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荷叶荷花当数初秋大明湖上的最好。水兰舟有如穿行于“红妆翠盖”之间,真是江山如画,人更风流。
畅游的欢乐已成往事,而今与故人远隔千里,只能共照一轮明月,遥寄相思,三年来浪费了许多的大好时光。想借“一尊白酒”以“ 寄离愁”。桥下的流水倒是善解人意,殷情传情,怎奈路途遥远,何时才能将这离愁寄到东州呢?
注释
李辅之:李天翼,字辅之,固安(今属河北省)人。齐州:治所在今山东济南。 济源:今属河南省。
大明湖:在山东济南市西北。明时湖面占府治三分之一。后积土淤垫,湖面大为缩小。
红妆翠盖:指荷花荷叶。 木兰舟:用木兰树之木材造的船。
三年:词人到河朔三年。孤负:同辜负。
东州:代指济南。
荷叶荷花当数初秋大明湖上的最好。水兰舟有如穿行于“红妆翠盖”之间,真是江山如画,人更风流。
畅游的欢乐已成往事,而今与故人远隔千里,只能共照一轮明月,遥寄相思,三年来浪费了许多的大好时光。想借“一尊白酒”以“ 寄离愁”。桥下的流水倒是善解人意,殷情传情,怎奈路途遥远,何时才能将这离愁寄到东州呢?
注释
李辅之:李天翼,字辅之,固安(今属河北省)人。齐州:治所在今山东济南。 济源:今属河南省。
大明湖:在山东济南市西北。明时湖面占府治三分之一。后积土淤垫,湖面大为缩小。
红妆翠盖:指荷花荷叶。 木兰舟:用木兰树之木材造的船。
三年:词人到河朔三年。孤负:同辜负。
东州:代指济南。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据元好问《济南行记》记载,蒙古太宗七年乙未(1235年)秋七月,“以故人李君辅之之故”而至济南,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次年三、四月间,元好问游泰安,道出济南,又与辅之欢聚。此词作于1238年,词人携家自山东回归故里经济源时。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该词上片是回忆畅游大明湖的情景。当时正是“新秋”,湖上荷花初展娇容,绿叶田田,一如翠盖。该词以“荷叶荷花”起调,抓住了当时大明湖上“新秋”的景物特征,与《济南行记》正合。第三句以“红妆”应“荷花”,以“翠盖”应“荷叶”,再点大明湖新秋景色,可知前次欢游印象之深;“木兰舟”则写到游人,其间当有元、李二人之舟。“木兰舟”点缀于“红妆”“翠盖”之间,使整个湖面变得更加妖娆多姿。而词人写景的美好,也正是为了写人的风流,因而上片结句说:“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风流人物,指自己与李辅之等文人雅士。这两句,“江山”与“人物”并写,总结上片。从“如画里”、“更风流”两个词组上,可以看到作者对此游的得意。
词的下片,一反上片欢聚融洽的气氛,转写与李辅之的分别和作者所寄予的深沉的怀念。“千里故人千里月”和“孤负欢游”,显然是写分离。“千里”,极言相距之远。“三年”则明确点出与李辅之分别时间之长。从丙申济南相会顺推至第三个年头,即为戊戌(1238年)。戊戌盖为该词的写作时间。这时作者正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太原,与济南相隔更远,故词中用“千里”形容之,而辅之的和词中,也有“无穷烟水里,何处认并州”句,显然辅之写和词时,作者已远在“并州”(太原)了。遗山对辅之的思念之情,离别之愁,无以表达,乃浮想联翩,竟想借“一尊白酒”来“寄离愁”,但桥下的流水,尽管殷勤,怎奈路程遥远,何时才能将这“离愁”“寄”到“东州”呢?作者通过这样一种假想的“尊酒寄离愁”的行动,把对辅之的思念之情深刻而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借流水寄言、寄泪以表达思念之情,不乏先例。李白《秋浦歌》之一说:“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否?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苏轼《江城子·别徐州》有“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作者则是借流水以寄送满含着“离愁”的“一尊白酒”,虽笔法略似前人,但婉转绸缪,实有过之。
全词以情取胜,表达的感情是纯真的。既有团聚的欢快,也有天各一方的离愁。欢快与离愁,皆出于纯真。在表现形式上,全词用笔自然纯朴。从整体结构上看,上片回忆与友人的欢聚,其景其情,均秉笔直书,无一假借;下片写分别之后的思念,娓娓而谈,不动声色,却深情厚谊,溢于言表。两片所写,既不同时,又不同地,时隔三年,人距千里,却以真挚的友情,一线贯通,遂使两片之问,浑然无迹。从该词造句上看,全词字句,略无藻饰,更无矫揉造作楚楚作态之处。这种形式上的自然纯朴,与词中所包含的纯真友情,表里一致,相辅相成,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词的下片,一反上片欢聚融洽的气氛,转写与李辅之的分别和作者所寄予的深沉的怀念。“千里故人千里月”和“孤负欢游”,显然是写分离。“千里”,极言相距之远。“三年”则明确点出与李辅之分别时间之长。从丙申济南相会顺推至第三个年头,即为戊戌(1238年)。戊戌盖为该词的写作时间。这时作者正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太原,与济南相隔更远,故词中用“千里”形容之,而辅之的和词中,也有“无穷烟水里,何处认并州”句,显然辅之写和词时,作者已远在“并州”(太原)了。遗山对辅之的思念之情,离别之愁,无以表达,乃浮想联翩,竟想借“一尊白酒”来“寄离愁”,但桥下的流水,尽管殷勤,怎奈路程遥远,何时才能将这“离愁”“寄”到“东州”呢?作者通过这样一种假想的“尊酒寄离愁”的行动,把对辅之的思念之情深刻而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借流水寄言、寄泪以表达思念之情,不乏先例。李白《秋浦歌》之一说:“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否?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苏轼《江城子·别徐州》有“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作者则是借流水以寄送满含着“离愁”的“一尊白酒”,虽笔法略似前人,但婉转绸缪,实有过之。
全词以情取胜,表达的感情是纯真的。既有团聚的欢快,也有天各一方的离愁。欢快与离愁,皆出于纯真。在表现形式上,全词用笔自然纯朴。从整体结构上看,上片回忆与友人的欢聚,其景其情,均秉笔直书,无一假借;下片写分别之后的思念,娓娓而谈,不动声色,却深情厚谊,溢于言表。两片所写,既不同时,又不同地,时隔三年,人距千里,却以真挚的友情,一线贯通,遂使两片之问,浑然无迹。从该词造句上看,全词字句,略无藻饰,更无矫揉造作楚楚作态之处。这种形式上的自然纯朴,与词中所包含的纯真友情,表里一致,相辅相成,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 ...
- 915
-
临江仙·江绕黄陵春庙闲
江绕黄陵春庙闲,娇莺独语关关。满庭重叠绿苔斑。阴云无事,四散自归山。箫鼓声稀香烬冷,月娥敛尽弯环。风流皆道胜人间。须知狂客,判死为 ...
- 346
-
临江仙·秦楼不见吹箫女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馀上苑风光。粉英含蕊自低昂,东风恼我,才发一衿香。琼窗梦□留残月,当年得恨何长。碧阑干外映垂杨,暂时想见,如梦懒思量。...
- 2
-
临江仙·庭空客散人归后
庭空客散人归后,画堂半掩珠帘。林风淅淅夜厌厌。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金窗力困起还慵。一声羌笛,惊起醉 ...
- 776
-
临江仙·鸣珂碎撼都门晓
鸣珂碎撼都门晓,旌幢拥下天人。马摇金辔破香尘。壶浆盈路,欢动一城春。扬州曾是追游地,酒台花径仍存。凤箫依旧月中闻。荆王魂梦,应认岭头云。...
- 4
-
临江仙·披袍窣地红宫锦
披袍窣地红宫锦,莺语时啭轻音。碧罗冠子稳犀簪,凤凰双飐步摇金。 肌骨细匀红玉软,脸波微送春心。娇羞不肯入鸳衾,兰膏光里两情深。...
- 1
-
临江仙·落拓江湖常载酒
落拓江湖常载酒,十年重见云英,依然绰约掌中轻。灯前才一笑,偷解砑罗裙。薄幸萧郎憔悴甚,此身终负卿卿。姑苏城上月黄昏。绿窗人去住,红 ...
- 256
-
临江仙·戍云南江陵别内
楚塞巴山横渡口,行人莫上江楼。征骖去棹两悠悠。相看临远水,独自上孤舟。却羡多情沙上鸟,双飞双宿河洲。今宵明月为谁留。团团清影好,偏 ...
- 637
-
临江仙·忆旧
千古武陵溪上路,桃花流水潺潺。可怜仙契剩浓欢。黄鹏惊梦破,青鸟唤春还。回首旧游浑不见,苍烟一片荒山。玉人何处倚阑干。紫箫明月底,翠袖暮天寒。...
- 6
-
临江仙·寄严荪友
别后闲情何所寄,初莺早雁相思。如今憔悴异当时,飘零心事,残月落花知。生小不知江上路,分明却到梁溪。匆匆刚欲话分携,香消梦冷,窗白一 ...
- 877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