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
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
鉴赏
纠错
《咏寒松》的作者范云(451—503),字彦龙,南乡舞阴(今河南沁阳)人。仕齐官至广州刺史。入梁为吏部尚书。钟嵘《诗品》中称范诗“清便宛转,如流风回雪”。有文集30卷。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同时讲了一个人的立场、意志和品格,只有通过严峻的斗争考验才能显示出来的哲理。
诗的一、二两句写松的高大。“修条拂层汉”,“修条”即长条,指松枝漫长。“密叶帐天浔”,“天浔”即天边。“帐”用为动词,笼罩之意。此松高达云汉,枝拂层霄,叶荫天边,可谓既高又大了。诗的后两句写松的品格,从“寒”的外界条件中显出。只有“凌风”才知其“劲节”,“负霜”后才见出“直心”。松受风的侵袭,不随之偃伏,不因而折断,足见其节之劲。松遭霜打,青翠如故,生机盎然,足显其心之直。“节”与节操的节双关,“节”写其品性,“心”言其思想,两者都写松的内在品格。
“岁寒而后知松柏后凋也”自从孔子首言松柏之品后,一直为人承传;加之松柏为生活中常见之物,松耐霜雪又为植物界各物相比中卓立形象,故这就形成了我国传统的文化心理,历来吟咏同一主题的作品比比皆是。范云此诗,不同常规的将松与那些落叶乔木相比,而从其自身的高大方面创设对比条件,构思上另辟了蹊径,哲理上深进了一层。诗人先以夸张手法极言松之高与大,然后以理语揭示内在原因。正因为有劲节御风、直心抗霜,才不致一受风侵便折断,一直高耸入云;才不致一受霜便枯萎,一直葱翠碧绿。“修条”与“密叶”根之于“劲节”、“直心”。同时,此诗也启发人们,居于高位者,权重势大,如果没有“劲节”与“直心”,那么很有可能“凌风”便折,“负霜”即萎。本诗哲理内涵丰富,故虽迳以理语出之,却颇令人赏爱。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同时讲了一个人的立场、意志和品格,只有通过严峻的斗争考验才能显示出来的哲理。
诗的一、二两句写松的高大。“修条拂层汉”,“修条”即长条,指松枝漫长。“密叶帐天浔”,“天浔”即天边。“帐”用为动词,笼罩之意。此松高达云汉,枝拂层霄,叶荫天边,可谓既高又大了。诗的后两句写松的品格,从“寒”的外界条件中显出。只有“凌风”才知其“劲节”,“负霜”后才见出“直心”。松受风的侵袭,不随之偃伏,不因而折断,足见其节之劲。松遭霜打,青翠如故,生机盎然,足显其心之直。“节”与节操的节双关,“节”写其品性,“心”言其思想,两者都写松的内在品格。
“岁寒而后知松柏后凋也”自从孔子首言松柏之品后,一直为人承传;加之松柏为生活中常见之物,松耐霜雪又为植物界各物相比中卓立形象,故这就形成了我国传统的文化心理,历来吟咏同一主题的作品比比皆是。范云此诗,不同常规的将松与那些落叶乔木相比,而从其自身的高大方面创设对比条件,构思上另辟了蹊径,哲理上深进了一层。诗人先以夸张手法极言松之高与大,然后以理语揭示内在原因。正因为有劲节御风、直心抗霜,才不致一受风侵便折断,一直高耸入云;才不致一受霜便枯萎,一直葱翠碧绿。“修条”与“密叶”根之于“劲节”、“直心”。同时,此诗也启发人们,居于高位者,权重势大,如果没有“劲节”与“直心”,那么很有可能“凌风”便折,“负霜”即萎。本诗哲理内涵丰富,故虽迳以理语出之,却颇令人赏爱。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巫山高
巫山高不极。白日隐光辉。霭霭朝云去。溟溟暮雨归。岩悬兽无迹。林暗鸟疑飞。枕席竟谁荐。相望空依依。...
- 1
-
答何秀才诗
《答何秀才》是南朝齐梁间诗人范芸给何逊的一首答诗。在这首诗中,范云极力赞叹何逊,把何逊比作麒麟殿中校书的扬雄,比作白虎观讲说五经的大儒,全诗洋溢着文坛前辈对后起才人的一片深情。...
- 6
-
饯谢文学离夜诗
阳台雾初解。梦渚水裁渌。远山隐且见。平沙断还绪。分弦饶苦音。别唱多凄曲。尔拂后车尘。我事东皋粟。...
- 7
-
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罗帐咽秋风。 思君如蔓草,连延不可穷。...
- 1
-
闺思
春草醉春烟,深闺人独眠。积恨颜将老,相思心欲燃。几回明月夜,飞梦到郎边。...
- 942
-
送别
东风柳线长,送郎上河梁。未尽樽前酒,妾泪已千行。不愁书难寄,但恐鬓将霜。空怀白首约,江上早归航。...
- 4
-
望织女
《望织女》是南朝诗人范云创作的一首以神话传说为题材的诗歌。用代拟的手法,感天上牛郎织女之事,写人间的爱情与思念之苦。...
- 30
-
赠张徐州谡
田家樵采去,薄暮方来归。还闻稚子说,有客款柴扉。傧从皆珠玳,裘马悉轻肥。轩盖照墟落,传瑞生光辉。疑是徐方牧,既是复疑非。思旧昔言有,此道今已微。物情弃疵贱,何独顾衡闱。恨不具鸡黍,得与故人挥。怀情徒草草,泪下空霏霏。寄书云间雁,为我西北飞。...
- 3
-
送沈记室夜别
桂水澄夜氛,楚山清晓云。秋风两乡怨,秋月千里分。寒枝宁共采,霜猿行独闻。扪萝正意我,折桂方思君。...
- 6
-
效古诗
这首《效古诗》是南朝齐梁时期文学家范云创作的五言诗。萧统将其收录于《文选·卷三十一》杂拟类。此诗通过对西汉时期边塞征战场景的描写,借以抒发作者的怀抱与感慨。 ...
- 8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