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于池者,沉其网而左右縻之。网之缘出水可寸许;缘愈狭鱼之跃者愈多。有入者,有出者,有屡跃而不出者,皆经其缘而见之。安知夫鱼之跃之出者,不自以为得耶?又安知夫跃而不出与跃而反入者,不自咎其跃之不善耶?而渔者观之,忽不加得失于其心。
嗟夫!人知鱼之无所逃于池也,其鱼之跃者,可悲也;然则人之跃者,何也?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在鱼池里捕鱼的人,先把渔网沉入水中,然后从左右两边收紧。当网的边露出水面一寸多时,网收缩得愈狭小,鱼蹦跳起来的就愈多。有跳入网中的,有跳出网外的,有多次跳跃而没有跳出网外的。它们都经过网的边缘而显露出来。怎么知道池鱼之中那些跳出网外的不自以为庆幸呢?又怎么知道那些没有跳出网外的和反而跳入网中的,不自己责怪自己跳跃得不好呢?然而,捕鱼的人看到这些情形,并不在心里为鱼生得失之情。
可叹呀!只有人知道鱼没有可以逃出水池的啊,那些池鱼之中跳跃的,实在可悲啊!然而作为人,拼搏努力的又怎么样呢?
注释
渔:捕鱼。
渔于池:在鱼池里捕鱼。
縻(mí):牵系,牵动。
缘:边。寸许:一寸多。
狭:狭小。
忽:忽视,漠视。
加得失于其心:把得失放在心上。
人之跃:指人的拼搏努力。
在鱼池里捕鱼的人,先把渔网沉入水中,然后从左右两边收紧。当网的边露出水面一寸多时,网收缩得愈狭小,鱼蹦跳起来的就愈多。有跳入网中的,有跳出网外的,有多次跳跃而没有跳出网外的。它们都经过网的边缘而显露出来。怎么知道池鱼之中那些跳出网外的不自以为庆幸呢?又怎么知道那些没有跳出网外的和反而跳入网中的,不自己责怪自己跳跃得不好呢?然而,捕鱼的人看到这些情形,并不在心里为鱼生得失之情。
可叹呀!只有人知道鱼没有可以逃出水池的啊,那些池鱼之中跳跃的,实在可悲啊!然而作为人,拼搏努力的又怎么样呢?
注释
渔:捕鱼。
渔于池:在鱼池里捕鱼。
縻(mí):牵系,牵动。
缘:边。寸许:一寸多。
狭:狭小。
忽:忽视,漠视。
加得失于其心:把得失放在心上。
人之跃:指人的拼搏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清朝从康乾盛世之后逐渐走向衰落。官场日渐腐败,阶级矛盾激化,陆续发生的民变如川楚教乱、林爽文事件都遭到严酷镇压。这篇散文写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当时嘉庆帝已亲政数年,然而并未能解决遗留弊端。作者某一日观渔人在鱼塘里网鱼,鱼儿跳跃挣扎,有所感而作下此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在鱼塘中撒网的渔夫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鱼塘内水花飞溅,水声嘈杂,鱼儿银光闪烁,起伏不定,这番景象令人赞叹不已。然而,作者并未满足于仅观察生活的表面现象,他运用了两种不同的视角,引导出一番对人生的独特思考。首先,他从鱼的角度去观察。对于那些陷入网中的鱼来说,能否跃出网是生死存亡的大事。那些成功跃出的鱼会暗自庆幸,而那些无法跳出或跳进网中的鱼则会感到深深的悔恨。然而,这只是从鱼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是微观的视角。从渔人的角度看,鱼儿们的所有挣扎都是无济于事的,无关紧要。即使有鱼儿漏网,他总能捕获到大量的鱼。而那些漏网的鱼儿也跑不掉,它们仍在鱼塘中,至多再活几天。渔夫并不关心每条鱼的命运,他的视角对鱼来说是宏观的。
作者由此联想到人类命运的相似性,如同鱼塘里的鱼一样,人的命运也是预先设定好的。不论个人怎样努力与命运抗争,最终都难以逃脱命运的掌控。这种观点显然是一种消极、宿命的人生态度。宿命论源于对现实的无助感,这可以反映出清代严酷的政治和思想统治给作者带来的心理阴影。“渔人”被视为统治者的象征,而“鱼之跃”则生动地描绘了当时人们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生存状态。或许作者还有更深广的意图:“渔人”象征着造物主,他在冥冥之中操纵着人的生死命运。虽然作者的人生态度消极悲观,但是他对生活的独特观察视角和由此产生的对生命悲剧性的思考,对于现代人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作者由此联想到人类命运的相似性,如同鱼塘里的鱼一样,人的命运也是预先设定好的。不论个人怎样努力与命运抗争,最终都难以逃脱命运的掌控。这种观点显然是一种消极、宿命的人生态度。宿命论源于对现实的无助感,这可以反映出清代严酷的政治和思想统治给作者带来的心理阴影。“渔人”被视为统治者的象征,而“鱼之跃”则生动地描绘了当时人们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生存状态。或许作者还有更深广的意图:“渔人”象征着造物主,他在冥冥之中操纵着人的生死命运。虽然作者的人生态度消极悲观,但是他对生活的独特观察视角和由此产生的对生命悲剧性的思考,对于现代人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