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定性书

程颢 〔宋代〕
  承教,谕以“定性未能不动,犹累于外物”,此贤者虑之熟矣,尚何俟小子之言!然尝思之矣,敢贡其说于左右。
  所谓定者,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苟以外物为外。牵己而从之,是以己性为有内外也。且以己性为随物于外。则当其在外时,何者为在内?是有意于绝外诱,而不知性之无内外也。既以内外为二本,则又乌可遽语定哉?
  夫天地之常,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物而无情,故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易》曰:“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苟规规于外诱之除,将见灭于东而生于西也。非惟日之不足,顾其端无穷,不可得而除也。
  人之情各有所蔽,故不能适道,大率患在于自私而用智,自私则不能以有为为应迹,用智则不能以明觉为自然。今以恶外物之心,而求照无物之地,是反鉴而索照也。《易》曰:“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孟氏亦曰:“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与其非外而是内,不若内外之两忘也。两忘则澄然无事矣。无事则定,定则明,明则尚何应物之为累哉?
  圣人之喜,以物之当喜,圣人之怒,以物之当怒,是圣人之喜怒不系于心,而系于物也。是则圣人岂不应于物哉?乌得以从外者为非,而更求在内者为是也。今以自私用智之喜怒,而视圣人喜怒之正为何如哉?夫人之情,易发而难制者,唯怒为甚。第能于怒时,遽忘其怒,而观理之是非,亦可见外诱之不足恶,而于道亦思过半矣。
  心之精微,口不能宜,加之素拙于文辞,又吏事匆匆,未能精虑,当否,伫报。然举大要,亦当近之矣。道近求远,古人所非,惟聪明裁之。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来信收悉,深受教诲。您提到“定性未能不动,犹累于外物”的问题,相信您已经深思熟虑了,何须小辈多言。不过,我考虑了很久,鼓起勇气谈一点我的看法。
说到定心,应该是人心在活动的时候安定,平静的时候也安定,既不刻意抗拒、迎合,也无内外之分。如果将外在事物视为外在,被它牵着鼻子走,这就意味着将自己的心分成了内外两截。而且,一旦以自己的心作为追逐外物而动的外在者,那么,当人心到了外面时,什么东西还在里面呢?这是刻意隔绝外物的诱惑,而不知道本心是无内外之分的。既然将心视为两个源头,那又怎么说得上是定心呢?
天地的法则,是用它的心普遍照应万物而无心;圣人的法则,是用他的情顺应万物而无情。所以,君子所学,无非大公无私,顺应现实的变化。《易经》上说:“坚守正道无忧愁。如果心神不宁,频繁交往,朋友也会跟从你的想法。”倘若老想着去除外物的诱惑,将会发现诱惑在东边消除,在西边又跑了出来。不是时间不够,而是诱惑的源头无穷,根本就消除不了。
每个人的情感,都会受到外物的遮蔽,因而不能达到最高的境界。究其原因,大概不外乎自私而用心机。自私便不能做成伟大事业以回报社会,用心机则不能觉察内心纯粹的光明。现实当中,一个人如果用厌恶外在事物的心态,以求观照无物的境界,这就好比反着镜子求取影像吧。《易经》说:“当人的背部静止,整个身体就不能动弹;走在庭院里,也不觉得有人存在。”孟子也说:“之所以讨厌小聪明的人,是因为他们牵强附会。”与其肯定外在事物而否定内心,不如将两者都忘记。两者皆忘,内心就会像清澈之水一样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内心无事就会安定,安定就会明亮,以明亮之心应对外在的事物,还会觉得受牵累吗?
圣人的欢喜,是因为那件事应该欢喜;圣人的发怒,是因为那件事应该发怒。所以,圣人的喜怒不系于心,而系于事情本身。由此看来,圣人时刻都在与事物打交道,又怎能将外在事物看成错误,而另外追求所谓内在的正确?以此而言,因自私和心机的喜怒是无法与圣人正常的喜怒相提并论的。在人的情感当中,容易发作而难以控制的,怒字居第一位。一个人只要能够在发怒的时候,立刻忘掉愤怒,而观照是否合理,觉得外在的诱惑不值得厌恶,到了这个程度,也就差不多接近于圣人境界的一半了。
我内心想得精深微妙,但说得不到位,加上素来不善写作,而且政务繁忙,未能思考周全妥当,就直接写上了。不过大概意思差不多是这样。舍近求远,为古人所忌讳,敬请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程颢的《定性书》被视为儒学版的《心经》。这是程颢在30岁时,回答张载的一封信。张载是程颢的表叔,比程颢大12岁,所以程颢在回信中自称“小子”。张载求教的问题是“定性未能不动,犹累于外物”,即想让自己的心安定下来,却未能保持内心不为所动,仍然受到外在事物的牵累,到底如何才能安定躁动不安的心?程颢略作思索,写出一篇不到500字的短文,成为宋明时代理学家推崇的“内圣”经典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程颢
程颢(1032-1085),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程颢和弟弟程颐,世称“二程”,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其学说在理学发...
您可能感兴趣...
  • 题淮南寺

    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苹吹尽楚江秋。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

    0
  • 是游也得小松黄杨各四本植于公署之西窗戏作五绝呈邑令张寺丞·其三

    功名不是关心事,富贵由来自有天。任是榷酤亏课利,不过抽得俸中钱。...

    759
  • 游月陂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564
  • 秋日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2
  • 郊行即事

    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0
  • 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1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