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大家行略
大家事大母尽礼,大母亦善遇之,终身无间言。櫆幼时,犹及事大母。值清夜,大母倚帘帷坐,櫆侍在侧,大母念往事,忽泪落。櫆见大母垂泪,问何故,大母叹曰:“予不幸,汝祖中道弃予,汝祖没时,汝父才八岁。”回首见章大家在室,因指谓櫆曰:“汝父幼孤,以养以诲,俾至成人,以得有今日,章大家之力为多。汝年及长,则必无忘章大家。”时虽稚昧,见言之哀,亦知从旁泣。
大家自大父卒,遂表明。目虽无见,而操作不辍,槐七岁,与伯兄、仲兄从塾师在外庭读书。每隆冬,阴风积雪,或夜分始归,僮奴皆睡去,独大家煨炉以待。闻叩门,即应声策杖扶壁行,启门,且执手问曰:“书若熟否?先生曾朴责否?”即应以书熟,未曾朴责,乃喜。
大家垂白,吾家益贫,衣食不足以养,而大家之晚节更苦。呜呼!其可痛也夫。
(1)大家(gū):即“大姑”,古代女子的尊称。行略:人的品行概略,代指记叙死者生平的文体。
(2)先大父:对已故祖父的称呼。侧室:妾。
(3)丙子:此指1636年(崇祯九年)。
(4)来归:来嫁。归,女子出嫁。
(5)不育:没有养活,死了。
(6)无出:没有孩子。
(7)趣(cù):催促。使行:记她走,指劝她改嫁。
(8)童然:年幼无知的样子。
(9)即:倘若,如果。
(10)志:记。第二个“志”是“意愿”。夫子:旧时妻称丈夫。
(11)荷(hè):承受,表示感激。
(12)间(jiàn)言:嫌隙的语言。合不来的话。
(13)俾(bǐ):使。
(14)辍(chuò):停止。
(15)朴责:打骂。朴,同“扑”,打。
(16)垂白:头发将白,已近老年。垂,将近。
-
半野园图记
半野园者,故相国陈公说岩先生之别墅也。相国既没,距今十有余年,园已废为他室。而其中花木之荟萃,足以误日;栏槛之回曲,足以却暑雨 ...
- 973
-
送姚姬传南归序
古之贤人,其所以得之于天者独全,故生而向学,不待壮而其道已成。既老而后从事,则虽其极日夜之勤劬,亦将徒劳而鲜获。姚君姬传,甫弱 ...
- 596
-
游万柳堂记
昔之人贵极富溢,则往往为别馆以自娱,穷极土木之工,而无所爱惜。既成,则不得久居其中,偶一至焉而已,有终身不得至者焉。而人之得久 ...
- 54
-
息争
昔者孔子之弟子,有德行,有政事,有言语、文学,其鄙有樊迟,其狂有曾点。孔子之师,有老聃,有郯子,有苌弘、师襄,其故人有原壤,而 ...
- 346
-
论文偶记
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曹子桓、苏子由论文,以气为主,是矣。然气随神转,神浑则气灏,神远则气逸,神伟则气高,神变则气奇,神深 ...
- 114
-
无斋记
横目二足之民,瞀然不知无之足乐,而以有之为贵。有食矣,而又欲其精,有衣矣,而又欲其华;有宫室矣,而又欲其壮丽。明童艳女之侍于前 ...
- 882
-
游三游洞记
这篇散文作于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年),具体的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是作者游览了三游洞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
- 659
-
窦祠记
《窦祠记》是清代文学家刘大櫆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歌颂一名普通士卒勇于牺牲、保护城邑人民的功德事迹,又用了一半篇幅指斥那些平日养尊处优,大敌当前,只会开门迎揖的官僚们,并引出议论,“贵士而贱民”,无视百姓的辛苦流亡,百姓才会造反。结论为“亡明天下者,百姓也”,正是这籥记叙文的可取之处、深刻之处。...
- 322
-
樵髯传
《樵髯传》是清代文学家刘大櫆创作的一篇传。这篇传运用对话以表现人物的性格,运用细节描写以刻画人物的神态。通过樵髯少聪颖,广涉猎,而不肯穷尽其学,与里人弈棋,竟不肯为富家治病,恣情山水,欲遗弃世事等琐细事,表现樵髯狂逸之态,不羁之志,人物形象生动传神。这篇传纯用白描,不加褒贬,颇耐人寻味。...
- 761
-
张弘勋诗集序
《张弘勋诗集序》是清代刘大櫆写的一首散文。...
- 794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