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板桥三娘子

薛渔思 〔唐代〕
唐汴州西,有板桥店,店娃三娘子者,不知何从来。寡居,年三十余,无男女,亦无亲属。有舍数间,以鬻餐为业。然而家甚富贵,多有驴畜,往来公私车乘,有不逮者,辄贱其估以济之。人皆谓之有道,故远近行旅多归之 。
元和中,许州客赵季和,将诣东都,过是宿焉。客有先至者六七人,皆据便榻,季和后至,最得深处一榻。榻邻比主人房壁,既而三娘子供给诸客甚厚,夜深致酒,与诸客会饮极欢。季和素不饮酒,亦预言笑。至二更许,诸客醉倦,各就寝。三娘子归室,闭关息烛。人皆熟睡,独季和转展不寐。隔壁闻三娘子悉窣,若动物之声。偶于隙中窥之,即见三娘子向覆器下,取烛挑明之,后于巾厢中,取一副耒耜,并一木牛,一木偶人,各大六七寸,置于灶前,含水噀之。二物便行走,小人则牵牛驾耒耜,遂耕床前一席地,来去数出。又于厢中,取出一裹荞麦子,受于小人种之。须臾生,花发麦熟,令小人收割持践,可得七八升。又安置小磨子,硙成面。讫,却收木人子于厢中,即取面作烧饼数枚。有顷鸡鸣,诸客欲发。三娘子先起点灯,置新作烧饼于食床上,与客点心。季和心动遽辞,开门而去,即潜于户外窥之。乃见诸客围床,食烧饼未尽,忽一时踣地,作驴鸣,须臾皆变驴矣。三娘子尽驱入店后,而尽没其货财。季和亦不告于人,私有慕其术者 。
后月余日,季和自东都回,将至板桥店,预作荞麦烧饼,大小如前。既至,复寓宿焉。三娘子欢悦如初,其夕更无他客,主人供待愈厚。夜深,殷勤问所欲。季和曰:“明晨发,请随事点心。”三娘子曰:“此事无疑,但请稳睡。”半夜后,季和窥见之,一依前所为。天明,三娘子具盘食,果实烧饼数枚于盘中。讫更取他物,季和乘间走下,以先有者易其一枚,彼不知觉也。季和将发,就食,谓三娘子曰:“适会某自有烧饼,请撤去主人者,留待他宾。”即取己者食之。方饮次,三娘子送茶出来。季和曰:“请主人尝客一片烧饼。”乃拣所易者与啖之。才入口,三娘子据地作驴声,即立变为驴,甚壮健。季和即乘之发,兼尽收木人、木牛子等。然不得其术,试之不成。季和乘策所变驴,周游他处,未尝阻失,日行百里。
后四年,乘入关,至华岳庙东五六里。路傍忽见一老人,拍手大笑曰:“板桥三娘子,何得作此形骸?”因捉驴谓季和曰:“彼虽有过,然遭君亦甚矣。可怜许,请从此放之。”老人乃驴口鼻边,以两手擘开,三娘子自皮中跳出,宛复旧身。向老人拜讫,走去,更不知所之。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唐朝汴州的西面,有一个板桥店,店主妇叫三娘子,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的。三十多岁便已经成为寡妇,既无儿女,也无亲戚。有几间房子,靠卖饭开店为业,然而家业却非常富足,并有许多驴畜。来来往往的公私车骑,有人马困乏不能前进的,三娘子大都降低价钱卖给他们饭菜以作救助,大家都称赞她是一位有道德的人。所以远近过往的的旅客大都投奔她的旅店借宿。
元和年间,有一位从许州旅客叫赵季和,想去东都洛阳拜会一位长辈,路过此地并在店里借宿。店里已经有先到的六七个客人,都占据了方便舒适的床铺。赵季和是后来的,只好住到最里面的一张床上。这张床紧靠着店主人的墙壁。过了一会儿,三娘子供给客人十分丰富的饭菜。深夜又拿来酒,与客人们一块喝,非常欢乐。赵季和向来不会喝酒,但是也参加了他们的谈笑。到了二更多的时候,客人们都酒醉困倦,各自回到自己的床上睡觉。三娘子回到自己的房里,关门熄灭蜡烛。一会儿大家都已睡熟,只有赵季和翻来复去睡不着。隔着隔壁听到三娘子屋里发出窸窸窣窣的响声,好像是移动器具的声音。他无意中从墙壁的缝隙里向那边偷看,只见那三娘子从覆盖的器具下面,取出一只蜡烛点亮挑明。然后又从放杂物的箱子里,取出一副小的犁田的耒耜,还有一只木牛,一个木人,分别有六七寸大小,放在房内锅灶的前面,含着水喷了一口,木牛和木人便走了起来,木人牵着木牛驾着耒耜,于是便耕那床前的一小片地,来回走了好几趟。三娘子又从箱子里取出一包荞麦种子,交给小木人种在地上,很快便长出荞麦,接着开花麦熟,又叫小木人收割脱粒,得到七八升。又安放上小磨,把麦磨成面粉。完了以后,重新将木人等收进箱子里,就拿面粉做成了好多个烧饼。一会儿雄鸡啼鸣,客人想要动身,三娘子先起来点上灯,把刚做好的烧饼放在食盘里,给客人们当点心吃。赵季和心中一动,急忙告辞,开门离去,随即藏在门外偷看。只见客人们围着食盘吃烧饼,还没吃完便忽然同时跌倒在地发出驴的叫声,一会儿,全都变成了驴。三娘子把它们全都赶到旅店的后面,并没收了他们全部的货物钱财。赵季和也不把这件事情告诉别人,害怕有人私下里学习这种法术。
一个多月后,赵季和从东都洛阳返回。将要到达板桥店,预先做好了荞麦烧饼,大小样子和从前三娘子做得一样。到了板桥店里,仍旧借宿住下,三娘子和当初一样高兴热情。这天夜里店中更没有别的客人,三娘子招待更加丰厚。到了深夜,她殷勤地问赵季和需要什么,赵季和说:“明天早晨就动身,请随便准备些点心就行。”三娘子说:“这件事不难办到,只请你好生安歇就是。”到了半夜后,赵季和再次透过壁缝偷看,见三娘子所做和从前一样。天亮了,三娘子准备好食盘,果然又拿了几个烧饼放在盘里,放好后又去拿别的东西,赵季和趁此机会走下床来,用自己预先做好的烧饼换了她一个,三娘子并没有察觉。赵季和将要动身,开始吃点心,对三娘子说:“恰巧我自己带了烧饼,请拿走你做的,留给别的客人吃。”于是拿出自己带的烧饼吃。正吃着,三娘子送来茶水,赵季和说:“请主人尝一片客人做的烧饼。”于是拿出自己刚才调换的那一张烧饼,给三娘子吃。刚吃进口里,三娘子立即四肢着地发出驴子的叫声,很快便变成了头驴,并且相当健壮。赵季和便骑上驴出发,同时把她箱子里所藏的木人木牛等东西收拾带走。然而却不懂得使用的办法,试了许久都没有成功。赵季和挥鞭骑着三娘子变成的驴,周游了许多地方,每天走一半多里路,从来没有出过差错。
过了四年,赵季和骑着她入关,走到华岳庙以东五六里的地方,忽然看见路旁有一个老人,拍手大笑说:“板桥三娘子,你怎么竟然变成这等模样?”于是牵着驴对赵季和说:“她虽然有过错,然而也吃尽了你的苦头!可怜她一下,请你在此把她放掉吧。”老人于是便把两手伸到驴的口鼻边,用力掰开,三娘子从驴皮里跳了出来,身形恢复得和原来一样,向老人拜谢完毕,转身快步离开,谁也不知道她走到哪里去。
注释
1.汴州:唐州名,州治在今河南省开封市,统领五县,天宝年间增加一县。
2.店娃:店中招揽生意的女子,此指板桥三娘子。
3.鬻(yù)餐为业:以卖饭为职业。鬻,卖。
4.不逮者:此指不能继续拉车赶路的牲口。逮,到,赶上。
5.辄:总是。估:卖,此作名词,引申为价格。济:接济。
6.道:道德。
7.归:归依,引申为投宿。之:代词,指三娘子的旅店。
8.元和中:元和年间。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
9.许州:唐州名,州治在今河南省许昌市。
10.诣:特指到尊长那里去,含有尊敬的意思。东都:即洛阳。
11.是:代词,指这里。
12.便榻:简易的床铺。
13.最:唐人句式中的习惯用词。得:住到。深处:里面。
14.邻比:紧靠着。
15.亦预言笑:也参加说笑。预,参加。
16.转展不寐:辗转反侧睡不着。
17.悉窣:细小的声音。
18.动物之声:即搬动物品的声音。
19.偶:无意。窥:偷看。
20.向:先前。覆器:盖着的器具。
21.巾厢:即装杂物的箱子。厢,同“箱”。
22.耒耜(lěi sì):耕地的工具。
23.灶:指卧室内的锅灶。
24.噀(xùn):含在口中喷出。
25.遂耕:就去耕种。一席地:意指地的面积极小。
26.裹:包。
27.受:同“授”,交。于:同“予”,给。
28.持践:脱粒。
29.硙(wèi):磨碎。
30.讫:结束,完。
31.点心:用作动词,用点心充饥。
32.遽:突然。辞:告辞。
33.踣(bó)地:倒地,颠仆。踣,跌倒。
34.私:私下。慕:羡慕。
35.后月余日:一个多月后。
36.寓:住下。宿,过夜。
37.随事:随意,预备。
38.疑:担心。
39.果:果然。实:盛上。
40.讫更取他物:做完这件事,又去干别的。
41.适会:恰巧碰上。
42.饮次:正在吃饭。次,表示动作正在进行中。
43.啖(dàn):吃或者给吃的意思。
44.据地:四肢着地。
45.试之不成:试验没有成功。
46.乘策:挥鞭骑着。乘,乘坐,骑。策,马鞭。
47.阻失:阻碍失误,引申为事故。
48.华岳庙:即西岳庙。在陕西省华阴市华山脚下。
49.形骸:模样。
50.过:过失,错误。
51.遭:遭受。甚,厉害。
52.可怜许:多多可怜。许,表示程度。
53.擘开:用手把东西分开。
54.宛:宛然,指和从前一样。
55.走去:快步离开。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整体鉴赏
《板桥三娘子》是经重新加工创造过的中国故事。板桥三娘子用某种手段害人利己,而终究作茧自缚,自食其果。作者的本意可能是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不论采用什么手段害人,终将为人窥破。对于那些害人的人,就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给予相应的惩罚。这显然是中国传统故事中报应思想的表现。
此篇构思巧妙,情节起伏,创作手法上同样具有中国传统特色。首先,板桥三娘子的出现就具有一种神秘感。她的来处,她单身一人的原因,她驴畜济人手段的来源,都不知道。这是一起。然而,日出日落,笑纳天下客;迎来送往,诚据八方财,俨然一个地道的生意人家。谁也没有提出任何疑问,世人没有觉察有什么不正常的地方。这是一伏。有一天,这个寻常人物的神秘法术被赵季和发现了:木偶木牛于床前一席之地,耕种收获荞麦于一瞬之间。这真是时间和空间上的奇迹。而用这种方式生产的荞麦所作的烧饼,人食之竟然须臾变驴。这是二起。可是赵季和并没有当场揭露真相,也没有告诉别人,只是心里暗暗羡慕她的这种法术。这是二伏。一个多月后,赵季和又到板桥店,设计骗三娘子吃了她自己做的烧饼,这是三起。三娘子果然也据地作驴声,变成了一头健壮的驴子,作为赵季和的乘骑,驮着赵季和周游四方。这是三伏。又过了四年,赵季和正骑着驴子入关,路旁忽然出来一位老人,拍手大笑说:“板桥三娘子,何得作此形骸?”这是四起。不想老人嘲笑一番之后,捉住驴对赵季和说:“彼虽有过,然遭君亦甚矣。可怜许,请从此放之。”不等赵季和表示同意,老人就从驴口鼻边掰开驴皮,三娘子从驴皮里跳出,恢复人形,向老人拜了拜,便不知所往了。这是四伏。
短短一篇小说,围绕着板桥娘子害人变驴又自食其果这一事件展开情节,情节的发展显然是单线贯穿式的。但作品妙就妙在这单线并非直线式地推进,而是腾挪跌宕,波浪式地推进,每次都在情节快要结束时又生发出新的情节,使故事处于似断非断的不断变化之中,而作品也就在这几起几落、回旋跌宕之中产生了“尺水兴波”之妙。
名家点评
天水师范学院教授张鸿勋《亦幻亦奇 扑朔迷离——唐传奇〈板桥三娘子〉与阿拉伯民间故事》:《板桥三娘子》故事写得亦幻亦奇,扑朔迷离,确是唐人小说中糅志怪于传奇的佳作。这类小说,突出地是以人与动物之间的互相转化构成故事的基本情节。唐人小说除此篇外,最脍炙人口的莫过于《柳毅传》中龙女化身的卢氏,《任氏传》中狐女任氏,以及《灵怪集·王生》(人狐互化)、《集异记·崔韬》、《宣室志·李征》(人虎互化)、《续玄怪录·薛伟》(人鱼互化)等等,这篇《板桥三娘子》则讲的是人驴转化。这种奇思幻构,诚如清人黄越《第九才子书平鬼传序》所说的:“且夫传奇之作也,骚人韵士以锦绣之心,风雷之笔,涵天地于掌中,舒造化于指下,无者造之而使有,有而化之而使无,不惟不必有其事,亦竟不必有其人,所谓空中之楼阁,海外之三山,倏有倏无,令阅者惊风云之变态而已耳。”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板桥三娘子》出自《河东记》第十篇。《河东记》收录文三十多则,书中不少故事发生在唐文宗大和(827—835)年间,故知此书当写成于大和之后。据载,《河东记》“序云续牛僧孺之书”,其撰成当晚于牛僧孺(779—847)的《玄怪录》。
《板桥三娘子》中人变驴的故事来源大概是近东一带。古希腊荷马史诗《奥德修纪》卷十记载,有一个埃雅岛的巫女竭吉能把人变成猪,当时奥德修的群伙伴路过那里,竭吉也是用麦面烧饼款待他们,他们吃完都变成了猪。公元2世纪又有一部阿蒲留斯写的小说《变形记》,其中讲一个巫女能把人变成驴。阿蒲留斯是北非地方的人,他的将人变驴的故事应该是非洲东部一带流行的传说。唐宋时代的板桥是海舶商贾所聚的要镇,所以这种故事大概是外国商人带过来的。板桥在唐宋间是交通要冲,海舶财货所聚,大食人由南海到中国贩卖黑奴及货物,多经此处。板桥三娘子的故事显然是与唐宋时著名的昆仑奴同来自非洲东岸,被大食商人带到中国来的。当时或有大食商人由板桥经过,为行路人述说故事,所以此故事在板桥流传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
薛渔思
薛渔思,一作“薛思渔”,唐代小说家,生平事迹不详。当与牛僧孺生活于同时或稍晚,即中晚唐时期人。其著作多记“谲怪事”,当是一位喜搜奇记异的作者。作有传奇小说集《河东记》等。
您可能感兴趣...
  • 申屠澄

    申屠澄者,贞元九年,自布衣调补濮州什邡尉。之官,至真符县东十里许,遇风雪,大寒,马不能进。路旁茅舍中,有烟火甚温煦,澄往就之。有老 ...

    394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