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始者望见吾子于人人之中,同有异焉;及聆其音声,接其辞气,则有愿交之志;凶缘幸会,遂得所图,岂惟吾子之不遗,抑仆之所遇有时焉耳。近者尝有意吾子之阙焉无言,意仆所以交之之道不至也;今乃大得所图,脱然若沈疴去体,洒然若执热者之濯清风也。然吾子所论:排释老不若著书,嚣嚣多言,徒相为訾;若仆之见,则有异乎此也!
夫所谓著书者,义止于辞耳。宣之于口,书之于简,何择焉?孟轲之书,非轲自著,轲既殁,其徒万章、公孙丑相与记轲所言焉耳。仆自得圣人之道而诵之,排前二家有年矣。不知者以仆为好辩也;然从而化者亦有矣,闻而疑者又有倍焉,顽然不入者,亲以言谕之不入,则其观吾书也同将无得矣。为此而止,吾岂有爱于力乎哉?
然有一说:化当世莫若口,传来世莫若书。又惧吾力之未至也。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吾于圣人,既过之犹惧不及;矧今未至,同有所未至耳。请待五六十然后为之,冀其少过也。
吾子义讥吾与人人为无实驳杂之说,此吾所以为戏耳;比之酒色,不有间乎?吾子讥之,似同浴而讥裸裎也,若商论不能下气,或似有之,当更思而悔之耳。博塞之讥,敢不承教;其他俟相见。
薄晚须到公府,言不能尽:愈再拜。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我初次在人群中看见您,便觉您与众不同;等到听了您的声音,接触到您的文章,就有了和您交往的愿望。因缘际会,我有幸与您相识,终于得以满足此愿,这不仅是因为您不嫌弃我,更是因为我遇到了恰好的时机。我曾遗憾未能得到您的意见,以为是我交往的途径不足。然而现在心愿得以大大满足,我顿感如常年积压的病痛突然离身般轻松;如同持热物者突然感受到凉风,一切都是如此清新。然而您曾说:排斥佛老,比不上写书,吵吵嚷嚷很多话,只白白地互相指责。在我看来,这或许并非如此。
所提及的写书,其主旨仅限于文辞表达。无论是口头宣扬,还是书写于简牍之上,有何挑剔之处呢?孟轲的书,并非孟轲本人所写,而是在他去世之后,弟子万章、公孙丑一起将他所述录下而成。自我领悟圣人之道并加以宣扬,抵制佛、老二家,已历时久矣。不解我者,或以为我喜争辩。然听我之言,受我教化者有之,但疑我者更众。若固执己见,虽以言教亦不能开悟,读我之书亦将无所获益。为求改变此况,我岂能吝惜心力呢?
但也有一种说法:教化当世,没有比亲口宣传更好的方法;世代流传,没有比著书更好的方法了。又担心我的能力达不到,三十岁当有所成就,四十岁当不再疑惑,我和圣人相比,已经过了三十而立的年龄,仍担心不及圣人。何况,现在没有达到圣人要求的那样,而且本来就有不能及的地方。请让我等到五六十岁以后再来做著书的事吧,希望可少犯些错误。
您还指责我和众人做没有实际内容、驳杂的议论,这是我开玩笑的;和酒色相比,毕竟还是有差异的吧?您指责这一点,就像一同洗澡却批评裸体一样。若是说商量讨论我没能谦虚些,恐怕是有的,我会认真考虑并改正的。对于博杂不通的指责,我斗胆不敢听从教导。其他的等见面后再谈。
临近傍晚我要到公府去,不能详细说。韩愈再拜。
注释
张籍:字文昌,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寄居和州(今安徽和县),唐代诗人。
吾子:我的朋友。
人人:众人。
有异:有与众不同的地方。
聆(líng):聆听。
接其辞气:接触到你的言辞声调。
因缘幸会:因为某种缘由和机会有幸相识。
遂得所图:于是实现了结交的愿望。
不遗:不嫌弃。
抑:发语词,大约,大概的意思。
所遇有时:碰上了好时机。
阙(quē)焉无言:指没有听到对自己的批评。
交之之道不至:相交还没到知心的地步。
大得所图:完全满足了自己的意愿,指终于听到了朋友对自己批评的肺腑之言。
脱然:轻松的样子。
沈疴(kē)去体:重病大愈。疴:病。
执热者之濯(zhuó)清风:捧执热东西的人受到清凉之风的吹拂,比喻爽凉轻松。
嚣(xiāo)嚣多言:喧哗啰嗦的意思。
徒相为訾(zī):只是互相攻评。文中指作者排斥佛老的言论。
义止于辞:用言辞表达意思。
何择焉:有什么好选择的,指著书如同说话、书写竹简一样,表达方式不同而实质一样。
万章、公孙丑:孟轲的学生,传说是他们在孟子死后编纂成《孟子》一书。
前二家:指佛老二家学说。
有年:有许多年时间了。
从而化者:指追从作者并受其影响的人。
闻而疑者:听到作者排佛老学说后发生疑惑的人。
顽然不入者:指顽固坚持自己看法不接受作者观点的人。
吾岂有爱于力:我哪是害怕耗费气力,指那些人不可理喻。
力之未至:力量还没有达到,意为还没有尽全力。
犹惧不及:还恐怕没有尽到最大努力。
矧(shěn):况且。
有所未至:指在学识志向上还没有达到成熟不惑的境界。
无实驳(bó)杂之说:荒诞无实的学说。
比之酒色:和沉溺于酒色相比。
不有间乎:不是还高出一筹吗?
似同浴而讥裸裎(chéng):好像同浴之人讥笑别人光着身子一般。裸裎:裸体。
下气:指低声下气,谦让别人。
博塞(sāi)之讥:指张籍对作者为文博杂冗塞的讥嘲。
承教:受教。
薄晚:傍晚。
公府:三公的官府。当时董晋以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任宣武节度副大使,镇守汴州,作者任其门下推官。文中的公府指董晋府上。
我初次在人群中看见您,便觉您与众不同;等到听了您的声音,接触到您的文章,就有了和您交往的愿望。因缘际会,我有幸与您相识,终于得以满足此愿,这不仅是因为您不嫌弃我,更是因为我遇到了恰好的时机。我曾遗憾未能得到您的意见,以为是我交往的途径不足。然而现在心愿得以大大满足,我顿感如常年积压的病痛突然离身般轻松;如同持热物者突然感受到凉风,一切都是如此清新。然而您曾说:排斥佛老,比不上写书,吵吵嚷嚷很多话,只白白地互相指责。在我看来,这或许并非如此。
所提及的写书,其主旨仅限于文辞表达。无论是口头宣扬,还是书写于简牍之上,有何挑剔之处呢?孟轲的书,并非孟轲本人所写,而是在他去世之后,弟子万章、公孙丑一起将他所述录下而成。自我领悟圣人之道并加以宣扬,抵制佛、老二家,已历时久矣。不解我者,或以为我喜争辩。然听我之言,受我教化者有之,但疑我者更众。若固执己见,虽以言教亦不能开悟,读我之书亦将无所获益。为求改变此况,我岂能吝惜心力呢?
但也有一种说法:教化当世,没有比亲口宣传更好的方法;世代流传,没有比著书更好的方法了。又担心我的能力达不到,三十岁当有所成就,四十岁当不再疑惑,我和圣人相比,已经过了三十而立的年龄,仍担心不及圣人。何况,现在没有达到圣人要求的那样,而且本来就有不能及的地方。请让我等到五六十岁以后再来做著书的事吧,希望可少犯些错误。
您还指责我和众人做没有实际内容、驳杂的议论,这是我开玩笑的;和酒色相比,毕竟还是有差异的吧?您指责这一点,就像一同洗澡却批评裸体一样。若是说商量讨论我没能谦虚些,恐怕是有的,我会认真考虑并改正的。对于博杂不通的指责,我斗胆不敢听从教导。其他的等见面后再谈。
临近傍晚我要到公府去,不能详细说。韩愈再拜。
注释
张籍:字文昌,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寄居和州(今安徽和县),唐代诗人。
吾子:我的朋友。
人人:众人。
有异:有与众不同的地方。
聆(líng):聆听。
接其辞气:接触到你的言辞声调。
因缘幸会:因为某种缘由和机会有幸相识。
遂得所图:于是实现了结交的愿望。
不遗:不嫌弃。
抑:发语词,大约,大概的意思。
所遇有时:碰上了好时机。
阙(quē)焉无言:指没有听到对自己的批评。
交之之道不至:相交还没到知心的地步。
大得所图:完全满足了自己的意愿,指终于听到了朋友对自己批评的肺腑之言。
脱然:轻松的样子。
沈疴(kē)去体:重病大愈。疴:病。
执热者之濯(zhuó)清风:捧执热东西的人受到清凉之风的吹拂,比喻爽凉轻松。
嚣(xiāo)嚣多言:喧哗啰嗦的意思。
徒相为訾(zī):只是互相攻评。文中指作者排斥佛老的言论。
义止于辞:用言辞表达意思。
何择焉:有什么好选择的,指著书如同说话、书写竹简一样,表达方式不同而实质一样。
万章、公孙丑:孟轲的学生,传说是他们在孟子死后编纂成《孟子》一书。
前二家:指佛老二家学说。
有年:有许多年时间了。
从而化者:指追从作者并受其影响的人。
闻而疑者:听到作者排佛老学说后发生疑惑的人。
顽然不入者:指顽固坚持自己看法不接受作者观点的人。
吾岂有爱于力:我哪是害怕耗费气力,指那些人不可理喻。
力之未至:力量还没有达到,意为还没有尽全力。
犹惧不及:还恐怕没有尽到最大努力。
矧(shěn):况且。
有所未至:指在学识志向上还没有达到成熟不惑的境界。
无实驳(bó)杂之说:荒诞无实的学说。
比之酒色:和沉溺于酒色相比。
不有间乎:不是还高出一筹吗?
似同浴而讥裸裎(chéng):好像同浴之人讥笑别人光着身子一般。裸裎:裸体。
下气:指低声下气,谦让别人。
博塞(sāi)之讥:指张籍对作者为文博杂冗塞的讥嘲。
承教:受教。
薄晚:傍晚。
公府:三公的官府。当时董晋以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任宣武节度副大使,镇守汴州,作者任其门下推官。文中的公府指董晋府上。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本篇文章作于贞元十三年(797年),时作者佐董晋于汴州。此前,张籍曾写《上韩昌黎书》,批评作者喜博塞,好为无实驳杂之说,与人辩论不肯服输,并认为排释老不如著书。于是作者写下这封书信,在复信中一一答复张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文章开篇,首先赞赏张籍人才德能的不同寻常,表明与他交往是作者的愿望。接着又说自己十分乐意听到他的意见,然而对他信中提出的看法,作者却不能赞同“则有异乎此也”。在这第一段中,文字便显出起伏,先扬后抑,既表示谦恭,又指明意见,不能苟同。先就张籍说他“排释老不若著书,嚣嚣多言,徒相为訾”,述以己见,这其中又划分两个层次,第一层说对兴存圣人之道, “宣之于口”和“书之于简”,没有什么两样,并说明自己宣扬传播儒家学说并没有惜力,第二层从“然有一说”开始,语势又一转折,申明自己之所以未著书,是“又惧吾力立未至也”, “请待五六十然后为之”,期望到那时能少些过错,单驳著述论说问题的这两个层次,一为反驳,一为解释,说理非这般不能周密,然而先直辩,后婉解,辞气自生回旋。继之最后部分关于“讥吾与人人为无实驳杂之说”。作者指明那是诙谐、开玩笑之作,对方讥之无益,其语亦略带诙谐;而对与人“商论不能下气”他则谦虚承认, “或似有之”,表示要加以改进,直至后面的“博塞之讥,敢不承教”,语调又陡然一转,斩截利落,断然不予接受。关于驳杂之说,作者觉得文学创作完全可以写诙谐与开玩笑的作品,不必大惊小怪。其实在这类作品中,作者只是在变换的形式与写法中,加进自己对社会及生活的认识和见解,因此他对干博塞这类纯粹的游戏头衔要坚决拒绝。由此整个末尾一节可谓一波三折。
因与张籍之间交情较深,所以在动笔时相当用心,既要维护朋友间的情谊,避免生硬的口气,又要表明自己的立场,给对方明确的答辩。于是作者起笔先叙述两人结交的过程,写得亲热而动情;接着便是更为亲热的表示:忽而讶其无书,忽而幸其有书。这种铺垫使后面的逐条批驳得以在宽松的气氛中展开,尽量照顾了朋友的颜面。
这篇文章表现上的特点是调动不同的修辞方式,更兼形容得当,这也是使其文气畅通的重要因素。文中叙述句、并列和递进的排比句式、反问句式和谐交错,使语言节奏很好地表达出词意的抑扬起伏。另外形容词汇十分准确,比如第一段中说作者希望对方的意见,及至“得所图”便“脱然若沈疴去体,洒然若执热者之濯清风也”,想象丰富,用句新颖而得体:另有最后一段说在文学创作中诙谐玩笑之作便如同人生活中的酒色,讽刺这一点便“似同浴而讥裸裎也”。一句话便充分说明了其讥之不妥。这篇文章主旨虽是讲经论道,但不掺陈腐言辞,作者信手拈来,辩驳处无激烈之词,始终流贯着一种曲折起侠、一往奔泻的气势与活力,因此显得内涵丰沛,论述酣畅。
因与张籍之间交情较深,所以在动笔时相当用心,既要维护朋友间的情谊,避免生硬的口气,又要表明自己的立场,给对方明确的答辩。于是作者起笔先叙述两人结交的过程,写得亲热而动情;接着便是更为亲热的表示:忽而讶其无书,忽而幸其有书。这种铺垫使后面的逐条批驳得以在宽松的气氛中展开,尽量照顾了朋友的颜面。
这篇文章表现上的特点是调动不同的修辞方式,更兼形容得当,这也是使其文气畅通的重要因素。文中叙述句、并列和递进的排比句式、反问句式和谐交错,使语言节奏很好地表达出词意的抑扬起伏。另外形容词汇十分准确,比如第一段中说作者希望对方的意见,及至“得所图”便“脱然若沈疴去体,洒然若执热者之濯清风也”,想象丰富,用句新颖而得体:另有最后一段说在文学创作中诙谐玩笑之作便如同人生活中的酒色,讽刺这一点便“似同浴而讥裸裎也”。一句话便充分说明了其讥之不妥。这篇文章主旨虽是讲经论道,但不掺陈腐言辞,作者信手拈来,辩驳处无激烈之词,始终流贯着一种曲折起侠、一往奔泻的气势与活力,因此显得内涵丰沛,论述酣畅。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与李翱书
使至,辱足下书,欢愧来并,不容于心。嗟乎!子之言意皆是也。仆虽巧说,何能逃其责耶?然皆子之爱我多,重我厚,不酌时人待我之情,而 ...
- 82
-
与祠部陆员外书
执事好贤乐善,孜孜以荐进良士、明白是非为己任,方今天下一人而已。愈之获幸于左右,亦将一年于今矣。诚不自识其言之可采与否,其事则 ...
- 119
-
崔山君传
谈生之为《崔山君传》,称鹤言者,岂不怪哉!然吾观于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昔之圣 ...
- 702
-
韩愈
排斥异端尊孔孟,推原人性胜荀杨。平生胆气尤奇伟,何止文章日月光。...
- 3
-
与崔群书
自足下离东都,凡两度枉问,寻承已达宣州,主人仁贤,同列皆君子,虽抱羁旅之念,亦且可以度日,无入而不自得。乐天知命者,固前修之所 ...
- 653
-
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
君讳适,姓王氏。好读书,怀奇负气,不肯随人后选举。见功业有道路可指取,有名节可以戾契①致,困于无资地,不能自出,乃以干.诸公贵 ...
- 697
-
琴操十首·龟山操
龟之氛兮,不能云雨。龟之枿兮,不中梁柱。龟之大兮,祗以奄鲁。知将隳兮,哀莫余伍。周公有鬼兮,嗟余归辅。...
- 1
-
琴操十首·拘幽操
目窈窈兮,其凝其盲;耳肃肃兮,听不闻声。朝不日出兮,夜不见月与星。有知无知兮,为死为生。呜呼,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
- 1
-
答刘正夫书
愈白进士刘君足下: 辱笺,教以所不及,既荷厚赐,且愧其诚然,幸甚幸甚!凡举进士者,于先进之门,何所不往?先进之于后辈,苟见其至,宁 ...
- 328
-
河南令张君墓志铭
君讳署,字某,河间人。大父利贞,有名玄宗世。为御史中丞,举弹无所避,由是出为陈留守,领河南道采访处置使,数岁卒官。皇考讳郇,以 ...
- 564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