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水调歌头·赋魏方泉望湖楼

吴文英 〔宋代〕
屋下半流水,屋上几青山。当心千顷明镜,入座玉光寒。云起南峰未雨,云敛北峰初霁,健笔写青天。俯瞰古城堞,不碍小阑干。
绣鞍马,软红路,乍回班。层梯影转亭午,信手展缃编。残照游船收尽,新月画帘才卷,人在翠壶间。天际笛声起,尘世夜漫漫。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望湖楼”是座傍山依水的建筑物。楼宇挑出水面,所以“屋下半”有“流水”淙淙;隔着楼顶望去,可以看到青山蜿蜓。楼面湖而筑,门窗开处,千顷平静似镜的西湖皆入眼中,水光掩映之下,使楼内满室生寒。如果湖对面的南高峰上罩上了黑云,那么这儿一时半刻还不致会有雨,又如果是楼后面的北高峰上云雾收敛的话,那么这里也就会马上会转晴了。又看那云来云去,以天作纸,以云作画,像是有一个大手笔在用一支“健笔”着意地挥洒。从望湖楼上可以低首远望远处古老的城墙,那窗外的栏干,挡不住我的视线。
那些骑在铺着绣鞍的俊马上的官员们,上朝归来,到“望湖楼”时刚好日至正午。在等候午餐之间,有人信手翻阅起随身所带的书本。在楼中酒醉饭饱之后,不知不觉中已临近黄昏。还可以从楼上观赏到落日余晖。那时候湖面上已经没有了游船。当蛾眉月升起之时,它似乎是挂在楼门帘边的银钩一般,更显得湖山如画般清新可爱。当远处隐隐约约地响起牧童晚归时的牧笛声时,很快这花花世界又将融入进漫漫长夜之中。
注释
1.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计八体,有九十四字、九十五字、九十六字,九十七字,平韵、仄韵之分。此词用正体,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韵,后段十句四平韵。魏方泉:即魏峻,字叔高,号方泉,娶理宗亲姊四郡主。望湖楼,一名“看经楼”,在杭州境内,乾德七年忠懿王钱氏建,去钱塘一里。
2.“屋下”两句:出自苏轼《司马君实独乐园〉有“青山在屋上,流水在屋下”句。
3.当:一本作“赏”。千顷明镜:指西湖。
4.玉光:这里指清泠的水光。
5.南、北峰:指西湖西山之南高峰与北高峰。
6.城堞(dié):城上的矮墙。亦称女墙。城上状如齿牙的矮墙,中开射孔,以利防守。
7.不碍小阑干:登楼远眺,城中景物一览无余,连细小的栏杆都清清楚楚。阑干,即“栏杆”。
8.软红路:铺满落花的道路。
9.回班:言上朝归来。班,朝班。
10.亭午:正午,中午。
11.缃(xiāng)编:指书卷。缃,浅黄色的细绢,古时多用以为书衣。
12.画帘:一本作“画”。
13.翠壶:仙境,同“琼壶”。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文学鉴赏
发端“屋下半流水”一韵,写魏方泉望湖楼的环境之美。生动地写出流水潺潺,曲折掩映,明灭可见的变化美。“屋上几青山”与苏句比,换了一个“几”字,不仅语气上增强了设问色彩,而且有力地表现了屋上重峦叠嶂的雄壮美。而且这两句将“屋”放在主语的位置,扣住了词题“望湖楼”,以此为中心展开笔墨,表现了望湖楼环境的幽深静谧的意境。“当心千顷明镜”写站在望湖楼上可见西湖的千顷碧波,在丽日照耀下犹如明镜,“入座玉光寒”中的“玉光”与“明镜”呼应,不仅写出水之无波的静态美,而且写出水的光泽美。“寒”点出登望湖楼时乃是早春三月,水面尚有寒意。“当心”二字用得巧,将水写得有生命感,富于主动意识。“云起南峰未雨”二句,言在望湖楼上可望到西湖西山上的南北两峰。“云起”句写南高峰云蒸霞蔚,未雨绸缪的景观,“云敛”句写北高峰云收雾散,雨过天晴的景观。“健笔写青天”一句,言犹如天柱的南北高峰更似健笔一枝,在青天上挥洒着更新更美的图画。“俯瞰古城堞”一韵,言站在望湖楼上倚栏俯瞰,古越国的城池历历在目。上片写景,为下片写人事抒情作了铺垫。
下片“绣鞍马”一韵,祝贺魏方泉离苏州至京城临安(杭州)任刑部侍郎。“绣鞍”修饰“马”,“软红”修饰“路”,均以艳丽明亮的色彩表达祝贺之意。“层梯影转亭午”以下两韵,转笔写到“望湖楼”,然不仅写景,更以想像的笔墨,写出人事活动。“望湖楼”一名“看经楼”在钱塘近畔。“层梯影转”写时间之推移,设想望湖楼主人魏方泉工馀之时,白天可以信手展开书卷,享受读书的乐趣,傍晚可到溪水上泛舟,当新月初升之时,又可站在楼上卷起画帘,仰望碧空,似乎羽化登仙遨游在仙境之中。最后“天际笛声起”一韵,继续展开遐想,言此时似乎听到了天上笛声悠扬,感到了仙乐缥缈,紧接着一个转笔,写到人世间却正是深夜漫漫之时。此结句,将天上仙乐悠扬与“尘世夜漫漫”加以对比,既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美好追求,也表达了对尘世纷纭现状的忧虑。此寄托深意正如俞平伯所说:“大体上反映时代的动乱,个人的苦闷,都比较鲜明。……不但弃类……即吴文英……亦未尝不如此,他们每通过典故词藻的掩饰,曲折地传达眷怀家国的感情,这不能不说比之‘花间’词为深刻,也比北宋词有较大的进展。”(《唐宋词选释·前言》)
此词结构上采用过片则变的章法,上片写景,言望湖楼周围之美景,为下片写人事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下片写人事,结合景物写人的活动,此时多以设想之笔为之,为结句的“天际笛声起,尘世夜漫漫”点题笔墨作了很好的映衬。
全词设色用笔虚实结合,语辞平易而空灵飘逸,尤其在写景部分,令人有“天光云影,摇荡绿波,抚玩无厌,追寻已远”(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之感。而写景部分写得越空灵美好,为.点题笔墨所作的映衬就越强烈。故而陈廷焯评曰:“梦窗之妙,在超逸之中见沉郁。”(《白雨斋词话》)
名家点评
现代诗人古马:词上片写望湖楼环境,视线由近而远,由上而下,笔触由粗放到细致,总以渲染山水的清幽,楼势的高耸为意。“健笔写青天”“不碍小阑干”二句都极富表现力。下片写楼中的生活,上朝归来,从喧嚣中脱身而出,或于楼头展卷闲览,或在夕岚方收,新月初上之际静静赏玩翠碧的山色。歇拍处,夜色笼罩,笛声乍起,一切的一切仿佛都弥漫在感伤的氛围中,这为整首词增添了不少抒情意味。词所表现出的对贵游生活的陶醉未免庯俗,艺术上却确有独到之处。(《水调歌头—蝶恋花》)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吴郡志》卷十一:“魏峻,朝散大夫、集英殿修撰。淳祐四年(1244年)四月二十六日到任。淳祐六年三月十三日,御笔除刑部侍郎。”魏峻娶理宗之亲姊四郡主为妻,曾任平江(苏州)知府,后拜为刑部侍郎,据夏承焘《吴梦窗系年》引朱笺言,魏方泉在淳祐六年三月,自知平江(今苏州)拜为刑部侍郎,还朝后卒。夏言此词乃于淳祐六年(1246年)魏官刑部后作于杭州。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屋下”两句,点明“望湖楼”是座傍山依水的建筑物。楼宇挑出水面,所以“屋下半”有“流水”淙淙;隔着楼顶望去,可以看到青山蜿蜓。“当心”两句,“当心”应作“赏心”。此言是楼面湖而筑,门窗开处,千顷平静似镜的湖水皆入眼中,水光掩映之下,使楼内满室生寒,真是“水光潋滟晴方好”,使人见后赏心悦目。“云起”三句,写远眺。此言如果湖对面的南高峰上罩上了黑云,那末这儿一时半刻还不致会有雨;又如果是楼后面的北高峰上云雾收敛的话,那末这里也就会马上会转晴了。据此,望湖楼应在北高峰前的西湖北面。又看那云来云去,以天作纸,以云作画,像是有一个大手笔在用一支“健笔”着意地挥洒。“俯瞰”两句,形容楼之高。此言从望湖楼上可以低首远望远处古老的城墙,那窗外的栏干,挡不住词人的视线。
“绣鞍马”五句,写游湖之人中午都来楼中休息。此言那些骑在铺着绣鞍的俊马上的游客们,从绿水青山中尽兴返回,到“望湖楼”时刚好日至正午。在等候午餐之间,有人信手翻阅起随身所带的书本。“缃编”,即缃帙,系浅黄色的书套,这里借代为书本。欧阳修《进唐书表》有:“久披缃帙,粗定铅黄”可证之。“残照”三句,写黄昏景。言游客们在楼中酒醉饭饱之后,不知不觉中已临近黄昏。他们还可以从楼上观赏到落日余晖。那时候湖面上已经没有了游船。当蛾眉月升起之时,它似乎是挂在楼门帘边的银钩一般,更显得湖山如画般清新可爱。从“新月”句中可知,“望湖楼” 确在北高峰前的西湖边上,因此游客可从楼中如平湖秋月那样的欣赏月色了。再是“新月”,也点明时在月初。词人从翠绿色的壶形窗中望了出去,岸边游人似乎是行走在镶嵌的画框里一样。“天际”两句。言当远处隐隐约约地响起牧童晚归时的牧笛声时,很快这花花世界又将融入进漫漫长夜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
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您可能感兴趣...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 ...

    349
  • 水调歌头·舟次感成

    偶为共命鸟,都是可怜虫。泪与秋河相似,点点注天东。十载楼中新妇,九载天涯夫婿,首已似飞蓬。年光愁病里,心绪别离中。咏春蚕,疑夏雁,泣秋蛩。几见珠围翠绕,含笑坐东风。闻道十分消瘦,为我两番磨折。辛苦念梁鸿。谁知千里度,各对一灯红。...

    2
  • 水调歌头·长镵白木柄

    长镵白木柄,斸破一庭寒。三枝两枝生绿,位置小窗前。要使花颜四面,和着草心千朵,向我十分妍。何必兰与菊,生意总欣然。 晓来风,夜来雨,晚来烟。是他酿就春色,又断送流年。便欲诛茅江上,只恐空林衰草,憔悴不堪怜。歌罢且更酌,与子绕花间。...

    2
  • 水调歌头·百年复几许

    百年复几许,慷慨一何多!子当为我击筑,我为子高歌。招手海边鸥鸟,看我胸中云梦,蒂芥近如何?楚越等闲耳,肝胆有风波。 生平事,天付与,且婆娑。几人尘外相视,一笑醉颜酡。看到浮云过了,又恐堂堂岁月,一掷去如梭。劝子且秉烛,为驻好春过。...

    2
  • 水调歌头·九日游云洞和韩南涧尚书韵

    今日复何日,黄菊为谁开?渊明谩爱重九,胸次正崔嵬。酒亦关人何事,政自不能不尔,谁遣白衣来。醉把西风扇,随处障尘埃。为公饮,须一日, ...

    77
  • 水调歌头·疏帘卷春晓

    疏帘卷春晓,胡蝶忽飞来。游丝飞絮无绪,乱点碧云钗。肠断江南春思,黏着天涯残梦,剩有首重回。银蒜且深押,疏影任徘徊。罗帷卷,明月入, ...

    574
  • 水调歌头·今日非昨日

    今日非昨日,明日复何如?朅来真悔何事,不读十年书。为问东风吹老,几度枫江兰径,千里转平芜?寂寞斜阳外,渺渺正愁予! 千古意,君知否?只斯须。名山料理身后,也算古人愚。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天地入吾庐。容易众芳歇,莫听子规呼。...

    864
  • 水调歌头·史馆夜直

    《水调歌头·史馆夜直》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词。该词用辛弃疾《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词 “杯,汝来前”的散文笔法,借形与神的对话,展现了内心深处的压抑和愤懑,表达了诗人欲回归田园却又不能潇洒而去的矛盾心情。全词用典自然,不露痕迹。...

    748
  • 水调歌头·山家酿初熟

    《水调歌头·山家酿初熟》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词。该词借玉华诗老闲适隐逸生活,抒写了词人向往大自然,羡慕隐士生活的心愿。全词明快飘逸,表现了词人一但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而产生的旷达欢快的心情。...

    2
  • 水调歌头·长安夏秋雨

    《水调歌头·长安夏秋雨》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词。上阕写饮酒佯狂,不拘礼法;下阕写狂饮任性的原因:官小位卑,穷困潦倒,心情沉闷无以发泄,只有与故旧饮酒消愁,表现了诗人出入史馆时的心情。全词清新疏快,意味深长。...

    162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