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王冕传

宋濂 〔明代〕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庶道讪笑,冕亦笑。 著作郎李孝光欲荐之为府史,冕骂曰:“吾有田可耕,有书可读,肯朝夕抱案立高庭下,备奴使哉?”每居小楼上,客至,僮入报,命之登,乃登。部使者行郡,坐马上求见,拒之去。去不百武,冕倚楼长嘨,使者闻之惭。冕屡应进士举,不中。叹曰:“此童子羞为者,吾可溺是哉?”竟弃去。买舟下东吴,渡大江,入淮、楚,历览名山川。或遇奇才侠客,谈古豪杰事,即呼酒共饮,慷慨悲吟,人斥为狂奴。北游燕都,馆秘书卿泰不华家。泰不华荐以馆职,冕曰:“公诚愚人哉!不满十年,此中狐兔游矣,何以禄仕为?”即日将南辕,会其友武林卢生死滦阳,唯两幼女、一童留燕,伥伥无所依。冕知之,不远千里走滦阳,取生遗骨,且挈二女还生家。
  冕既归越,复大言天下将乱。时海内无事,或斥冕为妄。冕曰:“妄人非我,谁当为妄哉?”乃携妻孥隐于九里山。种豆三亩,粟倍之。树梅花千,桃杏居其半。芋一区,薤、韭各百本。引水为池,种鱼千余头。结茅庐三间。自题为梅花屋,尝仿《周礼》著书一卷,坐卧自随,秘不使人观。更深入寂辄挑灯朗讽,既而抚卷曰:“吾未即死,持此以遇明主,伊、吕事业不难致也。当风日佳时,操觚赋诗,千百不休,皆鹏骞海怒,读者毛发为耸。人至不为宾主礼,清谈竟日不倦。食至辄食,都不必辞谢。善画梅,不减杨补之。求者肩背相望,以缯幅短长为得米之差。人讥之。冕曰:”吾藉是以养口体,岂好为人家作画师哉?“未几,汝、颍兵起,一一如冕言。
  皇帝取婺州,将攻越,物色得冕,置幕府,授以咨议参军,一夕以病死。冕状貌魁伟,美须髯,磊落有大志,不得少试以死,君子惜之。
  史官曰:予受学城南时,见孟寀言越有狂生,当天大雪,赤足上潜岳峰,四顾大呼曰:“遍天地间皆白玉合成,使人心胆澄澈,便欲仙去。”及入城,戴大帽如簁,穿曳地袍,翩翩行,两袂轩翥,哗笑溢市中。予甚疑其人,访识者问之,即冕也。冕真怪民哉!马不覂驾,不足以见其奇才,冕亦类是夫!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王冕,诸暨人,在他七八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要他在陇上放牛,他却偷偷地溜进学舍听学生们念书,听了就默默记住,有时晚上回来竟忘了牵牛。有时会有人把牛牵回来,责备说踩了他的田, 他的父亲生气了,狠狠地用鞭子和棍子打他,打完了还是不改。 他母亲说:“儿子读书像这样痴迷,为什么不让他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到寺庙旁居住,晚上就出来,在佛像的大腿上坐着,拿着书照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大多数是土造的,狰狞可怖,王冕虽然是小孩子,但他坦然面对好像什么也没见到,一点也不怕。会稽的韩性听说了,觉得他很奇异,便把他收作弟子,学习儒学,后来成为通晓儒学的人。韩性死后,他的门人对待王冕就像对待韩性一样尊重。当时王冕的父亲已经去世,他就把母亲接到越城去奉养。后来因为母亲想念故乡而回故乡,他买了头白牛,拖着母亲的车,自己则穿戴着旧衣服帽子跟在车后。乡间的孩童争相观看讪笑,王冕也笑。
著作郎李孝光想把王冕推荐做府衙小吏,王冕骂道:“本人有田可以耕,有书可以读,难道还愿意整天抱着文卷站在官府里,让人奴役吗?”他常住在小楼上,有客人来了,门童来报,他要客人爬上去,客人才可以上去。 有使者经过越城,在马上要求见他,他拒绝了。使者离开不到几百步,他倚在楼上长啸,令使者很惭愧。王冕多次考进士,但都落第了。他叹道:“这是小孩子都觉得羞愧的,我怎么可以沉溺于其中呢? ”遂放弃了。他雇了艘船下东吴,过大江,进入淮,楚等地,游遍名山大川。有时遇到奇才侠客,谈及古时豪杰事迹,当即就一起喝酒,吟诗抒发慷慨悲愤之情,别人骂他是狂奴。当往北到了燕京时,住在秘书卿泰不华家。泰不华推荐他在史馆供职,他说:“你真是愚昧啊!不出十年,这里就变成狐狸兔子游玩的地方了,还当什么官?”那天将要往南归,碰上他朋友卢生死在滦阳,只剩两个幼女,一个书童留在燕京,不知道怎么办。王冕知道后,不远千里去到滦阳,取回卢生的骸骨,并带两个幼女回到她们家。
王冕回到越城后,宣称天下即将大乱。当时国内无事,有人骂他狂妄。他说:“我不狂妄,还有谁狂妄?”于是带妻儿隐居在九里山。种豆三亩,一倍的粟。种千株梅花,桃杏五百。 还在一块地种芋头,薤和韭各一百多。 另外引水挖池,养了一千多条鱼。 他搭三间茅屋,自己题名为梅花屋。 王冕曾经仿《周礼》写了一卷书,随时带在身上,不给别人看。到了深夜就拿出来读,然后摸着书说:“只要我不死,拿着这本书遇上明主,像伊尹,吕尚那样的事业就可以达成了。”当风和日丽时,他就拿着纸写诗,写上千首都不停,都是很有气势的,让读的人无不激动得毛发耸立。客人来了也不需要宾主之礼,聊一整天也不累。有食物送来就吃,不用推迟。他很擅长画梅花,不逊于杨补之。 求他画的人很多,他以画卷的长短决定需要多少米来换。 有人讥笑他,他说:“我借此以养活自己,你以为我喜欢帮别人画画吗?”没过多久,汝颍地方发生起义,和王冕说的一样。
朱元璋夺取了婺州后,即将进攻越城,物色到了王冕,请他为幕僚,任命为咨议参军,谁知只是一晚就病死了。王冕相貌魁伟,有副美髯,为人磊落有大志,还没有实践就死了,令人惋惜。
笔者说:我在城南求学时,孟寀说越城有个狂人,下大雪时,赤脚上潜岳峰,四顾高呼:“天地间都是白玉合成,使人心宁清澈,好象马上就成仙一样。”进到城里,戴顶筛子那么大的帽,穿拖地的长袍,翩翩而行,两袖飞舞,满街都是哄笑声。我很怀疑是否有这个人,找到了一个认识他的人问,原来就是王冕! 他真是怪人啊!马不受驾驭,才体现它的奇才,王冕也是这样啊!
注释
(1)诸暨:今浙江诸暨市。
(2)陇:通“垄”田垄。
(3)蹊:踩踏。
(4)策:通“册”书册。长明灯:佛前昼夜长明的灯。
(5)恬:安然。
(6)会稽韩性:字明善,会稽(今属浙江绍兴)人,其先居安阳(今属河南)。元代学者。曾被举为教官,不赴。卒后谥庄节先生。著有《礼记说》等书。
(7)越城:指今绍兴市。
(8)李孝光:字季和,浙江乐清人。至正年间(1341—1370)任秘书监著作郎。府史:府衙小吏。
(9)案:指文书档案。
(10)武:半步叫武。
(11)燕都:即元代京城大都,今北京市。
(12)泰不华:字兼善,世居白野山。1341年(至正元年)为绍兴路总管。召入史馆,参与编修辽、宋、金三朝史书,书成以后,授秘书卿。升礼部尚书,兼会同馆事。方国珍起兵,被杀。秘书卿为秘书监长官。
(13)馆职:这里指在史馆供职。
(14)南辕:车辕向南,即南归。
(15)武林:杭州的别称。滦阳:今河北迁安西北。
(16)薤(xiè):百合科植物,鳞茎可作蔬菜。
(17)伊、吕:伊尹、吕尚。伊尹为商汤贤相;吕尚,扶助武王来殷建立周朝。
(18)操觚:执简,这里谓拿起纸来。觚。古人书写时所用的木简。
(19)鹏骞海怒:喻极有气势。鹏骞,大鹏高飞。
(20)杨补之:指宋代画家杨无咎,字补之,善画梅。
(21)缯(zēng):丝织物。
(22)汝颍兵起:指元末红巾军起义。
(23)皇帝:指明太祖朱元璋。婺州:治所在今浙江金华。
(24)史官:作者自谓。
(25)簁(shī):筛。
(26)袂(mèi):衣袖。轩翥(zhù):飞举的样子。
(27)覂(fěng)驾:翻覆车驾。犹言不受驾驭。
(28)旦:天亮
(29)暮:晚上
(30)曷:何,怎么。
(31)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这篇文章选自《宋文宪公全集》卷二十七。王冕为元末的画家兼诗人,著有《竹斋集》。他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这篇文章即记载了他的生平。他出身农家,经过自己的苦学,终成通儒。他有傲岸的个性,不肯屈身为“备奴使”的小吏,他具有预见性,看到元末天下将大乱,不肯出仕,隐居九里山,以卖画为生。宋濂笔下的王冕,写得鲜明生动,个性突出,为后来《明史》所本。
展开阅读全文 ∨
宋濂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汉族,浦江(今浙江浦江县)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
您可能感兴趣...
  • 看松庵记

      龙泉多大山,其西南一百馀里,诸山尤深,有四旁奋起而中窊下者,状类箕筐,人因号之为匡山。山多髯松,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松上 ...

    827
  • 新雨山房记

    诸暨为绍兴属邑,与婺邻。国初得婺时伐伪吴张氏,相持未决,兵守诸暨界上。张氏恃诸暨为藩篱,乘间出兵侵掠,两军屠戮无虚时。故诸暨被兵特 ...

    173
  • 元史·刘容传

    刘容,字仲宽。其先西宁青海人。高祖阿勒华,西夏主尚食。西夏平,徙西宁民于云京,容父海川在徙中,后遂为云京人。...

    737
  • 环翠亭记

      临川郡城之南有五峰,巍然耸起,如青芙蕖,鲜靓可爱。其青云第一峰,雉堞实绕乎峰上,旁支曼衍,蛇幡磬折。沿城直趋而西,如渴骥欲奔泉 ...

    626
  • 李疑传

      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第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故贫甚,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弗舍。杖踵 ...

    704
  • 吴德基传

      吴德基者,名履,婺之兰溪人也。有司举于朝,为南康丞,南康俗悍,其民以为丞儒者也,易之,德基自如。数月皆周知其情伪,有所发擿,一 ...

    389
  • 拙庵记

      京口徐君德敬,居京师,处一室,不垩不华,仅御风雨,环庋图书,置榻其中,自号曰拙庵。  余,天下之拙者也。德敬岂若余之拙乎?世之 ...

    932
  • 杜环小传

    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一元固善士,所与交皆四方名士。环尤好学,工书,谨伤,重然诺,好周人急。父友兵 ...

    369
  • 桃花涧修禊诗序

    《桃花涧修禊诗序》是元末明初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诗序。文章按时间先后,由集会的由来写到会后的作序,重点写桃花涧的泉石之胜和修禊者的活动,结尾写及孔门的浴沂、舞雩,表明作者等人的崇儒思想。全文结构谨严,词语富丽;刻画人物手法简洁,一笔一人,便神态毕肖。...

    608
  • 游钟山记

    《游钟山记》是元末明初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游记。游记记叙了作者的游踪,或以细腻的笔触,描摹优美的景色和浓烈的游兴;或以抒情的笔调,一唱三叹,抒发他的时世沧桑之情,笔法简练,其中还融合着比较丰富的历史知识。作者和朋友们捉笔联诗、挑灯夜谈以及互相警诫、打趣场面的穿插描写,使得整篇文章文人情趣十足。...

    895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