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过梁山泊,有渔翁织芦花为被,仆尚其清,欲易之以绸者。翁曰:君尚吾清,愿以诗输之。遂赋,果却绸。
采得芦花不涴尘,翠蓑聊复藉为茵。
西风刮梦秋无际,夜月生香雪满身。
毛骨已随天地老,声名不让古今贫。
青绫莫为鸳鸯妒,欸乃声中别有春。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我经过梁山泊,有个渔翁编织芦花当作被子,我喜欢芦花被的清香,想要用绸缎被子来换取这条芦花被。渔翁说:“您喜欢我这芦花被的清香.请用你的诗来换取(芦花被)吧。”于是写下这首诗,(渔翁)果然退回了绸缎被子。
采来的芦花没有沾染尘土,姑且用蓑衣作为坐席。
西风吹着我入睡,梦里都是一派天高气爽的秋色,月夜之中,身上披满洁白如雪的芦花,感觉香气扑鼻。
渔翁年纪已老,但他高洁脱俗的名声却不亚于古今高洁的贫士。
绣满鸳鸯的青绫被不要妒恨主人要拿你来换取芦花被啊,因为在芦花被中别有另一番春意。
注释
①梁山泊:湖名,在山东省梁山县东北。
②尚:看重。
③输:原指交出,此指交换。
④涴(wò [6] ):泥沾在器物上。
⑤翠蓑:绿色的蓑衣。
⑥聊复:姑且。
⑦藉为茵:垫作褥子。
⑧雪满身:指芦花被洁白如雪。
⑨毛骨:既指芦秆已干枯,又指诗人虽然年纪渐老,清白的名声却不亚于古今高洁的贫士。
⑩青绫:青色的绫绢。
⑪鸳鸯:绣在绫绢上的鸳鸯图案。
⑫欸(ǎi)乃:摇橹声。柳宗元《渔翁》诗:“烟销日出不见人,款乃一声山水绿。”
我经过梁山泊,有个渔翁编织芦花当作被子,我喜欢芦花被的清香,想要用绸缎被子来换取这条芦花被。渔翁说:“您喜欢我这芦花被的清香.请用你的诗来换取(芦花被)吧。”于是写下这首诗,(渔翁)果然退回了绸缎被子。
采来的芦花没有沾染尘土,姑且用蓑衣作为坐席。
西风吹着我入睡,梦里都是一派天高气爽的秋色,月夜之中,身上披满洁白如雪的芦花,感觉香气扑鼻。
渔翁年纪已老,但他高洁脱俗的名声却不亚于古今高洁的贫士。
绣满鸳鸯的青绫被不要妒恨主人要拿你来换取芦花被啊,因为在芦花被中别有另一番春意。
注释
①梁山泊:湖名,在山东省梁山县东北。
②尚:看重。
③输:原指交出,此指交换。
④涴(wò [6] ):泥沾在器物上。
⑤翠蓑:绿色的蓑衣。
⑥聊复:姑且。
⑦藉为茵:垫作褥子。
⑧雪满身:指芦花被洁白如雪。
⑨毛骨:既指芦秆已干枯,又指诗人虽然年纪渐老,清白的名声却不亚于古今高洁的贫士。
⑩青绫:青色的绫绢。
⑪鸳鸯:绣在绫绢上的鸳鸯图案。
⑫欸(ǎi)乃:摇橹声。柳宗元《渔翁》诗:“烟销日出不见人,款乃一声山水绿。”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整体鉴赏
全诗紧扣“芦花被”的“清”与“香”来抒情言志。序文中“仆尚其清”四字。明确表达了诗人以锦缎换芦花被的真实动因。一个“清”字,具有双重意蕴。既指洁白清纯而颇含淡淡香味的芦花被;又指渔翁远避世俗、自食其力、虽清贫但雅洁的高尚情操,此乃诗人所“尚”渔翁之处。
首联“采得芦花不浣尘,翠蓑聊复藉为茵”。第一句便突出芦花一尘不染的清纯特征,隐寓着诗人“尚清”的思想情结。诗人将渔翁用芦叶编织成的青翠的蓑衣铺垫在船舱内当作褥子,他躺在这条没有尘埃的褥子上,盖着一尘不染、松软如绵的芦花被,似乎觉得自身也通体洁净起来。
颔联“西风刮梦秋无际,夜月生香雪满身”,进一步描写诗人身盖芦花被神奇美妙的感受。在古典诗文中,“西风”这个意象给人的感觉总是萧瑟凄凉的。然而,在贯云石笔下的“西风”,此刻却似乎平添了一分温馨与多情。“西风”不但没有“刮”凉诗人的心境,反而将他温柔地“刮”进了秋高气爽、寥廓无垠、晶莹澄澈的美妙梦境中去了。在夜月清辉的朗照下,诗人拥盖着洁白松软的芦花被,闻着其中散发出来的淡淡的芦花清香,他已完全融化在如此纯净香美的世界里了。“西风刮梦秋无际”,既是直接写天地的辽阔,也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心胸的豁达。“夜月生香雪满身”,实写芦花被一尘不染的清香,也比喻纯洁无瑕人品的可贵。它既是对渔翁高洁美德的赞扬,又是对自身追求高洁情操的写照。诗人置身于这似梦非梦的纯美世界里,驾着“西风”梦游于寥廓的天空。尽情地享受着芦花的清香,真是无与伦比的人生之乐。
颈联“毛骨已随天地老,声名不让古今贫”,这二句采用的是双关、拟人的手法。“毛骨”之“老”,是实写芦苇已干枯,又是喻指渔翁年纪已老,但他虽清贫但高洁的名声却不亚于古今高洁的贫士。诗人由芦花被想到“毛骨已随天地老”的芦苇,又由芦苇之“老”想到饱经风霜的年迈渔翁,进而想到他“声名不让古今贫”的淡泊、高洁、质朴。这就是诗人所要歌颂与追慕的美好情操与人格。
尾联“青绫莫为鸳鸯妒,欸乃声中别有春”。诗人宕开一笔,极富幽默情调地安慰绣满鸳鸯的“青绫”(锦缎)说:你不要妒恨主人当初拿你来交换芦花被的举动啊,因为在芦花被中饱含着渔翁淡泊的隐逸生活与高洁的思想情操,这就是我所向往与追慕的人生境界啊。从这一拟人化的劝慰中。更见出诗人厌浊尚清、矢志隐逸的执着人生态度。“欸乃声中别有春”句,化用柳宗元《渔翁》诗:“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增添了浓厚的隐逸情趣。诗人通过与渔翁的接触,又通过拥盖芦花被美妙神奇的感受,写出了尘世间的富贵荣华不足羡慕。只有像渔翁那样无拘无柬地出没于江湖、驰骋于天地之间的隐逸生活,才是人生最理想最美好的归宿。这或许是诗人决意弃官的原因吧,也是诗人后来隐居杭州至死不仕的原因吧。诗人以“欸乃声中别有春”收尾,情思悠悠,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令人回味无穷。
该诗写作者以诗换芦花被事。借芦花的清香洁白,抒写作者蔑视富贵功名的高洁胸怀,语言清新雅洁,确是一首好诗。
名家点评
上海古典文学学会理事刘明浩《宋元诗观止》:语言清新雅洁,颇蕴谐奇之趣 [5] 。
全诗紧扣“芦花被”的“清”与“香”来抒情言志。序文中“仆尚其清”四字。明确表达了诗人以锦缎换芦花被的真实动因。一个“清”字,具有双重意蕴。既指洁白清纯而颇含淡淡香味的芦花被;又指渔翁远避世俗、自食其力、虽清贫但雅洁的高尚情操,此乃诗人所“尚”渔翁之处。
首联“采得芦花不浣尘,翠蓑聊复藉为茵”。第一句便突出芦花一尘不染的清纯特征,隐寓着诗人“尚清”的思想情结。诗人将渔翁用芦叶编织成的青翠的蓑衣铺垫在船舱内当作褥子,他躺在这条没有尘埃的褥子上,盖着一尘不染、松软如绵的芦花被,似乎觉得自身也通体洁净起来。
颔联“西风刮梦秋无际,夜月生香雪满身”,进一步描写诗人身盖芦花被神奇美妙的感受。在古典诗文中,“西风”这个意象给人的感觉总是萧瑟凄凉的。然而,在贯云石笔下的“西风”,此刻却似乎平添了一分温馨与多情。“西风”不但没有“刮”凉诗人的心境,反而将他温柔地“刮”进了秋高气爽、寥廓无垠、晶莹澄澈的美妙梦境中去了。在夜月清辉的朗照下,诗人拥盖着洁白松软的芦花被,闻着其中散发出来的淡淡的芦花清香,他已完全融化在如此纯净香美的世界里了。“西风刮梦秋无际”,既是直接写天地的辽阔,也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心胸的豁达。“夜月生香雪满身”,实写芦花被一尘不染的清香,也比喻纯洁无瑕人品的可贵。它既是对渔翁高洁美德的赞扬,又是对自身追求高洁情操的写照。诗人置身于这似梦非梦的纯美世界里,驾着“西风”梦游于寥廓的天空。尽情地享受着芦花的清香,真是无与伦比的人生之乐。
颈联“毛骨已随天地老,声名不让古今贫”,这二句采用的是双关、拟人的手法。“毛骨”之“老”,是实写芦苇已干枯,又是喻指渔翁年纪已老,但他虽清贫但高洁的名声却不亚于古今高洁的贫士。诗人由芦花被想到“毛骨已随天地老”的芦苇,又由芦苇之“老”想到饱经风霜的年迈渔翁,进而想到他“声名不让古今贫”的淡泊、高洁、质朴。这就是诗人所要歌颂与追慕的美好情操与人格。
尾联“青绫莫为鸳鸯妒,欸乃声中别有春”。诗人宕开一笔,极富幽默情调地安慰绣满鸳鸯的“青绫”(锦缎)说:你不要妒恨主人当初拿你来交换芦花被的举动啊,因为在芦花被中饱含着渔翁淡泊的隐逸生活与高洁的思想情操,这就是我所向往与追慕的人生境界啊。从这一拟人化的劝慰中。更见出诗人厌浊尚清、矢志隐逸的执着人生态度。“欸乃声中别有春”句,化用柳宗元《渔翁》诗:“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增添了浓厚的隐逸情趣。诗人通过与渔翁的接触,又通过拥盖芦花被美妙神奇的感受,写出了尘世间的富贵荣华不足羡慕。只有像渔翁那样无拘无柬地出没于江湖、驰骋于天地之间的隐逸生活,才是人生最理想最美好的归宿。这或许是诗人决意弃官的原因吧,也是诗人后来隐居杭州至死不仕的原因吧。诗人以“欸乃声中别有春”收尾,情思悠悠,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令人回味无穷。
该诗写作者以诗换芦花被事。借芦花的清香洁白,抒写作者蔑视富贵功名的高洁胸怀,语言清新雅洁,确是一首好诗。
名家点评
上海古典文学学会理事刘明浩《宋元诗观止》:语言清新雅洁,颇蕴谐奇之趣 [5] 。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该诗作于元仁宗延佑初年(1314)以后。该年秋天,贯云石辞官后南游,途经梁山泊。他看到当地人民用芦花絮成被子,光亮柔软,洁白晶莹,十分喜爱。贯云石找到一个渔翁,想买他的芦花被。岂料这渔翁也并非等闲之人,也许和贯云石一样,是一个归隐的高洁之士,并且知道贯云石其人和他的诗名,于是要贯云石用诗来换芦花被。贯云石略加思索后,便吟出了《芦花被》一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芦花被》是元代散曲作家贯云石所创作的一首诗。
该诗上半段写景,下半段写人,但全诗句句不离“芦花被”。整首诗,表面上句句写芦花被,仔细吟咏,亦是句句写渔夫,同时每句也都关乎着作者自己。全诗既未脱离芦花被这个主题,又应时应景,满足了渔夫的请求,同时还巧妙、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的心意。
该诗上半段写景,下半段写人,但全诗句句不离“芦花被”。整首诗,表面上句句写芦花被,仔细吟咏,亦是句句写渔夫,同时每句也都关乎着作者自己。全诗既未脱离芦花被这个主题,又应时应景,满足了渔夫的请求,同时还巧妙、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的心意。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寿阳曲·新秋至
新秋至,人乍别,顺长江水流残月。悠悠画船东去也!这思量起头儿一夜。...
- 3
-
红绣鞋·欢情
《红绣鞋·欢情》是元代散曲家贯云石所创作的一首小令。这首曲写青年男女夜半幽会的情态,大胆而不淫秽,把炽热甜蜜的欢情与担惊受怕的心理,刻画得细腻而又逼真,表现了青年男女对爱情幸福的大胆追求。此曲用笔大胆,描写率直,俗曲民歌的使用,通俗的用语,大量动词的重叠、顶针格的运用,都体现了民歌的特点。...
- 8
-
塞鸿秋·代人作
战西风遥天几点宾鸿至,感起我南朝千古伤心事。展花笺欲写几句知心事,空教我停霜毫半晌无才思。往常得兴时,一扫无瑕疵。今日个病恹恹刚写下两个相思字。...
- 2
-
清江引·弃微名去来心快哉
弃微名去来心快哉,一笑白云外。知音三五人,痛饮何妨碍?醉袍袖舞嫌天地窄。...
- 555
-
清江引·竞功名有如车下坡
竞功名有如车下坡,惊险谁参破?昨日玉堂臣,今日遭残祸。争如我避风波走在安乐窝!...
- 871
-
清江引·惜别
湘云楚雨归路杳,总是伤怀抱。江声搅暮涛,树影留残照,兰舟把愁都载了。 若还与他相见时,道个真传示:不是不修书,不是无才思,绕清江买不得天样纸!...
- 4
-
红绣鞋·痛饮
《红绣鞋·痛饮》是元代散曲作家贯云石所作的一首散曲。这首散曲通篇均为夸诞的豪语,既表现了“痛饮”的狂态,也倾泻了作者愤世嫉俗的深慨。...
- 737
-
金字经·泪溅描金袖
泪溅描金袖,不知心为谁?芳草萋萋人未归。期,一春鱼雁稀。人憔悴,愁堆八字眉。...
- 515
-
清江引·狂风一春十占九
狂风一春十占九,摇撼花枝瘦。沙摧杏脸愁,土蚀桃腮皱。阑珊了一株金线柳。...
- 864
-
寿阳曲·鱼吹浪
《寿阳曲·鱼吹浪》是元代贯云石创作的一首散曲。此曲描写钱塘江潮起的胜景和杭州百姓八月中旬观潮的热闹场面。开头三句写观潮背景,甜美静谧;后两句写观潮,以玉人卷帘作结。笔调细腻轻快,于闹中取静,创意新颖。...
- 726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