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山之高三章

张玉娘 〔宋代〕
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我心悄悄。

采苦采苦,于山之南。忡忡忧心,其何以堪!

汝心金石坚,我操冰雪洁。拟结百岁盟,忽成一朝別。朝云暮雨心去来,千里相思共明月。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山的高峻,使悄然升起的月亮显得小了。初升的明月虽然显得小,却是多么皎洁。我所思念的人在远方,一日见不到他,我的心十分孤独寂寞。
  在高山的南面采苦菜,采苦菜。我是如此忧愁,该怎么忍受这种思念之情啊?
  你的意志像金石样坚硬,我的情操如冰霜一般纯洁。我们本准备订结百年好合的盟约,忽然间一朝分别,思念之情如同晨晚的云雨在心头来回翻腾,寄托千里相思只能面对同一轮明月。
注释
“月之小”二句:典出《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一日不见:典出《诗经·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心悄悄:典出《诗经·邶风·柏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悄悄,忧思的样子。
“采苦”句:典出《诗经·唐风·采苓》:“采苦采苦,首阳之下。”苦,即荼,苦菜。
“忡(chōng)忡”句:典出《诗经·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汝心”二句:意谓两人爱情坚如金石,节操洁白如冰雪。
“朝(zhāo)云”句:化用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千里”句:化用苏轼《水调歌头·中秋》的“千里共婵娟”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山之高三章》为张玉娘因思念沈佺而作。张玉娘和沈佺青梅竹马,沈佺随叔父游京求学赴试达三年之久,由此带来的相思之苦深深地折磨着张玉娘,于是她写下了众多的诗篇来抒写相思之情,其中即有《山之高三章》。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这首诗一共三章,运用比兴手法,抒发了诗人的相思和忧愁,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忠贞。首章先写景,再由景及人,抒写月光下多情女子热烈眷念满怀忧愁的情绪;次章描写采苦菜的情景,表现了相思的痛苦和对爱情的忧虑;末章运用典故进一步表达诗人对美好婚姻的执着追求,揭示诗歌主题。全诗脉络清晰,结构紧凑,音韵凄美,于平淡中见深情,极具艺术魅力。
  第一章表达了女主人公的思恋之情。这里的比兴运用非常新巧、自然。山峰屹立峻高,月出山谷光明而皎洁。由景及人,女主人公想念被高山阻在远道的心上人而不见,使得她无限忧愁。忧心悄悄,写出了月光下多情女子热烈眷念、满怀忧愁的情绪。元代欧阳玄读到这里,不禁抚儿惊叹其可与《召南·草虫》媲美。
  第二章描写女主人公采苦菜的情景。诗人环顾满山苦菜,映目都是伤心物,触景伤情,殊不知此时人比苦菜还苦。“忡忡忧心”一语,表达了女诗人忧虑不安的心情。
  第三章是男女青年忠于爱情的呼声,是对美好的婚姻的执着追求,是推心置腹的表白。“金石坚”,“冰雪洁”,信哲旦旦,心心相印,海枯石烂,永不变心,真切地吐露了“千里相思”的恋情,集中地表现了诗人深笃于爱情的忠贞。“朝云暮雨心去来”一句用典故来进一步表达与爱人心心相印的感情。最后“千里相思共明月”一句,揭示了全诗主题。
  全诗三章,每章换韵,脉络清晰,结构紧凑,音韵凄美,语音上的和谐、优美使这首诗韵味十足,“高山明月”等词语的巧妙运用,于平淡中见深情,极具艺术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张玉娘
张玉娘(1250 ~1277),字若琼,自号一贞居士,处州松阳(今浙江松阳)人。南宋女词人。出身仕宦世家。自幼聪慧异常,工女红,好读书,过目成诵。擅诗词,时人以汉班昭比之。她自幼饱学,敏慧绝伦,诗词尤得风人体。与李清照、朱淑真、吴淑姬并称“宋代四大女词人”。
您可能感兴趣...
  • 忆秦娥·咏雪

    天幂幂。彤云黯淡寒威作。寒威作。琼瑶碎剪,乘风飘泊。佳人应自嫌轻薄。乱将素影投帘幕。投帘幕。不禁清冷,向谁言着。...

    1
  • 春残

    帘外落花万点,枝头啼鸟一声。唤转枕边春梦,倚兰终日凝情。...

    1
  • 从军行

    三十遴骁勇,从军事北荒。流星飞玉弹,宝剑落秋霜。书角吹杨柳,金山险马当。长驱空朔漠,驰捷报明王。...

    0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