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杜环小传

宋濂 〔明代〕
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一元固善士,所与交皆四方名士。环尤好学,工书,谨伤,重然诺,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余,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彼见母,念允恭故,必不遗弃母。”母如其言,附舟诣谭。谭谢不纳。母大困,念允恭尝仕金陵 ,亲戚交友或有存者,庶万一可冀。复哀泣从人至金陵,问一二人,无存者。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恙否?”道上人对以:“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中,门内有双桔,可辨识。”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颇若尝见其面者。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 ?”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座,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付,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 。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且环父与允恭交好如兄弟,今母贫困,不归他人,而归环家,此二父导之也。愿母无他思。”时兵后岁饥,民骨肉不相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
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母性褊急,少不惬意,辄诟怒。环私戒家人,顺其所为,勿以困故轻慢与较。母有痰疾,环亲为烹药,进匕箸;以母故,不敢大声语。
越十年,环为太常赞礼郎,奉诏祀会稽。还,道嘉兴,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是日,环初度。母见少子,相持大哭 。环家人以为不祥,止之。环曰:“此人情也,何不祥之有?”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将死,举手向环曰:“吾累杜君,吾累杜君!愿杜君生子孙,咸如杜君。”言终而气绝。环具棺椁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
环后为晋王府录事,有名,与余交。
史官曰 :交友之道难矣!翟公之言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彼非过论也,实有见于人情而云也。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杜环,字叔循,祖先是庐陵人,他随侍父亲杜一元远游到江东作官,于是就在金陵定居。杜一元本来就是位好人,他所交往的人都是各地方的知名人士。杜环特别好学,擅长书法;个性谨慎而又有节制,很守信用,喜欢去救助别人的急难。
杜环父亲的朋友兵部主事常允恭在九江死掉,家庭破碎。常母张氏,年纪六十多岁,在九江城下痛哭,无家可归。有认识常允恭的人,可怜常母年纪老迈,就告诉她说:“现在的安庆太守谭敬先,不正是常允恭的朋友吗?何不前去投靠,他看到了您,顾念和常允恭的旧交情,必定不会抛弃您。”常母照那人的话去做,搭船去见谭敬先,谭却谢绝而不肯接纳。常母处境大为困窘。常母想到允恭曾经在金陵做过官,那儿也许还有亲戚朋友活在世上,还有万分之一的希望,就再度哭哭啼啼随人到金陵。打听过一二人都已经不在了,于是就向人打听杜一元家在哪里,问:“杜一元现在可安好吗?”路上的人回答她说:“杜一元已经去世很久了,只有他儿子杜环还活着;他家就在鹭洲坊里头,门内有两株橘子树可以辨认。”
常母穿着破烂的衣服,淋着雨走到杜环家里。杜环正与宾客对坐,当他看到常母,大为吃惊,似乎在哪里曾经见过面。于是就问她说:“您不是常夫人吗?您为什么会到这里呢?”常母哭着告诉杜环原因,杜环听了也哭了出来。杜环扶着常母坐下,向她礼拜行礼。再把妻子叫出来拜见她。环妻马氏脱下衣服让常母更换淋湿的衣服,捧粥给常母吃,又抱出棉被让常母睡觉。常母问起允恭生前所亲近、交情深厚的老朋友近况,也问起她的小儿子常伯章在哪里。杜环知道常允恭的老朋友没有一个在这儿,常母不能够托付给他们,又不知道常伯章是死是活,就姑且安慰她说:“现在正在下雨,等雨停了后,我再替您老人家去找找他吧!如果真没有人侍奉您老人家的话,我杜环虽然贫穷,难道就不能侍奉您老人家吗?况且先父和允恭交情好得像亲兄弟一样,现在您老人家贫穷困顿,您不到别人家里去,而来了我杜环家里,这真是他们两位老人家在冥冥中引导的啊!希望您老人家不要再多想了。”当时正是战争过后饥荒的岁月,百姓连亲生骨肉都以保全了。常母看杜环家境贫穷,雨停后,就坚决要出去找找常允恭其他的老朋友。杜环就叫丫环跟在她后面。到了傍晚,常母果然没找到任何朋友而回来了。这时常母才定居下来。
杜环买了些布帛,叫妻子替常母缝制衣裳。从杜环以下,杜环全家人都把常母当自家母亲侍奉。常母的个性急躁而又狭隘,只要稍稍不顺她的心意,往往就发怒骂人。杜环私底下告诫家里人,尽量顺从常母,不可以因为她贫穷困顿,就对她轻视傲慢,和她计较。常母患有痰疾,杜环亲自替她煎烹药材,还一匙一匙地喂她喝;因为常母的缘故,杜环家人都不敢大声说话。
经过了十年,杜环担任太常赞礼郎的官职,奉诏令去祭祀会稽山。杜环回来路过嘉兴,正好遇到了常母小儿子常伯章。哭着对他说:“太夫人在我家里头,因为日夜思念着你而生病了,你真应该早点儿去看看她老人家啊!”常伯章好像充耳不闻,只说:“我也知道这件事情,只是路途遥远不能去呀。”就在杜环回家半年后,常伯章才来。这天正好是杜环的生日,常母看到了小儿子,两人抱在一起痛哭了起来。杜环家人认为这样不吉祥,就去劝阻他们。杜环说:“这是人之常情,有什么不吉祥呢?”后来,常伯章看母亲年纪老迈,怕她无法远行,竟然拿其他事情欺骗常母就走掉了,而且再也没有回来看她。杜环更加谨慎地侍奉常母,然而常母更加想念小儿子伯章,病情突然加重,三年之后就过世了。常母快死的时候,举起手对杜环说:“是我拖累了你哪!是我拖累了你哪!盼望以后杜君您的子子孙孙,都能够像您一样的好。”话说完就断了气。杜环替她准备了棺木,举行入殓安葬的礼仪,在城南钟家山买块地给她安葬,逢年过节去那儿扫墓、祭拜。
杜环后来担任晋王府的录事,很有名,和我有交情。
史官说:“和朋友交往的道理真是难啊!从前汉朝的翟公说过:‘人到了一死一生的时候,才能够看出朋友真正的交情!’他说的并不是过分的言论,实在是有感于现实的人情世态才说的!人们在意气相投的时候,常常拿自己的生命来作保证,好像世界上没有什么困难的事情。可是到了事态变化、形势窘迫的时候,根本无法实践他们的诺言,背弃离开对方,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更何况是在朋友已经死去之后,而能够奉养他的亲人呢?我观察杜环的事迹,即便是古代所称赞的忠义烈士也比不上他,世俗常常说今人不如古人,这不也是冤屈了全天下人了吧!”
注释
1.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
2.游宦:到外地去做官。江东:指长江下游一带。
3.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
4.善士:纯洁正直的人。
5.所与交:同一元交往的人。
6.好:喜爱。
7.工书:擅长书法。
8.谨饬(chì):言行都很谨慎。
9.重然诺:不轻易答应别人,答应了就一定做到。然诺:诺言。
10.周:接济,援助。急:急难。
11.兵部:官署名。掌管全国武官的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主事:官名。在明代,主事为各部司官中最低的一级。九江:今江西省九江市。
12.安庆:今安徽省安庆市。守:地方上的长官。
13.盍(hé):何不。
14.故:这里指旧交的情分。
15.如:依照。
16.附舟:搭船。诣(yì):到,往见。
17.谢不纳:拒绝接见。
18.大困:陷于非常艰苦的境况。
19.尝:曾经。仕:做官。
20.存:活着。
21.庶:也许。可冀:有希望。
22.从:跟随。
23.无恙(yàng):这里指健在。恙:病。
24.对以:用下面的话回答说。
25.直:当,位于。同“值”。
26.服:穿。
27.雨行:冒雨行路。
28.颇若:很像是。
29.何为:为什么。
30.“母泣告以故”句:常母哭泣着把原因告诉了他。
31.就座:坐到座位上去。
32.解衣:脱下衣服。更:换。
33.奉糜(mí):恭恭敬敬地用手捧着一碗粥。食(sì)母:拿东西给常母吃。
34.衾(qīn):被子。寝母:安排常母睡觉。
35.亲厚:关系亲密和交情深厚。故人:旧交,老朋友。
36.在:活着。
37.付:托付。
38.姑:暂且。
39.访:探求,寻找。
40.苟:假如。事:侍奉。
41.独:唯独。这里有“难道”的意思。
42.归:这里是投奔的意思。
43.“此二父导之也”句:这是由于两位老人家而引起的。
44.无他思:不要有别的想法。
45.兵后:战争之后。岁饥:庄稼的年成不好。
46.骨肉: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如父母、兄弟、子女等。不相保:不能互相养活。
47.媵(yìng)女:婢女。
48.“果无所遇而返”句:果然,她所要寻访的人一个也没有遇到,于是她就回来了。
49.坐乃定:这才坐定。意思是说:这才安心在杜环家中住了下来。
50.自环以下:指以杜环为首的杜家所有人。
51.褊(biǎn)急:性情急躁。褊是狭小的意思。
52.少:稍微。惬(qiè)意:满意。
53.辄(zhé):总是。诟(gòu):怒骂。
54.戒:这里是开导,叮嘱的意思。
55.“顺其所为”句:顺着她的意思,她想做什么,就让她做什么。
56.“勿以困故轻慢与较”句:不要因为她处境贫困而轻视怠慢,发生争论。
57.烹:煮。
58.匕(bǐ)箸(zhù):饭勺和筷子。
59.以母故:因为常母的缘故。
60.太常:太常寺,官署名,掌管祭祀、礼乐等事。赞礼郎:官名,掌管赞相礼仪之事。
61.祀(sì):祭祀。会(kuài)稽:今浙江省绍兴市。
62.道:路上经过。嘉兴:今浙江省嘉兴市。
63.少子:小儿子。
64.若无所闻:好像什么话也没有听见。
65.第:只,但。
66.岁:年。
67.是日:这一天。
68.初度:生日。
69.持:握。
70.何不祥之有:“有何不祥”的倒装句。这句说:有什么不吉祥的呢?为了加强语气,所以在句式上作这样的变动。
71.绐(dài):欺骗。
72.顾:回头看。
73.弥谨:更加小心。
74.顿:立刻。
75.咸:全,都。
76.椁(guǒ):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这里指棺材。殓(liàn):把死尸装进棺材。殡(bìn):把棺材停放下来。
77.岁时:逢年过节。云:用于句末的语助词。
78.晋王:晋恭王朱棡,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三个儿子。录事:王府的属官,掌管文书。
79.史官:作者自指。
80.翟公:汉文帝时人。他做官的时候,宾客盈门;当他罢官后,门可罗雀。后来,他又被起用,宾客们要去找他,他在门上写道:“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81.过论:谬误的议论。
82.意气相得:彼此的心意都很投合。
83.以身相许:预先答应出力,不惜牺性自己。
84.若无难事:好像是没有困难的事情。
85.“至事变势穷”句:到了事情剧变、局势恶化的时候。
86.蹈:实行。背去:违背诺言而去。
87.亲:父母。
88.“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句:即使是古时候所赞扬的那些有义气、正直的人,也不见得有什么高过他的地方。
89.不逮(dài):不及。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文章开头,对杜环的身世、生平,只用几句话作了简单的介绍,这是为了腾出更多的笔墨集中描写杜环的主要事迹,可见作者颇善于剪裁,用笔极省俭。然而这几句介绍却非等闲之笔,它密切地关涉着下文:写杜环早年来到金陵,就地安家,这个家后来便成了张氏流落后的归宿;写杜环之父杜一元“所与交皆四方名士”,见出家风淳正,不曾被势利社会浇薄风气所污染;尤其点明他具有“重然诺,好周人急”的思想品格,更对下文写他奉养张氏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叙写杜环收留和奉养张氏是全文的中心内容。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从收留奉养写起,而是先铺写了张氏的不幸身世和流浪过程。张氏在元朝末年兵慌马乱之际夫死子丧,孤身一人四处乞食,在投亲不着、告友不纳的情况下,偶然来到杜环家;并且张氏“见环家贫”“坚欲出问他故人”,不想呆在杜环家。再说杜环本不认识张氏,她只是环父友人的母亲。其时杜父已死,父友已亡,照当时一般人情世态说来,杜环完全可以不收容她。但是杜环考虑到这样做的结果,只会使老妇人在那战乱未息的年头孤苦零丁飘泊而死,因此诚心诚意地把她挽留下来,并把她当作母亲侍奉。天冷为她制衣,有病为她煎药,事事顺着她那“褊急”的怪脾气,想的做的都很周到;甚至在张氏的儿子弃母不养逃之夭夭的情况下,仍然为她养老送终,其态度始终如一。常言说,在势利熏心的封建社会里,官场上社会上尔虞我诈,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父子反目、兄弟相残的事不知有多少!杜环的所作所为,愈发显得可贵。从他身上,体现了助人为乐、恤老养贫的优良品质。
作者在描写杜环奉养张氏的同时,作为对照,也写了其他一些人物对张氏的态度。谭敬先是张氏之子常允恭的生前好友,身为一府太守,抚养个把人自然毫无问题。可是当张氏孤苦无依,专程前往府上投托时,他竟“谢不纳”,好不绝情,弄得张氏“大困”,无路可走;更令人可气可恨的是,张氏的亲生儿子常伯章明明知道了其母的下落,却长期不管不问,甚至在杜环见到他,面告其母的消息时,他竟然“若无所闻”,一直过了半年才来和母亲见面;不料“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以他事辞去,不复顾”,表现得更加绝情和无耻。作者有意将常、谭二人的冷酷自私与杜环的善良仁厚对照写来,构成强烈的对比,从而有力地突现了杜环思想风格的难能可贵。
在叙事之后,作者情不自禁地直抒己见,他说“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评价极高。的确,杜环的风格精神不仅在封建社会中有如黑夜中的闪光,就是对当今在培养精神文明、提倡尊老爱幼上,也是有启发性的。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杜环是明朝初期一位普通的官府低级职员,一生未见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其突出的事迹是曾经尽心尽力地奉养一个流落异乡的老妇人张氏。作者认为其人可嘉,其事可传,就专门为他写了这篇小传。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杜环小传》是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人物传记。文章讲述了杜环收养父亲亡友之母张氏的故事,赞美了杜环仗义助人、抚恤孤苦的高尚品格;篇末引出“一生一死,乃知交情”“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的感慨,褒贬世情,别有见地。作者写收养张氏情节,从相见痛泣、更衣奉食,至烹药进箸、殡葬祭奠,笔迹十分详密;而对杜环生平及其余,则只用“好学,工书,谨饬,重然诺”九字概括,记其他人物笔墨也极简省。文中还把谭敬先、常伯章的冷漠自私、无情无义与杜环的仁厚热肠交错对比,使美丑至为分明。全文如—幅群像特写画,宾主得体、浓淡相宜,有其独至的艺术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
宋濂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汉族,浦江(今浙江浦江县)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
您可能感兴趣...
  • 看松庵记

      龙泉多大山,其西南一百馀里,诸山尤深,有四旁奋起而中窊下者,状类箕筐,人因号之为匡山。山多髯松,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松上 ...

    822
  • 新雨山房记

    诸暨为绍兴属邑,与婺邻。国初得婺时伐伪吴张氏,相持未决,兵守诸暨界上。张氏恃诸暨为藩篱,乘间出兵侵掠,两军屠戮无虚时。故诸暨被兵特 ...

    171
  • 环翠亭记

      临川郡城之南有五峰,巍然耸起,如青芙蕖,鲜靓可爱。其青云第一峰,雉堞实绕乎峰上,旁支曼衍,蛇幡磬折。沿城直趋而西,如渴骥欲奔泉 ...

    620
  • 李疑传

      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第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故贫甚,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弗舍。杖踵 ...

    688
  • 吴德基传

      吴德基者,名履,婺之兰溪人也。有司举于朝,为南康丞,南康俗悍,其民以为丞儒者也,易之,德基自如。数月皆周知其情伪,有所发擿,一 ...

    384
  • 拙庵记

      京口徐君德敬,居京师,处一室,不垩不华,仅御风雨,环庋图书,置榻其中,自号曰拙庵。  余,天下之拙者也。德敬岂若余之拙乎?世之 ...

    897
  • 桃花涧修禊诗序

    《桃花涧修禊诗序》是元末明初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诗序。文章按时间先后,由集会的由来写到会后的作序,重点写桃花涧的泉石之胜和修禊者的活动,结尾写及孔门的浴沂、舞雩,表明作者等人的崇儒思想。全文结构谨严,词语富丽;刻画人物手法简洁,一笔一人,便神态毕肖。...

    606
  • 游钟山记

    《游钟山记》是元末明初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游记。游记记叙了作者的游踪,或以细腻的笔触,描摹优美的景色和浓烈的游兴;或以抒情的笔调,一唱三叹,抒发他的时世沧桑之情,笔法简练,其中还融合着比较丰富的历史知识。作者和朋友们捉笔联诗、挑灯夜谈以及互相警诫、打趣场面的穿插描写,使得整篇文章文人情趣十足。...

    894
  • 阅江楼记

    阅江楼,在今南京狮子山,为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诏令所建,建成后,朱元璋常登临其上览胜。本文即为宋濂奉诏所写的一篇歌颂性的散文。...

    3
  • 猿子

    武平产猿,猿毛若金丝,闪闪可观。猿子尤奇,性可驯,然不离母。母黠,人不可逮。猎人以毒附矢,伺母间射之。中母,母度不能生,洒乳于树,饮子。洒已,气绝。猎人向猿子鞭母,猿子即悲鸣而下,束手就擒。每夕必寝皮乃安,甚者辄抱皮跳跃而毙。嗟夫!猿子且知有母,不爱其身。况人也耶?世之不孝子孙,其于猿子下矣!...

    5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