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临泽国半荆榛,战伐年年鬼哭新。
一水晴波青翰舫,孤灯暮雨白纶巾。
何时壮志酬明主?几日浮生哭故人。
万里腾飞仍有路,莫愁四海正风尘。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登高远望见水乡遍地荆棘,连年征战闻新鬼哭泣悲鸣。
日乘青色画舫犁开太湖水,夜戴白色丝巾独对雨中灯。
叹何时抗清成功报效明主,悲几日无所作为哭悼亲朋。
放眼前方终有万里飞腾路,哪怕四海风尘弥漫罩征程。
注释
邵景说:名莓芬,字景说,明末诸生,与陈子龙、夏允彝等同为几社社员,为作者好友。张子退,名密轨,曾官南京兵部司务。
泽国:多水的地方,长江下游地区多湖泊,故称泽国。一般指长江以南地区。半荆榛(zhēn):大半已经荒废。荆榛,两种野生灌木。
鬼哭新:新鬼哭,因战乱而死的人很多。杜甫《对雪》诗:“战哭多新鬼。”
晴波:在阳光照耀下,水面波光粼粼。青翰舫(fǎng):船名,因船上鸟形雕饰,涂以青色,故名。
白纶(guān)巾:白色的纶巾。《晋书·谢万传》:“简文帝作相,召为抚军从事中郎,著白纶巾,鹤氅裘。”后代的文人喜欢戴白纶巾,并相沿为文人的代称。这里是作者自指。
酬:酬答,报效。明主:谓英明的君主,此指明朝皇帝。
浮生:人生一切无定,故言人活在世上曰浮生。故人:老朋友、老同事,这里指已牺牲的战友。
有路:喻指有出路,有希望。
风尘:指寇警戎马所至,风起尘扬,故云,比喻战乱。
登高远望见水乡遍地荆棘,连年征战闻新鬼哭泣悲鸣。
日乘青色画舫犁开太湖水,夜戴白色丝巾独对雨中灯。
叹何时抗清成功报效明主,悲几日无所作为哭悼亲朋。
放眼前方终有万里飞腾路,哪怕四海风尘弥漫罩征程。
注释
邵景说:名莓芬,字景说,明末诸生,与陈子龙、夏允彝等同为几社社员,为作者好友。张子退,名密轨,曾官南京兵部司务。
泽国:多水的地方,长江下游地区多湖泊,故称泽国。一般指长江以南地区。半荆榛(zhēn):大半已经荒废。荆榛,两种野生灌木。
鬼哭新:新鬼哭,因战乱而死的人很多。杜甫《对雪》诗:“战哭多新鬼。”
晴波:在阳光照耀下,水面波光粼粼。青翰舫(fǎng):船名,因船上鸟形雕饰,涂以青色,故名。
白纶(guān)巾:白色的纶巾。《晋书·谢万传》:“简文帝作相,召为抚军从事中郎,著白纶巾,鹤氅裘。”后代的文人喜欢戴白纶巾,并相沿为文人的代称。这里是作者自指。
酬:酬答,报效。明主:谓英明的君主,此指明朝皇帝。
浮生:人生一切无定,故言人活在世上曰浮生。故人:老朋友、老同事,这里指已牺牲的战友。
有路:喻指有出路,有希望。
风尘:指寇警戎马所至,风起尘扬,故云,比喻战乱。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该诗作于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时作者在太湖水师义军吴易部任参谋,在太湖舟中回忆起自己的朋友邵景说,忧国怀人,情难自禁,因而借诗抒情,寄给另一位朋友张子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该诗一破常格,入笔即叙自己登临太湖的感受。诗人来到太湖岸畔,大约是在夜间。这片义师聚居的水泽之乡,一年来遭受清军的多次围剿和争夺,已变得何其荒芜;岸畔的村墟,长满了荆棘和木丛;惨淡的夜色中,时时如闻几多新鬼的哀哭之声!“登临泽国半荆榛,战伐年年鬼哭新”,这就是诗人向九泉下的故人所倾诉的感慨——时局是严峻的,义师的再起,正处在艰难而悲壮的环境之中。这样开篇初读似乎显得突兀,其实正显示了志士间相忆相念的不同凡俗之风:诗人知道,此刻亡友英灵最关注的,应该就是神州陆沉的时局,而不是多愁善感的往事重提。
接着两句,向亡友描述自己的生活景象:“一水晴波青翰舫,孤灯暮雨白纶巾。”作为暮府参谋,诗人白天常常侍从吴易,乘坐青翰大船,出没于晴光潋滟的太湖,巡视各处的防御,筹划破敌之策;在傍晚的雨声中,则常常头戴白纶之巾,挑亮一盏油灯,孜孜研读兵书或谍报。两句所展现的景象,虽有朝幕、晴雨的不同,而诗人那少年参谋的奕奕风采,则因了“晴波”“孤灯”的烘托,“青翰舫”、“白纶巾”的映衬,便意态潇洒地凸现在了诗中,流露了能为抗清事业效力的深切自豪之情。不过,从形象表现来说,这对仗工整、情景如画的两句描绘,更显得气韵生动。
在诗人参与吴易幕府之前,便已经历过松江起兵和吴志葵、鲁之屿的攻打苏州之役。可痛的是,这些难忘的起兵,均在清军的残酷镇压下溃败。诗人的复明壮志未酬,先就目睹了许多反清志士前仆后继、喋血国门的壮烈情景。当这些情景重又浮现在眼前时,诗人戚然而悲、啸叹不已!“何时壮志酬明主,几日浮生哭故人”二句,正以突发的啸叹,震荡了全诗,表现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深切悲慨和痛苦。
但令诗人感到欣慰的是,此次义师的再起太湖,气象殊为壮观。沈泮、李势、周瑞、陈继等诸路义军,纷纷来聚,一时间声势大振。义师对付清兵,也采取了彼出我归、彼归我出的灵活战术,使敌寇只能望洋兴叹。接着便挥师东向,攻入嘉善、吴江,后“又与苏郡兵战于汾湖,斩获过当”(见王云所续《陈子龙年谱》,收《陈子龙诗集》)。这些振奋人心的喜讯,也是诗人急于告诉九泉之下的亡友的,并对抗清大业充满信心:总有一天,反清的义师将会如潜龙一样,破浪而起,腾飞在万里云天。
此诗在战伐鬼哭、孤灯暮雨的悲凉境界中几经盘折,终于在结尾化作了充满信心的高唱。一位处在艰难境地中的少年,虽然历尽悲苦,仍能有此乐观的战斗精神——这正是“湖海多豪气”的夏完淳的本色。
接着两句,向亡友描述自己的生活景象:“一水晴波青翰舫,孤灯暮雨白纶巾。”作为暮府参谋,诗人白天常常侍从吴易,乘坐青翰大船,出没于晴光潋滟的太湖,巡视各处的防御,筹划破敌之策;在傍晚的雨声中,则常常头戴白纶之巾,挑亮一盏油灯,孜孜研读兵书或谍报。两句所展现的景象,虽有朝幕、晴雨的不同,而诗人那少年参谋的奕奕风采,则因了“晴波”“孤灯”的烘托,“青翰舫”、“白纶巾”的映衬,便意态潇洒地凸现在了诗中,流露了能为抗清事业效力的深切自豪之情。不过,从形象表现来说,这对仗工整、情景如画的两句描绘,更显得气韵生动。
在诗人参与吴易幕府之前,便已经历过松江起兵和吴志葵、鲁之屿的攻打苏州之役。可痛的是,这些难忘的起兵,均在清军的残酷镇压下溃败。诗人的复明壮志未酬,先就目睹了许多反清志士前仆后继、喋血国门的壮烈情景。当这些情景重又浮现在眼前时,诗人戚然而悲、啸叹不已!“何时壮志酬明主,几日浮生哭故人”二句,正以突发的啸叹,震荡了全诗,表现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深切悲慨和痛苦。
但令诗人感到欣慰的是,此次义师的再起太湖,气象殊为壮观。沈泮、李势、周瑞、陈继等诸路义军,纷纷来聚,一时间声势大振。义师对付清兵,也采取了彼出我归、彼归我出的灵活战术,使敌寇只能望洋兴叹。接着便挥师东向,攻入嘉善、吴江,后“又与苏郡兵战于汾湖,斩获过当”(见王云所续《陈子龙年谱》,收《陈子龙诗集》)。这些振奋人心的喜讯,也是诗人急于告诉九泉之下的亡友的,并对抗清大业充满信心:总有一天,反清的义师将会如潜龙一样,破浪而起,腾飞在万里云天。
此诗在战伐鬼哭、孤灯暮雨的悲凉境界中几经盘折,终于在结尾化作了充满信心的高唱。一位处在艰难境地中的少年,虽然历尽悲苦,仍能有此乐观的战斗精神——这正是“湖海多豪气”的夏完淳的本色。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狱中上母书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 ...
- 748
-
遗夫人书
三月结缡,便遭大变,而累淑女,相依外家。未尝以家门衰,微见颜色。虽德曜齐眉,未可相喻。贤淑和孝,千古所难。不幸至今,吾又不得不 ...
- 496
-
绝句
扁舟明月两峰间,千顷芦花人未还;缥缈苍茫不可接,白云空翠洞庭山。...
- 2
-
婆罗门引·春尽夜
晚鸦飞去,一枝花影送黄昏。春归不阻重门。辞却江南三月,何处梦堪温?更阶前新绿,空锁芳尘。随风摇曳云,不须兰棹朱轮。只有梧桐枝上,留得三分。多情皓魄,怕明宵、还照旧钗痕。登楼望、柳外销魂。...
- 2
-
卜算子·秋色到空闺
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十二玉阑干,风动灯明灭。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
- 3
-
即事三首
复楚情何极,亡秦气未平。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
- 1
-
采桑子·片风丝雨笼烟絮
片风丝雨笼烟絮,玉点香球。 玉点香球,尽日东风不满楼。暗将亡国伤心事,诉与东流。 诉与东流,万里长江一带愁。...
- 24
-
一剪梅·咏柳
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金沟御水自西东,昨岁陈宫,今岁隋宫。往事思量一晌空,飞絮无情,依旧烟笼。长条短叶翠濛濛,才过西风,又过东风。...
- 2
-
烛影摇红·寓怨
辜负天工,九重自有春如海。佳期一梦断人肠,静倚银釭待。隔浦红兰堪采。上扁舟,伤心欸乃。梨花带雨,柳絮迎风,一番愁债。回首当年,绮楼 ...
- 764
-
别云间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山河 一作:河山)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 3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