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论语·里仁篇

孔子 〔先秦〕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孔子说:“居处在有仁德的地方才是最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一个有仁德的地方,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孔子说:“那些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的境地,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的境地。有仁德的人能安心的遵循仁道,有智慧的人则会认识到仁对自己有长远的利益,因此他们会去实行仁。”
  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够正确地喜爱应当喜爱的人,厌恶应当厌恶的人。”
  孔子说:“如果一个人立志于仁,就不会作恶了。”
  孔子说:“财富和地位,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但是,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它,就不能真正的拥有它。贫穷与低贱,是人们所厌恶的,但是用不正当的手段来摆脱它,宁可不摆脱。君子如果违背了仁德的准则,又怎么能是君子呢?君子不会有吃一顿饭的时间离开仁德,即使在匆忙紧迫的情况下也一定要遵守仁的准则,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和仁同在。”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喜欢仁德的人和厌恶不仁德的人。喜欢仁德的人,是再好不过了;厌恶不仁德的人,他实行仁德,只是为了不使不仁德的事物加诸在自己身上。有谁能一天都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实行仁德上吗?我还没有看见力量不够的。或许这样的人士有的,只是我还没见过。”
  孔子说:“人们犯的错误,有着不同类型。所以,观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了。”
  孔子说:“早晨得知了真理,就算是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了。”
  孔子说:“有德行道义而将出仕的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但又以自己穿着破烂衣服、饮食简陋为耻辱,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真理的。”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规定一定要怎样做,也没有规定一定不要怎样做,只考虑怎样做符合义就行了。”
  孔子说:“君子心中想的是仁德,小人所思的是财产;君子想的是规则,小人想的是惠利。”
  孔子说:“做事只为追求私利,必定会招来很多怨恨。”
  孔子说:“能用礼让的原则来治理国家吗?难道这有什么困难吗?如果不能用礼让的原则来治理国家,又怎么能实行礼制呢?”
  孔子说:“不要老是想着官位,要担心自己有没有能力胜任这个职务。不担心没有人知道自己,而要努力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
  孔子说:“曾参呀!我的学说可以用一个根本的原则贯通起来。”曾参答道:“是的。”孔子走出去以后,其他学生问道:“这是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道,就是忠恕罢了。”
  孔子说:“君子通晓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孔子说:“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孔子说:“事奉父母,对于他们一些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自己的意见没有被采纳,仍然要对他们恭恭敬敬不触犯他们,替他们操劳而不怨恨。”
  孔子说:“父母还健在时,就不要远离他们;如果一定要出远门,也必须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
  孔子说:“父亲去世很久以后,他依旧还是像他父亲生前那样坚持固有的为人准则,那么这个人就算是做到了孝。”
  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孔子说:“古代的君子从不轻易发表言论,他们以说了而做不到为耻。”
  孔子说:“用礼来约束自己,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孔子说:“君子总是说话谨慎,做事情行动敏捷。”
  孔子说:“品德高尚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他相处。”
  子游说:“太频繁的出现在国君的身边,就会为自己招致羞辱;劝告朋友过于频繁,反而会被疏远。”
展开阅读全文 ∨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今河南),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
您可能感兴趣...
  • 论语八则

      沪教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 ...

    975
  • 论语六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 ...

    184
  • 论语三则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379
  • 论语四则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贡问 ...

    580
  • 子路从而后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 ...

    711
  • 论语·为政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 ...

    321
  • 论语·八佾篇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

    445
  • 论语·学而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 ...

    583
  • 论语·公冶长篇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子谓子贱 ...

    55
  • 论语·雍也篇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 ...

    653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