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孔子说:“学的道理在合适的时机去实践(一说:学习知识以后,经常温习它),不也是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孔子说:“学的道理在合适的时机去实践(一说:学习知识以后,经常温习它),不也是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有子说:“一个人如果孝顺父母,友爱兄长,却喜欢犯上作乱,这是很少见的;不喜欢犯上作乱,而喜欢造反的人更是没有的。有德行的人应该专心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尊敬、顺从兄长,这是仁爱的根本!”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谄媚之色的人,很少会有仁爱之心。”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孔子说:“治理一个能出千辆兵车的大国,处理事务时应谨慎、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爱惜百姓,征用民力时,要顾及他们的生产作息。”
孔子说:“弟子们在家里就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要博爱大众,亲近仁德的人。这样亲身实践之后,如果还有剩余的时间跟精力,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子夏说:“对妻子,看中品德,不看中姿色;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跟朋友来往,能够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谦虚说没有学习,我也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举止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即使读书,学习的知识也不会牢固。做事应该以忠和信这两种道德为主,不要与志趣不相同的人交朋友;犯了错,就不要怕改正。”
曾子说:“慎重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祭祀远代先祖,这样就能使百姓的德行趋归敦厚。”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去到一个国家,就会知道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事情是他自己求得的呢?还是各个国家的国君主动以自己国家的政事咨询,亲口告诉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是靠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逊来取得他们的信任。他老人家获得的方法,和别人获得的方法,不相同吧?”
孔子说;“一个人在他的父亲还活着时,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去世以后,要观察他的行为;如果他能长久的坚持父亲生前正确的原则,这样的人就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有子说:“礼的作用,在于使人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古代君王治国的方法,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他们做事,无论事大还是小,都按照这个原则去做。但是如果都死板地按照和谐来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有子说:“我们作出的承诺要合理,说过的话才能兑现。对人恭敬掌握好分寸,就不会招致屈辱。如果坚守着君子的底线,又能做到谦和恭顺,不至于让人难以亲近,这样的人,确实是值得尊敬的。”
孔子说:“君子,不追求饮食的饱足,不追求居住的舒适,做事情勤劳敏捷,说话小心谨慎,亲近有德之人来匡正自己,这样就算得上好学了。”
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富贵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样可以算不错了。只是还是不如那些处于贫困中却乐于道,虽然富裕却又好礼的人。”子贡说:“《诗经》上说,‘要像骨、角、象牙、玉石等的加工一样,先开料,再粗锉,细刻,然后磨光’,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子贡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现在可以同你谈论《诗经》了。”
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需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论语八则
沪教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 ...
- 978
-
论语六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 ...
- 188
-
论语三则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 379
-
论语四则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贡问 ...
- 581
-
子路从而后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 ...
- 737
-
论语·为政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 ...
- 323
-
论语·八佾篇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
- 446
-
论语·里仁篇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 ...
- 683
-
论语·公冶长篇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子谓子贱 ...
- 57
-
论语·雍也篇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 ...
- 655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