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示弟立志说

王守仁 〔明代〕
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世之所以且,随俗习非,而卒归于污下者,凡以志之弗立也。故程子曰:“有求为圣人之志,然后可与共学。”人苟诚有求为圣人之志,则必思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者安在。非以其心之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私与?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惟以其心之纯乎天理而无人欲,则我之欲为圣人,亦惟在于此心之纯乎天理而无人欲耳。欲此心之纯乎天理而无人欲,则必去人欲而存天理。务去人欲而存天理,则必求所以去人欲而存天理之方。求所以去人欲而存天理之方,则必正诸先觉,考诸古训,而凡所谓学问之功者,然后可得而讲,而亦有所不容已矣。
夫所谓正诸先觉者,既以其人为先觉而师之矣,则当专心致志,惟先觉之为听。言有不合,不得弃置,必从而思之;思之不得,又从而辨之,务求了释,不敢辄生疑惑。故记曰:“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苟无尊崇笃信之心,则必有轻忽慢易之意。言之而听之不审,犹不听也;听之而思之不慎,犹不思也;是则虽曰师之,犹不师也。
夫所谓考诸古训者,圣贤垂训,莫非教人去人欲而存天理之方,若五经、四书是也。吾惟欲去吾之人欲,存吾之天理而不得其方,是以求之于此,则其展卷之际,真如饥者之于食,求饱而已;病者之于药,求愈而已;暗者之于灯,求照而已;跛者之于杖,求行而已。曾有徒事记诵讲说,以资口耳之弊哉!
夫立志亦不易矣。孔子,圣人也,犹曰:“吾十有五而志与学,三十而立。”立者,志立也。虽至于“不逾矩”,亦志之不逾矩也。志岂可易而视哉!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濬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是以君子之学,无时无处而不以立志为事。正目而视之,无他见也;倾耳而听之,无他闻也。如猫捕鼠,如鸡覆卵,精神心思凝聚融结,而不知有其他,然后此志常立,神气精明,义理昭著。一有私欲,即便知觉,自然容住不得矣。故凡一毫私欲之萌,只责此志不立,即私欲便退;听一毫客气之动,只责此志不立,即客气便消除。或怠心生,责此志,即不怠;忽心生,责此志,即不忽;燥心生,责此志,即不燥;妒心生,责此志,即不妒;忿心生,责此志,即不忿;贪心生,责此志,即不贪;傲心生,责此志,即不傲;吝心生,责此志,即不吝。盖无一息而非立志责志之时,无一事而非立志责志之地。故责志之功,其于去人欲,有如烈火之燎毛,太阳一出,而魍魉潜消也。
自古圣贤因时立教,虽若不同,其用功大指无或少异。《书》谓“惟精惟一”,《易》谓“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孔子谓“格致诚正,博文约礼”,曾子谓“忠恕”,子思谓“尊德性而道问学”,孟子谓“集义养气,求其放心”,虽若人自为说,有不可强同者,而求其要领归宿,合若符契。何者?夫道一而已。道同则心同,心同则学同。其卒不同者,皆邪说也。
后世大患,尤在无志,故今以立志为说。中间字字句句,莫非立志。盖终身问学之功,只是立得志而已。若以是说而合精一,则字字句句皆精一之功;以是说而合敬义,则字字句句皆敬义之功。其诸“格致”,“博约”,“忠恕”等说,无不吻合。但能实心体之,然后信予之非妄也。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学习,都是要先立志。志要是不立,就象不种树根而徒劳浇水一样,这样是做无用功的。世上的人知所以沿袭旧的,敷衍应付,养成不好的习惯,最后变成道德低下的人,都是因为没有立志。所以程子讲:要有成为圣人志向的人,然后才能与他一起共同学习。人要是真心想要成为圣人的志向,则必然会思考圣人为什么会成为圣人的原因?难道不是内心纯为良知而没有一丝的私欲?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只是因为内心纯为良知而无一丝的私欲。这样我想成为圣人,也只有追求内心纯为良知而无一丝的私欲。想要做到内心纯为良知而无一丝的私欲,则要必需除去私欲,显现良知。想要除去私欲,显现良知,则必然要去找怎么除去私欲而显现良知的方法。想要找到除去私欲而显现良知的方法,则必需要验证前人的思考,考证于古人言语 ,这样才是做学问的功夫,然后才能够得到真正的的知识,这都是不能够欺骗自已的。
而所讲的则必需要验证前人的思考,即然认为那人是先行者而向他学习,则要一心一意听从先行者的话。如果感觉不对,也不要放弃,还要认真思考,思考还是不对,又要认真分辨,直到完全明白,不能够一知半解。古人讲尊敬教师才能重视他传授的道.在上的君王能尊师重道 ,百姓才能专心求学。假如没有尊重相信的决心,则必然有轻忽的念头。说的话如果听了不加以审查,就象没有听一样,听了而思考不慎密,就象没有思考一样,这样虽然说学习了,就象没有学习一样。
考证于古人的言语.圣贤人的言语,无不是教人去私欲而显良知的方法,就是五经和四书呀。我真心想要去我的私欲把良知显现出来.如果找不到方法.则必然要这样去做,打开书的时候,就象饿肚子的人想要吃饭一样,只求个吃饱;
就象病人需要药一样,只求治好;就象黑夜需要灯一下,只求光明;就象瘸脚需要拐仗一样,只求行动。对于只求记住的人来讲,只是增长口耳闻见罢了。
就是立志也是不容易的呀。孔子,圣人呀,也曾经讲过:我十五岁开始发奋学习,到了三十岁才真正立志。立者,志立了。后来到了不不逾矩程度,也是志向到了不逾矩。立志怎么能轻视之呀!志向,是一个人精气的核心,人的的性命,树木的根,水的源头。源头被堵了,则流水就没了,树根不培植则树木就会死,人要是没命就会死去,志要是不立则神志不清醒。想要成为君子,无时无处不以立志为最重要的事情。眼睛认真看,没有关注其它的事物,耳朵认真听,没有听其它的。就象猫抓老鼠,鸡孵蛋一样,精神心思完全关注,而不知有其它事情,然后才能讲这个立志立了起来,神气精明,良知显现。一有私欲便能知道,自然不会容它住下。这样凡是有一点点私欲起来,就反思志向不立,这样私欲便退去 ;听到一点点客气动起来,就反思志向不立,客气便消除。或懒惰的心,忽心,燥心,嫉妒的心,贪心,骄傲的心,小气的心,等等的心生起就反思志向不立,这样它们就会消除。这样没有一刻间不是在关注自已的志向,没有一件事情不是在关注自已的志向。这样反思志向的功夫,就是在去私欲,有如大火烧毫毛一样,太阳一出鬼怪自然消失一样。
从前的圣贤人都是与时俱进的教育,虽然各不相同,但其用功大都一样或只差一点点。《书》谓“惟精惟一”,《易》谓“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孔子谓“格致诚正,博文约礼”,曾子谓“忠恕”,子思谓“尊德性而道问学”,孟子谓“集义养气,求其放心”,虽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表达,这不能强求,但其中的关键地方都是一样的。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天理都是一样的。天理是一样的则道心是一样的,道心一样则学问就是一样的。其它的不同的学说,都是邪说.
后来的人有个大的毛病,主要是在没有志向,所以今天特地的讲出来。中间字字句句都是立志。人一生的学问,只是这个立志而已。若要说是精一,则字字句句都是精一,若要说是敬义,则字字句句都是敬义的功夫。其与格致”,“博约”,“忠恕”等说,无不吻合。如果能真心的体会,然后才会真正相信我讲的都是真的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志不立,则天下无可成之事。先生曾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对他的门人、弟子、学生讲述立志,这一次又为自己的亲弟弟专门撰写了一篇大文,告诉其立志的原因、方法及效果,可谓念念不忘,重中之重。立志是治学的根,如果没有立志,就像没有种下根却去培植浇水,最终一定是辛苦有加却徒劳无成。这个志不是小目标,与财富、地位、声名都无关。这个志是大志,是立生命的方向,立成圣成贤之志!如何才能成为圣贤?答案是去人欲而存天理。如何去人欲而存天理?答案就是正诸先觉,考诸古训。
关于正诸先觉及考诸古训,我体会最核心的就是要破除我执,在信上下功夫。不要把自己高高放在裁判员的位置上,而是要虚怀若谷,匍匐于大地之上,如饥似渴地汲取先觉们、古训中的智慧。当自己的想法与先觉、古训想法不一致时,首要的态度是从而思之,从而辩之。如果没有尊崇笃信之心,则必有轻忽慢易之意。现代人太聪明,但都是小聪明。如果没有一颗谦虚的心,没有一颗尊道的心,即便是阳明先生亲自在眼前,也没有半点缘分。圣贤书中,无论是四书还是五经里的智慧,都是在教我们去人欲而存天理,关键是否能够真正在自己的心上下功夫。这种状态就是饥者之于食、病者之于药、暗者之于灯、跛者之于杖,我们能做到吗?
有志者,事竟成。但立志并不容易。连圣人孔老夫子都说自己十有五而志与学,三十而立。可是立志又是那么的重要,如同气之帅,人之命,木之根,水之源;志不立则气昏,命不续则人死,根不植则木枯,源不濬则流息。因此我们更要无时无刻以立志为要事,这样自己的精神心思可以高度凝聚融结。专心致志,如猫捕鼠,如鸡覆卵,无时不刻提醒自己。一旦内心产生了私欲,就能及时动念觉察到,并能及时进行责志。无论是私欲、客套、懈怠、飘忽、烦躁、嫉妒、忿恨、贪婪、傲慢、吝啬等负面情绪能量,只要实时观照,就能去除心魔。念念存天理,秒秒不空过。烈火燎毛,沸汤沃雪,太阳一出,魍魉潜消。所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立志能除一切苦。古圣先贤虽然各有说法,只要求其要领归宿,就能合若符契。为什么呢?因为道本一也。道同则心同,心同则学同。心即理,当我们的良知清澈,暗合道妙,就是天理。因此动心转念,立志敢愿,是大事也。我所从事的是企业知识管理的推动和运营。因此敢愿为天下人传播正知正见,唤醒真智真慧。并立志探索宇宙智慧的奥秘,提升生命的境界和灵魂的高度!让孙行者平台成为一个真、善、美的知识平台,并能够让每一身怀绝活的匠心人士通过孙行者平台实现其商业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
您可能感兴趣...
  • 太白楼赋

      岁丙辰之孟冬兮,泛扁舟余南征。凌济川之惊涛兮,览层构乎任城。曰太白之故居兮,俨高风之犹在。蔡侯导余以从陟兮,将放观乎四海。木萧 ...

    894
  • 兴隆卫书壁

    《兴隆卫书壁》是明代文学家、思想家王守仁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作者通过兴隆卫的见闻和感受,抒写其音讯难通、欲归不能的思乡之情。全诗既有古道落日、暮角边声的边地戍所的特征,又有群山环抱、高下参差的山城景致,独具特色的苍凉意境同心境的悲凉融合在一起,使思乡的愁绪具体化、形象化,景情交融,妙合无垠。...

    0
  • 答人问道

    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

    785
  • 中秋

    去年中秋阴复晴,今年中秋阴复阴。百年好景不多遇,况乃白发相侵寻。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

    650
  • 长生

    长生徒有慕,苦乏大药资。名山遍探历,悠悠鬓生丝。微躯一系念,去道日远而。中岁忽有觉,九还乃在兹。非炉亦非鼎,何坎复何离。本无终始究 ...

    445
  • 因雨和杜韵

    晚堂疏雨暗柴门,忽入残荷泻石盆。万里沧江生白发,几人灯火坐黄昏?客途最觉秋先到,荒径惟怜菊尚存。却忆故园耕钓处,短蓑长笛下江村。...

    640
  • 君子亭记

      阳明子既为何陋轩,复因轩之前营,架楹为亭,环植以竹,而名之曰君子。曰:竹有君子之道四焉:中虚而静,通而有间,有君子之德。外节而 ...

    909
  • 过天生桥

    水光如练落长松,云际天桥隐白虹。辽鹤不来华表烂,仙人一去石桥空。徒闻鹊架横秋夕,漫说秦鞭到海东。移放长江还济险,可怜虚却万山中。...

    864
  • 题甘泉居

    我闻甘泉居,近连菊坡麓。十年劳梦思,今来快心目。徘徊欲移家,山南尚堪屋。渴饮甘泉泉,饥餐菊坡菊。行看罗浮云,此心聊复足。...

    447
  • 寻春

    十里湖光放小舟,谩寻春事及西畴。江鸥意到忽飞去,野老情深只自留。日暮草香含雨气,九峰晴色散溪流。吾侪是处皆行乐,何必兰亭说旧游?...

    343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