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范仲淹在邠州做太守的时候,闲暇时带领下属官吏登上城楼置办酒宴,还没有举起酒杯,范仲淹就看见几个穿着丧服的人正在筹办装殓之物,神情很悲哀。他急忙派人去询问,原来是客居在外的读书人死在了邠州,将要埋葬在邻近的郊外,下葬时入殓的衣服和棺材都还没有备齐。范仲淹很惆怅,立即撤掉了宴席,给予了他们重金救济,让他们能完成这件丧事。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叹,有的人感动得流下眼泪。
注释
邠(bīn)州:古地名,在今陕西境内,在今陕西彬县。
罢:停止。
守:太守,这里名词活用为动词,指做太守。
暇日:闲暇的时候。
僚属:属下;属,下属的官史;部属。
置:置办。
举:举起。
觞(shāng):酒杯。
缞绖(cuī dié):丧服,此指穿着丧服。
具:工具。
营理:筹办。
公亟(jí)令询之:他(范仲淹)急忙派人去询问。
亟(jí):急忙。
询:询问。
之:代词他们,指筹办丧事的人。
乃:原来是。
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寓居:客居,寄居在外。
士人:读书人。
卒(zu):死。
殡:出丧。
賵(fèng)殓(liàn):下葬时入殓的衣服。
棺椁(guǒ):棺:棺材。 椁:棺材外面的套棺。
具:具备,完备。
怃(wǔ)然:失意的样子。然,…的样子。
彻:同“撤”,撤去。
赒(zhōu)给(jǐ):救济。
之:他们。
毕:结束,完毕。
泣:眼泪。
范仲淹在邠州做太守的时候,闲暇时带领下属官吏登上城楼置办酒宴,还没有举起酒杯,范仲淹就看见几个穿着丧服的人正在筹办装殓之物,神情很悲哀。他急忙派人去询问,原来是客居在外的读书人死在了邠州,将要埋葬在邻近的郊外,下葬时入殓的衣服和棺材都还没有备齐。范仲淹很惆怅,立即撤掉了宴席,给予了他们重金救济,让他们能完成这件丧事。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叹,有的人感动得流下眼泪。
注释
邠(bīn)州:古地名,在今陕西境内,在今陕西彬县。
罢:停止。
守:太守,这里名词活用为动词,指做太守。
暇日:闲暇的时候。
僚属:属下;属,下属的官史;部属。
置:置办。
举:举起。
觞(shāng):酒杯。
缞绖(cuī dié):丧服,此指穿着丧服。
具:工具。
营理:筹办。
公亟(jí)令询之:他(范仲淹)急忙派人去询问。
亟(jí):急忙。
询:询问。
之:代词他们,指筹办丧事的人。
乃:原来是。
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寓居:客居,寄居在外。
士人:读书人。
卒(zu):死。
殡:出丧。
賵(fèng)殓(liàn):下葬时入殓的衣服。
棺椁(guǒ):棺:棺材。 椁:棺材外面的套棺。
具:具备,完备。
怃(wǔ)然:失意的样子。然,…的样子。
彻:同“撤”,撤去。
赒(zhōu)给(jǐ):救济。
之:他们。
毕:结束,完毕。
泣:眼泪。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于令仪济盗成良
在《于令仪济盗成良》这个故事中,于令仪通过自己的言行来教诲周围的人,并且用宽厚的心去感化别人,甚至是盗贼。文章揭示的现实意义是,对于别人不能因一件事而下判断性的结论,要分析事件的原因,要有原谅和向善的心,这样就能赢得他人的尊敬。...
- 4
-
宋太宗学书
太宗朝,有王著者学右军(王羲之)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笔墨,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 ...
- 254
-
欧阳修不喜释氏
欧阳文忠公不喜释氏。士有谈佛事者,必正色视之,而公之幼子字“和尚”。或问:“公既不喜佛,而以和尚名子何也?”公曰:“所以贱之也,如今人以牛驴名小儿耳。”问者大笑,且伏公之辨也。...
- 981
-
苏洵二十七始发愤
眉山苏洵,少不喜学,壮年犹不知书,年二十七始发愤读书,举进士,又举茂才,皆不中,曰:“此未足为我学也。”焚其文,闭户读书,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嘉祐初,与二子轼、辙至京师,欧阳文忠公献其书于朝,士大夫争持其文,二子举进士亦皆在高第。于是,父子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
- 667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