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答朱载言书

李翱 〔唐代〕
  某顿首。足下不以某卑贱无所可,乃陈词屈虑,先我以书,且曰:“馀之艺及心,不能弃于时,将求知者。问谁可,则皆曰其李君乎。”告足下者过也,足下因而信之又过也。果若来陈,虽道德备具,犹不足辱厚命,况如某者,多病少学,其能以此堪足下所望博大而深宏者耶?虽然,盛意不可以不答,故敢略陈其所闻。
  盖行己莫如恭,自责莫如厚,接众莫如宏,用心莫如直,进道莫如勇,受益莫如择友,好学莫如改过,此闻之于师者也。相人之术有三,迫之以利而审其邪正,设之以事而察其厚薄,问之以谋而观其智与不才,贤不肖分矣,此闻之于友者也。列天地,立君臣,亲父子,别夫妇,明长幼,浃朋友,《六经》之旨也。浩浩乎若江海,高乎若邱山,赫乎若日火,包乎若天地,掇章称咏,津润怪丽,《六经》之词也。创意造言,皆不相师。故其读《春秋》也,如未尝有《诗》也;其读《诗》也,如未尝有《易》也;其读《易》也,如未尝有《书》也;其读屈原、庄周也,如未尝有《六经》也。故义深则意远,意远则理辩,理辩则气直,气直则辞盛,辞盛则文工。如山有恒、华、嵩、衡焉,其同者高也,其草木之荣,不必均也。如渎有淮、济、河、江焉,其同者出源到海也,其曲直浅深、色黄白,不必均也。如百品之杂焉,其同者饱于腹也,其味咸酸苦辛,不必均也。此因学而知者也,此创意之大归也。
  天下之语文章,有六说焉:其尚异者,则曰文章辞句,奇险而已;其好理者,则曰文章叙意,苟通而已;其溺于时者,则曰文章必当对;其病于时者,则曰文章不当对;其爱难者,则曰文章宜深不当易;其爱易者,则曰文章宜通不当难。此皆情有所偏,滞而不流,未识文章之所主也。义不深不至于理,言不信不在于教劝,而词句怪丽者有之矣,《剧秦美新》、王褒《僮约》是也;其理往往有是者,而词章不能工者有之矣,刘氏《人物表》、王氏《中说》、俗传《太公家教》是也。古之人能极于工而已,不知其词之对与否、易与难也。《诗》曰:“忧心悄悄,愠于群小。”此非对也。又曰:“遘闵既多,受侮不少。”此非不对也。《书》曰:“朕堲谗说殄行,震惊朕师。”《诗》曰:“菀彼柔桑,其下侯旬,捋采其刘,瘼此下人。”此非易也。《书》曰:“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 《诗》曰:“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旋兮。”此非难也。学者不知其方,而称说云云,如前所陈者,非吾之敢闻也。《六经》之后,百家之言兴,老聃、列御寇、庄周、鹖冠、田穰苴、孙武、屈原、宋玉、孟子、吴起、商鞅、墨翟、鬼谷子、荀况、韩非、李斯、贾谊、枚乘、司马迁、相如、刘向、扬雄,皆足以自成一家之文,学者之所师归也。故义虽深,理虽当,词不工者不成文,宜不能传也。文理义三者兼并,乃能独立于一时,而不泯灭于后代,能必传也。仲尼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子贡曰:“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此之谓也。陆机曰:“怵他人之我先。”韩退之曰:“唯陈言之务去。”假令述笑哂之状曰“莞尔”,则《论语》言之矣;曰“哑哑”,则《易》言之矣;曰“粲然”,则谷梁子言之矣;曰“攸尔”,则班固言之矣;曰“冁然”,则左思言之矣。吾复言之,与前文何以异也?此造言之大归也。
  吾所以不协于时而学古文者,悦古人之行也。悦古人之行者,爱古人之道也。故学其言,不可以不行其行;行其行,不可以不重其道;重其道,不可以不循其礼。古之人相接有等,轻重有仪,列于《经》《传》,皆可详引。如师之于门人则名之,于朋友则字而不名,称之于师,则虽朋友亦名之。子曰“吾与回言”,又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又曰“若由也不得其死然”,是师之名门人验也。夫子于郑兄事子产,于齐兄事晏婴平仲,《传》曰“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又曰“晏平仲善与人交”,子夏曰“言游过矣”,子张曰“子夏云何”,曾子曰“堂堂乎张也”,是朋友字而不名验也。子贡曰“赐也何敢望回”,又曰“师与商也孰贤”,子游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是称于师虽朋友亦名验也。孟子曰:“天下之达尊三,德、爵、年,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足下之书曰“韦君词、杨君潜”,足下之德与二君未知先后也,而足下齿幼而位卑,而皆名之。《传》曰:“吾见其与先生并行,非求益者,欲速成也。”窃惧足下不思,乃陷于此。韦践之与翱书,亟叙足下之善,故敢尽辞,以复足下之厚意,计必不以为犯。某顿首。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节选译文:
李翱顿首:您不以我低贱无所成就,早之前就给我写过信。您的好意不可以不回复,所以要简单陈述所知道的。
位列天地之间,确立君臣地位,亲近父子关系,区别夫妇职分,明确长幼秩序,融洽朋友关系,这是六经的主旨。像江海一样浩瀚,像山陵一样高峻,像日光一样灿烂,像天地一样包容,这是六经的词句。六经的立意与遣词造句,都不互相效仿。所以人们读《春秋》时,就未曾发现有模仿《诗》的痕迹;读《诗》时,就未曾发现有模仿《易》的痕迹;读《易》时,就未曾发现有模仿《书》的痕迹。所以,含义深刻则意蕴高远,意蕴高远则义理雄辩,义理雄辩则文气通达,文气通达则辞藻丰富,辞藻丰富则文章精工。就像山脉有恒山、华山、嵩山、衡山,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高峻,但山上草木的繁茂,不一定完全相同。就像河流有济水、淮河、黄河、长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从源头流向大海,而河道的曲直、河水的深浅、水色的清浊,不一定完全一样。这些通过学习就可知道。这也是文章立意的要义。
六经之后,百家学说纷纷兴起。老聃、庄周、屈原、孟轲、荀况、贾谊、司马迁、司马相如,在文坛上都自成一家,是学习写文章的人效法的榜样。由此可见,有的文章虽然含义深刻,说理恰当,但语言不工巧,不能成为好文章,应该不会流传于世。只有文、理、义三者都具备,才能在当世卓立超群,在后世不被磨灭,一定能流传久远。孔子说:“语言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韩愈说:“务必要去掉那些陈旧的言词。”假如要描写微笑的样子,说“莞尔”,那么《论语》用过这个词;说“粲然”,那么谷梁子用过这个词;说“攸尔”,则班固用过这个词。我如果再用这些词语,那么和前面列举的文章有什么区别呢?这是遣词造句的要义。
我之所以不与时俗相合而学习古文,是因为悦服古人的操行。悦服古人的操行,进而热爱古人的道。尊重古人的道,不能不遵循古人的礼仪。古人相互交往,礼仪有等级,轻重有区别。譬如老师对于学生,可以直呼其名,而朋友之间,则称字不称名。您信中说的“韦君词”“杨君潜”。您的德行与韦词、杨潜二君没有高下之分,但您年纪小地位低,却都称他们的名字。韦践之写给我的信中,多次称赞您的优点,所以才冒昧地说尽要说的话,来答复您的深厚情意。李翱顿首。
展开阅读全文 ∨
李翱
李翱(772~841年),字习之,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凉武昭王李暠十三世孙,北魏司空李冲十世孙,贝州司法参军李楚金之孙。会昌元年,卒于襄阳,谥号为文,故称李襄阳、李文公。曾从韩愈学古文,推进古文运动。思想上,一生崇儒排斥佛老,认为孔子是“圣人之大者也”,主张言行应以儒家的“中道”为标准。著有《复性书》《李文公集》。
您可能感兴趣...
  • 与李翱书

      使至,辱足下书,欢愧来并,不容于心。嗟乎!子之言意皆是也。仆虽巧说,何能逃其责耶?然皆子之爱我多,重我厚,不酌时人待我之情,而 ...

    80
  • 韩公行状

      公讳愈,字退之,昌黎人。生三岁,父殁,养于兄会舍。及长读书,能记他生之所习,年二十五,上进士第。  元和十二年秋,以兵老久屯, ...

    340
  • 杨烈妇传

    本文选自《李文公集》,它记述了一位县令的妻子,在叛军兵临城下,举县不知所措之时,挺身而出,发动胥吏百姓进行抵抗。以弱胜强,击退叛军,保住了城池。...

    977
  • 读李翱文

      予始读翱《复性书》三篇,曰:此《中庸》之义疏尔。智者诚其性,当读《中庸》;愚者虽读此不晓也,不作可焉。又读《与韩侍郎荐贤书》, ...

    35
  • 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霄水在瓶。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1
  • 题燕太子丹传后

      荆轲感燕丹之义,函匕首入秦,劫始皇,将以存燕霸诸侯。事虽不成,然亦壮士也。惜其智谋不足以知变识机。始皇之道异于齐桓,曹沫功成, ...

    77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