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南堂五首

苏轼 〔宋代〕
江上西山半隐堤,此邦台馆一时西。
南堂独有西南向,卧看千帆落浅溪。

暮年眼力嗟犹在,多病颠毛却未华。
故作明窗书小字,更开幽室养丹砂。

他时雨夜困移床,坐厌愁声点客肠。
一听南堂新瓦响,似闻东坞小荷香。

山家为割千房蜜,稚子新畦五亩蔬。
更有南堂堪著客,不忧门外故人车。

扫地焚香闭阁眠,簟纹如水帐如烟。
客来梦觉知何处,挂起西窗浪接天。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其一
江上西山遮掩了一半江堤,此地的亭台楼阁一时间全都朝西。
独有南堂建造在西南方向,可以卧看千张风帆在浅滩收起。
其二
我年纪已经老大,且喜眼力实不比以前稍差,虽然时常生病,头顶的毛发却未变花。
特地在明亮处开一小窗,细写小字在这窗下,还又打开一个昏暗的房间,好观看炉火中如何炼制朱砂。
其三
从前每当夜雨绵绵,我总是烦恼着频频移床,因为厌憎添人愁闷的雨声滴在我满是客愁的心上。
如今一听雨打南堂新瓦,似乎已闻到东坞一阵阵荷花幽香。
其四
我割取了众多蜂房的原蜜,幼子新近分畦种植了五亩蔬菜。
还有建好的南堂足可以待客,不愁友人的车马停满门外。
其五
在南堂焚香扫地而昼寝,睡在细密的竹席上,帐子又非常轻柔。
睡梦中醒来,不知身在何方,但见西窗外水天相接,烟波浩渺。
注释:
⑴南堂,在临皋亭,俯临长江,是作者贬谪黄州后居住的地方。
⑵西山:即樊山,在今湖北武昌西,与赤壁隔江相对,上有苏园,为苏轼贬居黄州时的读书处。
⑶此邦:指黄州。台馆:楼台馆阁。
⑷浅溪:谓浅滩,近岸水浅处。
⑸嗟(jiē):表示赞叹。
⑹颠(diān)毛:头顶之发。《国语·齐语》:“管子对曰:‘······班序颠毛,以为民纪统。’”
⑺幽室:昏暗的房间。养丹砂:以炉火炼丹砂。置朱砂于炉中炼制,然后服用,为道家法术。苏轼《与王定国书云》:“近有人惠大丹砂少许,光彩甚奇,固不敢服。然其教以养之,观其变化,聊以悦神度日。”
⑻他时:指旧时、昔日。时,一作“年”。雨夜:一作“夜雨”,一作“雨后”。困:指困扰。
⑼坐:介词,因,由于。
⑽坞(wù):四面高中间低的谷地,此处指坞中池塘。
⑾山家:山居的人家,此诗人自指。房:指蜂房。
⑿畦(qí):原指田畦,田垅,此处用为动词,指分畦种植。屈原《离骚》:“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五亩蔬:孟郊《立德新居》诗:“独治五亩蔬。”苏轼《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诗有云:“嗟我五亩园,桑麦苦蒙翳。不令寸地闲,更乞茶子艺。饥寒未知免,已作太饱计。”五亩非实指。
⒀明窗:明亮的窗子。
⒁烧香:一作“焚香”。
⒂簟(diàn):竹席。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这组诗作于元丰六年(1083年)南堂新葺之时。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苏轼到达黄州贬所,先寓居定惠院,后迁居距离大江八十步的临皋亭(驿)。元丰六年五月,在友人的大力支持下,在临皋亭的南畔筑三间屋,苏轼名之曰南堂,完成后即景抒怀,作此组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组诗的第一首开头二句描绘临皋亭依傍西山,俯临长江的地理形势。接着用特写镜头刻画南堂窗含大江,极目远眺的景色:只见江中千帆停泊,江面一片烟波渺茫。淡淡几笔,勾勒出一幅景物寥廓的画面。
第二首由景及人,写南堂主人公的形象。前二句描写诗人虽已年老,却依旧眼明身健,两鬓青青,见出他身处逆境却能泰然自若的开阔胸襟,以及尽管政治上遭罹严酷的打击,精神则不可屈曲的坚毅性格。后二句展现诗人明窗下写小字,幽室中养丹砂的日常生活场景,由此显示他宁静淡远的心境。苏轼谪居黄州后,常常“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所从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翛然,无所附丽,私窃乐之”(《黄州安国寺记》)。他专心写小字也好,学道士养丹砂也好,都是为了达到忘世忘物的清虚境界,从而得到心灵的充实和自我愉悦。这境界是诗人从老庄、释道等思想中悟到、求得的。
第三首承上写诗人幽居的心境。这首诗环绕着对雨声引发的不同感受,表现了昔日与现今全然迥别的两种心境:过去每当夜雨时诗人便频移床铺,怕听点点雨声滴上愁心。如今,久已安于逆境的诗人,心境已由愤激不平趋于超脱恬静。尤其是营造了临江的新堂,给他不幸的贬居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诗中写出当诗人听到雨滴南堂新瓦的铿锵声,不由得浮想联翩,想象东坞的荷花被雨催开,进而想象已经闻到阵阵荷香。诗人把艰危孤寂的贬斥生活也大大地艺术化了,这里体现了他对人生深深的热爱,以及随缘自适的乐观性情。
第四首抒写诗人的清贫生活。“山家”二句艺术地概括了诗人垦殖以自给的艰苦情景。“更有”二句则从躬耕自给写到新葺南堂,透露出困厄的家境稍稍有了点变化。结局化用了陈平的故事,显示作者由南堂可以待客,不必为故人频来而担忧了。
第五首正面写安闲自得的情趣。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扫地焚香、闭门昼眠的情景。诗中所写清凉如水的竹席和轻柔似烟的纱帐,美丽如梦境,也正是宜于做一场好梦的场所,于是诗人沉入深深的睡乡。诗人写出有客到来惊醒他时,他仍速离惝恍,不知身处何所的情状,十分真切。末句以西窗外碧浪连接远天、浩渺无边的清远壮阔之景作结,衬托了诗人超然尘外的闲静心境。这种心境,并非源于一般士大夫优游卒岁的生活,而来自诗人善处逆境的旷达性情。诗中表现的是一种潇洒清旷的宁静的美。
展开阅读全文 ∨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
您可能感兴趣...
  • 南堂五首·其一

    江上西山半隐堤,此邦台馆一时西。南堂独有西南向,卧看千帆落浅溪。...

    0
  • 南堂五首·其五

    扫地焚香闭阁眠,簟纹如水帐如烟。客来梦觉知何处,挂起西窗浪接天。...

    1
  • 南堂五首·其四

    山家为割千房蜜,稚子新畦五亩蔬。更有南堂堪著客,不忧门外故人车。...

    0
  • 南堂五首·其三

    他时夜雨困移床,坐厌愁声点客肠。一听南堂新瓦响,似闻东坞小荷香。...

    0
  • 南堂五首·其二

    暮年眼力嗟犹在,多病颠毛却未华。故作明窗书小字,更开幽室养丹砂。...

    0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 ...

    348
  •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 ...

    297
  •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4
  • 浣溪沙·麻叶层层檾叶光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3
  • 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 ...

    0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