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谢南冈小传

恽敬 〔清代〕
谢南冈名枝仑,瑞金县学生。贫甚,不能治生,又喜与人忤。人亦避去,常非笑之。性独善诗,所居老屋数间,土垣皆颓倚,时闭门,过者闻苦吟声而已。会督学使者按部,斥其诗,置四等,非笑者益大哗。南冈遂盲盲三十余年而卒,年八十三。
论曰:敬于嘉庆十一年自南昌回县。十二月甲戌朔,大风寒。越一日乙亥,早起自扫除,蠹书一册堕于架,取视之,则南冈诗也。有郎官为之序,序言秽腐。已掷去,既念诗未知如何,复取视之,高邃古涩,包孕深远。询其居,则近在城南,而南冈已于朔日死矣。南冈遇之穷不待言,顾以余之好事为卑官于南冈所籍已二年,南冈不能自通以死,必死后而始知之,何以责居庙堂、拥麾节者不知天下士耶?古之人居下则自修而不求有闻,居上则切切然恐士之失所,有以也夫?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谢南冈名枝仑,是瑞金县县学的生员。家里很穷,不能维持生计,又喜欢和人顶撞。人们也远远地避开去,常常讥讽嘲笑他。生性唯独擅长诗歌,所住的地方只有几间旧屋子,用土垒起的矮墙都坍倒了,门儿经常关着,经过的人只听到他苦心吟诗的声音而已。正逢上朝廷派出的提督学政巡察下属,对他的诗大加贬斥,列在第四等,那些讥讽嘲笑的人更是一片喧哗。南冈因而默默无闻地沉沦三十多年而死去,得年八十三岁。
评论说:我在嘉庆十一年从南昌回到瑞金县。十二月初一,刮大风,天气寒冷。过了一天是初二日,我很早起床,自己打扫住处,有一本满是虫蛀的书从架上掉下,拾起一看,原来是南冈的诗作。有郎中一类的官员为它作了序,序言尽是些陈词滥调。我已经把书丢开在一旁,后来又想到不知诗究竟做得怎样,便又重新拿来翻看,格调高旷,风格古拙、冷涩,包含着深长的意境。连忙打听他的住址,原来离此不远就在城南,而不料南冈已在初一那天去世了。南冈境遇的不顺利是不用说的了。然而象我这样一个不嫌多事出来当个小官的,在南冈户籍所在地任职已经两年了,南冈不能自我介绍与我相识而后死,一定要到死了以后我才知道他,这又怎么能够责备那些在朝中官居要职、或在一方执掌大权的人,不识天下的人材呢?古时候的人处于下层时,就自我修养,不求被人所知;处于上层地位时,就忧心不已,唯恐士子不得其所:这是有缘故的啊!
注释
1.县学生:县学的生员,即秀才。
2.治生:指经营家业。
3.忤(wǔ):顶撞,不和。
4.非笑:讥笑,嘲讽。
5.土垣(yuán)皆颓倚:土墙都坍倒了。
6.督学使者:或称提督学政,是清代派往各省的教育行政长官。
7.按部:巡查所部地区。
8.四等:生员考课成绩分六等,四等以下为不及格,五、六等则要受到笞责等处分。
9.盲盲三十余年:默默无闻地沉沦三十多年。
10.嘉庆十一年:1806年。嘉庆,清仁宗年号(1796~1820年)。
11.十二月甲戌朔:十二月初一。用干支记日,那天是甲戌日。朔,指初一。
12.蠹(dù)书:被蠹虫蛀坏的书。
13.郎官:指尚书省六部诸曹司郎中、员外郎为郎官。
14.古涩:古奥典雅。涩,不浮华。
15.包孕深远:含义深远。
16.穷:不顺利。
17.所籍:所住的地方。
18.自通:自己登门求见。
19.居庙堂:指在朝中作大官的人。
20.拥麾(huī)节:指在朝外作大官的人。麾,指挥军队的旌旗;节,符节,使臣的凭信。
21.切切然:忧思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按传记一般格式,应是先叙述传主的生平事迹,这是全文主体;后半则是论赞,即用极简洁的议论,表示对传主事迹、功业、品行的看法和评价。本文遵循了这一格式,但在篇幅和具体写法上却又小有变化。
谢南冈是瑞金县一个穷秀才,性情狷介,不同流俗,有学识,却一生不得志,目盲三十余年,困顿而死。在功业上既无所建树,诗作又被督学使斥置四等,数十年中饱受别人耻笑。正因为如此,以传统的功、德、言三者而言之,确实没太多事可记,所以,传的部分只写了九十余字,选取传主生平中几件极能代表其性格特征的琐事作简略记叙,着力勾画一位潦倒穷途的白首老儒的狷介形象,但在叙述上却极有层次。文章落笔先交代其为“县学生”,八十三岁仍称“学生”,其悲哀可知。接上叙述他的迂腐与狷介,“贫甚,不能治生。又喜与人忤”。这种迂腐无疑地使他由困顿而一步步走向绝境;而孤傲狂狷、不谙世情又使他既不合于人,又不合于时,以致“人亦避去,常非笑之”。这种迂腐孤傲的性情又在他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充分体现,所以文章进而着重写他。性独善诗,所居老屋数间,土垣皆颓倚,时闭门,过者闻苦吟声而已。”如此潜心苦吟,文章以迅疾折转的笔锋,写督学使贬斥其苦心推敲作出的诗句,而那些讥笑他的人又落井下石,百般羞辱这窘困蹭蹬的老学生。是生活的折磨,或许是经受不住这命运的打击。这可怜的老儒生连眼也瞎了,终于在失明中度过了三十年时光而默默死去。“盲三十余年而卒,年八十三”,这简洁凝练的一笔中蕴含着死者的悲愤,也蕴含着作者自己的惋惜与哀痛。
文章第二部分是作者的评论,但却不似一般传记的论赞那样专发感慨,而是先插入一段叙述,说明发现谢南冈诗进而到发现其人的过程,而令人不胜叹惋的是,到有伯乐知千里马时,这位老儒生却在此前一天去世了。他是死于贫困与冻饿还是死于潦倒与羞辱,这都是由可能的。或许连苍天也觉得人世太不平,他含恨去世的那天,竟是朔风怒吼,天寒地冻。这样一个结局对一位善良迂腐的老儒生来说,实在太残酷。作者面对这些蠢蚀残破,但却高古深远的诗作,内心无疑地也会引起深深的震动。“古来才命两相妨”,一个狷介儒者,满怀才学,抱老终生,“不能自通以死,必死后始知之”,这不能不叫人扼腕长叹。作者这样写,实际上是进—-步拓展上女,从另一角度补叙人物生平遭遇,在谢南冈的悲剧结局上做足文章,以便引出全文的主旨。因此,在叙述完这一事件之后,立即借“南冈遇之穷不待言”一句折转,推出议论,光说明自己作为父母官因失察以致未能绐死者以援引,因此感到深深的歉疚;进而告诫世人,作为读书人固然甘于默默无闻地做学问,而为宦者在治理一方时,则应谨慎用心,广为访求,不要埋没一个有用的人才。正由于上文中将谢南冈的狷介迂腐和悲剧命运写得极为突出,后文的这些结论在读者心中引起的震动也就越大。这种有悖于常见格式的以传为次,以沦为主的布局,有效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其言疏通曲折,极其所致而后已”,既不失桐城文风的“雅洁”,又显得灵活精警,极有先秦作家如李斯、韩非散文那种质朴精纯的风味。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据《大云山房文稿初集》“编年”,恽敬是嘉庆九年(1804年)调任瑞金知县的。嘉庆十一年(1806年)夏四月至南昌,至十一月返回瑞金。十二月一日,大风寒。次日早起清扫书房,无意中发现本县老儒生谢南冈的诗集,读后觉得其诗写得“高邃古涩,包孕深远”,询问起作者有关情况,才知已于前一天去世。有感于其诗其人的高古,惋惜他的怀才不遇,命途蹭蹬,同时也为自己在其任却不能知其人而内疚,便写了这篇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谢南冈小传》是清代文学家恽敬创作的一篇小传。这篇传第一段介绍了谢南冈一生遭遇中的几件事,极其概括地用写出谢南冈的性格与命运。第二段为全文的主干,突出评识其人其事及写传的缘由,作者赋予了浓烈的感情色彩,使之颇具形象的感染力,结尾在深沉委婉的感叹中警示世人。这篇传叙述部分重点突出,简单扼要;议论部分立意正大,委婉诚恳。
展开阅读全文 ∨
恽敬
恽敬(1757年-1817年),字子居,号简堂,江苏阳湖(今属常州)人。中国清代散文家,“阳湖文派”创始人之一。 恽敬自幼从舅氏郑环学习。于1783年,乡试中举。1787年,任咸安宫官学教习。1794年,被选授富阳县知县,后又调知贵州江山县、江西新喻县、瑞金县。之后因人诬告家人得赃失察而被劾黜官。1817年,恽敬逝世,时年六十一岁。 恽敬研精经训,旁览纵横,以散文著称。其古文理论以“天成”相标榜,同时,汲取“桐城派”方苞...
您可能感兴趣...
  • 游翠微峰记

    自宁都西离外北望群山,有虎而踞者,二峰若相负,北峰为翠微峰,易堂九子讲学之所也。背郭十里,陟山西折而北,过前所望虎而踞之南峰,有崖 ...

    153
  • 游庐山记

      庐山据浔阳、彭蠡之会,环三面皆水也。凡大山得水,能敌其大以荡潏之,则灵;而江湖之水,吞吐夷旷,与海水异。故并海诸山多壮郁,而庐 ...

    504
  • 游庐山后记

    《游庐山后记》,作者恽敬,于公元1813年(嘉庆十八年)四月游庐山西北部,写了这篇散文。描写了庐山的云海变幻,重点写了锦绣谷、“庐山高”石坊、文殊岩三处的云海,三处云海又各自不同,再现了庐山云海瞬息万变的飞动飘忽之美,使读者似置身其中,叹为观止。...

    645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