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庆寺玉兰记
玉兰在佛殿下,凡二株,高数丈,盖二百年物。花开时,茂密繁多,望之如雪。虎丘亦有玉兰一株,为人所称。虎丘繁华之地,游人杂沓,花易得名,其实不及慧庆远甚。然非朱先生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久之,先生去,寺门昼闭,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余寓舍距慧庆一里许,岁丁亥春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时玉兰方开,茂密如曩时。余叹花之开谢,自有其时,其气机各适其所自然,原与人世无涉,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今虎丘之玉兰,意象渐衰,而在慧庆者如故,亦以见虚名之不足恃,而幽潜者之可久也。花虽微,而物理有可感者,故记之。
慧庆寺离阊门有四五里的距离,位置偏僻,附近很少有人居住。寺的西南面和北面,都是平坦的田野。康熙四十二年、四十三年之间,秀水朱彝尊先生租了几间僧人的住房,在这里著书立说。朱先生曾是旧时的太史官,很有名望,又是江苏巡抚宋公的贵客,宋公常常来登门拜访。于是苏州的上层人物由于巡府所看重的客人这层缘故,带着美酒佳肴来拜访的人络绎不绝,于是慧庆寺玉兰的名声,一时间大为著称。
玉兰栽在佛殿的下面,一共有两株,好几丈高,大概有两百多年了。花开时,花朵密集繁盛,看上去就像堆砌的白雪。虎丘山也有玉兰一株,历来被人们称道。虎丘是繁华的游览胜地,游客来往众多,所以那的玉兰花容易出名,其实远远不如慧庆寺的这两株。如果不是朱先生因有太史的名望而成为贵客的话,那么慧庆的玉兰,可能会没有人知道。过了很久,朱先生离开了,寺门白天也是关闭着,不再有人专为看花而来了。
我的寓所离慧庆寺一里多,康熙四十六年的初春二月,我白天闲来无事,独自在野外漫步,便敲开寺门进去。时值玉兰刚开,茂盛繁密与过去并无二样。我赞叹花开花落,自有一定的时节,开谢盛衰的气运机遇各自适应自身的自然规律,原本与人事无关,并不因人对它的知遇与否而决定它的盛衰与否。现在虎丘的玉兰,形神逐渐衰败了,而在慧庆寺的依然如故,由此也可见虚名是靠不住的,而幽居独处潜在厚实的却可以保持久远。花虽然轻微,而所寓含的事物盛衰的道理还有让人可以感悟的方面,所以作文记下来。
注释
阊(chāng)门:苏州城的西北门。
癸未: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甲申: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
朱竹垞(chá):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今嘉兴)人,清初文学家。著有《曝书亭集》。赁(lìn):租。
太史:古代史官称太史。朱彝尊曾被授检讨(史官的一种)之职,入史馆修明史。
宋公:宋荦,字牧仲,号漫堂,又号西陂。康熙年间(1662—1722)累擢江苏巡府,以清节著称,官至吏部尚书,能诗善画,诗与王士祯齐名。著有《西陂类稿》、《沧浪小志》、《绵津山人诗集》等。重客:贵客。
造:登门拜访。
虎丘:在苏州阊门外,为苏州游览胜地之一。相传吴王阖庐葬此,名胜古迹有虎丘塔、云岩寺、剑池、千云石等。
杂沓(tà):众多杂乱的样子。
丁亥: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
曩(nǎng):昔,以前。
气机:气运。
恃(shì):凭靠。
幽潜:指幽居避世。
物理:事物盛衰的道理。
作者从慧庆寺兰花的遭遇,感受到人世的道理,联想到那些庸劣者以地位权势而高举,俊杰者以不得其地势而埋没的现实,指出了“虚名之不足恃,而幽潜者之可久也”的道理,借写花来抒发自己内心的不平之气,更表现他努力发现美好事物的健康上进的热情。这不只是写了一个被压抑的狂士才子对于自然山水的感受,更写出“这一个”举世皆弃而又不甘消沉的灵魂。它并不是将读者引向宁静的福地洞天,而是促使人们积极向上,去作美的追求。
-
乙亥北行日记
六月初九日,自江宁渡江。先是浦口刘大山过余,要与同入燕;余以赀用不给,未能行。至是徐位三与其弟文虎来送;少顷,郭汉瞻、吴佑咸两 ...
- 515
-
与余生书
余生足下。前日浮屠犁支自言永历中宦者,为足下道滇黔间事。余闻之,载笔往问焉。余至而犁支已去,因教足下为我书其语来,去年冬乃得读 ...
- 209
-
醉乡记
昔众尝至一乡陬,颓然靡然,昏昏冥冥,天地为之易位,日月为之失明,目为之眩,心为之荒惑,体为之败乱。问之人:是何乡也?曰:酣适之 ...
- 43
-
河墅记
江北之山,蜿蜒磅礴,连亘数州,其奇伟秀丽绝特之区,皆在吾县。县治枕山而起,其外林壑幽深,多有园林池沼之胜。出郭循山之麓,而西北 ...
- 840
-
数峰亭记
余性好山水,而吾桐山水奇秀,甲于他县。吾卜居于南山,距县治二十余里,前后左右皆平岗,逶迤回合,层叠无穷,而独无大山;水则仅陂堰 ...
- 995
-
穷鬼传
《穷鬼传》是清代文学家戴名世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抒写当年曾附于韩愈的“穷鬼”如今又附于“被褐先生”(戴名世自称),遂使之“穷于言”、“穷于行”、“穷于辩”、“穷于才”、“穷于交游”,以致召笑取侮,“不容于天下”。...
- 334
-
先世遗事记
《先世遗事记》是清代文学家戴名世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先交代了自己祖上的背景。然后由于佃户挖出的不义之财而引出的故事,说明了“有无望之福者,必有无望之祸”的道理,使人从主人公的行为美看到主人公的心灵美。文章运用事实说话的写作方法,用人物的实际行动表现人物,由点到面,使文章既完整又深刻。...
- 613
-
田字说
《田字说》是清代文学家戴名世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首先写自己细致观察农民一年四季胝手胼足的辛苦劳动,并对农业劳动的重要有着充分的认识。从第二段起,他列举儒家经典,证明当政者和学者们都重视田家的劳动。最后说到自己,表面上说自己迂钝,“人之情,世之态,皆不习也”,实质上表示宁可洁身自好归庐种田,也不愿意迎合统治者同他们同流合污。...
- 210
-
鸟说
《鸟说》是清代文学家戴名世创作的一篇散文。这是一篇寓言式的作品。文中借小鸟的遭遇言世路之凶险,末段简洁的议论,暗藏锋镝,寓深意于文字之外,颇能发人深思。文章以三言两语,写小鸟的声色神情,宛然毕肖,表现了作者长于以白描手法状物绘形的特点。这篇散文简洁明快,亲切自然;发人生思,令人感叹。...
- 840
-
盲者说
《盲者说》是清代文学家戴名世的一篇散文,出自《南山集》。这篇文章文辞简明扼要,笔墨生动,对桐城派的文章有一定影响。作者的用意是借盲者之言,悲吊世人。...
- 722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