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零年五月,经洛阳去重庆谈判,中途返延安。是时抗战紧急,内战又起,国人皆忧。
群峰壁立太行头,天险黄河一望收。
两岸烽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1940年5月,经过洛阳去重庆谈判,中途返回到延安。抗战紧急,内战又开始,国家和人民都处于忧患之中。
太行山上高高耸立着无数峻峭的险峰,站在这巍峨的太行之巅,举目望去,那一泻千里、奔流到海的黄河两岸风光,全都收入眼帘。
黄河两岸的广大军民,在党的领导下,胜利地开展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武装斗争。这次去重庆谈判,一定要促使谈判成功,使全国一致共同对敌,以之告慰全国抗日军民。
注释
太行:即太行山。
烽烟:本是古代边防报警的两种信号,白天放烟,夜间举火;这里用来比喻战争。
此行:指1940年5月诗人去重庆同国民党当局谈判。
同仇:见于《诗经·秦风·无衣》:“岂日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本谓齐心合力,打击敌人;这儿用作名词,指共同抗击日寇的全国军民。
1940年5月,经过洛阳去重庆谈判,中途返回到延安。抗战紧急,内战又开始,国家和人民都处于忧患之中。
太行山上高高耸立着无数峻峭的险峰,站在这巍峨的太行之巅,举目望去,那一泻千里、奔流到海的黄河两岸风光,全都收入眼帘。
黄河两岸的广大军民,在党的领导下,胜利地开展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武装斗争。这次去重庆谈判,一定要促使谈判成功,使全国一致共同对敌,以之告慰全国抗日军民。
注释
太行:即太行山。
烽烟:本是古代边防报警的两种信号,白天放烟,夜间举火;这里用来比喻战争。
此行:指1940年5月诗人去重庆同国民党当局谈判。
同仇:见于《诗经·秦风·无衣》:“岂日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本谓齐心合力,打击敌人;这儿用作名词,指共同抗击日寇的全国军民。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1940年5月,朱德受命离开八路军总部,从太行山返回延安,中途去洛阳同卫立煌会谈团结抗战问题。经河南济源县刘坪时,朱德回望巍巍太行山,眺望着他曾经率数十万八路军健儿同敌人血战近三年的战场,将要告别,不由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写下《出太行》一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这是一首离别的诗歌。诗人以行军途中所见太行山景色为题材,用饱含激情的笔墨,描绘出了太行山巍峨险峻、黄河气势磅礴的宏伟画卷,谱写出了抗战年代里太行山区雄奇壮美的自然风貌以及军民万众一心,英勇斗争的精神面貌。诗人以美术家的眼光,巧妙选择景物、切取场景,组合成远近结合、色彩艳丽而且洋溢着战斗激情的画面,抒发了不畏强敌、同仇敌汽、敢于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
首句写山,次句写河,既表明“出太行”的行程,又显示爱我山河的豪情。诗人“出太行”后“经洛阳”,必然要跨越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又是自古以来兵家必争的“天险”。作为无产阶级军事家的朱德,来到波涛汹涌的黄河边,他满含深情地“一望收”,只在远看一眼之中,已把万里黄河的雄伟形象全部收入眼底,那种迫不及待的热情和无比广阔的胸襟,已被表述无遗。他之所以如此地向往黄河,热爱黄河,着眼点就在于它是“天险”。在“抗战紧急”的关头,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正在黄河之滨与日本侵略军凭险抗击,浴血奋战。一定要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豪情壮志和坚定信念,正在诗句之中激荡回旋着,这就是令人感到它有气壮山河之伟力的原因。
紧承次句,第三句展开对“出太行”后“经洛阳”、“中途返延安”的行程所见的描写。由于诗人经洛阳、抵西安时,日寇两万余人正围攻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并进迫中国陕甘宁边区,诗中实写由黄河以北的太行,经过黄河以南的洛阳,而后沿黄河岸边折转延安的路线。其中既有八路军对侵华日军的“抗战”,又有八路军对进犯解放区的国民党军队予以自卫还击的“内战”。这两种类型的战争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红似火”三字则把这燃遍黄河两岸的战火作了形象鲜明的描写。“抗战紧急”之际,不该“内战又起”,使得亲痛仇快,“国人皆忧”。朱德既为黄河两岸燃起了抗日的燎原大火而高兴,又为黄河两岸燃起了内战的遍地烽烟而痛心,他那一则以喜、一则以忧的复杂心情,在这句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正因如此,结句就顺势而出了,点明了“出太行”的主旨。为了一致对外,团结抗日,总司令奉党中央之令“中途返延安”,共商“去重庆谈判”的具体策略和内客,以迫使蒋介石集团停止内战,枪口对外。如果谈判成功,自能解除国忧,告慰“同仇”。一个“当”字,表明诗人为谈判成功而要竭尽全力的良好愿望,至于蒋介石是否能有停止内战的诚意,还得看事态的发展,显示出诗人用词下字的准确分寸。
首句写山,次句写河,既表明“出太行”的行程,又显示爱我山河的豪情。诗人“出太行”后“经洛阳”,必然要跨越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又是自古以来兵家必争的“天险”。作为无产阶级军事家的朱德,来到波涛汹涌的黄河边,他满含深情地“一望收”,只在远看一眼之中,已把万里黄河的雄伟形象全部收入眼底,那种迫不及待的热情和无比广阔的胸襟,已被表述无遗。他之所以如此地向往黄河,热爱黄河,着眼点就在于它是“天险”。在“抗战紧急”的关头,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正在黄河之滨与日本侵略军凭险抗击,浴血奋战。一定要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豪情壮志和坚定信念,正在诗句之中激荡回旋着,这就是令人感到它有气壮山河之伟力的原因。
紧承次句,第三句展开对“出太行”后“经洛阳”、“中途返延安”的行程所见的描写。由于诗人经洛阳、抵西安时,日寇两万余人正围攻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并进迫中国陕甘宁边区,诗中实写由黄河以北的太行,经过黄河以南的洛阳,而后沿黄河岸边折转延安的路线。其中既有八路军对侵华日军的“抗战”,又有八路军对进犯解放区的国民党军队予以自卫还击的“内战”。这两种类型的战争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红似火”三字则把这燃遍黄河两岸的战火作了形象鲜明的描写。“抗战紧急”之际,不该“内战又起”,使得亲痛仇快,“国人皆忧”。朱德既为黄河两岸燃起了抗日的燎原大火而高兴,又为黄河两岸燃起了内战的遍地烽烟而痛心,他那一则以喜、一则以忧的复杂心情,在这句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正因如此,结句就顺势而出了,点明了“出太行”的主旨。为了一致对外,团结抗日,总司令奉党中央之令“中途返延安”,共商“去重庆谈判”的具体策略和内客,以迫使蒋介石集团停止内战,枪口对外。如果谈判成功,自能解除国忧,告慰“同仇”。一个“当”字,表明诗人为谈判成功而要竭尽全力的良好愿望,至于蒋介石是否能有停止内战的诚意,还得看事态的发展,显示出诗人用词下字的准确分寸。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悼陈毅同志
《悼陈毅同志》是近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元帅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该诗以强烈的无产阶级感情,热烈赞颂了陈毅光辉的革命一生,表达了诗人对陈毅元帅的深痛哀悼之情。...
- 187
-
和郭沫若同志《登尔雅台怀人》
回顾西南满战云,台高尔雅旧情殷。千村沦落悲三楚,四位英雄丧廿军。 北国翻新看后劲,东邻陨越可先闻。内忧外患澄清日,痛饮黄龙定约君。...
- 693
-
赠友人
北华收复赖群雄,猛士如云唱大风。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
- 706
-
太行春感
远望春光镇日阴,太行高耸气森森。忠肝不洒中原泪,壮志坚持北伐心。百战新师惊贼胆,三年苦斗献吾身。从来燕赵多豪杰,驱逐倭儿共一樽。...
- 698
-
浪淘沙·雪中过邯郸
《浪淘沙·雪中过邯郸》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朱德在1954年2月所作,描绘了华北大地美丽景象,体现出作者的豪迈之情。...
- 461
-
和董必武同志《三台即景》
《和董必武同志》是近代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朱德元帅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描绘了一幅美不胜收的秋景图,再现了抗日圣地延安那一派蓬勃兴旺的新气象,同时也告诫人们要时刻保持高度的革命警惕,严防敌人的突然袭击。...
- 174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