“轻击”、“浮截”,义同,形容用力不多。“刃不纤削”,犹言刃不少损。前五句,以夸张手法极写宝刀之锋利无比。其价值特高,“踰南越之巨阙,超西楚之太阿”。“南越巨阙”,越王句践之剑。《越绝书》:“巨阙初成之时,吾坐于露壇之上,宫人有四驾白鹿而过者,车奔鹿惊,吾引剑而指之,四驾上飞扬不知其绝也。穿铜釜,绝铁砺,胥中决如粢米,故曰巨阙。”“西楚太阿”,《越绝书》:“楚王令风服子之吴,见欧冶子干将,使人作铁剑。欧冶子干将凿茨山,洩其谿,取铁英,作为铁剑三枚: 一曰龙渊,二泰阿,三工布。” 言,其价值超过“巨阙”及“太阿”。此用比较手法,极写宝刀价值之高。“实真人之攸御,永天禄而是荷!”“真人”,《庄子·刻意篇》:“能体纯素谓之真人。”此颂扬曹操。此二句言,这是真人魏王之所用,以负担捍卫天位永久稳固。仍用铺叙手法写宝刀之锋利与价值之无与伦比。
本篇命题既为 “宝刀赋”,赋中就紧紧围绕着一个带有珍奇色彩的“宝”字作文章。首先从铸造过程之不寻常,以显示其为“宝”刀。即在铸造过程中,不仅秦武王时力士乌获出而奋力槌击,春秋时著名的铸剑者欧冶参与铸造,而且祈祷太乙于梦中显灵予以启示,更发挥卓绝的技巧而制成龙、虎、熊、马、雀之图象为标志,以及刀面有石土磨制成的花纹、光彩等,都显示其为非凡的“宝”刀。其次,从刀的锋利与价值之高无与伦比,显示其为非凡的 “宝”刀。从而表现了作者爱惜宝刀的思想感情。
本篇,多用中国传说故事,以赋予此赋神话色彩,从而渲染了宝刀的神奇非凡。
本篇,虽多用铺叙手法,以加强叙述与描写,但篇幅不显得冗长,而语言清新简洁而流畅。
展开阅读全文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您可能感兴趣...
  • 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 ...

    26
  • 木连理讴

    皇树嘉德,风靡云披。有木连理,别干同枝。将承大同,应天之规。...

    73
  • 四言诗

    高谈虚论。问彼道原。...

    74
  • 长歌行

    尺蠖知屈伸。体道识穷达。...

    7
  • 游鸟翔故巢。狐死反邱穴。我信归故乡。安得惮离别。...

    7
  • 皇考建世业。余从征四方。栉风而沐雨。万里蒙露霜。剑戟不离手。铠甲为衣裳。...

    8
  • 双鹤俱遨游。相失东海傍。雄飞窜北朔。雌惊赴南湘。弃我交颈欢。离别各异方。不惜万里道。但恐天网张。...

    3
  • 七哀诗·其一

    南方有障气,晨鸟不得飞。...

    272
  • 七哀诗·其二

    膏沐谁为容,明镜闇不治。...

    264
  • 三良诗

    功名不可为,忠义我所安。秦穆先下世,三臣皆自残。生时等荣乐,既没同忧患。谁言捐躯易,杀身诚独难。揽涕登君墓,临穴仰天叹。长夜何冥冥 ...

    735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