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达少有大志,长身高颧,刚毅武勇。太祖之为郭子兴部帅也,达时年二十二,往从之,一见语合。及太祖南略定远,帅二十四人往,达首与焉。寻从破元兵于滁州涧,从取和州,子兴授达镇抚。子兴执孙德崖,德崖军亦执太祖,达挺身诣德崖军请代,太祖乃得归,达亦获免。从渡江,拔采石,取太平,与常遇春皆为军锋冠。从破擒元将陈野先,别将兵取溧阳、溧水,从下集庆。太祖身居守,而命达为大将,帅诸军东攻镇江,拔之。号令明肃,城中宴然。授淮兴翼统军元帅。
时张士诚已据常州,挟江东叛将陈保二以舟师攻镇江。达败之于龙潭,遂请益兵以围常州。士诚遣将来援。达以敌狡而锐,未易力取,乃离城设二伏以待,别遣将王均用为奇兵,而自督军战。敌退走遇伏,大败之,获其张、汤二将,进围常州。明年克之。进佥枢密院事。继克宁国,徇宜兴,使前锋赵德胜下常熟,擒士诚弟士德。明年复攻宜兴,克之。太祖自将攻婺州,命达留守应天,别遣兵袭破天完将赵普胜,复池州。迁奉国上将军、同知枢密院事。进攻安庆,自无为陆行,夜掩浮山寨,破普胜部将于青山,遂克潜山。还镇池州,与遇春设伏,败陈友谅军于九华山下,斩首万人,生擒三千人。遇春曰:“此劲旅也,不杀为后患。”达不可,乃以状闻。而遇春先以夜坑其人过半,太祖不怿,悉纵遣余众。于是始命达尽护诸将。陈友谅犯龙江,达军南门外,与诸将力战破之,追及之慈湖,焚其舟。
明年,从伐汉,取江州。友谅走武昌,达追之。友谅出战舰沔阳,达营汉阳沌口以遏之。进中书右丞。明年,太祖定南昌,降将祝宗、康泰叛。达以沌口军讨平之。从援安丰,破吴将吕珍,遂围庐州。会汉人寇南昌,太祖召达自庐州来会师,遇于鄱阳湖。友谅军甚盛,达身先诸将力战,败其前锋,杀千五百人,获一巨舟。太祖知敌可破,而虑士诚内犯,即夜遣达还守应天,自帅诸将鏖战,竟毙友谅。
明年,太祖称吴王,以达为左相国。复引兵围庐州,克其城。略下江陵、辰州、衡州、宝庆诸路,湖、湘平。召还,帅遇春等徇淮东,克泰州。吴人陷宜兴,达还救复之。复引兵渡江,克高邮,俘吴将士千余人。会遇春攻淮安,破吴军于马骡港,守将梅思祖以城降。进破安丰,获元将忻都,走左君弼,尽得其运艘。元兵侵徐州,迎击,大破之,俘斩万计。淮南、北悉平。
师还,太祖议征吴。右相国李善长请缓之。达曰:“张氏汰而苛,大将李伯升辈徒拥子女玉帛,易与耳。用事者,黄、蔡、叶三参军,书生不知大计。臣奉主上威德,以大军蹙之,三吴可计日定。”太祖大悦,拜达大将军,平章遇春为副将军,帅舟师二十万人薄湖州。敌三道出战,达亦分三军应之,别遣兵扼其归路。敌战败返走,不得入城。还战,大破之,擒将吏二百人,围其城。士诚遣吕珍等以兵六万赴救,屯旧馆,筑五寨自固。达使遇春等为十垒以遮之。士诚自以精兵来援,大破之于皂林。士诚走,遂拔升山水陆寨。五太子、朱暹、吕珍等皆降,以徇于城下,湖州降。遂下吴江州,从太湖进围平江。达军葑门,遇春军虎丘,郭子兴军娄门,华云龙军胥门,汤和军阊门,王弼军盘门,张温军西门,康茂才军北门,耿炳文军城东北,仇成军城西南,何文辉军城西北,筑长围困之。架木塔与城中浮屠等。别筑台三成,瞰城中,置弓弩火筒。台上又置巨礮,所击辄糜碎。城中大震。达遣使请事,太祖敕劳之曰:“将军谋勇绝伦,故能遏乱略,削群雄。今事必禀命,此将军之忠,吾甚嘉之。然将在外,君不御。军中缓急,将军其便宜行之,吾不中制。”既而平江破,执士诚,传送应天,得胜兵二十五万人。城之将破也,达与遇春约曰:“师入,我营其左,公营其右。”又令荅士曰:“掠民财者死,毁民居者死,离营二十里者死。”既入,吴人安堵如故。师还,封信国公。
寻拜征虏大将军,以遇春为副,帅步骑二十五万人,北取中原,太祖亲祃于龙江。是时称名将,必推达、遇春。两人才勇相类,皆太祖所倚重。遇春剽疾敢深入,而达尤长于谋略。遇春下城邑不能无诛僇,达所至不扰,即获壮士与谍,结以恩义,俾为己用。由此多乐附大将军者。至是,太祖谕诸将御军持重有纪律,战胜攻取得为将之体者,莫如大将军达。又谓达,进取方略,宜自山东始。师行,克沂州,降守将王宣。进克峄州,王宣复叛,击斩之。莒、密、海诸州悉下。乃使韩政分兵扼河,张兴祖取东平、济宁,而自帅大军拔益都,徇下濰、胶诸州县。济南降,分兵取登、莱。齐地悉定。
洪武元年,太祖即帝位,以达为右丞相。册立皇太子,以达兼太子少傅。副将军遇春克东昌,会师济南,击斩乐安反者。还军济宁,引舟师溯河,趋汴梁,守将李克彝走,左君弼、竹贞等降。遂自虎牢关入洛阳,与元将脱因帖木儿大战洛水北,破走之。梁王阿鲁温以河南降,略定嵩、陕、陈、汝诸州,遂捣潼关。李思齐奔凤翔,张思道奔鹿阝城,遂入关,西至华州。
捷闻,太祖幸汴梁,召达诣行在所,置酒劳之,且谋北伐。达曰:“大军平齐鲁,扫河洛,王保保逡巡观望;潼关既克,思齐辈狼狈西奔。元声援已绝,今乘势直捣元都,可不战有也。”帝曰:“善。”达复进曰:“元都克,而其主北走,将穷追之乎?”帝曰:“元运衰矣,行自澌灭,不烦穷兵。出塞之后,固守封疆,防其侵轶可也。”达顿首受命。遂与副将军会师河阴,遣裨将分道徇河北地,连下卫辉、彰德、广平。师次临清,使傅友德开陆道通步骑,顾时浚河通舟师,遂引而北。遇春已克德州,合兵取长芦,扼直沽,作浮桥以济师。水陆并进,大败元军于河西务,进克通州。顺帝帅后妃太子北去。逾日,达陈兵齐化门,填濠登城。监国淮王帖木儿不花,左丞相庆童,平章迭儿必失、朴赛因不花,右丞张康伯,御史中丞满川等不降,斩之,其余不戮一人。封府库,籍图书宝物,令指挥张胜以兵千人守宫殿门,使宦者护视诸宫人、妃、主,禁士卒毋所侵暴。吏民安居,市不易肆。
捷闻,诏以元都为北平府,置六卫,留孙兴祖等守之,而命达与遇春进取山西。遇春先下保定、中山、真定,冯胜、汤和下怀庆,度太行,取泽、潞,达以大军继之。时扩廓帖木儿方引兵出雁门,将由居庸以攻北平。达闻之,与诸将谋曰:“扩廓远出,太原必虚。北平有孙都督在,足以御之。今乘敌不备,直捣太原,使进不得战,退无所守,所谓批亢捣虚者也。彼若西还自救,此成擒耳。”诸将皆曰:“善。”乃引兵趋太原。扩廓至保安,果还救。达选精兵夜袭其营。扩廓以十八骑遁去。尽降其众,遂克太原。乘势收大同,分兵徇未下州县。山西悉平。
二年引兵西渡河。至鹿台,张思道遁,遂克奉元。时遇春下凤翔,李思齐走临洮,达会诸将议所向。皆曰:“张思道之才不如李思齐,而庆阳易于临洮,请先庆阳。”达曰:“不然,庆阳城险而兵精,猝未易拔也。临洮北界河、湟,西控羌、戎,得之,其人足备战斗,物产足佐军储。蹙以大兵,思齐不走,则束手缚矣。临洮既克,于旁郡何有?”遂渡陇,克秦州,下伏羌、宁远,入巩昌,遣右副将军冯胜逼临洮,思齐果不战降。分兵克兰州,袭走豫王,尽收其部落辎重。还出萧关,下平凉。思道走宁夏,为扩廓所执,其弟良臣以庆阳降。达遣薛显受之。良臣复叛,夜出兵袭伤显。达督军围之。扩廓遣将来援,逆击败去,遂拔庆阳。良臣父子投于井,引出斩之。尽定陕西地。诏达班师,赐白金文绮甚厚。
将论功大封,会扩廓攻兰州,杀指挥使,副将军遇春已卒,三年春帝复以达为大将军,平章李文忠为副将军,分道出兵。达自潼关出西道,捣定西,取扩廓。文忠自居庸出东道,绝大漠,追元嗣主。达至定西,扩廓退屯沈儿峪,进军薄之。隔沟而垒,日数交。扩廓遣精兵从间道劫东南垒,左丞胡德济仓卒失措,军惊扰,达帅兵击却之。德济,大海子也,达以其功臣子,械送之京师,而斩其下指挥等数人以徇。明日,整兵夺沟,殊死战,大破扩廓兵。擒郯王、文济王及国公、平章以下文武僚属千八百六十余人,将士八万四千五百余人,马驼杂畜以巨万计。扩廓仅挟妻子数人奔和林。德济至京,帝释之,而以书谕达:“将军效卫青不斩苏建耳,独不见穰苴之待庄贾乎?将军诛之,则已。今下廷议,吾且念其信州、诸暨功,不忍加诛。继自今,将军毋事姑息。”达既破扩廓,即帅师自徽州南一百八渡至略阳,克沔州,入连云栈,攻兴元,取之。而副将军文忠亦克应昌,获元嫡孙妃主将相。先后露布闻,诏振旅还京师。帝迎劳于龙江。乃下诏大封功臣,授达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改封魏国公,岁禄五千石,予世券。明年帅盛熙等赴北平练军马,修城池,徙山后军民实诸卫府,置二百五十四屯,垦田一千三百余顷。其冬,召还。
五年复大发兵征扩廓。达以征虏大将军出中道,左副将军李文忠出东道,征西将军冯胜出西道,各将五万骑出塞。达遣都督蓝玉击败扩廓于土刺河。扩廓与贺宗哲合兵力拒,达战不利,死者数万人。帝以达功大,弗问也。时文忠军亦不利,引还。独胜至西凉获全胜,坐匿驼马,赏不行,事具《文忠》、《胜传》。明年,达复帅诸将行边,破敌于答剌海,还军北平,留三年而归。十四年,复帅汤和等讨乃儿不花。已,复还镇。
每岁春出,冬暮召还,以为常。还辄上将印,赐休沐,宴见欢饮,有布衣兄弟称,而达愈恭慎。帝尝从容言:“徐兄功大,未有宁居,可赐以旧邸。”旧邸者,太祖为吴王时所居也。达固辞。一日,帝与达之邸,强饮之醉,而蒙之被,舁卧正寝。达醒,惊趋下阶,俯伏呼死罪。帝觇之,大悦。乃命有司即旧邸前治甲第,表其坊曰“大功”。胡惟庸为丞相,欲结好于达,达薄其人,不答,则赂达阍者福寿使图达。福寿发之,达亦不问;惟时时为帝言惟庸不任相。后果败,帝益重达。十七年,太阴犯上将,帝心恶之。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帝为辍朝,临丧悲恸不已。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赠三世皆王爵。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一。
达言简虑精。在军,令出不二。诸将奉持凛凛,而帝前恭谨如不能言。善拊循,与下同甘苦,士无不感恩效死,以故所向克捷。尤严戢部伍,所平大都二,省会三,郡邑百数,闾井宴然,民不苦兵。归朝之日,单车就舍,延礼儒生,谈议终日,雍雍如也。帝尝称之曰:“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子四:辉祖、添福、膺绪、增寿。长女为文皇帝后,次代王妃,次安王妃。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徐达,字天德,濠州人,祖先世代务农。徐达年少有大志,身长高颧,刚毅武勇。朱元璋成为郭子兴的部帅时,徐达二十二岁,前去投奔朱元璋,双方一见如故,言谈十分投机。到朱元璋南征定远时,率领二十四人前往,徐达就已位列第一。不久随朱元璋在滁州涧打败元军,攻取和州,郭子兴授徐达为镇抚。当郭子兴捉住孙德崖,孙德崖军也拘捕了朱元璋时,徐达挺身而出,到孙德崖军中请求代替朱元璋,朱元璋得以获还,徐达也获免逃脱。以后跟随朱元璋渡江,拔采石,取太平,徐达与常遇春都是军中先锋。又随朱元璋破获元将陈野先,并率军攻取溧阳、溧水,又随朱元璋攻下集庆。朱元璋驻守集庆,命徐达为大将,率诸军东克镇江。徐达军中号令严明,城中秩序井然。徐达被授予淮兴翼统军元帅。
当时张士诚已经占据常州,挟制江东叛将陈保二以水师攻镇江。徐达在龙潭将其击败,然后请求增兵围攻常州。张士诚遣将来援,徐达因为敌人既狡猾又强大,强攻不易,便在城外二处设伏等待,另外派将领王均用为奇兵,徐达则亲自督军作战。敌军撤退时遇上埋伏,徐达军将其击败,抓获张、汤二将,进兵围攻常州,第二年将它攻克。徐达晋升为佥枢密院事。继而攻占宁国、宜兴,派前锋赵德胜攻下常熟,擒获张士诚之弟张士德。
第二年复攻宜兴,将其攻克。朱元璋亲自率军进攻婺州,命徐达留守应天,另外派兵袭击天完守将赵普胜,将其打败,收复池州。徐达升为奉国上将军,同知枢密院事。进而攻安庆,自无为出发,沿陆地行走,趁夜袭击浮山寨,在青山打败赵普胜的部将,攻克潜山。回师镇守池州,与常遇春设下埋伏,在九华山下将陈友谅打败,斩首万人,生擒三千。常遇春认为“:这是一支劲旅,不杀的话,将会成为后患。”徐达不同意,便将此事报告朱元璋。而常遇春则抢先在夜里活埋被俘者过半,朱元璋闻此不悦,将其余的人全部释放。于是朱元璋开始命徐达全面统辖其他将领。陈友谅进犯龙江时,徐达率军伏于南门外,与诸将奋力拼杀,将其打败,乘胜追到慈湖,将其船只烧毁。
第二年,徐达跟随朱元璋征伐陈友谅,攻取江州。陈友谅逃往武昌,徐达率军追击。陈友谅出动战舰到沔阳,徐达在汉阳沌口扎营遏制。这时徐达晋升为中书右丞。一年后,朱元璋平定南昌,降将祝宗、康泰反叛,徐达率沌口驻军将其讨平。不久跟随朱元璋支援安丰,打败吴将吕珍,然后包围庐州。当时正遇陈友谅围攻南昌,朱元璋召徐达从庐州前来会师,与陈友谅军在鄱阳湖遭遇,陈友谅军非常强大,徐达身先士卒,率军拼力奋战,将敌前锋打败,杀一千五百人,获一巨舰。朱元璋知道此敌可破,而又担心张士诚内犯,马上连夜派徐达还守应天,自己亲率诸将鏖战,最后击毙陈友谅。第二年,朱元璋称吴王,以徐达为左相国。徐达再次引兵围攻庐州,攻克此城,连下江陵、辰州、衡州、宝庆诸路,平定湖、湘。应召返回后,率常遇春等巡行淮东,攻克泰州。吴人攻陷宜兴,徐达回军援救,将其收复。又引兵渡江,攻克高邮,俘获吴将士千余人。会合常遇春攻淮安,在马骡港打败吴军,守将梅思祖以城投降。进而攻破安丰,俘获元将忻都,赶走左君弼,尽得其运输船只。元兵侵犯徐州,徐达率军迎击,大败元兵,俘获斩首数以万计。淮南、淮北全部平定。
回师之后,朱元璋与群臣商议征吴之事,右相国李善长请求暂缓,徐达则说“:张氏无能而苛刻,大将李伯升之辈徒拥子女玉帛,容易对付。处理事务的黄、蔡、叶三参军,都是书生,不知大计。臣蒙主上威德,率大军前去进攻,平定三吴,便计日可待。”朱元璋听后大为高兴。便拜徐达为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水师二十万人直逼湖州。敌人三路出击,徐达也分三路军应战,另外派兵扼其归路。敌人战败回逃,不能入城,只得返回作战,徐达大败敌军,擒获将吏二百人,包围湖州城。张士诚派吕珍等率军六万前来援救,驻屯旧馆,修筑五寨以自固。徐达让常遇春等建造十座堡垒加以围阻。张士诚又亲率精兵来援,徐达在皂林大败其军,张士诚逃走,遂攻克升山水陆寨。五太子、朱暹、吕珍等都投降,徐达巡行城下,湖州投降。然后攻下吴江州,从太湖进围平江。徐达驻扎葑门,常遇春驻扎虎丘,郭子兴驻扎娄门,华云龙驻扎胥门,汤和驻扎阊门,王弼驻扎盘门,张温驻扎西门,康茂才驻扎北门,耿炳文驻扎城东北,仇成军驻扎城西南,何文辉驻扎城西北,筑成长墙围困城中之敌。架木塔与城中佛塔同高,另外筑台三层,俯视城中,装置弩弓、火筒。台上又装置大炮,大炮所击之处都被炸成粉碎,城中为此大震。徐达派人向朱元璋请示,朱元璋下诏慰劳他说:“将军谋勇绝伦,故能遏制各地兵乱,削弱群雄。今日你事必禀明受命,这表明了将军的忠诚,对此我非常赞许。不过将领在外带兵打仗,君主不加干涉。军中缓急,将军可根据情况,选择有利时机采取行动,我不宜控制。”不久,徐达攻取平江,捉拿张士诚,押送应天,俘获强兵二十五万。在平江城即将被攻克时,徐达与常遇春相约说:“军队入城,我军扎营城左,你军扎营城右。”又命令将士道:“抢劫百姓财物者死,毁坏百姓房屋者死,擅自离营二十里者死。”入城之后,吴人安然如故。还师之后,徐达被封为信国公。
不久徐达又拜为征虏大将军,以常遇春为副将军,率步骑二十五万,北取中原,朱元璋亲自在龙江为这次征讨举行祭神仪式。当时能称作名将的人,首推徐达、常遇春。两人才勇相当,都为朱元璋所倚重。常遇春剽悍、急躁,作战勇敢,而徐达擅长谋略。常遇春攻下城邑后不能做到毫无杀戮,而徐达所到之处,从不骚扰百姓,如果俘获壮士与间谍,便与他们以恩义结交,使他们为己所用。因为这样,许多人都乐意归附大将军。因此,朱元璋传谕诸将:指挥军队必须持重有纪律;而带兵作战,攻城略地,为将之道,徐达堪为楷模。又告诉徐达,进取方略,应当从山东开始。徐达率军而行,攻克沂州,招降守将王宣。进一步攻克峄州,王宣重新反叛,徐达便将他击杀。攻下莒、密、海诸州,然后派韩政分兵扼守黄河。张兴祖攻取东平、济宁,而自己率大军攻取益都,攻下淮、胶等州县。济南投降,徐达分兵攻取登、莱,齐地全部平定。
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即皇帝位,以徐达为右丞相,册立皇太子,以徐达兼太子少傅。副将军常遇春攻克东昌,会师济南,击斩乐安反叛者。然后徐达还军济宁,引水师溯黄河而上,直趋汴梁,守将李克彝逃走,左君弼、竹贞等投降。于是从虎牢关进入洛阳,与元将脱因帖木儿大战于洛水之北,元将兵败逃走。梁王阿鲁温以河南投降,徐达率军平定嵩、陕、陈、汝等州,然后直捣潼关。李思齐逃往凤翔,张思道逃往鹿阝城,徐达率军入关,西到华州。
捷报传来后,太祖巡幸汴梁,召徐达到其住所,摆酒设宴慰劳,并与他商议北伐之事。徐达说:“我大军平定齐鲁,扫平河洛,王保保徘徊观望;潼关已克,李思齐之辈狼狈西逃。元朝声援已绝,现在我们乘势直捣元都,便可以不战而取。”太祖听后赞道“:你说得对。”徐达进一步说“:元都攻克后,如果其主向北逃走,我军要不要继续追击呢?”太祖说:“元朝国运已衰,即将自行灭亡,不必烦劳军队去追击了。你们出塞之后,固守封疆,防止他们侵袭便可以了。”徐达顿首领命。于是与副将军常遇春会师河阴,派遣副将分道巡行河北之地,连下卫辉、彰德、广平。军队临时驻扎临清,派傅友德开辟陆路使步骑通过,派顾时疏通河道使水师通行,然后引兵向北。常遇春已克德州,与徐达合兵攻取长芦,扼直沽,搭浮桥让军队过河。水陆并进,在河西务大败元军,进一步攻克通州。元顺帝携后妃、太子向北逃走。一天后,徐达陈兵齐化门,填濠登城。监国淮王帖木儿不花、左丞相庆童、平章迭儿必失、朴赛因不花、右丞张康伯、御史中丞满川等拒不投降,徐达便将他们斩首,除此之外,没杀一人。然后命人封闭府库,登记书籍、宝物,并命指挥张胜带领一千士兵看守宫殿门,让宦官看护那些宫人、嫔妃、公主,严禁士兵侵扰欺凌她们。城中官民安居乐业,店铺照常营业。
捷报传来,太祖下诏以元都为北平府,设置六卫,命孙兴祖等留守,而命徐达与常遇春进取山西。常遇春先下保定、中山、真定,冯胜、汤和攻下怀庆,越过太行,攻取泽、潞,徐达率大军随后跟进。当时扩廓帖木儿正引兵出雁门,将由居庸进攻北平。徐达知道后,与诸将商议道“:扩廓率军远行,太原必定空虚。北平有孙都督在,足以御敌。现在我们乘敌不备,直捣太原,使其进不能战,退无所守,这就是攻击敌人的要害和虚弱之处。如果扩廓西还自救,我们就能将他擒获。”诸将听后都说“:说得对啊。”于是,徐达引兵直趋太原,扩廓到保安,果然返回援救。徐达挑选精兵夜袭其营,扩廓率十八名骑兵逃跑。徐达尽降其部众,攻克太原。又乘势收取大同,分兵巡行还未攻下的州县,山西全部平定。
二年(1369),徐达引兵向西渡河,到达鹿台,张思道逃走,于是攻克奉元。当时常遇春攻下凤翔,李思齐逃至临洮,徐达会集诸将商议军队的进攻方向,诸将都说“:张思道的才能不如李思齐,而庆阳又比临洮易攻,请求先攻庆阳。”而徐达则说“:你们说得不对,庆阳城险而兵精,如果突然进攻,不容易攻取。而临洮北接河、湟,西控羌、戎,获得此城,其人便可利用来增强战斗力,物产也足以提供军队的物资粮饷。如果以大军进逼,李思齐不弃城逃走,他就是束手待擒了。临洮攻克后,邻郡还能存在么?”于是率军渡陇,攻克秦州,攻下伏羌、宁远,进入巩昌,派右副将军冯胜进逼临洮,李思齐果然不战而降。然后分兵攻克兰州,击走豫王,全部缴获其部队辎重行李。回军出萧关,攻下平凉,张思道逃往宁夏,被扩廓所捉,其弟张良臣以庆阳投降,徐达派薛显受降。张良臣重新反叛,趁夜出兵袭击,打伤薛显。徐达督军包围张良臣叛军,扩廓遣将前来援救,徐达率军迎击,将其打败逃走,于是攻取庆阳,张良臣父子投入井中,便将其拉出斩首,陕西之地全部平定。太祖下诏,徐达班师回朝,赏赐丰厚的白金和丝绸。
将要论功大封时,正遇扩廓兵攻兰州,杀指挥使,副将军常遇春此时已死,因此,三年(1370)春,太祖又以徐达为大将军,平章李文忠为副将军,分路出兵。徐达自潼关从西路出击,直捣定西,攻打扩廓。李文忠自居庸从东路出击,横穿沙漠,追击元嗣主。徐达兵至定西时,扩廓退驻沈儿峪,徐达挥师逼近。双方隔沟而垒,一天之内交战数次。扩廓派精兵从小路出发,进攻东南垒,左丞胡德济仓惶失措,军中惊扰,徐达率军将扩廓击退。胡德济是胡大海的儿子,徐达因为他是功臣之子,便将他戴上镣铐送往京城,而将他手下指挥斩首数人以示众。第二天,整顿军队,进兵夺沟,殊死作战,大破扩廓军,擒获郯王、文济王及国公、平章以下文武官属一千八百六十余人,将士八万四千五百余人,马匹、骆驼等牲畜数以万计。扩廓仅携妻子、儿女数人逃往和林。胡德济被押至京城后,太祖释放了他,却又写信告诉徐达:“将军仿效卫青不斩苏建之事,难道你没看见穰苴是怎么对待庄贾的吗?将军杀了他,也便罢了。今天到朝廷商议此事,我且念他在信州、诸暨所立之功,不忍将他处死。从今以后,将军对这类事情不要再妄加姑息了。”
徐达打败扩廓之后,立即率军从徽州南一百八渡到略阳,攻克沔州,进入连云栈,进攻兴元,将其攻克。而副将军李文忠也攻克应昌,俘获元帝嫡孙妃嫔、公主及将相。捷报先后传到朝廷,太祖下诏令劲旅返回京城,并亲自在龙江迎接、慰劳。然后下诏大封功臣,授徐达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为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改封为魏国公,年禄五千石,给予世袭凭证。第二年,徐达率盛熙等赴北平操练兵马,修筑城池,将山后军民迁移到各卫府,设置二百五十四屯,垦田一千三百余顷。该年冬天,徐达应召返回京城。
五年(1372),太祖又大举发兵征讨扩廓,徐达作为征虏大将军从中路出发,左副将军李文忠从东路出发,征西将军冯胜从西路出发,各率五万骑兵出塞。徐达派都督蓝玉在土剌河击败扩廓。扩廓与贺宗哲合兵力拒,徐达战而不利,死者数万人。太祖因为徐达功劳大,所以对此未予追究。当时李文忠军也作战失利,引兵返回。唯独冯胜到西凉,获得全胜,却因隐藏骆驼、马匹而获罪,太祖对他未予奖赏,这些事情全部载入了《李文忠传》、《冯胜传》。第二年,徐达又率领诸将前往边疆,破敌于答剌海,然后还军北平,驻留三年才返回。十四年(1381),又率汤和等征讨乃儿不花。不久,又返回镇守北平。
徐达每年春天率军出征,晚冬又应召返回,习以为常。回京之后,总是把大将印章上交皇帝,皇帝赐他休假,设宴畅饮,与徐达以布衣兄弟相称,而徐达却对皇帝更加恭敬谨慎。皇帝曾从容对徐达说“:徐兄功劳很大,至今却还没有一个安宁的住处,我可以将旧邸送给你。”旧邸是太祖做吴王时居住的宫邸。徐达坚决推辞。有一天,皇帝与徐达一起到旧邸去,硬让徐达喝酒喝醉,然后让人给他蒙上被子,抬到正室睡觉。徐达醒后,大吃一惊,慌忙跑下台阶,俯伏在地高喊死罪。朱元璋从旁窥视,看到他这么害怕,非常高兴。于是命令有关官员在旧邸前为徐达建造府宅,并在宅前立坊题上“大功”二字。胡惟庸当丞相时,想结交徐达,徐达很轻视此人,不予理睬,胡惟庸便贿赂徐达的看门人福寿,让他对徐达图谋不轨,福寿揭发了他,徐达也不予追究,只是时时向皇帝进言说胡惟庸不能胜任丞相之职。后来胡惟庸果然失败,朱元璋为此更加重视徐达。十七年(1384),太阴侵犯上将,朱元璋心中憎恶。徐达在北平患了背疽,稍好一点时,皇帝派徐达的长子徐辉祖携带他的亲笔信前往慰问,不久应召返回。第二年二月,徐达病重死去,终年五十四岁。皇帝为此停止临朝听政,发丧时悲恸不已。追封徐达为中山王,谥号武宁,赠其子孙三世都为王爵。赐葬于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徐达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都位列第一。
徐达言简虑精,在军中,令不二出,在诸将面前总是保持令人遵从的严肃样子,而在皇帝面前却恭敬谨慎,好像不会说话似的。徐达善于安抚部下,能与他们同甘共苦,士兵对他无不感恩,以死相报,所以,徐达军能所向披靡。徐达对部队要求非常严格,所平元都二个,省会三个,郡邑数以百计,各地街巷井然有序,百姓从不为军旅所苦。率军归朝之日,徐达总是陋车简舍,礼邀儒生,终日高谈,气氛和谐。皇帝曾称赞他说:“受命而出,成功而归,不骄傲,不自夸,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行为正派无疵,品德高尚可与日月相比,这只有大将军徐达一人堪当于此。”
徐达有四子:辉祖、添福、膺绪、增寿。长女为文皇帝皇后,次女为代王妃,三女为安王妃。
徐达,字天德,濠州人,祖先世代务农。徐达年少有大志,身长高颧,刚毅武勇。朱元璋成为郭子兴的部帅时,徐达二十二岁,前去投奔朱元璋,双方一见如故,言谈十分投机。到朱元璋南征定远时,率领二十四人前往,徐达就已位列第一。不久随朱元璋在滁州涧打败元军,攻取和州,郭子兴授徐达为镇抚。当郭子兴捉住孙德崖,孙德崖军也拘捕了朱元璋时,徐达挺身而出,到孙德崖军中请求代替朱元璋,朱元璋得以获还,徐达也获免逃脱。以后跟随朱元璋渡江,拔采石,取太平,徐达与常遇春都是军中先锋。又随朱元璋破获元将陈野先,并率军攻取溧阳、溧水,又随朱元璋攻下集庆。朱元璋驻守集庆,命徐达为大将,率诸军东克镇江。徐达军中号令严明,城中秩序井然。徐达被授予淮兴翼统军元帅。
当时张士诚已经占据常州,挟制江东叛将陈保二以水师攻镇江。徐达在龙潭将其击败,然后请求增兵围攻常州。张士诚遣将来援,徐达因为敌人既狡猾又强大,强攻不易,便在城外二处设伏等待,另外派将领王均用为奇兵,徐达则亲自督军作战。敌军撤退时遇上埋伏,徐达军将其击败,抓获张、汤二将,进兵围攻常州,第二年将它攻克。徐达晋升为佥枢密院事。继而攻占宁国、宜兴,派前锋赵德胜攻下常熟,擒获张士诚之弟张士德。
第二年复攻宜兴,将其攻克。朱元璋亲自率军进攻婺州,命徐达留守应天,另外派兵袭击天完守将赵普胜,将其打败,收复池州。徐达升为奉国上将军,同知枢密院事。进而攻安庆,自无为出发,沿陆地行走,趁夜袭击浮山寨,在青山打败赵普胜的部将,攻克潜山。回师镇守池州,与常遇春设下埋伏,在九华山下将陈友谅打败,斩首万人,生擒三千。常遇春认为“:这是一支劲旅,不杀的话,将会成为后患。”徐达不同意,便将此事报告朱元璋。而常遇春则抢先在夜里活埋被俘者过半,朱元璋闻此不悦,将其余的人全部释放。于是朱元璋开始命徐达全面统辖其他将领。陈友谅进犯龙江时,徐达率军伏于南门外,与诸将奋力拼杀,将其打败,乘胜追到慈湖,将其船只烧毁。
第二年,徐达跟随朱元璋征伐陈友谅,攻取江州。陈友谅逃往武昌,徐达率军追击。陈友谅出动战舰到沔阳,徐达在汉阳沌口扎营遏制。这时徐达晋升为中书右丞。一年后,朱元璋平定南昌,降将祝宗、康泰反叛,徐达率沌口驻军将其讨平。不久跟随朱元璋支援安丰,打败吴将吕珍,然后包围庐州。当时正遇陈友谅围攻南昌,朱元璋召徐达从庐州前来会师,与陈友谅军在鄱阳湖遭遇,陈友谅军非常强大,徐达身先士卒,率军拼力奋战,将敌前锋打败,杀一千五百人,获一巨舰。朱元璋知道此敌可破,而又担心张士诚内犯,马上连夜派徐达还守应天,自己亲率诸将鏖战,最后击毙陈友谅。第二年,朱元璋称吴王,以徐达为左相国。徐达再次引兵围攻庐州,攻克此城,连下江陵、辰州、衡州、宝庆诸路,平定湖、湘。应召返回后,率常遇春等巡行淮东,攻克泰州。吴人攻陷宜兴,徐达回军援救,将其收复。又引兵渡江,攻克高邮,俘获吴将士千余人。会合常遇春攻淮安,在马骡港打败吴军,守将梅思祖以城投降。进而攻破安丰,俘获元将忻都,赶走左君弼,尽得其运输船只。元兵侵犯徐州,徐达率军迎击,大败元兵,俘获斩首数以万计。淮南、淮北全部平定。
回师之后,朱元璋与群臣商议征吴之事,右相国李善长请求暂缓,徐达则说“:张氏无能而苛刻,大将李伯升之辈徒拥子女玉帛,容易对付。处理事务的黄、蔡、叶三参军,都是书生,不知大计。臣蒙主上威德,率大军前去进攻,平定三吴,便计日可待。”朱元璋听后大为高兴。便拜徐达为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水师二十万人直逼湖州。敌人三路出击,徐达也分三路军应战,另外派兵扼其归路。敌人战败回逃,不能入城,只得返回作战,徐达大败敌军,擒获将吏二百人,包围湖州城。张士诚派吕珍等率军六万前来援救,驻屯旧馆,修筑五寨以自固。徐达让常遇春等建造十座堡垒加以围阻。张士诚又亲率精兵来援,徐达在皂林大败其军,张士诚逃走,遂攻克升山水陆寨。五太子、朱暹、吕珍等都投降,徐达巡行城下,湖州投降。然后攻下吴江州,从太湖进围平江。徐达驻扎葑门,常遇春驻扎虎丘,郭子兴驻扎娄门,华云龙驻扎胥门,汤和驻扎阊门,王弼驻扎盘门,张温驻扎西门,康茂才驻扎北门,耿炳文驻扎城东北,仇成军驻扎城西南,何文辉驻扎城西北,筑成长墙围困城中之敌。架木塔与城中佛塔同高,另外筑台三层,俯视城中,装置弩弓、火筒。台上又装置大炮,大炮所击之处都被炸成粉碎,城中为此大震。徐达派人向朱元璋请示,朱元璋下诏慰劳他说:“将军谋勇绝伦,故能遏制各地兵乱,削弱群雄。今日你事必禀明受命,这表明了将军的忠诚,对此我非常赞许。不过将领在外带兵打仗,君主不加干涉。军中缓急,将军可根据情况,选择有利时机采取行动,我不宜控制。”不久,徐达攻取平江,捉拿张士诚,押送应天,俘获强兵二十五万。在平江城即将被攻克时,徐达与常遇春相约说:“军队入城,我军扎营城左,你军扎营城右。”又命令将士道:“抢劫百姓财物者死,毁坏百姓房屋者死,擅自离营二十里者死。”入城之后,吴人安然如故。还师之后,徐达被封为信国公。
不久徐达又拜为征虏大将军,以常遇春为副将军,率步骑二十五万,北取中原,朱元璋亲自在龙江为这次征讨举行祭神仪式。当时能称作名将的人,首推徐达、常遇春。两人才勇相当,都为朱元璋所倚重。常遇春剽悍、急躁,作战勇敢,而徐达擅长谋略。常遇春攻下城邑后不能做到毫无杀戮,而徐达所到之处,从不骚扰百姓,如果俘获壮士与间谍,便与他们以恩义结交,使他们为己所用。因为这样,许多人都乐意归附大将军。因此,朱元璋传谕诸将:指挥军队必须持重有纪律;而带兵作战,攻城略地,为将之道,徐达堪为楷模。又告诉徐达,进取方略,应当从山东开始。徐达率军而行,攻克沂州,招降守将王宣。进一步攻克峄州,王宣重新反叛,徐达便将他击杀。攻下莒、密、海诸州,然后派韩政分兵扼守黄河。张兴祖攻取东平、济宁,而自己率大军攻取益都,攻下淮、胶等州县。济南投降,徐达分兵攻取登、莱,齐地全部平定。
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即皇帝位,以徐达为右丞相,册立皇太子,以徐达兼太子少傅。副将军常遇春攻克东昌,会师济南,击斩乐安反叛者。然后徐达还军济宁,引水师溯黄河而上,直趋汴梁,守将李克彝逃走,左君弼、竹贞等投降。于是从虎牢关进入洛阳,与元将脱因帖木儿大战于洛水之北,元将兵败逃走。梁王阿鲁温以河南投降,徐达率军平定嵩、陕、陈、汝等州,然后直捣潼关。李思齐逃往凤翔,张思道逃往鹿阝城,徐达率军入关,西到华州。
捷报传来后,太祖巡幸汴梁,召徐达到其住所,摆酒设宴慰劳,并与他商议北伐之事。徐达说:“我大军平定齐鲁,扫平河洛,王保保徘徊观望;潼关已克,李思齐之辈狼狈西逃。元朝声援已绝,现在我们乘势直捣元都,便可以不战而取。”太祖听后赞道“:你说得对。”徐达进一步说“:元都攻克后,如果其主向北逃走,我军要不要继续追击呢?”太祖说:“元朝国运已衰,即将自行灭亡,不必烦劳军队去追击了。你们出塞之后,固守封疆,防止他们侵袭便可以了。”徐达顿首领命。于是与副将军常遇春会师河阴,派遣副将分道巡行河北之地,连下卫辉、彰德、广平。军队临时驻扎临清,派傅友德开辟陆路使步骑通过,派顾时疏通河道使水师通行,然后引兵向北。常遇春已克德州,与徐达合兵攻取长芦,扼直沽,搭浮桥让军队过河。水陆并进,在河西务大败元军,进一步攻克通州。元顺帝携后妃、太子向北逃走。一天后,徐达陈兵齐化门,填濠登城。监国淮王帖木儿不花、左丞相庆童、平章迭儿必失、朴赛因不花、右丞张康伯、御史中丞满川等拒不投降,徐达便将他们斩首,除此之外,没杀一人。然后命人封闭府库,登记书籍、宝物,并命指挥张胜带领一千士兵看守宫殿门,让宦官看护那些宫人、嫔妃、公主,严禁士兵侵扰欺凌她们。城中官民安居乐业,店铺照常营业。
捷报传来,太祖下诏以元都为北平府,设置六卫,命孙兴祖等留守,而命徐达与常遇春进取山西。常遇春先下保定、中山、真定,冯胜、汤和攻下怀庆,越过太行,攻取泽、潞,徐达率大军随后跟进。当时扩廓帖木儿正引兵出雁门,将由居庸进攻北平。徐达知道后,与诸将商议道“:扩廓率军远行,太原必定空虚。北平有孙都督在,足以御敌。现在我们乘敌不备,直捣太原,使其进不能战,退无所守,这就是攻击敌人的要害和虚弱之处。如果扩廓西还自救,我们就能将他擒获。”诸将听后都说“:说得对啊。”于是,徐达引兵直趋太原,扩廓到保安,果然返回援救。徐达挑选精兵夜袭其营,扩廓率十八名骑兵逃跑。徐达尽降其部众,攻克太原。又乘势收取大同,分兵巡行还未攻下的州县,山西全部平定。
二年(1369),徐达引兵向西渡河,到达鹿台,张思道逃走,于是攻克奉元。当时常遇春攻下凤翔,李思齐逃至临洮,徐达会集诸将商议军队的进攻方向,诸将都说“:张思道的才能不如李思齐,而庆阳又比临洮易攻,请求先攻庆阳。”而徐达则说“:你们说得不对,庆阳城险而兵精,如果突然进攻,不容易攻取。而临洮北接河、湟,西控羌、戎,获得此城,其人便可利用来增强战斗力,物产也足以提供军队的物资粮饷。如果以大军进逼,李思齐不弃城逃走,他就是束手待擒了。临洮攻克后,邻郡还能存在么?”于是率军渡陇,攻克秦州,攻下伏羌、宁远,进入巩昌,派右副将军冯胜进逼临洮,李思齐果然不战而降。然后分兵攻克兰州,击走豫王,全部缴获其部队辎重行李。回军出萧关,攻下平凉,张思道逃往宁夏,被扩廓所捉,其弟张良臣以庆阳投降,徐达派薛显受降。张良臣重新反叛,趁夜出兵袭击,打伤薛显。徐达督军包围张良臣叛军,扩廓遣将前来援救,徐达率军迎击,将其打败逃走,于是攻取庆阳,张良臣父子投入井中,便将其拉出斩首,陕西之地全部平定。太祖下诏,徐达班师回朝,赏赐丰厚的白金和丝绸。
将要论功大封时,正遇扩廓兵攻兰州,杀指挥使,副将军常遇春此时已死,因此,三年(1370)春,太祖又以徐达为大将军,平章李文忠为副将军,分路出兵。徐达自潼关从西路出击,直捣定西,攻打扩廓。李文忠自居庸从东路出击,横穿沙漠,追击元嗣主。徐达兵至定西时,扩廓退驻沈儿峪,徐达挥师逼近。双方隔沟而垒,一天之内交战数次。扩廓派精兵从小路出发,进攻东南垒,左丞胡德济仓惶失措,军中惊扰,徐达率军将扩廓击退。胡德济是胡大海的儿子,徐达因为他是功臣之子,便将他戴上镣铐送往京城,而将他手下指挥斩首数人以示众。第二天,整顿军队,进兵夺沟,殊死作战,大破扩廓军,擒获郯王、文济王及国公、平章以下文武官属一千八百六十余人,将士八万四千五百余人,马匹、骆驼等牲畜数以万计。扩廓仅携妻子、儿女数人逃往和林。胡德济被押至京城后,太祖释放了他,却又写信告诉徐达:“将军仿效卫青不斩苏建之事,难道你没看见穰苴是怎么对待庄贾的吗?将军杀了他,也便罢了。今天到朝廷商议此事,我且念他在信州、诸暨所立之功,不忍将他处死。从今以后,将军对这类事情不要再妄加姑息了。”
徐达打败扩廓之后,立即率军从徽州南一百八渡到略阳,攻克沔州,进入连云栈,进攻兴元,将其攻克。而副将军李文忠也攻克应昌,俘获元帝嫡孙妃嫔、公主及将相。捷报先后传到朝廷,太祖下诏令劲旅返回京城,并亲自在龙江迎接、慰劳。然后下诏大封功臣,授徐达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为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改封为魏国公,年禄五千石,给予世袭凭证。第二年,徐达率盛熙等赴北平操练兵马,修筑城池,将山后军民迁移到各卫府,设置二百五十四屯,垦田一千三百余顷。该年冬天,徐达应召返回京城。
五年(1372),太祖又大举发兵征讨扩廓,徐达作为征虏大将军从中路出发,左副将军李文忠从东路出发,征西将军冯胜从西路出发,各率五万骑兵出塞。徐达派都督蓝玉在土剌河击败扩廓。扩廓与贺宗哲合兵力拒,徐达战而不利,死者数万人。太祖因为徐达功劳大,所以对此未予追究。当时李文忠军也作战失利,引兵返回。唯独冯胜到西凉,获得全胜,却因隐藏骆驼、马匹而获罪,太祖对他未予奖赏,这些事情全部载入了《李文忠传》、《冯胜传》。第二年,徐达又率领诸将前往边疆,破敌于答剌海,然后还军北平,驻留三年才返回。十四年(1381),又率汤和等征讨乃儿不花。不久,又返回镇守北平。
徐达每年春天率军出征,晚冬又应召返回,习以为常。回京之后,总是把大将印章上交皇帝,皇帝赐他休假,设宴畅饮,与徐达以布衣兄弟相称,而徐达却对皇帝更加恭敬谨慎。皇帝曾从容对徐达说“:徐兄功劳很大,至今却还没有一个安宁的住处,我可以将旧邸送给你。”旧邸是太祖做吴王时居住的宫邸。徐达坚决推辞。有一天,皇帝与徐达一起到旧邸去,硬让徐达喝酒喝醉,然后让人给他蒙上被子,抬到正室睡觉。徐达醒后,大吃一惊,慌忙跑下台阶,俯伏在地高喊死罪。朱元璋从旁窥视,看到他这么害怕,非常高兴。于是命令有关官员在旧邸前为徐达建造府宅,并在宅前立坊题上“大功”二字。胡惟庸当丞相时,想结交徐达,徐达很轻视此人,不予理睬,胡惟庸便贿赂徐达的看门人福寿,让他对徐达图谋不轨,福寿揭发了他,徐达也不予追究,只是时时向皇帝进言说胡惟庸不能胜任丞相之职。后来胡惟庸果然失败,朱元璋为此更加重视徐达。十七年(1384),太阴侵犯上将,朱元璋心中憎恶。徐达在北平患了背疽,稍好一点时,皇帝派徐达的长子徐辉祖携带他的亲笔信前往慰问,不久应召返回。第二年二月,徐达病重死去,终年五十四岁。皇帝为此停止临朝听政,发丧时悲恸不已。追封徐达为中山王,谥号武宁,赠其子孙三世都为王爵。赐葬于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徐达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都位列第一。
徐达言简虑精,在军中,令不二出,在诸将面前总是保持令人遵从的严肃样子,而在皇帝面前却恭敬谨慎,好像不会说话似的。徐达善于安抚部下,能与他们同甘共苦,士兵对他无不感恩,以死相报,所以,徐达军能所向披靡。徐达对部队要求非常严格,所平元都二个,省会三个,郡邑数以百计,各地街巷井然有序,百姓从不为军旅所苦。率军归朝之日,徐达总是陋车简舍,礼邀儒生,终日高谈,气氛和谐。皇帝曾称赞他说:“受命而出,成功而归,不骄傲,不自夸,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行为正派无疵,品德高尚可与日月相比,这只有大将军徐达一人堪当于此。”
徐达有四子:辉祖、添福、膺绪、增寿。长女为文皇帝皇后,次女为代王妃,三女为安王妃。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明史·唐顺之传
唐顺之,字应德,武进人。顺之生有异禀,束发即洽贯群籍。年二十三,嘉靖八年会试第一,改庶吉士。座主张璁疾翰林,出诸吉士为他曹,独欲留 ...
- 308
-
明史·郭子兴传
郭子兴,其先曹州人。父郭公,少以日者术游定远,言祸福辄中。邑富人有瞽女无所归,郭公乃娶之,家日益饶。生三子,子兴其仲出。始生,郭公 ...
- 905
-
明史·韩林儿传
韩林儿,栾城人,或言李氏子也。其先世以白莲会烧香惑众,谪徙永年。元末,林儿父山童鼓妖言,谓天下当大乱,弥勒佛下生。河南、江、淮间愚 ...
- 539
-
明史·陈友谅传
陈友谅,沔阳渔家子也。本谢氏,祖赘于陈,因从其姓。少读书,略通文义。有术者相其先世墓地,曰法当贵,友谅心窃喜。尝为县小吏,非其好也 ...
- 896
-
明史·张士诚传
张士诚,小字九四,泰州白驹场亭人。有弟三人,并以操舟运盐为业,缘私作奸利。颇轻财好施,得群辈心。常鬻盐诸富家,富家多陵侮之,或负其 ...
- 513
-
明史·方国珍传
方国珍,黄岩人。长身黑面,体白如瓠,力逐奔马。世以贩盐浮海为业。元至正八年,有蔡乱头者,行剽海上,有司发兵捕之。国珍怨家告其通寇。 ...
- 457
-
明史·常遇春传
常遇春,字伯仁,怀远人。貌奇伟,勇力绝人,猿臂善射。初从刘聚为盗,察聚终无成,归太祖于和阳。未至,困卧田间,梦神人被甲拥盾呼曰:起 ...
- 557
-
明史·李文忠传
李文忠 邓愈 汤和 沐英李文忠,字思本,小字保儿,盱眙人,太祖姊子也。年十二而母死,父贞携之转侧乱军中,濒死者数矣。逾二年乃谒太祖 ...
- 759
-
明史·邓愈传
邓愈,虹人。初名友德,太祖为赐名。父顺兴,据临濠,与元兵战死,兄友隆代之,复病死,众推愈领军事。愈年甫十六,每战必先登陷阵,军中咸 ...
- 147
-
明史·汤和传
汤和,字鼎臣,濠人,与太祖同里闬。幼有奇志,嬉戏尝习骑射,部勒群儿。及长,身长七尺,倜傥多计略。郭子兴初起,和帅壮士十余人归之,以 ...
- 90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