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谋生无奈日奔驰,有弟偏教各别离。
最是令人凄绝处,孤檠长夜雨来时。
其二
还家未久又离家,日暮新愁分外加。
夹道万株杨柳树,望中都化断肠花。
其三
从来一别又经年,万里长风送客船。
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
译文及注释
纠错
其一:
译文
为了寻求生活的出路,我不得不在人生的道路上奔走;谁没有骨肉兄弟呵,我忍受着离愁别绪的凄楚。
为谋生而无可奈何地离开家乡,这是最使人凄苦痛绝的时候;夜深人静只有孤灯为伴,滴滴嗒嗒的雨声敲打在我的心头。
注释
诸弟:指作者鲁迅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庚子: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无奈:没有办法。日:天天。奔驰:奔波的意思。
偏教:
凄绝:伤心,凄痛欲绝。
孤檠(qíng):孤灯。檠:放灯盏的架子,代灯。
其二:
译文
旧家度假还没有多少时日,又要启程离开老家;当踏上夕阳西下的旅程,眷恋的愁绪又在心中萌发。
尽管一路上春风吹拂,一排排的杨柳绽出新芽;但我此时此刻看到它们,却幻化成绵延无尽的相思花。
注释
“日暮”句:1898年,鲁迅初次离家去南京投考江南水师学堂时,曾作《戛剑生杂记》,记旅途的心情 说:“行人于斜日将堕之时,暝色逼人,四顾满目非故乡之人,细聆满耳皆异乡之语,一念及家乡万里,老亲弱弟必时时相语,谓今当至某处矣,此时真觉柔肠欲断,涕不可仰。故予有句云:日暮客愁集,烟深人语喧。皆所身历,非托诸空言也。”
断肠花:即秋海棠。这里借用断肠花来比杨柳,使人生出无限离愁。
其三:
译文
兄弟刚刚团聚又要分别,待到来年才能重逢相见;旅途千里迢迢不可畏,鼓风帆轻舟破浪过险关。
我万语千言难以叮咛,唯有一句应牢记心间;人生道路不能由命运来主宰,进取奋发才能掌握主动权。
注释
万里长风:南朝宋代人宗悫年轻时,他的叔叔宗炳问他志愿,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宋书·宗悫传》。
译文
为了寻求生活的出路,我不得不在人生的道路上奔走;谁没有骨肉兄弟呵,我忍受着离愁别绪的凄楚。
为谋生而无可奈何地离开家乡,这是最使人凄苦痛绝的时候;夜深人静只有孤灯为伴,滴滴嗒嗒的雨声敲打在我的心头。
注释
诸弟:指作者鲁迅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庚子: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无奈:没有办法。日:天天。奔驰:奔波的意思。
偏教:
凄绝:伤心,凄痛欲绝。
孤檠(qíng):孤灯。檠:放灯盏的架子,代灯。
其二:
译文
旧家度假还没有多少时日,又要启程离开老家;当踏上夕阳西下的旅程,眷恋的愁绪又在心中萌发。
尽管一路上春风吹拂,一排排的杨柳绽出新芽;但我此时此刻看到它们,却幻化成绵延无尽的相思花。
注释
“日暮”句:1898年,鲁迅初次离家去南京投考江南水师学堂时,曾作《戛剑生杂记》,记旅途的心情 说:“行人于斜日将堕之时,暝色逼人,四顾满目非故乡之人,细聆满耳皆异乡之语,一念及家乡万里,老亲弱弟必时时相语,谓今当至某处矣,此时真觉柔肠欲断,涕不可仰。故予有句云:日暮客愁集,烟深人语喧。皆所身历,非托诸空言也。”
断肠花:即秋海棠。这里借用断肠花来比杨柳,使人生出无限离愁。
其三:
译文
兄弟刚刚团聚又要分别,待到来年才能重逢相见;旅途千里迢迢不可畏,鼓风帆轻舟破浪过险关。
我万语千言难以叮咛,唯有一句应牢记心间;人生道路不能由命运来主宰,进取奋发才能掌握主动权。
注释
万里长风:南朝宋代人宗悫年轻时,他的叔叔宗炳问他志愿,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宋书·宗悫传》。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这三首诗文字上都很通畅、易懂。鲁迅少年时期,家境逐渐衰落。为了寻找谋生的出路,他只好去南京进当时洋务派办的洋学堂。这在某些人看来,仿佛是走异路逃异地似的。他在《呐喊·自序》中说:“我的母亲没有法,办了八元的川资,说是由我的自便;然而伊哭了,这正是情理中的事,因为那时读书应试是正路,所谓学洋务,社会上便以为是一种走投无路的人,只得将灵魂卖给鬼子,更加倍的奚落而且排斥的,而况伊又看不见自己的儿子了。”这段话可以作为鲁迅诗中“谋生无奈”的注释。“日奔驰”不能照字面的解说。他在学校里读书,不至于要每日为生活而奔波。这里的意思是:为了谋求生活的出路,他只得奔走到他乡,在异地生活。檠,是灯架,这里借指灯。在异地他乡,孤灯夜雨,最使人感到凄绝,也最令人想家。
本诗第一首是写他又回到南京后想家的心情,第二首则是写他离家回宁一路上的离情别绪。“还家未久又离家”是指他寒假回家不久又要离家返校了。一路上夜暮茫茫更增加了他的思亲之念。杨柳容易使人产生依恋之情,如《诗·小雅·鹿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古人因而有折柳赠别的风俗。《三辅黄图·桥》载:“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古时有一首抒述离别之情的曲也就叫《杨柳曲》,古人诗文中多有写及,如唐代孟郊《折杨柳》诗:“楼上春风过,风前杨柳歌,枝疏缘别苦,曲怨为年多。”断肠花,元代伊世珍《琅环记》引《采兰杂志》载:相传有一女子,思念情人,泪滴在地上,长出了断肠花,即秋海棠。后人也常泛指花期不长而容易引起离情别绪的花木,如唐代刘希夷《公子行》所写:“可怜杨柳伤心树,可怜桃李断肠花。”鲁迅这一联诗的意思是:在返校的路上,两边不是杨柳树,就是断肠花,这更激起我对亲人们的思念。
本诗第三首是说:“从来一别又经年”,是指鲁迅只能一年回家一次,每次一别就要分离一年;而又相隔万里,要经陆路和水路,仰望长空,深感路途的遥远。千言万语,并为一句,要说的是:可要努力学习啊,“文章得失”靠我们的勤奋好学,而不能听天由命呵?杜甫《偶题》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后人认为,前一句是“少陵一生精力,用之文章”的总结,而后一句,“作者殊列,名不浪垂”,是“千古文人之总括”。
本诗由周作人供稿,曾经唐弢编入《鲁迅全集拾遗续编》,1958年版和1981年版《鲁迅全集》均编入。
本诗第一首是写他又回到南京后想家的心情,第二首则是写他离家回宁一路上的离情别绪。“还家未久又离家”是指他寒假回家不久又要离家返校了。一路上夜暮茫茫更增加了他的思亲之念。杨柳容易使人产生依恋之情,如《诗·小雅·鹿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古人因而有折柳赠别的风俗。《三辅黄图·桥》载:“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古时有一首抒述离别之情的曲也就叫《杨柳曲》,古人诗文中多有写及,如唐代孟郊《折杨柳》诗:“楼上春风过,风前杨柳歌,枝疏缘别苦,曲怨为年多。”断肠花,元代伊世珍《琅环记》引《采兰杂志》载:相传有一女子,思念情人,泪滴在地上,长出了断肠花,即秋海棠。后人也常泛指花期不长而容易引起离情别绪的花木,如唐代刘希夷《公子行》所写:“可怜杨柳伤心树,可怜桃李断肠花。”鲁迅这一联诗的意思是:在返校的路上,两边不是杨柳树,就是断肠花,这更激起我对亲人们的思念。
本诗第三首是说:“从来一别又经年”,是指鲁迅只能一年回家一次,每次一别就要分离一年;而又相隔万里,要经陆路和水路,仰望长空,深感路途的遥远。千言万语,并为一句,要说的是:可要努力学习啊,“文章得失”靠我们的勤奋好学,而不能听天由命呵?杜甫《偶题》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后人认为,前一句是“少陵一生精力,用之文章”的总结,而后一句,“作者殊列,名不浪垂”,是“千古文人之总括”。
本诗由周作人供稿,曾经唐弢编入《鲁迅全集拾遗续编》,1958年版和1981年版《鲁迅全集》均编入。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本诗是鲁迅存世最早的旧体诗,鲁迅生前未发表过该诗鲁迅初于1898年5月进江南水师学堂学习,1899年2月因不满水师学堂的“乌烟瘴气”,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这诗是1900年初,他第二次回家度寒假后,回到南京学校时写的,并托人带到绍兴家里。周作人1900年4月14日(阴历三月十五日)的日记记有:“接金陵十八日函,并洋四元,诗三首,系托同学带归也。”这“十八日”,是阴历二月十八日,阳历3月18日。可见鲁迅这诗写于1900年3月18日之前。周作人这天的日记还录下了诗三首的全文,署名为“豫才未是草”。周作人日记1901年4月12日(阴历二月二十四日)重录此诗时,署名为“戛剑生未是草”。很可能原诗无署名,忽儿署这个名,忽儿署那个名,都是周作人代署的。“未是草”,意即“未定稿”。 戛剑生是鲁迅当时自取的别号。周建人说:鲁迅到南京读书后,“刻了两颗图章,一颗是‘文章误我’,一颗是‘戛剑生’,意思是说,以前读古书,做古文,耽误了我的青春,现在我要‘戛’的一声拔出剑来,参加战斗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其一:
这首诗在忆别中,用“谋生无奈日奔驰”纵冠三首。它点出了离别的背景,使这组叙别之诗带上了比较凄苦的气氛。作者用“谋生无奈”抱怨手足相离,显然对社会的逼迫表露着愤慨情绪。鲁迅的毅然出走,到南京去,当然并不单单是为了谋生,但自从父亲去世以后,作为长子,他不得不负起家庭的重担。因此,“谋生无奈日奔驰,有弟偏教各别离”,则反映出这离别的出于不得已的成份,尤其是“偏教”二字,衬托出这种愤怨的感情。诗人鲁迅在诗中是把这点作为主要的方面来表现的。这种在异乡感到的郁郁不快的别离之情,贯穿全诗。在这一首中,后两句“最是令人凄绝处,孤檠长夜雨来时”,尤为深刻,把背井离乡的游子之心写得十分真切。在那漫漫的长夜中,面对孤寂的灯光,听着那凄凄雨声,怎能不凄绝。诗篇的感人正在于作者真情实感的表现。正如作者自己所说:“皆身所历,非托诸空言也。”这是非常重要的。这两句诗不仅是居异地的孤寂和怀乡的恩情感人肺腑,而且以情寓景,情景相融,浑然一体。
其二:
第二首重点在惜别,因此,依恋之情更加浓重。“还家未久又离家,日暮新愁分外加”,是这首诗的主调。回家度假的鲁迅,多么想和两个弟弟多住一些时日。可是,为假期所限,又不得不匆匆离去。这种“还家未久又离家”的心情,在日暮的时刻,尤其感到沉重。这两句诗直抒胸臆,没有多作烘托,既见出依恋之心,又有揉肠之感。接着,诗中用生动的形象和动人的情景,再次写出旅途的惆怅和怀弟的痛楚。它和第一首的不同之处,除了写不忍离别之外,还在于着重写了分别路上的特有心情。依依杨柳是说别情不断。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传统。诗中写了杨柳树就含有这个意思。但是,作者把它放在了路途两侧来写,一方面是离途之景,一方面又渲染了依依送别之情。这就不是单纯地仿古。特别是在写了“夹道万株杨柳树”之后,笔锋一转,紧接写了一个“望中都化断肠花”的境界,使诗篇更加荡人心弦。在这个境界里,随着客船的前行,溪河两岸的万株杨柳臆隐退去,家乡越来越远,望着望着,在作者的眼中竟然像一片断肠之花了。以情注景,颇有韵味。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虽然思绪万端,但感情却很平稳,先写还家,又写离家,还家未久,离家却长;还时欣喜,离时难舍,日将暮而愁更重。但是后两句却如奇峰突起,一下构成感情激荡的高峰,柔肠欲断,涕不可抑。从艺术表现上看,这首诗的特点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情中有景,景中有情,因而深沉含蓄,余味不尽。这种余味,不仅是艺术上的,也是思想上的。这是年轻时的鲁迅在抒发“寻求别样人们”时感到的惆怅,开始咏叹他目睹的人生和社会。
其三:
第三首的主旨在于赠别。它是在忆别、惜别之后,赠言相勉,所以情绪激昂,不甘命运,要抗争自强。如果说前面两首侧重于感情的话,那么这一首则理智多于感情,奋发多于沉闷。仿佛看到漫远的长风,把在江波上闯荡的客船送走,有志趣高远之感和乘风击浪的气魄,显示出作者百折不回的毅力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进取精神,“从来一别又经年,万里长风送客船”,总括别离,乘风上路,由于这一别又要一年才能见面,便不能不有赠言相嘱,所以便有“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的结句。全诗完整和谐,富予深意。这里的“万里长风”,不是随便用的。沿江驶船固然要有长风相助,但用了“万里长风”这四个字气势就很不凡,说明这所送的客船既不同于“凄雨孤舟”,也不同于“轻轻别棹”,虽有漫远之感,整个调子,却显得开朗乐观,壮阔有力,心情为之一振,精神也感奋。鲁迅在“谋生无奈”的情况下,经历了这场重大的离别,因此自奋图强之心,久蓄于胸。“从来一别”句叙离家之久,“万里长风”句述离家之远,表现了无限感慨。之后,便奋然发出了“文章得失不由天”的勉励之声。这首诗,脉络贯通得十分自然,铿锵有力,托住了三首组诗。它把浓重的离愁别绪,化作了积极的奋抗精神,较好地表现了主题。
这首诗在忆别中,用“谋生无奈日奔驰”纵冠三首。它点出了离别的背景,使这组叙别之诗带上了比较凄苦的气氛。作者用“谋生无奈”抱怨手足相离,显然对社会的逼迫表露着愤慨情绪。鲁迅的毅然出走,到南京去,当然并不单单是为了谋生,但自从父亲去世以后,作为长子,他不得不负起家庭的重担。因此,“谋生无奈日奔驰,有弟偏教各别离”,则反映出这离别的出于不得已的成份,尤其是“偏教”二字,衬托出这种愤怨的感情。诗人鲁迅在诗中是把这点作为主要的方面来表现的。这种在异乡感到的郁郁不快的别离之情,贯穿全诗。在这一首中,后两句“最是令人凄绝处,孤檠长夜雨来时”,尤为深刻,把背井离乡的游子之心写得十分真切。在那漫漫的长夜中,面对孤寂的灯光,听着那凄凄雨声,怎能不凄绝。诗篇的感人正在于作者真情实感的表现。正如作者自己所说:“皆身所历,非托诸空言也。”这是非常重要的。这两句诗不仅是居异地的孤寂和怀乡的恩情感人肺腑,而且以情寓景,情景相融,浑然一体。
其二:
第二首重点在惜别,因此,依恋之情更加浓重。“还家未久又离家,日暮新愁分外加”,是这首诗的主调。回家度假的鲁迅,多么想和两个弟弟多住一些时日。可是,为假期所限,又不得不匆匆离去。这种“还家未久又离家”的心情,在日暮的时刻,尤其感到沉重。这两句诗直抒胸臆,没有多作烘托,既见出依恋之心,又有揉肠之感。接着,诗中用生动的形象和动人的情景,再次写出旅途的惆怅和怀弟的痛楚。它和第一首的不同之处,除了写不忍离别之外,还在于着重写了分别路上的特有心情。依依杨柳是说别情不断。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传统。诗中写了杨柳树就含有这个意思。但是,作者把它放在了路途两侧来写,一方面是离途之景,一方面又渲染了依依送别之情。这就不是单纯地仿古。特别是在写了“夹道万株杨柳树”之后,笔锋一转,紧接写了一个“望中都化断肠花”的境界,使诗篇更加荡人心弦。在这个境界里,随着客船的前行,溪河两岸的万株杨柳臆隐退去,家乡越来越远,望着望着,在作者的眼中竟然像一片断肠之花了。以情注景,颇有韵味。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虽然思绪万端,但感情却很平稳,先写还家,又写离家,还家未久,离家却长;还时欣喜,离时难舍,日将暮而愁更重。但是后两句却如奇峰突起,一下构成感情激荡的高峰,柔肠欲断,涕不可抑。从艺术表现上看,这首诗的特点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情中有景,景中有情,因而深沉含蓄,余味不尽。这种余味,不仅是艺术上的,也是思想上的。这是年轻时的鲁迅在抒发“寻求别样人们”时感到的惆怅,开始咏叹他目睹的人生和社会。
其三:
第三首的主旨在于赠别。它是在忆别、惜别之后,赠言相勉,所以情绪激昂,不甘命运,要抗争自强。如果说前面两首侧重于感情的话,那么这一首则理智多于感情,奋发多于沉闷。仿佛看到漫远的长风,把在江波上闯荡的客船送走,有志趣高远之感和乘风击浪的气魄,显示出作者百折不回的毅力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进取精神,“从来一别又经年,万里长风送客船”,总括别离,乘风上路,由于这一别又要一年才能见面,便不能不有赠言相嘱,所以便有“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的结句。全诗完整和谐,富予深意。这里的“万里长风”,不是随便用的。沿江驶船固然要有长风相助,但用了“万里长风”这四个字气势就很不凡,说明这所送的客船既不同于“凄雨孤舟”,也不同于“轻轻别棹”,虽有漫远之感,整个调子,却显得开朗乐观,壮阔有力,心情为之一振,精神也感奋。鲁迅在“谋生无奈”的情况下,经历了这场重大的离别,因此自奋图强之心,久蓄于胸。“从来一别”句叙离家之久,“万里长风”句述离家之远,表现了无限感慨。之后,便奋然发出了“文章得失不由天”的勉励之声。这首诗,脉络贯通得十分自然,铿锵有力,托住了三首组诗。它把浓重的离愁别绪,化作了积极的奋抗精神,较好地表现了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替豆萁伸冤
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我烬你熟了,正好办教席。...
- 522
-
悼杨铨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 4
-
所闻
华灯照宴敞豪门,娇女严妆侍玉樽。忽忆情亲焦土下,佯看罗袜掩啼痕。...
- 1
-
阻郁达夫移家杭州
钱王登假仍如在,伍相随波不可寻。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坟坛冷落将军岳,梅鹤凄凉处士林。何似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
- 3
-
无题二首·其二
雨花台边埋断戟,莫愁湖里余微波。所思美人不可见,归忆江天发浩歌。...
- 952
-
哀范君三章
风雨飘摇日,余怀范爱农。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世味秋荼苦,人间直道穷。奈何三月别,竟尔失畸躬。海草国门碧,多年老异乡。狐狸方去穴,桃偶已登场。故里寒云恶,炎天凛夜长。独沉清冷水,能否涤愁肠?把酒论当世,先生小酒人。大圜犹茗艼,微醉自沈沦。此别成终古,从兹绝绪言。故人云散尽,我亦等轻尘!...
- 12
-
湘灵歌
昔闻湘水碧如染,今闻湘水胭脂痕。湘灵妆成照湘水,皎如皓月窥彤云。高丘寂寞竦中夜,芳荃零落无余春。鼓完瑶瑟人不闻,太平成象盈秋门。...
- 2
-
悼丁君
如磐夜气压重楼,剪柳春风道九秋。瑶瑟凝尘清怨绝,可怜无女耀高丘。...
- 2
-
答客诮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 3
-
无题·惯于长夜过春时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 3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