鹞欲取雀。雀自言:“雀微贱,身体些小,肌肉痟瘦,所得盖少。君欲相啖,实不足饱。”鹞得雀言,初不敢语。“顷来轗轲,资粮乏旅。三日不食,略思死鼠。今日相得,宁复置汝!”雀得鹞言,意甚怔营:“性命至重,雀鼠贪生;君得一食,我命是倾。皇天降鉴,贤者是听。”鹞得雀言,意甚沮惋。当死毙雀,头如蒜颗。不早首服,捩颈大唤。行人闻之,莫不往观。雀得鹞言,意甚不移。依一枣树,藂蕽多刺。目如擘椒,跳萧二翅。我当死矣,略无可避。鹞乃置雀,良久方去。
二雀相逢,似是公妪,相将入草,共上一树。仍叙本末,辛苦相语。向者近出,为鹞所捕。赖我翻捷,体素便附。说我辨语,千条万句。欺恐舍长,令儿大怖。我之得免,复胜于免。自今徙意,莫复相妒。
言雀者但食牛矢中豆,马矢中粟。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一只鹞鹰将要攫取一只麻雀。麻雀于是说道:“麻雀卑微低贱,身体弱小,而且肌肉消瘦;即使您抓到一只麻雀,得到的又多么少!您打算把我吃掉,可我实在不足以使您饱腹。”鹞鹰听了麻雀的话,开始的时候没敢说什么。后来才说:“近日很不顺利,在旅途中缺乏粮食充饥。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现在连死老鼠都有点儿想吃。今天终于得到你,怎么会再把你放弃!”麻雀听了鹞鹰的话,心中非常慌乱不宁:“性命至为重要,连麻雀和老鼠都要贪生;您得到我只不过是得到一点儿食物充饥,可我的生命却要因此丧失。上帝观察着天下的芸芸众生,只有有才有德的生灵上帝才会听从。”鹞鹰听完麻雀的话,心中非常沮丧:本应一命呜呼的麻雀,脑袋不过像一瓣大蒜,他不早早地自首服罪,却在那里转着脖颈大声呼唤;过路的人听了,没有谁不前来观看。而麻雀听了鹞鹰的话,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心意。他依靠着一棵枣树,——这枣树枝叶繁茂,长满尖刺,小小的眼睛瞪得圆圆的,就像擘开的椒子,双翅扑棱棱跳动不止。我虽然面临死亡,没有一点儿地方可以躲避,可我宁可跟你抗争到底。鹞鹰于是放弃了麻雀,好久好久方才飞去。
这只麻雀遇上了另外两只麻雀——好像是一对夫妇;搀扶着它飞进草丛,共同飞到一棵树上。这只麻雀反复叙述着事情的本末,把自己的痛苦跟他们诉说:方才我自己飞到近处,被一只鹞鹰追逐。仗着我动作迅速,身体轻巧,天生具有言辞辩捷的能力。我用自己动听的言语来劝说他,说出的理由有千句万句。又用欺骗恐吓的办法,使它感到非常恐惧。我最终还能摆脱死难,跟那些被鹞鹰攫取的狡兔相比还算运气。希望您从现在起改变心意,不要再把我忌恨。
人们常说麻雀只是吃牛屎里面的豆以及马屎里面的粟而已。
注释
⑴鹞:一种凶猛的鸟,样子像鹰,比鹰小,捕食小鸟,通常称“鹞鹰”“鹞子”。
⑵痟(xiāo)瘦:瘦削,不肥胖。痟,借作“消”,一作“瘠”。
⑶相啖:即吃了我。相,表示偏指一方,用来指代第第二或第三人称宾语,相当于我、你、他。下文“今日相得”等“相”字用法相同。
⑷轗轲(kǎn kē):困顿,不得志。
⑸怔(zhēng)营:一作“征营”,叠韵联绵词,惊惶不安貌。
⑹是:一作“陨”。
⑺沮惋:沮丧悲伤。一作“怛惋”,惊惧。
⑻首服:自首服罪的意思。
⑼捩(liè):扭转。一作“列”,一作“烈”。
⑽藂蕽(cóng nóng):即葱茏。
⑾擘(bò)椒:形容雀目圆而小,如擘开的椒子。擘,裂开。
⑿跳萧:扑腾,跳动。
⒀近出:到离得不很远的地方去。
⒁翻捷:行动迅速。
⒂体素便附:身体向来轻巧。
⒃欺恐:欺骗恐吓。舍长:蔑称,指鹞。
⒄徙意:改变主意。
⒅矢:同“屎”。
一只鹞鹰将要攫取一只麻雀。麻雀于是说道:“麻雀卑微低贱,身体弱小,而且肌肉消瘦;即使您抓到一只麻雀,得到的又多么少!您打算把我吃掉,可我实在不足以使您饱腹。”鹞鹰听了麻雀的话,开始的时候没敢说什么。后来才说:“近日很不顺利,在旅途中缺乏粮食充饥。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现在连死老鼠都有点儿想吃。今天终于得到你,怎么会再把你放弃!”麻雀听了鹞鹰的话,心中非常慌乱不宁:“性命至为重要,连麻雀和老鼠都要贪生;您得到我只不过是得到一点儿食物充饥,可我的生命却要因此丧失。上帝观察着天下的芸芸众生,只有有才有德的生灵上帝才会听从。”鹞鹰听完麻雀的话,心中非常沮丧:本应一命呜呼的麻雀,脑袋不过像一瓣大蒜,他不早早地自首服罪,却在那里转着脖颈大声呼唤;过路的人听了,没有谁不前来观看。而麻雀听了鹞鹰的话,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心意。他依靠着一棵枣树,——这枣树枝叶繁茂,长满尖刺,小小的眼睛瞪得圆圆的,就像擘开的椒子,双翅扑棱棱跳动不止。我虽然面临死亡,没有一点儿地方可以躲避,可我宁可跟你抗争到底。鹞鹰于是放弃了麻雀,好久好久方才飞去。
这只麻雀遇上了另外两只麻雀——好像是一对夫妇;搀扶着它飞进草丛,共同飞到一棵树上。这只麻雀反复叙述着事情的本末,把自己的痛苦跟他们诉说:方才我自己飞到近处,被一只鹞鹰追逐。仗着我动作迅速,身体轻巧,天生具有言辞辩捷的能力。我用自己动听的言语来劝说他,说出的理由有千句万句。又用欺骗恐吓的办法,使它感到非常恐惧。我最终还能摆脱死难,跟那些被鹞鹰攫取的狡兔相比还算运气。希望您从现在起改变心意,不要再把我忌恨。
人们常说麻雀只是吃牛屎里面的豆以及马屎里面的粟而已。
注释
⑴鹞:一种凶猛的鸟,样子像鹰,比鹰小,捕食小鸟,通常称“鹞鹰”“鹞子”。
⑵痟(xiāo)瘦:瘦削,不肥胖。痟,借作“消”,一作“瘠”。
⑶相啖:即吃了我。相,表示偏指一方,用来指代第第二或第三人称宾语,相当于我、你、他。下文“今日相得”等“相”字用法相同。
⑷轗轲(kǎn kē):困顿,不得志。
⑸怔(zhēng)营:一作“征营”,叠韵联绵词,惊惶不安貌。
⑹是:一作“陨”。
⑺沮惋:沮丧悲伤。一作“怛惋”,惊惧。
⑻首服:自首服罪的意思。
⑼捩(liè):扭转。一作“列”,一作“烈”。
⑽藂蕽(cóng nóng):即葱茏。
⑾擘(bò)椒:形容雀目圆而小,如擘开的椒子。擘,裂开。
⑿跳萧:扑腾,跳动。
⒀近出:到离得不很远的地方去。
⒁翻捷:行动迅速。
⒂体素便附:身体向来轻巧。
⒃欺恐:欺骗恐吓。舍长:蔑称,指鹞。
⒄徙意:改变主意。
⒅矢:同“屎”。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曹植的一生由曹丕称帝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志得意满的王公贵胄,后期却是一再被皇帝加害的远窜逐臣。这样特殊遭遇,使他对世间的冷暖善恶深有感慨,特别是对恃强凌弱的压迫者,十分憎恨。在这篇 《鹞雀赋》中,他以寓言笔法,塑造了鹞和雀两个形象,分别作为凶悍者和弱小者的象征,描写了它们的矛盾和对立。更为可贵的是作者不仅表达出对强暴者的憎恨和遣责,对弱小者的哀怜同情,还满怀热忱地写出弱者的抗争,并歌颂了它的胜利。从这篇寓言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生活感慨、身世之悲,和不甘屈抑的抗争精神。
寓言截取生活断面,开篇擒题。起笔就是一个高度概括的叙述:“鹞欲取雀。”读者立刻被带入紧张的故事,不禁要敛声屏气,密切注视敌对的双方。鹞是一种猛禽,似鹰而稍小,俗称鹞鹰。它以体小的禽兽为食,可以算作鸟兽群中的凶猛的强暴者。在鹞雀之间,强弱、胜败是显见的。但雀并不甘于侵凌,它开始奋争,对鹞说: “雀微贱,身体些小,肌肉瘠瘦,所得盖少,君欲相噉,实不足饱。”“噉”,是“啖”的异体字,是“吃”的意思。雀以自己体小肉少,不足饱餐为由,想求鹞把它放过。可鹞哪里能这样善良呢?它凶狠地回答雀说: “顷来轗轲,资粮之旅。三日不食,略思死鼠。今日相得,宁复置汝!”“轗轲”是“不顺”。这凶猛的鹞旅途缺粮,三日未食,连平日恶食的死鼠都希望得到,因此,它恶狠狠地对雀说:“现在得到了你,我怎能再放开!”用反问句式,加强语气,突出了鹞的凶残! 看来,可怜的小雀断定要成为鹞的口中之物了。于是,雀惊惶不安。但为了求生,它再次同鹞争辩: “性命至重,雀鼠贪生; 君得一食,我命是倾。皇天降监,贤者是听。”雀先以平等的态度,强调生命是最宝贵的。它认为雀鼠虽小,也总要珍爱生命。那么鹞为了一顿饱餐,就要了自己的性命,那岂不是太不合理了吗?这里除去了大小、强弱的外在差别,强调了生命本质的相同性,指出了恃强凌弱的不合理。接着,这小雀竟呼天唤地:“上天啊,你要明察,贤者啊,你能任凭这残忍的事情发生吗?”雀的反抗与奋争十分激烈,因而,“鹞得雀言,意甚怛惋。”这凶猛的鸟,也有几分沮丧了。以上是雀与鹞抗争的第一个回合,主要是通过对话刻画了鹞和雀的性格,强弱、善恶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雀的两段话虽然是轻声细语,却顺理合情,具有内在的力量,作者体物深微,用笔细腻,虽未着力刻画,却将鹞、雀的口气声息写得惟妙惟肖,极有神味。
下面作者转用描叙手法,写雀在死亡来临之际,仍拼死奋争,终于保全了性命,意外地以弱者的胜利,解除了矛盾。文中先写雀在绝望中,不屈地大叫:“当死斃雀,头如蒜颗。不早首服,烈颈大唤。行人闻之,莫不往观。”它面对死亡,仍然不屈,以“大唤”表达自己的愤怒。接着,它不顾一切地奋力挣扎: “雀得鹞言,意甚不移, 依一枣树,藂蕽多刺, 目如擘椒,跳萧二翅。我当死矣,略无可避。”它依着一颗芒刺丛生的枣树。如它自己所言,当死之时,已没有什么需要躲避。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展现出那一片天地,以衬托出雀的顽强无畏。描写雀挣扎的形态,也用了精雕细刻的传真手法,写它圆睁着像擘开的椒籽似的小眼睛,煽起两支翅膀不停地跳动。这实在是死亡边缘上的绝望的挣扎,是勇敢者面对死神的挑战。于是那眈眈虎视的强敌被吓住了:“鹞乃置鸟,良久方去。”鹞不仅放弃了雀,还被它的举动惊骇了。也许是这弱小生命的能量,因为反抗激情的激荡而显得太大,太有震慑力了,于是使鹞大为震撼,甚至难于弄懂了。所以,它放开雀之后,又过了许久才离开。
雀与鹞的这一面对面的抗争,以雀的胜利结束了。下面一段,好像这惊险故事的一个颇有情趣的尾声。写雀得生后同母雀“相将”、“相语”的自由生活,和它们战胜强敌的喜悦与鼓舞。鹞离去了,雀回到了母鸟的身边:“二雀相逢,似是公妪,相将入草,共上一树。”摆脱了强敌,自由、宁静的生活多么美好,它们相伴着,一会儿落入草丛,一会飞上树木。接着,雀儿又叙说了自己摆脱鹞鹰的经过:“向者共 (应为“近”)出,为鹞所捕。赖我翻捷,体素便附。说我辨语,千条万句。欺恐舍长,令儿大怖。我之得免,复胜于兔。自今徙意,英复相妬。”雀的这段话,先是总结了自己胜鹞的经验。一条是凭借自己动作的迅速敏捷,第二是凭自己平素养成的善言善辩的本领。接着,它又指出了鹞 “欺恐舍长”、欺软怕硬的本质。这两方面,一是战胜强敌的实际本领,一是战胜强敌的精神信念。这些显然都带有人类生活的色彩。赋在雀对胜利的满足中收束,这表明,它是弱者战胜强者的凯旋歌。但,实际上,弱小的雀要战胜凶猛的鹞,这是不可能的。这里只是寄托了作者的美好理想。在封建时代,君主的专制统治十分凶残,作者面对的迫害侵凌难以抗拒,他只能在无情的残害中抑郁地生活,最终郁愤而死。弱者的地位决定了他只能是一个失败者。然而,这篇寓言,却能充分表现出作者那不屈的心灵,使每一个读者都受到鼓舞和激励。
这篇寓言赋,在内容形式方面都极富特色,可谓别具一格,以平易质朴的语言、整齐的四言句式,简洁生动地叙述故事,实属赋中的别调。其次是对鹞、雀的形象塑造,作者综合运用多种笔法。灵活地运用对话形式,让它们以自白道出自己的心理,又描写它们的微妙神态,显示其心理的变化。特别是对雀的动作情态的白描,更是刻画入微,生动逼真。两种鸟都描绘得形神兼具,个性特征十分鲜明。寓言是社会生活的影射,寓言中的形象,既有自然属性,又要融进人类的某些特征。这里作者处理十分恰当,若即若离,很好地突出了主题。
寓言截取生活断面,开篇擒题。起笔就是一个高度概括的叙述:“鹞欲取雀。”读者立刻被带入紧张的故事,不禁要敛声屏气,密切注视敌对的双方。鹞是一种猛禽,似鹰而稍小,俗称鹞鹰。它以体小的禽兽为食,可以算作鸟兽群中的凶猛的强暴者。在鹞雀之间,强弱、胜败是显见的。但雀并不甘于侵凌,它开始奋争,对鹞说: “雀微贱,身体些小,肌肉瘠瘦,所得盖少,君欲相噉,实不足饱。”“噉”,是“啖”的异体字,是“吃”的意思。雀以自己体小肉少,不足饱餐为由,想求鹞把它放过。可鹞哪里能这样善良呢?它凶狠地回答雀说: “顷来轗轲,资粮之旅。三日不食,略思死鼠。今日相得,宁复置汝!”“轗轲”是“不顺”。这凶猛的鹞旅途缺粮,三日未食,连平日恶食的死鼠都希望得到,因此,它恶狠狠地对雀说:“现在得到了你,我怎能再放开!”用反问句式,加强语气,突出了鹞的凶残! 看来,可怜的小雀断定要成为鹞的口中之物了。于是,雀惊惶不安。但为了求生,它再次同鹞争辩: “性命至重,雀鼠贪生; 君得一食,我命是倾。皇天降监,贤者是听。”雀先以平等的态度,强调生命是最宝贵的。它认为雀鼠虽小,也总要珍爱生命。那么鹞为了一顿饱餐,就要了自己的性命,那岂不是太不合理了吗?这里除去了大小、强弱的外在差别,强调了生命本质的相同性,指出了恃强凌弱的不合理。接着,这小雀竟呼天唤地:“上天啊,你要明察,贤者啊,你能任凭这残忍的事情发生吗?”雀的反抗与奋争十分激烈,因而,“鹞得雀言,意甚怛惋。”这凶猛的鸟,也有几分沮丧了。以上是雀与鹞抗争的第一个回合,主要是通过对话刻画了鹞和雀的性格,强弱、善恶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雀的两段话虽然是轻声细语,却顺理合情,具有内在的力量,作者体物深微,用笔细腻,虽未着力刻画,却将鹞、雀的口气声息写得惟妙惟肖,极有神味。
下面作者转用描叙手法,写雀在死亡来临之际,仍拼死奋争,终于保全了性命,意外地以弱者的胜利,解除了矛盾。文中先写雀在绝望中,不屈地大叫:“当死斃雀,头如蒜颗。不早首服,烈颈大唤。行人闻之,莫不往观。”它面对死亡,仍然不屈,以“大唤”表达自己的愤怒。接着,它不顾一切地奋力挣扎: “雀得鹞言,意甚不移, 依一枣树,藂蕽多刺, 目如擘椒,跳萧二翅。我当死矣,略无可避。”它依着一颗芒刺丛生的枣树。如它自己所言,当死之时,已没有什么需要躲避。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展现出那一片天地,以衬托出雀的顽强无畏。描写雀挣扎的形态,也用了精雕细刻的传真手法,写它圆睁着像擘开的椒籽似的小眼睛,煽起两支翅膀不停地跳动。这实在是死亡边缘上的绝望的挣扎,是勇敢者面对死神的挑战。于是那眈眈虎视的强敌被吓住了:“鹞乃置鸟,良久方去。”鹞不仅放弃了雀,还被它的举动惊骇了。也许是这弱小生命的能量,因为反抗激情的激荡而显得太大,太有震慑力了,于是使鹞大为震撼,甚至难于弄懂了。所以,它放开雀之后,又过了许久才离开。
雀与鹞的这一面对面的抗争,以雀的胜利结束了。下面一段,好像这惊险故事的一个颇有情趣的尾声。写雀得生后同母雀“相将”、“相语”的自由生活,和它们战胜强敌的喜悦与鼓舞。鹞离去了,雀回到了母鸟的身边:“二雀相逢,似是公妪,相将入草,共上一树。”摆脱了强敌,自由、宁静的生活多么美好,它们相伴着,一会儿落入草丛,一会飞上树木。接着,雀儿又叙说了自己摆脱鹞鹰的经过:“向者共 (应为“近”)出,为鹞所捕。赖我翻捷,体素便附。说我辨语,千条万句。欺恐舍长,令儿大怖。我之得免,复胜于兔。自今徙意,英复相妬。”雀的这段话,先是总结了自己胜鹞的经验。一条是凭借自己动作的迅速敏捷,第二是凭自己平素养成的善言善辩的本领。接着,它又指出了鹞 “欺恐舍长”、欺软怕硬的本质。这两方面,一是战胜强敌的实际本领,一是战胜强敌的精神信念。这些显然都带有人类生活的色彩。赋在雀对胜利的满足中收束,这表明,它是弱者战胜强者的凯旋歌。但,实际上,弱小的雀要战胜凶猛的鹞,这是不可能的。这里只是寄托了作者的美好理想。在封建时代,君主的专制统治十分凶残,作者面对的迫害侵凌难以抗拒,他只能在无情的残害中抑郁地生活,最终郁愤而死。弱者的地位决定了他只能是一个失败者。然而,这篇寓言,却能充分表现出作者那不屈的心灵,使每一个读者都受到鼓舞和激励。
这篇寓言赋,在内容形式方面都极富特色,可谓别具一格,以平易质朴的语言、整齐的四言句式,简洁生动地叙述故事,实属赋中的别调。其次是对鹞、雀的形象塑造,作者综合运用多种笔法。灵活地运用对话形式,让它们以自白道出自己的心理,又描写它们的微妙神态,显示其心理的变化。特别是对雀的动作情态的白描,更是刻画入微,生动逼真。两种鸟都描绘得形神兼具,个性特征十分鲜明。寓言是社会生活的影射,寓言中的形象,既有自然属性,又要融进人类的某些特征。这里作者处理十分恰当,若即若离,很好地突出了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曹植自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始获罪后,一直处于四处漂泊、生命受到威胁的时期,直到黄初二年冬季返回鄄城后才开始安定下来。联系曹植于黄初年间获罪的实际情况,与《鹞雀赋》或许有所关联。因此曹植写该赋极可能发生在其返回鄄城,环境相对安定后,又碍于曹丕的高压不能明述事情经过,就只好借用民间通俗文学的形式以抒怀。根据《舆地碑记目》的碑文记载,《鹞雀赋》成文于黄初三年(222)二月,与曹植的行历吻合。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整体赏析
《鹞雀赋》在两条线索上展开全篇。第一条线索展示了一幅麻雀与鹞鹰据势相争的图景。麻雀自称“微贱”,故鹞鹰逼迫麻雀有贵欺贱之义;麻雀自称“些小”,故鹞鹰追逐麻雀又有以强凌弱之义;麻雀又说“皇天降监,贤者是听”,故鹞鹰攫取麻雀还有丑恶侵害善良的意义在内。因此,《鹞雀赋》展现的实际上是权贵、丑恶、强者凌辱低贱、善良、弱者的内容。在这里,不仅表现了麻雀对生命的留恋与面临死亡的悲哀:“性命至重,雀鼠贪生;君得一食,我命是倾”;而且表现了麻雀在权贵面前、在强者面前,在丑恶面前的不屈抗争:“依一枣树,聚蕽多刺,目如擘椒,跳萧二翅。”《鹞雀赋》的第二条线索由“雀”与另外“二雀”构成,主要是在以第一条线索作为背景的基础上表达作者对亲人之间互相体贴温存、“莫复相妒”的善良愿望,用语虽少,实际上却是全赋用意之所在。由此可见,《鹞雀赋》虽极短小,又看似凌乱,实则具有严密的内在联系,包含着异常丰富的内容。
作者曹植少蒙曹操宠爱,几乎被立为嗣子,因而倍受曹丕猜忌,曹丕继位以后,屡相加害,仗着母亲护持,方得不死;然而一生屡遭迁徙,行动极不自由,终生汲汲无欢。《鹞雀》一赋,实是作者不幸遭遇的曲折表现,所以文章语虽平易,却感慨良深,给人一种胸怀剧痛而难以遏制的感觉。“身体些小,肌肉痟瘦”,已使人透过麻雀自怜自惜的慨叹而感到一种人生的凄凉与悲哀;“君欲相啖,实不足饱”则更是伤悲内蕴,悱恻深含。《鹞雀赋》开头无端,宕开事情的“本末”,直接呈现“鹞欲取雀”的场面;结尾也是无绪,凭空又出“言雀者但食牛矢中豆,马矢中粟”。这一切也是作者那悠长无尽的痛苦与悲伤的自然流露和表现。文中蕴含着的沉重的痛苦,与曹植对那种“煮豆燃豆萁”(《七步诗》)、同根相煎的哀叹有一定联系。这种沉重的痛苦使人隐隐感到:曹植渴望“自今徙意,莫复相妒”,只不过是对一种脉脉温情的无望的呼唤;曹植到那种“皇天降监,贤者是听”的古老天命信仰里去寻求精神安慰,只不过是被压迫灵魂的徒劳的悲叹。
为了准确、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作者在赋中运用了多种巧妙的艺术表现手法。例如以鹞雀相争构成象征,形象生动而又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对话的运用恰切地表现了鹞雀二者的性情;心理刻画准确传神:鹞鹰由“欲取雀”到“初不敢语”再到“意甚沮惋”,麻雀由“意甚怔营”到“意甚不移”,寥寥数语,准确表现了二者微妙的心理变化过程;细节描写尤其栩栩如生,如写麻雀在鹞鹰面前“不早首服,捩颈大唤”“目如擘椒,跳萧二翅”等。另外,全篇结构也是颇具匠心,作者宕开情节发生的开端,直接以“鹞欲取雀”开篇,使得主体内容突出而又醒目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结尾在几只麻雀“相将入草,共上一树”这一平静和乐的场面之后,突又提出麻雀“但食牛矢中豆,马矢中粟”,使读者的心情由紧张之后的平静重新走向难以摆脱的凄然,“麻雀”的不幸再次引起人们深深的共鸣和无尽的叹惋。
名家点评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钱钟书《管锥编》第三册:“陈王植《鹞雀赋》,按游戏之作,不为华缛,而尽致达情,笔意已似《敦煌掇琐》之四《燕子赋》矣。雀获释后,公妪相语。自夸‘赖我翻捷,体素便附’云云,大类《孟子·离娄》中齐人外来骄其妻妾行径,启后世小说中调侃法门。植之辞赋《洛神》最著,虽有善言,尚是追逐宋玉车后尘,未若此篇之开生面而破余地也。”
四川大学原教授赵幼文《曹植集校注》:“此赋……展示一幅雀与鹞生死搏斗的过程。曹植运用象征的技巧,将强凌弱这一社会现象,委婉曲折地予以揭露,为了形象地反映具有深刻意义的内容,就拋弃赋传统的铺张技巧和华靡辞藻,而采用对话和表述相结合的文学形式,将鷂与雀的动态、心情作了具体的表述,塑造了凶残与善良抗争的形象。曹植紧密地掌握这特殊的内容,寻求恰当的表现形式,因而取得内容与形式之高度和谐。”
中国赋学研究会原理事长马积高《赋史》:“曹植赋之最有特色者,还是他的那些托物寄意的咏物赋。他的这类作品颇多,……其真正能别开生面者为《蝙蝠》《鹞雀》二赋。……《鹞雀赋》……当据民间寓言写成,语言全是口语,非常生动形象,完全摆脱了文人赋的窠臼,比蔡邕的《青衣赋》又进了一步。曹植有《野田黄雀行》一诗……此赋构思与之相似。大概都是借此来讽谕曹丕及其爪牙的。后来唐代的俗赋,完全与之一脉相承。”
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章灿《魏晋南北朝赋史》:“以调侃语气,游戏笔墨,再现了建安时代通脱诙谐的风度。”
《鹞雀赋》在两条线索上展开全篇。第一条线索展示了一幅麻雀与鹞鹰据势相争的图景。麻雀自称“微贱”,故鹞鹰逼迫麻雀有贵欺贱之义;麻雀自称“些小”,故鹞鹰追逐麻雀又有以强凌弱之义;麻雀又说“皇天降监,贤者是听”,故鹞鹰攫取麻雀还有丑恶侵害善良的意义在内。因此,《鹞雀赋》展现的实际上是权贵、丑恶、强者凌辱低贱、善良、弱者的内容。在这里,不仅表现了麻雀对生命的留恋与面临死亡的悲哀:“性命至重,雀鼠贪生;君得一食,我命是倾”;而且表现了麻雀在权贵面前、在强者面前,在丑恶面前的不屈抗争:“依一枣树,聚蕽多刺,目如擘椒,跳萧二翅。”《鹞雀赋》的第二条线索由“雀”与另外“二雀”构成,主要是在以第一条线索作为背景的基础上表达作者对亲人之间互相体贴温存、“莫复相妒”的善良愿望,用语虽少,实际上却是全赋用意之所在。由此可见,《鹞雀赋》虽极短小,又看似凌乱,实则具有严密的内在联系,包含着异常丰富的内容。
作者曹植少蒙曹操宠爱,几乎被立为嗣子,因而倍受曹丕猜忌,曹丕继位以后,屡相加害,仗着母亲护持,方得不死;然而一生屡遭迁徙,行动极不自由,终生汲汲无欢。《鹞雀》一赋,实是作者不幸遭遇的曲折表现,所以文章语虽平易,却感慨良深,给人一种胸怀剧痛而难以遏制的感觉。“身体些小,肌肉痟瘦”,已使人透过麻雀自怜自惜的慨叹而感到一种人生的凄凉与悲哀;“君欲相啖,实不足饱”则更是伤悲内蕴,悱恻深含。《鹞雀赋》开头无端,宕开事情的“本末”,直接呈现“鹞欲取雀”的场面;结尾也是无绪,凭空又出“言雀者但食牛矢中豆,马矢中粟”。这一切也是作者那悠长无尽的痛苦与悲伤的自然流露和表现。文中蕴含着的沉重的痛苦,与曹植对那种“煮豆燃豆萁”(《七步诗》)、同根相煎的哀叹有一定联系。这种沉重的痛苦使人隐隐感到:曹植渴望“自今徙意,莫复相妒”,只不过是对一种脉脉温情的无望的呼唤;曹植到那种“皇天降监,贤者是听”的古老天命信仰里去寻求精神安慰,只不过是被压迫灵魂的徒劳的悲叹。
为了准确、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作者在赋中运用了多种巧妙的艺术表现手法。例如以鹞雀相争构成象征,形象生动而又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对话的运用恰切地表现了鹞雀二者的性情;心理刻画准确传神:鹞鹰由“欲取雀”到“初不敢语”再到“意甚沮惋”,麻雀由“意甚怔营”到“意甚不移”,寥寥数语,准确表现了二者微妙的心理变化过程;细节描写尤其栩栩如生,如写麻雀在鹞鹰面前“不早首服,捩颈大唤”“目如擘椒,跳萧二翅”等。另外,全篇结构也是颇具匠心,作者宕开情节发生的开端,直接以“鹞欲取雀”开篇,使得主体内容突出而又醒目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结尾在几只麻雀“相将入草,共上一树”这一平静和乐的场面之后,突又提出麻雀“但食牛矢中豆,马矢中粟”,使读者的心情由紧张之后的平静重新走向难以摆脱的凄然,“麻雀”的不幸再次引起人们深深的共鸣和无尽的叹惋。
名家点评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钱钟书《管锥编》第三册:“陈王植《鹞雀赋》,按游戏之作,不为华缛,而尽致达情,笔意已似《敦煌掇琐》之四《燕子赋》矣。雀获释后,公妪相语。自夸‘赖我翻捷,体素便附’云云,大类《孟子·离娄》中齐人外来骄其妻妾行径,启后世小说中调侃法门。植之辞赋《洛神》最著,虽有善言,尚是追逐宋玉车后尘,未若此篇之开生面而破余地也。”
四川大学原教授赵幼文《曹植集校注》:“此赋……展示一幅雀与鹞生死搏斗的过程。曹植运用象征的技巧,将强凌弱这一社会现象,委婉曲折地予以揭露,为了形象地反映具有深刻意义的内容,就拋弃赋传统的铺张技巧和华靡辞藻,而采用对话和表述相结合的文学形式,将鷂与雀的动态、心情作了具体的表述,塑造了凶残与善良抗争的形象。曹植紧密地掌握这特殊的内容,寻求恰当的表现形式,因而取得内容与形式之高度和谐。”
中国赋学研究会原理事长马积高《赋史》:“曹植赋之最有特色者,还是他的那些托物寄意的咏物赋。他的这类作品颇多,……其真正能别开生面者为《蝙蝠》《鹞雀》二赋。……《鹞雀赋》……当据民间寓言写成,语言全是口语,非常生动形象,完全摆脱了文人赋的窠臼,比蔡邕的《青衣赋》又进了一步。曹植有《野田黄雀行》一诗……此赋构思与之相似。大概都是借此来讽谕曹丕及其爪牙的。后来唐代的俗赋,完全与之一脉相承。”
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章灿《魏晋南北朝赋史》:“以调侃语气,游戏笔墨,再现了建安时代通脱诙谐的风度。”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 ...
- 22
-
木连理讴
皇树嘉德,风靡云披。有木连理,别干同枝。将承大同,应天之规。...
- 70
-
四言诗
高谈虚论。问彼道原。...
- 74
-
长歌行
尺蠖知屈伸。体道识穷达。...
- 5
-
诗
游鸟翔故巢。狐死反邱穴。我信归故乡。安得惮离别。...
- 6
-
诗
皇考建世业。余从征四方。栉风而沐雨。万里蒙露霜。剑戟不离手。铠甲为衣裳。...
- 7
-
诗
双鹤俱遨游。相失东海傍。雄飞窜北朔。雌惊赴南湘。弃我交颈欢。离别各异方。不惜万里道。但恐天网张。...
- 3
-
七哀诗·其一
南方有障气,晨鸟不得飞。...
- 271
-
七哀诗·其二
膏沐谁为容,明镜闇不治。...
- 262
-
三良诗
功名不可为,忠义我所安。秦穆先下世,三臣皆自残。生时等荣乐,既没同忧患。谁言捐躯易,杀身诚独难。揽涕登君墓,临穴仰天叹。长夜何冥冥 ...
- 735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